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学 教案(全册)新人教版选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09738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教案(全册)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教案(全册)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教案(全册)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教案(全册)新人教版选修3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方法和过程:复习和延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教学过程: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9个电子。(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思考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2、能层与能级由必修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符号表示 K、 L、 M、 N、 O、 P、 Q 能量由低到高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能 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符 号 K L M N O P Q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能 层 K L M N O 能 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最多电子数 2 2 6 2 6 10 2 6 10 14 各能层电子数 2 8 18 32 50 (1) 每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2) 任一能层,能级数=能层序数(3) 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2课时)3、构造原理 根据构造原理,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几乎所有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 即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136号)氢 H 1s1钠 Na 1s22s22p63s1钾 K 1s22s22p63s23p64s1 【Ar】4s1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一个电子的偏差,如:铬 24Cr Ar3d54s1铜 29Cu Ar3d104s1练习1、写出17Cl(氯)、21Sc(钪)、35Br(溴)的电子排布氯:1s22s22p63s23p5钪:1s22s22p63s23p63d14s2溴: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根据构造原理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这样的电子排布是基态原子的。2、写出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3、写出136号元素的简化核外电子排布式。总结并记住书写方法。4、画出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e、N、Na、Ne、Mg 回答下列问题: 在这些元素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次外层电子数的有 ,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有 ,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的有 ;L层电子数达到最多的有 ,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的有 。5、下列符号代表一些能层或能级的能量,请将它们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1)EK EN EL EM ,(2)E3S E2S E4S E1S ,(3)E3S E3d E2P E4f 。6、A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比次外层少2个电子。B元素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比最外层多7个电子。 (1)A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2)A、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及名称分别是_ _。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3课时)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4、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5、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1、理论研究证明,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分成不同的能层,同一能层的电子,还可以分成不同的能级。能层和能级的符号及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1)根据 的不同,原子核外电子可以分成不同的能层,每个能层上所能排布的最多电子数为 ,除K层外,其他能层作最外层时,最多只能有 电子。 (2)从上表中可以发现许多的规律,如s能级上只能容纳2个电子,每个能层上的能级数与 相等。请再写出一个规律 。2、A、B、C、D均为主族元素,已知A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是K层的三倍;B元素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C元素形成的C2离子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D原子核外比C原子核外多5个电子。则 (1)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写出C和D的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引入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能否用宏观的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呢?4、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1)电子运动的特点:质量极小运动空间极小极高速运动。因此,电子运动来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只能用统计的观点来描述。我们不可能像描述宏观运动物体那样,确定一定状态的核外电子在某个时刻处于原子核外空间如何,而只能确定它在原子核外各处出现的概率。概率分布图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地称作电子云。常把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圈出来,人们把这种电子云轮廓图成为原子轨道。S的原子轨道是球形的,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P的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轨道,它们互相垂直,分别以Px、Py、Pz为符号。P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也随能层序数增大而增大。 s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球形的(原子核位于球心),能层序数,2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这是由于1s,2s,3s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大,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这是不难理解的,打个比喻,神州五号必须依靠推动(提供能量)才能克服地球引力上天,2s电子比1s电子能量高,克服原子核的吸引在离核更远的空间出现的概率就比1s大,因而2s电子云必然比1s电子云更扩散。(2) 重点难点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量子力学告诉我们:ns能级各有一个轨道,np能级各有3个轨道,nd能级各有5个轨道,nf能级各有7个轨道.而每个轨道里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通常称为电子对,用方向相反的箭头“”来表示。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这个原理成为泡利原理。推理各电子层的轨道数和容纳的电子数。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是洪特规则。练习写出5、6、7、8、9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轨道式。并记住各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轨道式的特点:(成对电子对的数目、未成对电子数和它占据的轨道。思考下列表示的是第二周期中一些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请说出每种符号的意义及从中获得的一些信息。 思考写出24号、29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轨道式,阅读周期表,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从元素周期表中查出铜、银、金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它们是否符合构造原理? 2电子排布式可以简化,如可以把钠的电子排布式写成Ne3S1。试问:上式方括号里的符号的意义是什么?你能仿照钠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写出第8号元素氧、第14号元素硅和第26号元素铁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吗?洪特规则的特例:对于同一个能级,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是比较稳定的。练习1、用轨道表示式表示下列原子的价电子排布。(1)N (2)Cl (3)O (4)Mg 2、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原子的2p能级和3d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试判断,哪些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哪些违反了洪特规则。(1) (2) (3) (4) (5) (6) 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有 ,违反洪特规则的有 。3、下列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中,那一种状态的能量较低?试说明理由。(1)氮原子:A B 2s 2p 2s 2p ;(2)钠原子:A3s1 B3p1 ;(3)铬原子:A3d54s1 B3d44s2 。4、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是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两种不同方式。请你比较这两种表示方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5、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有何特点?科学家是怎样来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 以氮原子为例,说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原理。 同步训练1、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A.6s B.2d C.3f D.7p 2.下列个能层中不包含p能级的是() A.N B.M C.L D.K3.下列符号代表一些能层或能级的能量,请将它们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1)EK EN EL EM(2)E3s E2s E4s E1s(3)E3s E2d E2p E4f4.下列关于1S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分布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 B.小黑点密表示在该核外空间的电子数多 C.小黑点密表示在该核外空间的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概率大 D.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4课时)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2、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3、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重点难点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教学过程: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焰火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呢? 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录像播放或计算机演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如霓虹灯光、激光、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焰火等。 提出问题:这些光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探究: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引导学生从原子中电子能量变化的角度去认识光产生的原因。 问题解决:联系原子的电子排布所遵循的构造原理,理解原子基态、激发态与电子跃迁等概念,并利用这些概念解释光谱产生的原因。 应用反馈:举例说明光谱分析的应用,如科学家们通过太阳光谱的分析发现了稀有气体氦,化学研究中利用光谱分析检测一些物质的存在与含量,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阅光谱分析方法及应用的有关资料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总结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许多元素是通过原子光谱发现的。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阅读分析分析教材p8发射光谱图和吸收光谱图,认识两种光谱的特点。阅读p8科学史话,认识光谱的发展。课堂练习1、同一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相比较 A、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 B、基态时比较稳定C、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 D、激发态时比较稳定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的是 A、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 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 D、卫生丸久置后消失3、比较多电子原子中电子能量大小的依据是 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 B原子核外电子的多少 C电子离原子核的远近 D原子核外电子的大小4、当氢原子中的电子从2p能级,向其他低能量能级跃迁时 A. 产生的光谱为吸收光谱B. 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C. 产生的光谱线的条数可能是2 条D. 电子的势能将升高.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2、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3、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复习必修中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课前练习写出锂、钠、钾、铷、銫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和氦、氖、氩、氪、氙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一、原子结构与周期表1、周期系: 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每到出现碱金属,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稀有气体。然后又开始由碱金属到稀有气体,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元素周期系中的一个个周期。例如,第11号元素钠到第18号元素氩的最外层电子排布重复了第3号元素锂到第10号元素氖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从1个电子到8个电子;再往后,尽管情形变得复杂一些,但每个周期的第1个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总是1个电子,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总是8个电子。可见,元素周期系的形成是由于元素的原子核外屯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2、周期表 我们今天就继续来讨论一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是什么关系?所有元素都被编排在元素周期表里,那么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又是怎样呢?说到元素周期表,同学们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由门捷列夫制作的,至今元素周期表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电子层状、金字塔式、建筑群式、螺旋型(教材p15页)到现在的长式元素周期表,还待进一步的完善。首先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长式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怎样的?在周期表中,把能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称之为周期,有7个;在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能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称之为族,共有18个纵行,16 个族。16个族又可分为主族、副族、0族。思考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布在哪个横行,由什么决定?什么叫外围电子排布?什么叫价电子层?什么叫价电子?要求学生记住这些术语。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哪个列由什么决定?阅读分析周期表着重看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及价电子总数与族序数的联系。总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分析探索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是否相等?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s区、d区和p区分别有几个纵列?为什么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周期表可分为哪些族?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各区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特征是什么?基础要点分析图1-16s区p 区d 区ds 区f 区分区原则纵列数是否都是金属 区全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 区。主族主要含 区,副族主要含 区,过渡元素主要含 区。思考周期表上的外围电子排布称为“价电子层”,这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元素周期表的每个纵列上是否电子总数相同?归纳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S12,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1)d110ns12;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d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n-1)d10ns12,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列序数;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ns2np16;价电子总数等于主族序数。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有一定的关系的。(4)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决定所在周期数周期数=最大能层数(钯除外)46Pd Kr4d10,最大能层数是4,但是在第五周期。(5) 外围电子总数决定排在哪一族如:29Cu 3d104s1 10+1=11尾数是1所以,是IB。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原子结构以及递变规律的具体体现。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目标:1、掌握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2、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3、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4、认识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5、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教学过程: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半径探究观察下列图表分析总结: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归纳总结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相反的因素:一是电子的能层数,另一个是核电荷数。显然电子的能层数越大,电子间的负电排斥将使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而当电子能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吸引力也越大,将使原子半径缩小,所以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电离能基础要点概念1、第一电离能I1; 态电 性基态原子失去 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 叫做第一电离能。第一电离能越大,金属活动性越 。同一元素的第二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2、如何理解第二电离能I2、第三电离能I3 、I4、I5 ?分析下表:科学探究1、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有什么变化规律呢?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为什么Be的第一电离能大于B,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Z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Ga?第一电离能的大小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什么关系?碱金属的电离能与金属活泼性有什么关系?2、阅读分析表格数据:NaMgAl各级电离能(KJ/mol)49673857845621415181769127733274595431054011575133531363014830166101799518376xx42170323293为什么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这些数据与钠、镁、铝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数据的突跃变化说明了什么?归纳总结1、递变规律同一周期同一族第一电离能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2、第一电离能越小,越易失电子,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因此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 3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用I1表示),从一价气态基态正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消耗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依次类推,可得到I3、I4、I5同一种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大小关系:I1I2I3I4Cl-(9) 酸性 HClOH2SO4 ,碱性:NaOH Mg(OH)2(10) 第一周期有2*12=2,第二周期有2*22=8,则第五周期有2*52=50种元素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其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4、元素的电离能与原子的结构及元素的性质均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气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1价气态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称为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l价气态离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2价气态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称为该元素的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以此类推。下表是钠和镁的第一、二、三电离能(KJmol1)。元素I1I2I3Na4964 5626 912Mg7381 4517 733(1)分析表中数据,请你说明元素的电离能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是: 元素的电离能和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是: (2)分析表中数据,结合你已有的知识归纳与电离能有关的一些规律。 (3)请试着解释:为什么钠易形成Na,而不易形成Na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目标:1、能说出元素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2、能根据元素的电负性资料,解释元素的“对角线”规则,列举实例予以说明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4、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复习1、什么是电离能?它与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有什么关系?2、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的电离能变化有什么规律?(3)电负性: 思考与交流1、什么是电负性?电负性的大小体现了什么性质?阅读教材p20页表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电负性如何变化规律?如何理解这些规律?根据电负性大小,判断氧的非金属性与氯的非金属性哪个强?科学探究1. 根据数据制作的第三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请用类似的方法制作IA、VIIA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2. 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示例归纳志与总结 1、金属元素越容易失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小,电负性越小,其金属性越强;非金属元素越容易得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大,电负性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故可以用电负性来度量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周期表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小。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他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2、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增大,表明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减小,表明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思考5对角线规则: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相似,被称为对角线原则。请查阅电负性表给出相应的解释?3.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查阅资料,比较锂和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铍和铝的氢氧化物的酸碱性以及硼和硅的含氧酸酸性的强弱,说明对角线规则,并用这些元素的电负性解释对角线规则。4. 对角线规则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归纳与整理知识网络:决定原子种类中子N(不带电荷) 同位素 (核素)原子核 质量数(A=N+Z)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Z(带正电荷) 核电荷数 元素 元素符号原子结构 :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电子数(Z个): 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 运动特征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能层、能级、轨道、基态、激发态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电离能电负性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原子半径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及最高正化合价能量最低原理构造原理洪特规则泡利原理排布规律 表示方法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排布式专题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关系课标与考点(1) 理解原子的组成及核素、同位素的概念(2) 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3) 了解质量数,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考点解读质子数Z个 中子数(A-Z)个 1.原子结构 原子核 (1)组成: 原子(AZX) 核外电子数Z个 (2)符号:AZXcd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2几个量的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同位素(1)要点:同质子数相同,异中子数不同,微粒原子。(2)特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数不变。注意:同种元素的同位素可组成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如H2O和D2O是两种不同的物质。4相对原子质量(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它是相对质量,单位为1,可忽略不写。(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所得的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知识提练1. 原子结构及离子结构中各种基本微粒间的关系原子种类微粒之间的关系中性原子AZ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阳离子A n+Z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阴离子A m-Z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2.同位素及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特性1.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2. 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的原子含量一般是不变的.判定方法它反映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间的关系.故单质、化合物间不可能是同位素。如H2和D2及H2O和D2O之间不存在同位素关系。只有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才是同位素;如168O和188O是同位素,而且146C和147N不是同位素。注意天然存在的元素中,许多都有同位素(但并非所有元素都有同位素)。因而发现的原子种数多于元素的种数。相对原子质量和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按初中所学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求算方式是: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的比值。显然,所用原子质量是哪种同位素原子的质量,其结果只能是该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该定义严格说应是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比值的近似整值即为该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其数值等于该同位素的质量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因天然元素往往不只一种原子,因而用上述方法定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不合适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用天然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其原子含量算出来的平均值。数字表达式为=M1a1%+M2a2%+。若用同位素的质量数替代其相对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其结果就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结果通常取整数)。我们通常采用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疑难点拨1原子的构成 一般原子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及核外电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是质子数,与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无关。决定原子种类的微粒是质子数和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无关。不少于元素有天然同位素存在,故原子种类多于元素种类数。2与质量有关的概念易于混淆,要掌握好它们之间的区别。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某种同位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与3C质量的i相比所得的数值,就是该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同位素的元素,用此方法得出的数值就是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这里的百分比是原子个数百分比,不是质量或其它别的什么百分比。所谓的平均值是各天然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百分比乘积的和。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将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中的各天然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换成相应同位素的质量数所得的数值,就是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同位素的元素,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元素的质量数。第一节 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3、说出键和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教学重点、难点: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课前预习:1、共价键是常见化学键之一,它是指 其本质是 。2、 判断键和键的一般规律是:共价单键是 键;而共价双键中有 个键,共价三键中有 个键,其余为键。学习过程 引入 NaCl、HCl的形成过程 前面学习了电子云和轨道理论,对于HCl中H、Cl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如何重叠?例:H2的形成1、键:(以“ ”重叠形式)a、特征: b、种类:S-S 键 、 S-P 键 、 P-P键P电子和P电子除能形成键外,还能形成键2、键讲解a.特征:每个键的电子云有两块组成,分别位于有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镜面,它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称为镜像对称。3、键和键比较重叠方式 : 键: ; 键: 键比键的强度较大成键电子: 键s-s、 、 键 键成 键 键成 键或 键共价键的特征 : 性、 性 小结【案例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中,所有化学键都是共价键的是( )AH2S和Na2O2 BH2O2和CaF2 CNH3和N2 DHNO3和NaCl2对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 BS-S键与S-P键的对称性相同 C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键 D含有键的化合物与只含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3、乙烯分子中C-C之间有 个键, 个键。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分子中C-C之间的一个 键易断裂。【课后作业】1、下列分子中存在键的是( )AH2 BCl2 CN2 DHCl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N2分子中,两个原子的总键能是单个键能的三倍BN2分子中有一个键、两个键CN2分子中有两个个键、一个键DN2分子中存在一个键、一个键3、下列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的是AH2 BCO2 CH2O DC2H44、在HCl分子中,由H原子的一个 轨道与Cl原子的一个 轨道形成一个 键;在Cl2分子中两个Cl原子以 轨道形成一个 键。第一节 共价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2、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3、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教学难点、重点:键参数的概念,等电子原理课前预习:1、键参数通常包括 、 与 2、等电子原理的概念: 3、互为等电子体的物质其 (填“物理”或“化学”,下同)性质相近,而 性质差异较大。学习过程与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发生反应,而与在冷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讨论二、键参数键能概念: 单位: 阅读书页,表 1、键能大小与键的强度的关系?2、键能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关系?键长 概念: 单位: 键长越短,共价键越 ,形成的物质越 多原子分子的形状如何?就必须要了解多原子分子中两共价键之间的夹角。键角: 例如:结构为,键角为 ,为 形分子。 键角形 键角正四面体小结键能、键长、键角是共价键的三个参数键能、键长决定了共价键的稳定性;键长、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板书三、等电子原理等电子体: 如:和,和等电子体性质相似阅读课本表小结【案例练习】1、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键能越高,键长越大,则分子越稳定B元素周期表中的A族(除H外)和A族元素的原子间不能形成共价键C水分子可表示为HOH,分子中键角为180DHO键键能为463KJ/mol,即18克H2O分解成H2和O2时,消耗能量为2463KJ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C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D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3、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ACH4 BNH3 CH2O DCO2与互为等电子体的是()A B C D5由课本表可知的键能为kmol它所表示的意义是如果要使mol分解为mol原子,你认为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