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17968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分析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及可能带来的问题,树立辩证思想。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长江上游建设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增强知识迁移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长江中游洪灾的成因和治理措施,增强知识迁移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4比较传统工业区的再生措施,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长江下游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增强知识迁移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环境保护虽然是选修模块,但在必修模块中有不少相关内容,本课主要包括水库的效益及问题;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措施;洪灾的成因及措施;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本课的重点可以定为概括水库的综合效益、分析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措施、分析长江中下游洪灾的成因及措施。2教学难点学生虽然学过水土流失、洪灾等模块,但对相关的思维建模还是较为模糊,让学生把建模的思维用于全新情境中,更是困难,因此本课的难点主要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洪灾的成因及措施。【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搜集三峡工程、长江洪灾的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表1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姓名在小组中的职责发言次数个人观点【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情诊断课前先整理好学生搜集的材料,组织好课堂5分钟展示活动。展示搜集的相关材料。用事实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课堂探究的愿望,有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朗读学习目标,迅速说出关键词。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探究活动1:读课本相关内容,分析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和带来的问题。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给学生时间,读课本相关内容。展示导学问题:三峡工程有哪些效益?建设三峡工程带来哪些问题?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阅读课本,作出回答。通过对长江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概括,培养学生信息提取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内容解析通读课本后,可以总结出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即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三峡工程的建设也带来了泥沙淤积、水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等问题。探究活动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本相关内容,分析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措施。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措施给学生时间阅读课本。展示导学问题: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治理?如何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措施?长江上游流域除了水土流失严重这一问题外,还有那些生态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给予准确评价。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先自主学习,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提出新的疑问。讨论过程中记录员及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小组组长整合每个成员的个人观点,写出问题的答案。23个小组分别投影本小组的答案,并让发言人交流小组成果,其他组可提出补充意见,发言人回答其他组成员的质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建构本课的重点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内容解析水土流失原因分析的思维建模,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主要包括地形条件、地质条件、降水强度、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等角度。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地势崎岖;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降水集中多暴雨;工农业生产、开矿等造成植被破坏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分析的思维建模,从工程措施、植被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等角度进行。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主要有:采取工程措施防治;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农业技术;农林牧综合发展,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探究活动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本相关内容,分析长江中游流域洪灾严重的原因及措施。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长江中游流域洪灾严重的原因及措施给学生时间阅读课本。展示导学问题:长江中游流域洪灾严重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治理?如何分析洪涝灾害的原因和措施?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有哪些?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给予准确评价。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先自主学习,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提出新的疑问。讨论过程中记录员及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小组组长整合每个成员的个人观点,写出问题的答案。23个小组分别投影本小组的答案,并让发言人交流小组成果,其他组可提出补充意见,发言人回答其他组成员的质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建构本课的重点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内容解析洪灾原因分析的思维建模,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主要包括降水总量及变率、地形条件、河道状况、水土流失状况等。长江中游流域洪灾严重的原因,主要有:降水量大且集中在春夏两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道弯曲,泥沙容易淤积;上游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淤积严重;围湖造田,湖泊的调节能力下降;人为占用河道等。洪灾防治措施分析的思维建模,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长江中游流域洪灾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修建水库;加固堤坝;建分洪工程;疏浚河道;退耕还湖;增加中上游流域的植被覆盖率;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加强管理,建立防灾减灾管理体制等。洞庭湖面积减小原因分析的思维建模,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具体来说,包括: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湖泊泥沙淤积严重;围湖造田现象严重。探究活动4:读课本相关内容,分析长江下游流域环境污染的表现、防治措施。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长江下游流域污染问题给学生时间,让学生通读课本。展示导学问题:长江下游流域环境污染的表现主要是什么?如何防治?与传统工业区再生策略有何相似?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通读课本。展示成果,作出回答。结合传统工业区再生策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内容解析长江下游流域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投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等。这些策略与传统工业区再生策略很相近,调整产业结构主要是压缩、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三部分:课堂总结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展示学习目标,设问:“依据学习目标,同学们是否能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两位学生依据学习目标总结所学知识,师生点评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典型例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下游流经波河大平原,沉积旺盛。图2为波河流域水系图及流域内主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2 材料二 图3为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流域内主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3(1)长江流域和波河流域均旱涝灾害多发,试分析原因及综合整治措施。原 因自然: 、 人为: 综合整治措施上、中游地区: 、 下游地区: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河流开发利用的基本内容有 、 、 、 。解题指导:该题仍然是给了一个全新情境,要求运用本课知识解决问题。第(1)题涉及的角度是长江流域和波河流域旱涝灾害的原因及整治措施。自然原因主要是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水系发达,支流众多等;人为原因主要是流域内植被破坏。整治措施主要有:加固堤坝、疏浚河道、修建水库(工程措施);植树造林(非工程措施)等。第(2)题涉及的角度是河流开发的基本内容,较为简单,不需要分析具体条件,只要简单罗列即可,主要包括: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2读图4,完成有关问题:兰州重庆郑州河黄北京江宜昌昆明上海葛洲坝兰州三峡工程三峡工程控制流域广州海口台北长荆江河段示意图电力输送BA图4(1)三峡工程位于长江的 游,这里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_,_。(2)从图上信息来看,三峡工程首要的功能是 ,另外,三峡工程还有 , 等功能。(3)长江荆江段河流主要的特征是 。荆江段位于长江的 游地区,而长江在此河段最大的威胁是 ,此灾害的发生有自然原因,如 , 。也有人为原因,如 , 等。(4)长江下游地区综合和治理的主要任务是防治 。解题指导:该题综合考查了三峡工程的效益、长江洪灾的原因、长江下游的污染,较好地检测了课本内容。第(1)题,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水能丰富的原因是水量丰富、落差较大。第(2)题,三峡工程首要的功能是防洪,兼有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功能。第(3)题,长江荆江段河流主要的特征是河道弯曲,荆江段位于长江的中游地区,最大的威胁是洪灾,原因主要有降水量大且集中在春夏两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道弯曲,泥沙容易淤积;上游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淤积严重;围湖造田,湖泊的调节能力下降;人为占用河道等。第(4)题,长江下游地区综合和治理的主要任务是防治环境污染。【重点图像】从历史上长江流域洪涝次数来看,长江流域的洪灾主要集中在中游。从武汉站降水和径流量可以看出,长江中游洪灾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其气候原因主要是,春夏季节降水集中,导致汇入干流的水量在夏秋季节峰值很高。【拓展知识】黄河下游地上悬河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以上,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又称“地上河”。流域来源于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开阔,比降平缓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了防止水害,两岸大堤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从桃花峪到入海口,流程768千米。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内,河床逐年升高。黄河下游是世界上著名的“悬河”,河床滩面高出背河地面一般35米。通常的河道是河道底要低于其流经的地面的。而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时由于流速快,而所经地段植被情况差,导致大量的泥沙被带走,而到了下游,流速变缓,于是大量的泥沙就沉积了下去,几千年常此积累,堆积在河床上,致使河床升高,地上河就此形成了。危害泥沙的大量淤积使黄河下游河床不断上升,两岸地区每逢汛期便面临着洪水的威胁。长期以来,人们采取修筑堤防的方式来约束洪水,致使河床与两岸地面的高差越来越大。历史上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泛滥,给华北平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河南省的地上河最为典型。整治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加固黄河大堤,修分洪蓄洪工程,多次战胜黄河大洪峰,创造了治理黄河史上的奇迹。【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