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出行的学问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07504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出行的学问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出行的学问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出行的学问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出行的学问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 尝试利用交通图选择简单的出行路线,学会看站牌、路牌,以及寻路、问路的一般方法。2. 了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周边的交通线路和起始站、部分途经地、终点站的名称。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3.知道乘车时要注意的安全和礼貌。4.知道问路的基本礼貌和要注意的事项。活动准备:1. 每人准备一张本地交通图。2. 一张放大的局部交通图。第一课时一、模拟活动:和小队去旅行1. 帮他们出出主意设置出行情景(以教材提供的范例设置)以小组为单位,看交通图,讨论可以选择哪条路线,坐什么车。实地到街上看看站牌和乘坐的车的特征。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所看到的情况。将小组研讨的结果汇报。二、 我们演一演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乘车时注意什么”和“假如不认识路怎么办”问题,先研讨,然后设计不同的情境,再表演出来。各小组可侧重不同的主题,如乘车秩序、乘车安全、乘车文明、问路。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大家评一评。归纳和总结。三、 试一试制订一份出行计划师:暑假来了,爸爸妈妈准备带你到外地去旅游,你准备到哪里去呢?你能自己制定一份出行计划吗?试一试吧!学生制订计划。交流。第二课时准备活动:1.根据教材的调查表让学生到学校或家庭附近找一找、看一看,了解本地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各路车(船)可以到达什么地方等,并填写在表上。2.找一找图片或画一画本地人们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 活动过程:一、说一说自己家附近有哪些交通工具?它们能到达哪些地方呢?起点与终点是哪里?二、介绍、讲述自己乘某路公汽或其他交通工具的经历(单独一人的经历更好)。三、交流与展示1. 交通调查表记载的情况2. 介绍与展示记录表3. 介绍其他地区人们常用的交通方式四、画一画或演一演你常用的交通工具(备注:演一演可以自己与小伙伴创设情景,也可以动作模拟)。五、“小小交通工具设计师” 二十年后,交通方式会是怎样的呢?请学生大胆想像,自己设计未来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可以画图,也可以文字说明)。1. 学生设计。2. 展示作品。3. 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六、延伸活动 当一回小记者,调查、采访一下,这几年,你的家乡在交通方面有哪些新鲜事呢? 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分享的快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一、教材分析: 当代学生从诞生的“自然人”转化为社会化的过程中,直接享受到丰富的改革开放的成果。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将更为密切。由于他(她)们处于家庭“独”字号的环境,他(她)们与以前的学生相比,知识较广,参与社会的意识较强;但一方面,他(她)们较为自私、任性,欠缺礼貌,一切都以自我坤洲小学为中心,自理能力较弱。他们对自己参与的生活感到好奇,敢于冒险,也易于自我解释,并充满自信。另一方面,他们虽然愿意与周围的人真诚交流,喜欢新朋友,并开始意识到了他人的想法和行动,但却因不会沟通而易和他人冲突。 分享的快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共欢乐”,分为不一样的你我他、换个角度想一想和分享的快乐三课。分享的快乐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本课在设计中力求让学生体验在集体中讲求团队精神,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从而学习到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二、教学目标:(一)情感与态度: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实际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二)行为与习惯: 1.大家共同分享自己所有的情境,组织学生展开该活动。 2.熟悉班集体环境,能利用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与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三)知识与技能: 1. 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2. 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3.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培养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四)过程与方法: 1.体验参与合作和分享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3.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4.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培养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四、教学资源: 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坤洲小学运用了实地考察、搜集及应用计算机课件。 实地考察: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实际体验自己与老人的情感。 搜集资料:查找有关合作与分享的事例及现象。 计算机课件:分苹果的动画片。五、学生实态: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在他们的生活不容易体会到由于缺乏别人分给的“零食”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六、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师生多方搜集相关信息,扩充课文内容。尝试结合学生以及身边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学习合作与分享,培养合作精神。每个孩子都有一些自己倾注着特殊感情的玩具和用品,让孩子们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来与大家分享。(一)组织学生把心爱的东西集中起来。如:集邮册、玩具、图书、花等。(二)组织讨论:同学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怎样与同学分享?(三)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真诚地帮助他人,对人有礼貌。七、教学准备:(一)课前让学生自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等,带一两件心爱的物品来。(二)橡皮泥、牙签。(三) “盲人点灯”的课件(故事朗读、图片和音乐)。(四)学生自己先阅读“故事与思考”,根据理解增添解说词。教学活动过程:活动一:从我们的“分享日”中,体会到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1.提议为班挑选一个“分享日”。导入:课前大家都带了一两样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来,我建议把今天定为我们的“分享日”。请拿着你的“最爱”,跟好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板书:分享的快乐)2组织学生把带回的物品进行分类。3.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解决问题:“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1. 由物品的主人扮演讲解员,向同学介绍自己带回的物品。2.观察、欣赏同学带来的物品。3.分小组讨论: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活动二:在“我们一起享用”中领会和运用道德智慧,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1. “分苹果”活动。(每个学生的名字打在电脑里,随音乐随机出现,音乐停时屏幕上出现谁的名字,谁就时幸运者。)幸运者的奖品是一个苹果。 2.看看“幸运者”或组里其他同学的反应。 3.如果这个同学把橘子分给别人,问问他为什么要分给别人。如果这个同学自己吃了,问问他吃的时候的感觉及其他人的感觉。 4.引导体会:好东西仅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更快乐。 5.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解决。(1).课件出示33页的图片。(2).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我们生活在一起,当碰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6.结合33页的事例,说说快乐拿出与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分组讨论:别人口渴,同学忘记带学习用品,你看见了怎么办?放学时下雨了,小刚没有带雨具,你怎样做?(1)把雨伞借给他。(2)让他留在学校,自己到他家拿雨伞给他。(3)两人共用一伞,送他回家,然后自己回家。1出示“分苹果”动画。2出示旁白“好东西仅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更快乐。”3出示我们班的“分享日”图中“五星角”里的话文本,从中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活动三:进行“设计活动大赛”,体会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享乐趣。布置学生把收集到的邮票分类贴好。把相片、报纸或书的图片分类贴好,并附说明。让学生分小组用旧的橡皮泥、牙签做建筑物模型。小组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总结:出示问题,思考讨论。(1)在设计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你是怎样学习的?(3)在你们的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从其他小组那里学习来的?(4)你们是怎样确定自己方案的主题的?分组把自己贴好的集邮或图片内容讲给同学听。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综合形成新的想法。小组先设计好方案,再合作搭建模型。评出好的作品来展示。讨论问题,交流想法。 活动四:故事配音朗诵。理解分享既是为他人,也是为自己。 1.听故事。请课前准备好的学生讲“盲人点灯”的故事。(教师播放图片,并配上音乐。)2.组织、分配学生扮演角色。3. 出示36页故事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想象盲人的想法和做法,添加解说词。了解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根据图画内容,想象盲人的想法和做法,添加解说词。各组排练和演习后,推选出解说员、朗读者、僧人和盲人等。配音朗诵,表演故事。出示36页故事的图片,并配上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