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82111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准备】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二、使物体发出声音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实验器材用力按压、弯曲、拉伸等轻轻击打、拨动我们小组发现鼓钢尺皮筋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三、观察发声物体1.分组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2.分组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交流反馈:3.小组交流: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4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准备】6面鼓、6把钢尺、12根皮筋、6个音*、装水的水槽 、黄豆。【教学过程】一、活动激趣:猜猜我是谁?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声音世界十分奇妙,下面老师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背对大家,你们则叫出他的名字,要他猜出是谁在叫。 二、探究乐园。师述:刚才这个同学感知声音的能力很强,其他同学对声音的学习也很有兴趣,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了,请同学们大胆猜想。(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师述: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还是让实验验证吧! 三、实验天地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实验器材:鼓、钢尺、皮筋 用力按压、弯曲、拉伸等 轻轻击打、拨动 我们小组的发现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现在让我们继续实验继续探索! 四、观察发声物体 ,感受物体振动。1、用手摸一摸没有发声的鼓和鼓面。2、用手摸一摸敲打后的鼓和鼓面。3、在鼓面上撒几粒黄豆再轻轻敲打,观察豆子为什么会跳起来?交流反馈:敲打过的鼓面会振动所以豆子跳起来2、分组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观察音*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感觉一下音*的振动。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的振动而产生的。3、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五、课堂与实践。我们身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能够感受振动的器官,猜猜它在哪儿? 六、课堂小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其它知识还将在我们的讨论和实验中找到答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执教者:薛梦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引发思考,并积极地探究、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三、教学准备鼓、音*、钢尺、橡皮筋、米粒、水槽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我们来做个小游戏,仔细地听,你能说说你听到什么?2.是呀,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声音,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听声音、猜物体,引起学生对声音的研究兴趣,通过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进一步“唤醒”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二)分组操作,使物体发出声音1.老师给大家准备的钢尺、橡皮筋、鼓、音*,想一想你准备用什么方法使它们发出声音?2.以鼓为例,请学生交流制造声音的方法,从回答中归纳提出活动要求:A用鼓槌敲打,保护鼓面B一种方式尝试后就可以,不用反复进行C制造的声音不要太大,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多D为了让我们听得更清晰我们要保持教室的安静3.学生分小组制造声音。4.交流制造声音的方法。敲击、弹拨、摔、碰撞4.那你们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预计回答:A声音是物体受到敲击、弹拨、碰撞后产生的。B物体不动时,不产生声音。声音是由于物体运动产生的。C声音的产生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师:将各种情况归纳到物体发出声音都是受到我们人给的力,得出初步结论:声音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5.教师演示:我用力弯曲钢尺、拉伸橡皮筋,物体也受到了力,也发生了运动,有没有产生声音呢?看来我们还得通过实验继续进一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发出声音太简单了!学生会不以为然地乱敲乱打,所以这里老师提出:老师不是看哪个学生制造的声音响,而是谁想到的办法多。这样既可以管理课堂,又可以让学生的活动融入了思考,当学生观察到物体被敲击和拨动后会发出声音,它们对声音产生的原因可能解释为“物体受到了力”“物体产生了运动”,此时我以实例证实物体受到力,产生了运动也没有发出声音,造成了学生的认识冲突。当他们进一步注意到不同的受力方式物体的状态不同时,将逐渐进入研究物体振动的活动中。)(三)小组探究,观察发声的物体1.提出问题: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发声的各种物体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我们来做进一步的观察。2.提出要求:A弯曲钢尺,将钢尺的一端压紧在桌面,弹拨钢尺的另一端。B拉伸橡皮筋,将橡皮筋固定在两钉间进行弹拨3.试一下,哪种情况能使物体发出声音,发声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做好观察记录。4.小组汇报交流。我们发现:物体发声时都在动。(可能学生不能描述为振动)5.师:是呀,我们观察到钢尺、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的做往返运动(做来回、快速的运动),我们把这种运动称为振动。6.那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发声的同时都有振动的现象呢?我们刚刚也使鼓和音*发出了声音,那你能看到这两件物体在振动吗?教师指出: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对有些现象无法观察或观察不清楚时,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像鼓和音*的振动不容易看到,我们就可以借助水和米粒等物品来观察。像这种科学方法,在我们今后的科学研究中会经常用到。7.师:将米粒放在鼓面,观察发声后鼓面的现象;将发声的音*快速地轻放入水槽中,(教师强调:一手握住音*的柄,一手敲击音*顶端。)观察水面的现象,试一试,将你的发现记录下来。8.交流我们的发现?生: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9.经历了这么多对物体发声现象观察的科学活动,现在你能解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10.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设计意图: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发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难说清楚,因此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的过程,推想声音产生的原因。这个活动由扶到放,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思考,通过相同现象的观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发声物体的共同点,即发生了振动。而这个活动我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活动观察钢尺、橡皮筋的发声现象,简单操作,意在让学生关注到物体发声是的“振动”,第二个活动,意在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借助其他物体来进一步观察研究,这相当于一个加深理解的活动,学生通过探究将物体发声这个过程观察得更仔细,理解起来当然就更简单。)(四)巩固拓展1.如果我要使正在发声的音*停止发声,有什么好办法?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握住音*,使它停止振动。(学生尝试)理由: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我们人也可以发声,你知道原因吗?A对,在我们的喉咙处有个发声器官叫声带,当声带振动时,我们就可以发出声音了。B集体体验,将手放在喉咙处,不发声,发声时,有什么感觉。C学生交流。师: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能大喊大叫,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声带。3.刚刚我们通过弹拨钢尺使它发出了声音,现在我们再来尝试:轻轻地弹拨钢尺,用力地弹拨钢尺,仔细地看、仔细地听,你能发现什么?学生交流:轻轻地弹拨,振动的慢些,用力地弹拨,振动的快;轻轻地弹拨,声音小,用力地弹拨声音大。师:我们发现声音是有变化的,那么声音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呢?我们下节课将会研究。4.除了声音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关于声音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如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有关声音的知识。(设计意图:通过使音*停止发声的活动,从反面再次应证了声音产生的原因,结合前面的探究,利用实验从正反两方面收集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更进一步的理解加深,同时在课的末尾我以问题的形式延伸学生的探究兴趣,尽量把学生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对声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记录、学会与同伴合作。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解释,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发展他们的实验能力。3、通过本课的教学,需要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各种声音之间都是有共同的规律。教学准备:橡筋、钢尺、小队鼓、音叉、水、录音机、录音带和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上一节课我们感受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种动物的声音让大家来听一听,听的时候请你想一想,你想到了哪些问题?教师课件演示蝉和蚊子的声音,请学生判断哪种声音是蝉发出的、哪种声音是蚊子发出的,提问:你想研究哪些问题?经过引导,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件出示要研究的问题)小结:看来大家对声音这种现象的研究兴趣很浓,这节课咱们一起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小学教学设计网-XXJXSJ.CN-更多科学教案1、使物体发出声音分组实验一:谈话:研究声音,必须让物体发声,我们用什么方法使锣、鼓发出声音?学生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锣鼓发出声音。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哪些情况下能够发出声音?敲击、拍打等。 哪些情况不能发出声音?按、压等。讨论:用力按压锣、鼓,锣、鼓并不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呢?分组实验二:谈话:我们用什么方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学生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钢尺发出声音。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哪些情况下能够发出声音?拨动、拍打等。 哪些情况不能发出声音?用力弯曲等。讨论:用力弯曲钢尺并不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呢?分组实验三:谈话:我们用什么方法使橡筋发出声音?学生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橡筋发出声音。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哪些情况下能够发出声音?轻轻拨动等。 哪些情况不能发出声音?用力拉等。讨论:用力拉橡筋并不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呢?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对这个问题的认识。2、观察发声的物体。请学生对比观察:(1)、观察发声的锣鼓有什么特点?比较发声的锣鼓和不发声的锣鼓有什么不同?(可以提示将粉笔或泡沫等放在鼓上敲击)将发现记录下来:发声的锣、鼓 不发声的锣、鼓特点 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2)、观察发声的尺子。观察发声的尺子有什么特点?比较发声的尺子和不发声的尺子有什么不同?将发现记录下来:发声的钢尺 不发声的钢尺特点 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3)、观察发声的橡筋。观察发声的橡筋有什么特点?比较发声的橡筋和不发声的橡筋有什么不同?将发现记录下来:发声的橡筋 不发声的橡筋特点 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4)学生讨论感知这些物体发声时都在发声振动。(5)、反推法验证:我们观察到这些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如果当他们发声时,我们马上让它们停止振动,它们还能够发出声音吗?小组实验:想办法让锣、鼓、尺子、橡筋等发声后,马上停止振动,观察它们是否还能够发出声音?讨论:从中你们有哪些发现?3、观察音叉的振动。(没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演示实验)(1)、比较不同大小的音叉,振动的时候是怎么样子的。相同的地方:可以让每个学生摸摸,都有手都有发麻的感觉。不同的地方:声音有高低。(2)、同一个音叉分别用轻而短促的力和用较大的力击打,观察音叉的振动。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3)将音叉击打后快速放入水中,请学生观察现象。(可以在投影上演示)观察音叉是怎样把振动传入水面的。(4)请学生用手轻轻地放在喉咙处,感觉自己讲话时声带的振动。从而重复证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三、拓展延伸:1、听听钢琴、风琴、吉他的声音,观察它们什么地方在振动?(课件)2、为什么蝉、蜜蜂、蚊子会发出声音?(解决前面的问题)3、课件出示人的耳朵的构造。(将知识进行提升)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分析人能听到声音的原因,是由于鼓膜的振动。4、讨论共享: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四、课后作业分析录音机等为什么会发出声音。收集各种声音传播的资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准备】演示材料:钢尺、皮筋、音叉实验材料:每组(2人)1把钢尺、1根皮筋、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上课前咱们一起闭上眼睛来听听周围都有哪些声音?2、你听到了什么?3、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你们知道这些声音都是怎样产生的吗?4、真的是这样的吗?那今天咱们就先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二、使物体发出声音1、探究使鼓、钢尺、橡皮筋发声的方法。出示鼓、钢尺、橡皮筋,请3名学生上台演示发出声音的方法。过程中确定好的发声方法。2、说清要求:为了在研究过程中更清晰地判断到底有没有制造出声音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安静。在研究过程中为避免其他声音干扰,尽量不发出无关声音。3、请同学们在让它们发出声音的同时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能够发出声音?4、教师引导学生对之前的认识产生质疑:用力了就真的能发出声音吗?三、观察发声物体1、探讨:物体发出声音和不发出声音时到底有什么不同2、确定观察方法,提出观察要求:一会请每个小组中的两位两位同学合作,分别将两根橡皮筋拉住,拨动一根,让它发出声音,另一根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将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写也可以画在实验记录单的第一行上。而尺子则选择用按在桌沿拨动的方法观察发出声音和不发出声音时的现象,记录在第二行上。最后思考这些物体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共同特点,记录在第三行。3、学生活动五分钟。4、组织全班交流汇报:发声和不发声的物体各有什么特点?请汇报的同学先依次介绍你们观察到橡皮筋、钢尺发声不发声时的特点,然后演示给我们大家看,最后说说你们发现物体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共同特点?5、交代振动概念。(师板书:发出声音振动;不发出声音不振动)四、反正与辨析1、那其他所有物体都这样吗?2、生活中有很多细微的变化我们很难观察到,就象这个音叉,(敲音叉发出声音时)你能看见它在振动吗?3、你有什么办法知道音叉在振动?(板书:振动发出声音)4、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都清楚地看到音叉在振动?5、我们可以借助水来帮助我们观察看不到的现象。6、当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变化非常细微,我们不容易直接观察到时,可以借助一些物质来帮助我们观察。7、敲击音叉,如果使振动的音叉马上停止振动会出现什么现象?8、我们先看看不按住时什么样?那你现在试试让它马上停止振动。(板书:不振动不发出声音)9、总结:如果现在有人问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们将怎样回答?(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0、那跟碰撞、拍打、摩擦一点关系都没有了吗?五、延伸与拓展1、我们身上也有一个非常敏感、能够振动的器官,声带。活动:一起把手放在喉咙这个位置,说两句话,有什么感受?2、课后阅读资料库:声带【板书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发出声音振动力不发出声音不振动结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记录单班级:四()班第()小组研究问题:物体在受力情况下,发出声音和不发出声音时到底有什么不同?提示:可以用写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把你们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比比谁观察得更仔细。物体名称物体不发声时的样子物体发声时的样子橡皮筋钢尺我们发现物体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1、欣赏一些声音(放的比较轻),通过交流,确定声音(声音最好优美,幽默),通过讨论知道为了更好的研究声音,我们要控制自己的声音。 2、游戏老师发出声音,怎样做到你听不到声音? 上课开始: 一、使物体发出声音(制造声音)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东西,要想使这些物品发出声音,同学们有什么方法? 2、充分交流,教师板书具体方法。 3、教师提出要求(注意安全,不要把手弄破了;)锣鼓注意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注意安全,小心使用钢尺; 实验结束,把器材放到组长旁边。 4、分发材料(锣或鼓)、尺子、橡皮筋,每组各一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在巡视中,教师了解我们刚才所说的所有方法都能够使声音发出声音吗? (备用问题,需要考虑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了解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5、交流我们刚才所说的所有方法都能够使物体发出声音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总结看来,物体能否发出声音,跟我们采用的方法有关,但是,我们又发现,同样的方法能够使有的物体发出声音,但有的物体不能发出声音。(备注为了实现这个效果,要思考材料的优化问题。) 6、追问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让学生试着解释。 二、观察发生的物体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 1、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现在,你认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来研究?(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就说这样研究可以吗?介绍用对比的方法来研究。) 2、学生用对比方法进行研究,教师分发材料。(对比试验,每组材料应该双份。) 操作建议 继续要小心操作小声点,边听边看做记录;一种物体统一采用一种方法(为什么要统一) 注意观察,这些物体在发出声音的时候有什么变化,与不发出声音的材料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现在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说你的理由。 4、反问现在很多同学都认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使这些物体停止震动,他们还能发声吗?(学生猜测) 5、学生实验,探究 (交流中,是否能够选用典型的看起来不动的材料,以便让学生争议。) 6、总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停止震动后,声音也就停止了。 三、观察音叉的震动 这个部分,需要进一步思考。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对于音叉震动的观察能够借助其他方法进行,且方法有创新性。 另外,要引申到你能举出哪些物体在振动;我们身上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震动的器官,猜猜它在哪儿?(耳膜)顺便渗透保护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