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林海教案 沪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86227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林海教案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林海教案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林海教案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林海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习字词若干。理解“云横秦岭、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断。3通过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欣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质朴而优美的语言。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学习,找出景物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领会大兴安岭与祖国建设的关系;为什么说大兴安岭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林海。下面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思路,学完了第一小节,知道了作者进入兴安岭以前,总以为它是高不可攀的,可当他进入林中后,他的感觉又是怎样的呢?屏幕出示第一节并齐读,读出这种感觉。(板书:亲切舒服)作者围绕着这种感受,描写了大兴安岭哪几方面的景色?(板书:岭林花)二、研讨课文,体会情感: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随着作者深入林中去近距离地观赏大兴安岭美丽的景色。 一学习课文2-5节(一)“岭”岭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本,看课文第2节,带着个老师设置的三个问题来学习这一节:1出示学习单:1)“岭”有什么特点?2)作者是怎样描写岭的特点的?用“ ”划出。3)想想这样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读,按要求在书上做圈划。)2交流:1)“岭”有什么特点?(板书:多 温柔)2)谁能把写“岭”多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随机出示相关句子:A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境。请同学看看这个句子,从哪些词语中看出这儿的“岭”很多?“这里的岭的确很多“说明岭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说明岭的式样很多,从“点儿”中看出什么?(看出这里的山差距不大)。说明了什么?指导分析“点儿”及朗读,体会岭的多和温柔点评:老师从你的朗读中不仅感受到这儿的岭多而温柔,还能感受到他也很喜欢这儿的岭,同学们,作者看到那么多,那么温柔的岭,会产生怎样的感情?(板书:喜爱),还有哪些句子写“岭”多而温柔的?B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疾驶”是什么意思(非常快地行驶)哪个字是快的意思?。“看了几个钟头,也看不完”说明什么?(看出这儿的岭非常多,而且变化多端,看也看不厌)“看不厌,”看出这里的岭非常温柔的美。还有写岭的句子吗?C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孤峰突起”是指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哪个字是指单独的一个?“孤”教师简笔画山峰。那“盛气凌人”呢?骄傲蛮横,气势逼人。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作者指的是什么岭?(秦岭)文中找出一个描写秦岭的词。(云横秦岭)这个词中的“横”中看出秦岭云彩就在横在这(简笔画云彩)从中看出秦岭是雄伟、险峻的,而大兴安岭的岭山势平缓,线条柔美,给人一种“柔”的感觉。(简笔画温柔的大兴安岭)。说明:通过简笔画,既生动又省时,让学生从视觉上丰富感知内容。让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到岭的特点,体现了学习语言文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谁能读好这些句子?(学生有感情地读)3作者为什么能把“岭”写得那么生动,那么具体?这是作者仔细观察的结果;另外作者非常喜爱大兴安岭的“岭”(板书:细致观察)4小结:刚才我们学习“岭”这一景色,知道作者细致观察把“多而温柔”的岭写那么形象那么生动具体,而且我们也能从文中感受到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我们来回忆一下,这一节我们是怎样来学习的?首先找出岭的特点;接着理解描写岭的特点的句子;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出示:一、找出特点 二、品读句子 三、体会感情。(板书:找品悟)(二)“林”过渡:下面我们就照这样的学习方法,带着老师设置的问题,来学习第3、4节。1出示学习单:1)“林”有什么特点?2)作者是怎样描写林的特点的?用“ ”划出。3)想想这样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读,按要求在书上做圈划。)2交流:1)“林”有什么特点?(板书:绿 如海)2)作者怎样抓住“林”的特点写的?谁能把描写“林”的绿或如海的特点的句子找出来读读?随机出示相关句子:A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出那么多的绿颜色来呢!“目之所及”的意思是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哪个字表示“到”?(及)眼睛所能看的地方全都是绿,这就说明这儿树非常多,一望无际,广漠。多得就像海洋,所以“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像海洋(板书:如海)那作者怎样描写“林”像大海的呢?“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群岭起伏”说成“波浪”因为岭很温柔,林又很多,连成一片,林真的像海的波浪。 “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出那么多的绿颜色来呢!”这里包含了许多许多种颜色,像海一样。因此说难以形容,只有画家对颜色特别敏感。指导诵读。B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照应了课题。这里森林如海,因为落叶松是这里的主要树木,既然是落叶松的海洋,那么大兴安岭也就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还有写林的句子吗?C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林海也有浪花,海面在阳光下会闪动、会发光。白桦树在阳光下,如遇风吹,树叶摇动,也会反光,所以用了“泛着”。这里不仅写出了林的静态像海,还写出了林的动态像海。D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用肯定的语气说说。意思有没有变?但是感情变得怎样了呢?(平淡)课文中的句子,那种喜爱的情感显得更加强烈,请你带着自己喜爱的感情再来读读句子。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把“林”写成海洋,下面谁能展开想象,读读第3节。小结:读得真好,老师也被陶醉了。刚才学习这一部分“林”我们是按什么步骤学习的呢?(首先找“林”的特点是“绿”“如海”,然后通过朗读来品读句子,最后再有感情的读,读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花”我们学习“岭”“林”这二部分时,都是按这种方法去学习的,老师分别给为大家设置了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按老师设置问题的方法,自己设置问题,学习“花”这一部分。也可以自己设置不同的问题,学习第5节(师问:学了“花”这一部分,你们有什么问题?)学生提问1花有什么特点?(多而美丽)2课文怎样描写这个特点?“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杉,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里的“绣花鞋”是指花。下面就让大家听老师读这个句子,边听边想象,作者把兴安岭当作怎样的人来写?你从哪些词儿中看出?(打扮、衫、裙、穿着、绣花鞋)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兴安岭像一位爱美的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穿着绿色的衣服,白色的裙子,还穿着绿底彩花的绣花鞋,实在是太美丽了。读出这种感觉(个别读、赛读)。并背出这个优美的句子。预设:学生可能还会提:还穿着绣花鞋,这里的绣花鞋指什么?为什么要写到小红豆?(野花的果,这些果子不仅可以装扮了兴安岭,还可以为人类作贡献。从中看出作者观察大兴安岭非常细致,连一草一花一豆都观察到了,所以作者能把林海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爱花,这什么我会叫不出花的名儿来?作者此时置身于大兴安岭,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岭,岭上是一望无际的绿海,无风时,温柔宁静;有风时,波浪起伏;浪花翻滚,加上脚下的多姿多彩的花,兴安岭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使作者真切地感到了亲切与舒服。二学习课文6-7节过渡:作者通过细致牟观察,加上丰富的想象,写出了兴安岭温柔的“岭”,如海的“林”,还有美丽的花。但这些都是兴安岭的外表的美(板书:美),作者联想到什么?快速读读6-7节,用浪线划出有关句子。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并(板书:木材)A出示:“有多少省市用过大至,小至它的千山一碧”作者联想到了这里的木材,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椅桌,这些都是说木材为什么服务(为祖国建设服务)。(板书:建设)请在文中找出一个句子,说它的美与建设有关。B出示:“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空洞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不空洞呢?(有实实在在的内涵的美)过渡:是呀!大兴安岭与祖国建设结为一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我们的国家兴盛安定。3请同学在7节中找出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来说明。板书;兴国安邦“兴国安邦”的意思就是使国家兴盛安定。这里“国”“邦”是同义词那么我们怎样兴国安邦呢?是不是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树木,我们就只砍伐呢?B“要伐木取材,也要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栽。我们不仅要取宝,也作科学研究,林海不但万世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是啊,我们这样做,就能保护生态平衡,便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作者再次感受到亲切、舒服,对兴安岭更是喜爱。 三总结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观赏了大兴安岭的美丽,你们喜爱大兴安岭吗?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林海一文,老舍先生抓住环境特点,从“岭”“林”“花”的美景,写到木材,再到林场,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以大兴安岭为代表的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歌颂,对为祖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兴安岭的热爱和赞颂,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爱。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凝成了两个内涵极深的词,那就是在文中三次出现的:“亲切、舒服”。我们再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附总板书岭:多 温柔林:绿 如海 景色美亲切舒服(爱 赞) 花:多 艳丽 木材:美不空洞 兴国安邦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林海练习(无答案) 长春版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亲热 悦耳 空隙 缺乏 二、按原文填空。( ),哪里都是( ),( )是林海,( )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 )呀:( )的,( )的,()的,()的,( )难以形容。( )只有画家才能( )出这么多的( )颜色来呢!三、读懂课文内容填空。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衫”指 ,“裙”指 ,“绣花鞋”指 。四、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1.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2.进入岭中,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怎能不马上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五、回答。文章中几次出现“亲切、舒服”?作者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六、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七、阅读习作,完成练习。 秋天 不知什么时候,天空长高了许多,显得那样清澈透明。啊!秋天到了。枫叶红得似火,远远看去,像节日燃放的焰火。柳树、杨树的叶子飘飘洒洒地落下来,仿佛飞起了许多黄蝴蝶。松柏还是那样青翠挺拔,昭示着它那不屈的性格。 池塘里再也听不到青蛙“呱呱呱”的叫声,草丛中再也听不到蛐蛐那动听的歌声。蚂蚁们在为过冬忙个不停。你看,几只蚂蚁正在吃力地抬着一只大青虫,看得出,团结起来的力量就是大呀。山坡上,羊群肥壮。果园里飘出缕缕芳香,红艳艳、黄橙橙的苹果挂满枝头。杮子树上挂满了盏盏小灯笼。南飞的大雁正唱着丰收的歌我的年龄,正值春天,在秋的遐想中,我似乎明白了许多。 1.在每个自然段后面写出段落大意。2.抄写出文中的比喻句,写出这些比喻句的作用。 3.抄写出文中的拟人句,写出这些拟人句的作用。4.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八、先把秋天的补充完整,然后用这个题目写一篇描写秋天景物的文章。要求:仔细观察抓住秋天事物的特点,条理清楚,用拟人句和比喻句表达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字迹工整,标点正确,不少于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