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故乡在北京教案 鄂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62077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故乡在北京教案 鄂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故乡在北京教案 鄂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故乡在北京教案 鄂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故乡在北京教案 鄂教版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会10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4、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北京西山、昆明湖、八达岭长城的美丽,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笔下故乡的美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一些作家关于故乡的作品,了解作者阎妮高中毕业后就远离故土赴法国留学的离乡经历,为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一草一木无比眷恋之情做好铺垫。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师板书课题一部分:我的故乡2、师:故乡,一个多么深情的词语,故乡,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地方。开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用最美的一句话描述你们的故乡,好吗?谁来说说?(生自由地用一句话描述故乡。)3、是啊,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牵连着我们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故乡的抒情散文,跟随作者阎妮走近她的故乡北京(板书课题后半部分),去感受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还记得林海音最不能忘却的,她的第二故乡是?(生答北京。)因为那里有她最纯真的童年时代,即使走遍了世界,家永远是心灵的故乡。这种思乡的情感成了文学家最爱表现的主题之一。今天这篇散文,既写景,又抒情,现在,就让我们拿起书本,走近作者的情感世界吧。2、指名分部分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思考:从美妙的文字里,你读懂了些什么?(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部分学生读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4、正音,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故乡的西山、昆明湖、长城的美景,用看似平常却充满温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虽远离故土,却始终不忘自己的故乡,对故乡无比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三、细读文本,感受画面。1、作者对故乡如此难忘,当你欣赏了这篇美文后,你觉得作者的故乡北京什么地方最吸引你呢?能把描写它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相关段落)2、从这些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呢?(预设引入:感受到故乡西山、昆明湖、长城的美丽画面,更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与热爱。)3、课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表达了这种感受,你找到了吗?出示: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4、细细读这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谈)是啊,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三副色彩绚丽,各具特色的画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这三幅画面之中,细细阅读,细细体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心感受画面的美,感受文字的美,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勾画下来,在旁边作批注。四、播放舒缓轻音乐神秘园,学生读文,勾画,批注。第二课时一、配乐读文,情感导入播放音乐,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二、精读文本,体会写法,感悟情感。师:上节课同学们用心感悟了文字,勾画了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预设而相机把握引入重点段落的学习)1、师:文章第一部分,也就是1、2自然段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之情,39自然段分别描述了三幅画面,这三幅美丽的画面是对故乡描述最精彩的部分,刚才很多同学都谈到了这里,那么,就让我们首先跟随作者的记忆一起去领略西山的美景。2、为什么作者会说: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你们能从那些文字中读出这满目的绿呢?(生互相交流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青、灰蒙蒙、浓绿、青色的透明的、没有边的绿连着绿、金檀色,让学生学习作者准确的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来突出描写景物的表现手法)生齐读这些词语,师:这儿的确是满目苍翠,难怪作者会说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再读本段,感受作者的情感。3、师:西山的歌是碧绿的,西山的歌是美妙的,这动听的歌中还有些词语打动了我,如山给人厚重、巍峨之感,而作者却用了一个“横飘”,写出了青山的时隐时现,似乎连山这种厚重的东西在绿色的装扮下,也变得灵动活泼了起来,这也是作者对故乡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词语,你还能发现吗?(相机理解凄婉等词语)4、师:作者用一连串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的这种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示了西山碧绿的“歌”,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描述着对故乡的热爱与思恋,你能仿照这段的学习方法自学另外两首“故乡的歌”吗?5、学生自学“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和“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相关段落。6、汇报、交流自学成果,师作结。(体会作者抓住昆明湖水“清澈”的特点进一步描写的写法,以及通过绿色泽的变化和漫山遍野野花的相“融”来凸显长城之美的表现手法)三、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深入体会思乡情结1、师:作者已经远离了故乡,可心却和故乡在一起,课文依然以“歌”为终,与文章开头有何关系?(体会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的写法)2、这一部分,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情结的呢?(复习,巩固排比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3、升华情感,深情朗读文章最后一部分。四、总结全文,有感情地熟读全文。附板书:西山碧绿的翅膀我的故乡在北京 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热爱、赞美故乡长城带花的翅膀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故乡在北京说课稿 鄂教版一、说教材我的故乡在北京是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对故乡北京的西山、昆明湖和八达岭长城的秀丽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热爱、赞美之情!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西山、昆明湖、八达岭长城的美丽,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故乡的美。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阅读关于故乡的作品,了解作者的离乡经历,为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做好铺垫。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写结合的课堂。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创设情境法、朗读体会法、举一反三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三、说学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四、说教程(一)、 引言导入,板书课题课题板书我分两次完成,首先板书 我的故乡 接着谈话导入:故乡,一个多么深情的词语,故乡,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地方。开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用最生动的一句话描述你们的故乡。当学生自由发言后,我马上带领沉浸在自己故乡里的学生走近作者的故乡北京,写完课题。(这种分两次写完课题的设计,使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把握更加明确,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的渲染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即“动情弦抓心弦”。)(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六年级的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这个环节里,我直接给学生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弄清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而且要从美妙的文字里,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句话?学生交流后,屏幕出现“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让学生齐读此句找出文眼“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这样饱含深情的言辞,需要营造合适的气氛来帮助理解,于是我播放了一组北京风光图,并配以音乐和解说,来帮助学生体味本句话!(一个“歌”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作者的笔下,这“歌”具有了象征的意味,它是一首具有故乡独特风韵的歌,它是一首对家乡充满浓烈情感的歌;在作者的梦里,西山的歌是碧绿的,昆明湖的歌是清亮的,长城的歌是带花的,它们轻轻地扇动着翅膀,穿过高山,涉过流水,缓缓而来!)(刚刚接触课文的学生感悟不会这么深刻,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提升他们的领悟力,图画,音乐,朗读的有机融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 细读文本,感受画面。 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三幅画面?在文章的哪些段落里写到了这些内容?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描述的?(学生自由读文,思考以上问题,边读边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四)、 精读文本,体会情感,感悟写法。(这一教学环节就是带领学生品读作者观察和描述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1、学习描写西山景色的段落 为什么作者会说: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你们能从那些文字中读出这满目的绿呢?屏幕出现句子:(让学生边读边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青、灰蒙蒙、浓绿、青色透明的、没有边的绿连着绿,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作者准确地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来突出描写景物的表现手法。)学生齐读这些词语,教师小结:这儿的确是满目苍翠,难怪作者会说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再读本段,感受作者的情感。 本段教学除了重点抓住这个句子理解外,还有两个词语的运用也别具匠心,“横飘”和“凄婉”。可以用换词朗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悟。教师适时引导总结:山给人厚重、巍峨之感,而作者却用了一个“横飘”,写出了青山的时隐时现,似乎连山这种厚重的东西在绿色的装扮下,也变得灵动活泼了起来,这也是作者对故乡西山的独特感受。故乡的山是如此的迷人,而作者却离它万里远,对故乡的思恋难以释怀,塔铃声恰恰道出了她心中的不舍,听起来是那么的“凄婉”,这正是“景语皆情语”的最好写照!(对文字的理解离不开语言环境也离不开人物背景,教学时,对词语的理解不能孤立对待,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最重要的方法,联系人物背景亦是体会作者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2、用“读、找、品、诵”的方法自学描写昆明湖与长城的段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是为了会学,老师的讲解只能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文章的内容需学生自己用心揣摩才能掌握,作者的情感需学生自己慢慢体会才能产生共鸣,表达方法的运用需学生自己细细咀嚼才能悟出其中的奥妙。)3、 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作总结。 (交流的时候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议论纷纷,可以畅所欲言,教师是组织者,点拨者,引导者,只要不偏离重点就行。) 交流描写昆明湖段落时,重点抓住这个句子来理解:(“水痕”是“闪亮的”,“水汽”是“袅袅的”,“水” 是“那明镜般清亮的”,“ 水中渗着寒气,被澄清过似的”,难怪作者会说“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交流描写长城段落时,以此句为重点:(山是绿的,草是绿的,树是绿的,风也是绿的,可绿得并不单调,绿里还涂着粉色、白色、红色,黄色的花,难怪说“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拓展延伸。1、 作者已经远离故乡,可心却和故乡在一起,她在明月下等待着,因为故乡有歌再次飞来。“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课文依然以“歌”为终,与文章开头有何关系? (体会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的写法)2、总结全文,写文抒怀故乡的山山水水是心里最柔软的牵挂,故乡的一草一木是梦里最亮丽的风景!思乡情结是文化走廊中最隽永的诗篇,思乡情结是历史长河中最动人的歌谣!李白的思乡里有无法排遣的孤寂,王维的思乡里有不可名状的哀愁,余光中的思乡里有或浓或淡的忧伤,席慕容的思乡里有永不老去的怅惘,而阎妮的思乡里只有歌声,那歌声里带着碧绿,带着清亮,带着花,带着她对故乡无限的热爱!那么你的家乡里又有什么打动了你呢?让学生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的家乡!(从字里行间里体会情感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要求,但作为教者,我们还有义务让美好的情感得到提炼,得到升华,得到传播!从开课的“用一句话赞美你的家乡”到现在“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的家乡”这个过程就是一种体会情感,提炼情感,深化情感,传播情感的过程,不仅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的能力训练,更加凸显了语文学科本身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五、说板书“歌”是文章的文眼,碧绿的西山、清亮的昆明湖、带花的长城是故乡最具代表性的景物特点,“爱”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文本的精髓,而且简洁美观,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附板书: 16 我的故乡在北京西 山 碧绿昆明湖 清亮歌(爱)长 城 带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