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36785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1、 教学内容: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望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发了赞美之情;题西林壁侧重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课时)2、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3、 教学重点、难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4、 教学方法: 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5、 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6、 使用媒体:挂图、投影、幻灯。七、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 新课。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能怎样来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归纳出台下顺序(如果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这样的练习,有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可以进行引导):3、解古诗的作者及背景;(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意;(2)体会作者的感情;(3)感情诵读。二、学习古诗。第一步:1、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作者李白的了解。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第二步:1、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投影出示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的词语的意思:天门、楚江、中断(中间断开)、开(通)、至此回(在这里拐弯),通过理解这些重点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意图:运用小组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直解决。4、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简单画出来,在交流时结合画面叙述。(建议教师在交流中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不要强求学生叙述得太一致,将大概诗意叙述好即可。)第三步:1、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交流。第四步:1、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诗歌所描写的雄伟的景象,体会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让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先自由读,再请学生读给全班同学听。2、背诵这首诗。(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三、拓展阅读。交流课前搜集的李白的其他作品,全班诵读。意图:将课前的搜集与课内的相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望天门山,谁来背诵一下?先个人背诵,再集体背诵。2、把你搜集到的李白的作品背诵给大家听。3、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另一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意图: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给学生一个展示背诵搜集到的古诗的机会,体会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二、自学古诗,明白大意。1、自由朗读古诗,然后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小组交流。(可以利用字典、课后注释、课文插图来理解这首诗歌。)2、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几项内容:(1)对作者苏轼的了解:(2)对题目的理解;(3)对重点词句的理解:题(书写)、西林、壁(墙壁)、横看(从下面看)、缘(因为);(4)对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装的理解完全一致,大体把握诗意即可。)意图:由于这首诗的词句比较易懂,教师可以更大程度地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学生间相互交流,体会古诗的意思。3、大家对这首诗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估计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作者在这座山中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可以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古诗的意思。)4、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画面,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解决疑问。意图: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很直观地弄明白。三、体会诗境,感悟道理。1、刚才大家通过自学。明白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下面大家一边听老师诵读这首诗,一边闭上眼睛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教师配乐诵读,学生想象。2、交流,估计学生可能想象到庐山雄伟的景象,比如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山峰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想象。3、讨论,然后交流。(1)大家想想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2)从题西林壁一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意图: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比较浅显地感悟这首诗中蕴含的道理,在讨论中明白这首诗蕴含的道理,受到启发。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四、拓展阅读。交流课前搜集的苏轼的其他作品,全班诵读。教学小结: 这两首古诗或绘画或悟理意境深远,是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好诗篇,课后我们通过背诵来更好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3教案 语文A版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宿石邑山中,掌握诗中的生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和赞美西湖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宿石邑山中,并背诵。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宿石邑山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体现石邑山风景的图片以及诗人韩翃的资料。2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二、学习宿石邑山中(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指导学生读题,注意“邑”字的读音。宿石邑山中唐 韩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2简介作者。 诗人韩翃(hng):字君平,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时称“大历十才子”。 3初读诗歌,学习生字。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邑、韩、霭、锡”。4解题。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首诗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前两句写傍晚投宿所见山之景,后两句写晓行山中所见天之色。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意。“浮云不共此山齐”,写仰望所见,诗句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高低。“山霭苍苍望转迷”,则是写远眺情景:摩天的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是这首七绝精妙传神之笔。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暂”“飞”的妙用。3体会诗情。表面看,这首诗似乎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句晓行幽静清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4配乐朗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随诗人一同走进夜色中幽深神秘的石邑山。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三、总结古诗学习方法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古诗四、作业 1默写古诗。 2搜集整理韩翃的其他诗篇,自学欣赏。五、板书设计: 宿石邑山中唐 韩翃(hng)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成诵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望洞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望洞庭。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望洞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背诵宿石邑山中。 2学生总结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成诵二、学习望洞庭 1学生根据古诗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2小组交流体会。 3集体交流,不够具体的地方互相进行补充。作者,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白居易尊称他为“诗豪”。全诗大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没有一点风,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三、感悟诗境。1出示三、四句古诗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2思考:诗中是怎样描绘这幅画面的?3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4反馈:这两行诗句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5教师追问:诗中还把洞庭湖比作什么?6教师小结,齐读古诗。四、课堂练习。 1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高低起伏。 2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 3练习说话: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4写字指导,强调“螺”的结构。 五、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课后搜集整理描写山水景色的古诗进行阅读,开展古诗阅读交流会。 板书设计: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3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4。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这里指湖中的君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