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2套.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52688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2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2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2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2套教学目标:1 、能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2 、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欣赏名画的情感,感受美的熏陶。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朗读、想象、体会。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前两节课中,我们欣赏了中外名家所演奏曲子。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幅世界名画蒙娜丽莎。二、介绍达芬奇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最著名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并且是大数学家。他又是一个医学家。音乐家和戏剧家,而且在物理学。地理学和植物学等其它科学的研究上也很有成就。他道德高尚,举止温雅,且体格健壮,力量过人,据说他一只手就能轻易地折断马蹄铁。他左右手都会写字。作画,他用左手写的字是反向的,人们只有在镜子里才能看懂。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1 、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感受?(1)笑得有时觉得舒畅温柔(2)有时又觉得严肃。安详(3)有时略含哀伤(4)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2 、阅读课文,看看作者的分析。(读课文时要注意字词的读音。)四、深入分析课文1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说明蒙娜丽莎的?(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局部到整体)2 、阅读课文后,你觉得蒙娜丽莎美在哪里?说说你的理由。3 、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你感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由。4 、如果单是一幅蒙娜丽莎的肖像画而没有身后的背景作为陪衬,那蒙娜丽莎还会有多少神秘感?在“蒙娜丽莎”之前,肖像画一般是没有背景的,在这里画家打破了一般肖像画的局限性,使人物处在了远山。丛林。闪光的水池等背景之中,这一背景朦胧。安静,充满诗意,与蒙娜丽莎的精神生活和谐一致,更好地衬托了人物的内在气质。更为有趣的是,当我们集中看左边时,觉得远景下降而人物上升,集中看右边时,又觉得远景上升而人物下降,富有变化。五、拓展延伸。27、蒙娜丽莎之约(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中有三件宝,其中一件就是蒙娜丽莎(板书:蒙娜丽莎),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也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你们想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在大洋彼岸探访蒙娜丽莎吧!2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齐读)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紧扣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感受名画。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反馈交流。(三)欣赏名画,感受魅力。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然段。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3从同学们惊奇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交流说说感受最深的一点)4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5随机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1)引导学生感受画的整体。(第五自然段)这是一个鲜活的女子,我们终于跟她面对面了,虽然经过了五百多年,她仍是那么恬静、淡雅,怪不得作者说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谁来读一读?(指导读“那幅画不大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老师仿佛看到了她那一头乌黑的长发,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而且颈项里的血液也仿佛在流动,这个画面似真亦幻,谁来读一读?(指导读“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读到这儿,你一定会在心里默默地称奇,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微笑)自古以来,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是个谜,她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儿?(2)引导学生观察肖像画的面部表情。(第六自然段)学生找到有关句子,出示: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指名读,评价(围绕“舒畅温柔”“略含哀伤”“十分亲切”“几分矜持”),再指名读,齐读。小结并过渡:紧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耐人寻味的神秘的微笑,达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永恒美的象征。(3)引入资料: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嘴唇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这一结果是由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来的。(4)看了这则资料,你有什么想说?(体会达芬奇的精湛技艺和作者丰富的想象)(5)达芬奇精湛的技艺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哪儿?(引出第七自然段)第七自然段,重点指导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特别是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6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的美丽神韵,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我们面前。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你能找到这样的句段吗?7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目光欣赏了蒙娜丽莎的风采,蒙娜丽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假如你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参观者来介绍这幅画呢?请你准备一下,等会儿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做讲解员介绍)(四)回扣前文,加深感悟。1过渡: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2学生再读课文,找到14自然段,从人们的等待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3学生自由读后全班交流:(1)从“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看出来的。(2)这幅画从卢浮宫前来纽约,来之不易。(3)队伍移动很缓慢。(五)总结升华,激情朗读。1过渡:同学们可真会学习,不仅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神奇魅力,还能够从等待中看出画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出示第八自然段2指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3激情朗读:(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教师导引:我已经看到了蒙娜丽莎,我看到了她迷离的眼神,我看到了她迷人的微笑,我感受到了(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教师导引:虽然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几分钟,但是她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的心灵,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教师导引:我相信蒙娜丽莎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灵,已经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4引入达芬奇资料。学到这儿,老师想问你们谁知道这幅画的画家?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资料。(六)结语。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当我们站在蒙娜丽莎面前,一切是那么神秘而又奇异,她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圣洁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同样,她也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七)作业。资料卡画名 大小 作者 画面内容 历史价值 我的感受 附送:我们一起来制作一张资料卡片,把从课文中收集到的信息保存下来。2019-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螳螂捕蝉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机智品质,并懂得“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的道理。3复述课文中的寓言故事。【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机智品质,并懂得“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体会少年的聪明,弄清吴王攻打楚国与“螳螂捕蝉”之间的关系。【研究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确立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设计展开教学活动。课后,对课堂教学过程做好合理、有效的反思,从而有效改进自身的教学。【教学过程】一说成语 导入学习 1、学生比赛说成语2、齐读课题 螳螂捕蝉二、讲故事,明道理1、听写几组词语 (写好)一组一组的读,而且每组词语只读一遍蝉 悠闲 自由自在;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教师:同学们听写的真认真,再奖励你们一组: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患2、出示词语,学生自己订正。3、师运用这些词语绘声绘色地讲“螳螂捕蝉”的故事。(细听)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真是舒服极了。蝉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那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藏着祸患呢!4、学生根据词组和画面提示讲故事。5、指明讲述故事:讲故事要做到说清楚,讲生动。(说清)6、我们所讲的故事就是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在课文的911节,请同学们再细细的读一读。7、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是根据一篇文言文改编而成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的片段:出示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刘向说苑第九卷 正谏学生自由读。师:这段文言文用我们今天的语言来描述就是课文的911节,请同学们把文言文和和我们的白话文对照起来读一读。指名分别读。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文言文文字简短但是内容深奥,白话文生动明了,各有千秋呀!这就是中国语言的魅力。我们学着古人摇头晃脑吟诵文言文。8、不同的表达,一样的道理,它们都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这就是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的寓意。齐读寓意。板书:利益 祸患过渡:那位少年是怎么利用这个故事劝说吴王的呢?让我们再来完整地读一读这个故事吧!三、品“劝”,悟人物。1、学生自读课文。2、指名读课文212自然段,相机指导读好。3、师:文章结尾说,吴王恍然大悟,什么叫“恍然大悟”? 板书:恍然大悟生:“恍然大悟”就是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生:就是忽然之间就明白了。师:他明白了什么?生:他明白了,如果攻打楚国,就会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样,诸侯国就会乘虚而入,自己就非常危险了。生:他明白了,如果攻打楚国,自己就会遭到其他诸侯国的围攻,自己的王位也就保不住了。师:是啊,有可能会家破人亡呀!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身后隐伏的祸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呀!师:吴王明白事理、知错能改,还是个好大王嘛!4、品“劝”,悟人 教师引导: 大臣们劝说吴王是因为,少年也劝说吴王是因为,他们都是为了国家,他们都有一颗 都是劝,可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静想)少年通过讲故事,让吴王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 师:少年表面上是讲故事,实际上是一 生:暗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 生:暗示攻打楚国隐伏的祸患。 师:所以,少年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一点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动是“直劝”、“力劝”的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 生:(纷纷抢答)智劝、巧劝。 师: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从少年的勇敢和智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足智多谋的人。生:有勇有谋的人。生:有胆有识的人。生:胆识过人的人。生:机智勇敢的人。5、表演故事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个智慧少年演出来,有兴趣吗?(生议论纷纷,跃跃欲试。)那好,先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一人演少年,一人演吴王,练台词。(读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在练台词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下人物的表情、语言和动作。(学生纷纷演练起来。)一组同学表演,其余学生做导演,策划一下在适当之处加入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四、总结提升1、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生:我们要学习少年的聪明机智。生:我们要学习少年的遇事冷静,善于思考。生:从吴王身上得到的教训是:遇事不能固执已见,不能不听别人的劝告。生:我从吴王身上得到的教训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有什么事情的话,还能亡羊补牢,不至于造成更大的危险。生:从“从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我得到这样一个启示: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有长远的打算,不能目光短浅,不然的话就会吃大亏。生:一门心思去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忘记身后隐伏着的危险,是很愚蠢的!2、老师再送你们两句话:出示学生齐读 遇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身后的隐患。 走 路 向 前 看,做 事 往 后 想。五、作业设计1、成语积累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2、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徐宝玉因为贪玩,作业常常不能按时完成,朱老师教育了他很多次,可他就是不听。若你是朱老师,你怎么说才能使徐宝玉同学接受你的意见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