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22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选学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31791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22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选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22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选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22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选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22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选学案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xx,全国卷,29Txx,江苏卷,27Txx,江苏卷,1Txx,江苏卷,4T关于遗传物质探索实验的分析在高考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有可能出现。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与分析等,在非选择题中一般与可遗传变异结合进行考查分值:26分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1)实验过程及结果答案 死亡不死亡死亡(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_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_。2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1)实验思路:将组成_S型活细菌_的各种物质分离提纯,并使其分别与_R型活细菌_混合培养,单独观察各种物质的作用。(2)实验过程及结果答案 S型活细菌R型活细菌R型活细菌R型活细菌(3)实验结论:S型细菌的_DNA分子_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并产生稳定遗传的物质。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实验方法:_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_。(1)标记细菌细菌含_35S_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细菌含_32P_的培养基含32P的细菌。(2)标记噬菌体噬菌体含_35S_的细菌含35S的噬菌体。噬菌体含_32P_的细菌含32P的噬菌体。2实验过程及结果答案 含35S的噬菌体普通大肠杆菌存在32P3结论:_DNA_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三、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过程及结果答案 RNA蛋白质2结论:_RNA_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核酸DNA和RNADNARNA遗传物质_DNA_DNA_RNA_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DNA_,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3)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型菌,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其遗传作用。()(5)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是基因突变。()2下列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A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B配制培养基的成分应适合肺炎双球菌生长和繁殖C转化的有效性与R型细菌的DNA的纯度有密切关系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转化的有效性与S型细菌的DNA纯度密切相关。3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B)A为获得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需将T2噬菌体直接培养在含32P噬菌体培养基中B在用普通大肠杆菌培养35S标记的T2噬菌体时,培养时间过长对实验现象影响不大C用普通大肠杆菌培养32P标记的T2噬菌体后,在子代噬菌体中含32P和31P的子代各占一半D若用15N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实验结果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强,沉淀物中没有放射性解析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故B项正确。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实验(实验一)与艾弗里实验(实验二)3个“不同”“转化”的2个易错点(1)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2)发生转化的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转化成S型细菌,而是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例1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了体内转化实验,探究遗传物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在实验4中死亡的小鼠中能够分离出_S型和R_型细菌。(2)除了用上述注射法,通过观察小鼠的生活情况来判断R型和S型细菌外,你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区别R型和S型细菌?_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有无荚膜,或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观察菌落特征,若表面光滑,则为S型;若菌落表面粗糙,则为R型_。(3)下图示为实验4中小鼠体内R型细菌增长曲线,请在图中绘出S型细菌的增长情况。(4)该实验获得的结论是_S型细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_。(5)一段时间后,给实验3中的小鼠注射S型细菌,请预测该小鼠的存活情况。_存活_;并分析其原因:_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相当于疫苗,刺激小鼠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_。答案 (3)如图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1实验步骤及结果和结论2实验结果分析(1)用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分析放射性存在于上清液的原因: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物质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2)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分析放射性存在于沉淀物的原因:DNA进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标记噬菌体的3大误区正确标记法:应该用35S和32P分别标记细菌,再分别用含35S和32P的细菌培养噬菌体。错误标记法1: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分析:没有明确噬菌体的生活方式。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利用培养基直接培养。错误标记法2:用3H、14C标记细菌,再用被标记的细菌来培养噬菌体。分析:没有明确DNA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DNA和蛋白质都含有H和C,用这两种元素标记,结果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都被标记,导致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不能确定哪一种物质进入细菌,从而不能确定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错误标记法3:用35S和32P标记同一噬菌体。分析: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进行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例2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B)A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B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C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解析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将进入细菌细胞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35S主要存在于细菌细胞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由于15N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蛋白质外壳出现在上清液中,15N标记的噬菌体DNA将出现在沉淀物中,所以离心后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三聚焦生物的遗传物质1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1)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使前后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2)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和新陈代谢的过程。(3)具有贮存大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4)具有相对稳定性,可产生可遗传的变异。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例3 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B有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含有的这种核酸就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总之,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性语句(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为体内转化和体外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2)艾弗里实验的结论是: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3)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S,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的实验思路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离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生理作用。(5)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6)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RNA也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共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例1 十九世纪末,花叶病在俄国迅速蔓延,使农民的烟草收入大幅减少,这件事引起俄国彼得堡科学院德米特里伊凡诺夫斯基的注意,他做了一系列的实验:(1)伊凡诺夫斯基由实验得出结论是:传染花叶病的元凶藏在患病植株的_(器官)里。(2)实验可以说明这种病原体很小,能通过_。实验说明引起花叶病的病原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_,另一种情况是病原体能分泌致病毒素。(3)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是一种_,因为只有活着的生命体才能在烟草中继续_,并使浆液的致病性逐渐增强。(4)这些元凶到底是哪种类型的微生物呢?伊凡诺夫斯基决定把上述浆液接种在几十种营养物质丰富的_上,结果没有获得任何菌落,这说明花叶病病原体只能_才能繁殖。现在,我们知道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是_,其化学成分主要是_。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错误致错原因扣分(2)第2空填错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对致病原因不了解1(3)实验分析不透彻,本小题主要是对第(2)小题两种致病原因的跟进研究2(4)考生不了解花叶病的病原体是烟草花叶病毒3解析 (1)病叶捣烂调成匀浆接种健康植株,健康植株患病,表明病原微生物在叶片里。(2)双层滤纸过滤,滤液接种健康植株,植株患病,表明病原微生物能通过滤纸;实验说明细菌过滤器也不能将病叶捣烂调成匀浆里的致病因子除去,表明要么是病原微生物比细菌还小,要么是病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致病。(3)实验比较可知,病叶含有的致病因子能在代际间传递,表明致病因子是生物而非该致病生物的代谢产物。(4)该致病生物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表明该致病微生物为寄生。致烟草叶产生病斑的是烟草花叶病毒,成分为蛋白质和RNA。规范答题 (每空1分)(1)叶片(2)滤纸病原体很小,能通过细菌过滤器(3)微小生命体繁殖(4)培养基寄生在活细胞中烟草花叶病毒蛋白质和RNA1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A)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BTMV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C侵入烟草细胞的RNA进行了逆转录过程D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解析从图示分析,TMV放入水和苯酚中后,RNA和蛋白质分离,A项正确;通过接种的方式,TMV的蛋白质可以进入烟草细胞中,B项错误;此实验不能看出TMV的RNA是否在烟草细胞中进行了逆转录过程,C项错误;此实验说明TMV的遗传物质是RNA,D项错误。“遗传物质”探索的4种方法1(xx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C)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解析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A项错误;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并没有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B项错误;由于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离心后,有细胞结构的大肠杆菌在试管底部,而噬菌体及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上清液中,C项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只有少部分带有32P标记,因为噬菌体在进行DNA复制的时候,模板是亲代噬菌体中带有32P标记的DNA分子,而原料是大肠杆菌中没有带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D项错误。2(xx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解析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项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肺炎双球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艾弗里实验仅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利用大肠杆菌中含32P的脱氧核苷酸标记的,该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项错误,D项正确。3(xx全国卷)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解析(1)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新病毒进行鉴定时,要找出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题中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就是引导考生从DNA和RNA的碱基组成上进行分析。因此,使病毒中的DNA或RNA的特殊碱基(DNA为胸腺嘧啶,RNA为尿嘧啶)带上标记,根据病毒中放射性标记的检测结果就可做出判断。由于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活,其增殖时的原料只能来自宿主细胞,所以实验中需配制两种培养基,记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乙组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分别加入等量的宿主细胞使宿主细胞带上相应标记,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2)本实验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甲组有放射性,乙组无,则该新病毒为RNA病毒;另一种为乙组有放射性,甲组无,则该新病毒为DNA病毒。答案 (1)思路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2)结果及结论: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则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课时达标第22讲1下列关于探索核酸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DNA赋予了生物遗传特性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D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含R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2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A)DNA是遗传物质R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了R型细菌的体内ABCD3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以及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对比分析中,说法正确的是(B)A两个实验共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两个实验基本上都能把DNA和蛋白质区分开C两个实验的实验材料在培养基上都易直接培养D他们在开始之前并不知道遗传物质的作用解析两个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项错误;共同点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B项正确;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必须依赖活细胞,C项错误;他们在开始实验之前已经了解到遗传物质的作用,但不太清楚遗传物质的本质是什么,D项错误。4S型肺炎双球菌可使人患肺炎,而R型肺炎双球菌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S型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C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D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属于基因突变解析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能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A项错误;当同种抗原(S型菌)再次进入人体后,会使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作出反应,B项正确;S型菌和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遗传物质不同引起的,C项错误;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过程,实际是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中,这属于基因重组,D项错误。5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D)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解析能使小鼠死亡的是活的S型菌。DNA酶会将S型菌的DNA水解,从而失去转化作用,R型菌因此未发生转化,小鼠存活;虽然DNA酶存在,但因加入了S型菌,因此小鼠死亡;中没有R型活菌,S型菌的DNA不起作用,小鼠存活;高温加热使S型菌的蛋白质及DNA酶变性,虽然S型菌的DNA还存在,但由于后面加的是R型菌的DNA,所以不能发生转化作用,小鼠存活。6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B)解析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部分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细菌。S型细菌数量应该先增加后稳定;开始时小鼠的免疫能力较强,R型细菌数量减少,后来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R型细菌数量逐渐增加。7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DNA是转化因子B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标记噬菌体需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解析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S型细菌体内可能存在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出DNA是转化因子。8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子代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1/4和0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的培养基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D上述过程中噬菌体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RNADNARNA蛋白质9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C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进行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1解析由于噬菌体外壳蛋白没有进入细菌,所以该实验无法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0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B)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解析由于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要研究该标记物出现的部位,培养液中不应含有32P标记的无机盐,A项错误;基因分离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病毒和细菌的遗传均不遵循该规律,C项错误;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导致上清液中也会出现放射性,D项错误。1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与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可能如下,下列关联中最合理的是(35S标记的噬菌体记为甲组,32P标记的噬菌体记为乙组)(D)A甲组上清液bB乙组上清液aC甲组沉淀物cD乙组沉淀物d解析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先用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保温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搅拌离心,并对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进行检测,以判断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种类。理想条件下,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离心后放射性只出现在上清液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离心后放射性只出现在沉淀物中。如果保温培养的时间过短,则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一部分噬菌体未完成侵染过程,造成沉淀物中放射性偏低;如果保温培养的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会释放出来,离心后子代噬菌体会出现在上清液中,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越来越强,而沉淀物中放射性逐渐降低。综上分析可知,D项正确,A、B、C项错误。12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D)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C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解析核酸中不含硫元素,A项错误;病毒的寄生具有专一性,噬菌体寄生在细菌中,不能寄生在真菌中,B项错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C项错误。13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中,进行搅拌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中主要含有(A)A蛋白质外壳B较轻的大肠杆菌C尚未侵入的噬菌体D噬菌体和细菌的混合物解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的表面,DNA注入到细菌的体内。搅拌离心后,噬菌体DNA随大肠杆菌沉淀,而蛋白质外壳从细菌表面脱离下来悬浮于上清液中。14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带标记元素为(A)A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C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D可在外壳中找到15N解析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15N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让带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噬菌体以自身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故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可找到15N和32P,而蛋白质外壳中找不到15N和35S,故A项正确。15“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侵染细菌的过程中的功能,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A曲线表示在搅拌过程中被侵染细菌基本上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的释放B曲线表示噬菌体蛋白质未进入细菌,噬菌体DNA进入细菌体内C本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侵染过程中噬菌体中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数量增减,得出实验结论D本实验证明在噬菌体的遗传和繁殖过程中,DNA起作用解析本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侵染过程,是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内,而不是其蛋白质,从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