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出行的学问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38967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出行的学问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出行的学问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出行的学问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出行的学问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出行的学问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第四单元第三课,这一课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特别是城市的学生,外出多搭乘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掌握一些出行的学问是必需的。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考虑。一、尊重生活,教学为学生生活服务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依据学生生活逻辑设计的课程, 课程把回归学生的生活作为第一性的,就本课程中涉及到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而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学生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回归生活”也就是回到这个本源中去。所以,在执教时我自始至终遵循了“尊重生活,教学为学生生活服务”的原则,努力实现品德课以“生活为本”的教学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实践中总结,提升生活经验 正是基于这种生活为本的基本理念,暑假里,我借到北京学习的机会,从明光村乘坐公共汽车到中国科技馆走了一趟,经过我的亲历亲为,使我的教学设计更加符合生活的逻辑。在刚开始设计让学生选择交通路线教学时,我强调选择最优化的线路,一直引导学生在选择时遵循“省时、节约、方便”的原则。但这次出行时,我没有选择较近的387路公共汽车,而是选择了21路汽车,因为当时天气很热,21路车又先到明光桥北站,我选择了坐车凉快,等车热的现实情况,放弃了忍受酷暑在车站继续等387路的选择。由此可见,生活不能过于教条。所以,在执教时我先让学生做出选择之后才公布自己的选择,然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路线,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也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一种引导及培养。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更贴近生活 原教材中出示的站牌上有“中国科技馆”这个站名,但同时又创设了一个情景疑问:“到科技馆在哪里下车呢?”这样的安排似乎显得有点矛盾,站牌上不是明摆着“中国科技馆”这个站名吗?因此,我便把自己去实践时拍下的21路、387路站牌真实地呈现给学生,在学生有了“不知在哪个站下车”的疑惑后,引导学生利用交通图和站牌进行推测,然后通过问路得到证实。这样的教学既体现了以生活为本的理念,又让学生学到了在生活中实用的本领。 (三)模拟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实践道德 在教学如何乘车时,我组织学生模拟乘车场景,整间教室就是一辆公共汽车车厢,每个学生都是乘客,并让几个孩子扮演不文明的乘客(抢占座位、逃票、不注意安全等),老师也参与其中,扮演抱小孩的阿姨。表演过后让孩子们说说发现了哪些不文明的现象以及文明的现象,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感悟乘车时应该注意安全,讲文明。二、由“扶”到“放”,扎实训练。 出行的学问属于常识性较强的课,知识点比较多,难点突出。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教师指导自主实践”的教学方式,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 认识站牌是个难点,在生活中因为没看清站牌而乘错车,乘反了车,或下错了车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活动一中,采用由老师引导学生看站牌,落实看站牌的方法,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学会了看站牌。 在学习了出行的相关学问后,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了。让他们利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小组合作,自主实践,选择周末出行的线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不足及困惑。比如,在学习出行的这个活动中,我曾想把车站搬进教室,让学生亲历其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会看站牌。但又考虑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太大动干戈,担心课堂上不好调控,所以就采用了现在的教学方案用课件出示站牌带领学生学习。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就稍显略了点。还有个困惑就是,教材上的交通图实际上是错误的,我也很想在课堂上引导孩子发现错误,但又担心影响教学思路,但现在想来,我还是应该引导孩子去发现错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出行的学问教学反思1 人教新课标版出行的学问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第四单元第三课,这一课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特别是城市的学生,外出多搭乘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掌握一些出行的学问是必需的。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考虑。一、尊重生活,教学为学生生活服务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依据学生生活逻辑设计的课程, 课程把回归学生的生活作为第一性的,就本课程中涉及到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而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学生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回归生活”也就是回到这个本源中去。所以,在执教时我自始至终遵循了“尊重生活,教学为学生生活服务”的原则,努力实现品德课以“生活为本”的教学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实践中总结,提升生活经验 正是基于这种生活为本的基本理念,暑假里,我借到北京学习的机会,从明光村乘坐公共汽车到中国科技馆走了一趟,经过我的亲历亲为,使我的教学设计更加符合生活的逻辑。在刚开始设计让学生选择交通路线教学时,我强调选择最优化的线路,一直引导学生在选择时遵循“省时、节约、方便”的原则。但这次出行时,我没有选择较近的387路公共汽车,而是选择了21路汽车,因为当时天气很热,21路车又先到明光桥北站,我选择了坐车凉快,等车热的现实情况,放弃了忍受酷暑在车站继续等387路的选择。由此可见,生活不能过于教条。所以,在执教时我先让学生做出选择之后才公布自己的选择,然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路线,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也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一种引导及培养。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更贴近生活 原教材中出示的站牌上有“中国科技馆”这个站名,但同时又创设了一个情景疑问:“到科技馆在哪里下车呢?”这样的安排似乎显得有点矛盾,站牌上不是明摆着“中国科技馆”这个站名吗?因此,我便把自己去实践时拍下的21路、387路站牌真实地呈现给学生,在学生有了“不知在哪个站下车”的疑惑后,引导学生利用交通图和站牌进行推测,然后通过问路得到证实。这样的教学既体现了以生活为本的理念,又让学生学到了在生活中实用的本领。 (三)模拟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实践道德 在教学如何乘车时,我组织学生模拟乘车场景,整间教室就是一辆公共汽车车厢,每个学生都是乘客,并让几个孩子扮演不文明的乘客(抢占座位、逃票、不注意安全等),老师也参与其中,扮演抱小孩的阿姨。表演过后让孩子们说说发现了哪些不文明的现象以及文明的现象,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感悟乘车时应该注意安全,讲文明。二、由“扶”到“放”,扎实训练。 出行的学问属于常识性较强的课,知识点比较多,难点突出。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教师指导自主实践”的教学方式,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 认识站牌是个难点,在生活中因为没看清站牌而乘错车,乘反了车,或下错了车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活动一中,采用由老师引导学生看站牌,落实看站牌的方法,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学会了看站牌。 在学习了出行的相关学问后,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了。让他们利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小组合作,自主实践,选择周末出行的线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不足及困惑。比如,在学习出行的这个活动中,我曾想把车站搬进教室,让学生亲历其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会看站牌。但又考虑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太大动干戈,担心课堂上不好调控,所以就采用了现在的教学方案用课件出示站牌带领学生学习。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就稍显略了点。还有个困惑就是,教材上的交通图实际上是错误的,我也很想在课堂上引导孩子发现错误,但又担心影响教学思路,但现在想来,我还是应该引导孩子去发现错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