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蚂蚁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17803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蚂蚁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蚂蚁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蚂蚁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蚂蚁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蚂蚁在遇到危难的时候相互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事情的起因。作者先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情发生的缘由,即“夏天的一个午后”、“阳台上”、给“几盆花木浇水”。接着写在给花木浇水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发现有几只黄蚂蚁浮在水面上挣扎着”,当看到这种情况后,作者自以为蚂蚁的“生命力极强”而不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也就没有去管它们,想着等到水“渗下去”,蚂蚁就会安然无恙,“可以着陆了”。第二部分(第2、3、4自然段),写作者所看到的蚂蚁在遇到危难时相互救助的情况。第2自然段先写当花盆里的水渗下去以后作者所看到的情况。水没有了,“几只蚂蚁在湿漉漉的泥土上又恢复了正常活动”,这是和作者所估计的一样的情况;但也有出乎他意料之外的,还有两只蚂蚁不幸“被湿泥埋住了半截身子”,它们的处境非常危险。“我想”是作者看到蚂蚁遇难的情况以后所产生的想法,“我必须不然”说明了作者准备采取的救助蚂蚁的措施。第3自然段写当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的情境后让他感到非常意外,他决定放弃自己原有的想法而静观蚂蚁的举动。“意想不到”说明了眼前发生的事情大大出乎作者的想象;“静静地观察”让人“感动的故事”说明了作者对自然界那种生命和生命之间相互关爱的精神的敬重之情。第4自然段具体写了遇难的蚂蚁是怎样得到救助的。作者比较详细地记述了自己所看到的情况。先写他看到的两只蚂蚁得到救助的情况,一只先让同伴救了出来,另一只也在同伴的“奋力”救助下被成功地救出。“奋力”说明了在救助的过程中并非轻而易举,而是付出了相当的努力;“挣出”说明了被救的蚂蚁在同伴救它的同时自己也在努力地逃离险境。“它们小心翼翼地向四周试探了一番,便迅速地逃离了。”这句话写得非常生动传神,让人看出当两只遇难的蚂蚁被救出后不是立即仓皇逃命,而是显得非常冷静和警觉,“小心翼翼、试探、迅速、逃离”这几个描写动作的词语用得十分生动准确。接下来作者写了他所看到的另一番景象,他原本以为两只蚂蚁被救出后就完事了,没有想到一只蚂蚁在救出同伴后仍然不离开,因为它发现了还有一只蚂蚁被埋在泥里,所以也就在“现场继续衔咬泥土”。看到这一情况,作者先是在一旁仔细观察,不去“打扰”,继而当他终于看清了在泥土下面果真还有一只遇难的蚂蚁时,他感到这时单单靠蚂蚁自己的力量去救同伴已是很困难,便决定帮它一把,因为他也感到了自己的责任,这场“水灾”是由他造成的,蚂蚁的不幸和他有着直接的关系;“罪过”是作者对自己过错的深深自责。“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说明了作者在帮助蚂蚁的时候很细心,他怕再由于自己的不当给蚂蚁带来不应有的伤害。最后,作者写了他所看到的蚂蚁被救出后的情境。当看到从泥土中被救出的同伴后,蚂蚁先是“立即上前去亲吻触抚”,“立即”表明了动作之快,“亲吻触抚”说明了动物之间的亲情,“触抚”是触动和抚摩的意思。接着它“试图”将同伴“衔走”,遇难的同伴可能会受到伤害,所以蚂蚁才会有这样的举动;但被救的蚂蚁终于“恢复过来”,它们“互相用触角碰了一下”,这一举动仿佛是在交换信息,仿佛也是在庆贺自己的胜利;最终它们“一起离开了”说明了事情的圆满结局。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我”的感受,点明文章的主题。看到了蚂蚁救助的情境后作者有感而发,他首先说明一点即自己并不具备有关蚂蚁的生物知识。尽管如此,作者却从蚂蚁的救助行为中感受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虽然他没有直述,而是用较为含蓄的语言加以表达,但读者已分明感受到了这种“人类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即生命之间要有关爱,人们应该懂得关爱他人,学会当别人有了困难甚至面临绝境的时候去奋力相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至此,作者已经达到了写作本文的目的,即写蚂蚁的救助是为了让读者知道应该怎样做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得很有条理,先写事情的起因,再写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最后有感而发,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课文中配有两幅插图和一个对话框。插图与课文第二部分内容相对应。第一幅表现了蚂蚁奋力救助埋在泥土里的同伴的情景;第二幅表现了“我”在观察蚂蚁救助的情况,并用针尖儿小心挑开泥土的情景。对话框里的内容提示了理解文章的重点和要求。课后有三道练习题和一道选做题。第一题是读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题是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练习。第三题是句子练习,要求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加的是选做题,要求学生去观察小动物,并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这些练习,为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进行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依据。本课要求会写15个字,会认7个字。其中“浇、恢、翼、番、迅、昆”是指导书写的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是学习本课的重点。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是学习本课的难点。“词语花篮”是本课设置的拓展性学习内容。列出的都是本课学习的词语,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书面语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蚂蚁的救助 2教案 语文S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教材来自语文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三年级(下册)。教学本课共需2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本节课的设计主旨是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使学生知道动物之间也有情感,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同时,感受课文的语言情境。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本课是三年级的语文课。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根据画面展开想象。3.能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即兴表演。三、教学目标分析: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3.能通过即兴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蚂蚁的精神品质。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语言的生动。展开想象,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品质。5.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育学生应该学习蚂蚁这种助人为乐的品质。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育学生应该学习蚂蚁助人为乐的品质。五、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使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的学习目的。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自由地读,自由地说,读懂故事的内容。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新课范读课文认真倾听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亲切自然,为学习下文作铺垫。配乐朗读,创设情境。(录音机、轻音乐磁带)2.阅读理解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教师提供电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蚂蚁间相互救助的过程。理解“用力”。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 理解课文,体会重点词语。(动作、表情等方式)理解课文。 表情朗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通过课件的演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到蚂蚁间的情感。多媒体课件(演示蚂蚁间相互救助的过程)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在读中有感,有所悟。多媒体课件(重点句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给予相应的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即兴表演。指导学生合理地进行想象并进行汇报。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出课文内容。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及时给予集体与个体的评价。提醒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并给予肯定。自由练习朗读,并进行汇报。分小组进行表演,体验情感。能通过画面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默读课文,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学习方法。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能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表演中有所启迪。试图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上感受到动物间的真情,以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与文中的“我”产生共鸣。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3.拓展延伸学生试说出其它动物之间互相救助的事。提供有关人类互相救助的资料,引导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相互关爱。认真倾听。观看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了解动物间真挚的情感。以课文为支撑,进行拓展,将对课文的理解引向纵深。 多媒体课件(关于人类互相救助的图片)4.课堂总结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播放电脑课件。用简单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收获。学生观看课件,深化主题,回味无穷。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的收获,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再一次丰富了视像,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深化了主题。 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蚂蚁的救助 触 抚乐于助人 无法于 遇 难 亲 吻 救 助教学流程图:开 始激情导入 录音机教师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课件 学生阅读、体会课文内容课件教师朗读课文 即兴表演,体会蚂蚁间真情学生汇报交流激发想象,引入思考学生汇报自学情况课件奉献之歌 课件总结全文学生汇报收获 结 束七、教学媒体运用的说明:1.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动物间相互救助的过程,体会动物间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2.充分发挥电脑课件的优势,分析重点词句,体验语言的生动。八、教学反思:蚂蚁的救助是语文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蚂蚁间相互救助的故事,本篇课文语句生动,同时易于学生在观察、理解、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文生动形象,是学生爱读也易上口的一篇文章。在课堂活动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注意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3.注意了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4.在信息技术方面,电脑课件的利用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语文教材让我感到,我们的语文课像思品课、自然课、社会课、音乐课、美术课集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