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考能检测 湘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86438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考能检测 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考能检测 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考能检测 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考能检测 湘教版一、选择题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13题。1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A湖滩面积大,水浅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2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3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围湖造田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解析:第1题,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条件好(纬度低、气候温暖,适宜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第2题,“一条线”、“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轮廓的变化,可从水量、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第3题,“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位降低。答案:1.A2.C3.B对比遥感图像发现,近年来我国新增土地最快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读下图,回答46题。4黄河三角洲湿地泥沙来源主要是()A黄河上游泥沙B黄土高原泥沙C地上河河床 D渤海海底泥沙解析:选B。黄河三角洲泥沙主要来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5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减小带来的影响有()A耕地面积减少B地下水位下降C黄河三角洲海岸后退加剧D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加幅度上升解析:选C。湿地增幅减小,耕地面积未减少,而是湿地增长幅度比原来减小;地下水位不受影响,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幅下降,而三角洲受海浪侵蚀后退幅度加大。6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增长幅度减慢的原因不可能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成效B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拦沙C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发挥作用D渤海风浪强度增加解析:选D。黄河三角洲新增土地增幅减小不是因渤海风浪增强造成的,而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有效和小浪底工程所发挥的作用,防护林也起了一定作用。湖泊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但是目前多数湖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三湖”正是我国目前重点治理的工程之一。读图,回答78题。7图中三个湖泊依次是()A太湖、巢湖、滇池 B巢湖、太湖、滇池C滇池、太湖、巢湖 D滇池、巢湖、太湖答案:C8下列对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三个湿地周围地区人口众多,且都邻近大城市,污染物排放多B三个湿地水体相对封闭,水流速度均较缓慢C为了保持足够水量,建造大量水利工程以储蓄水量,致使水流速度更为缓慢D周围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利用量大答案:D国家林业局在2月2日的“世界湿地日”宣布,中国新增9处国际重要湿地,其中四处在云南,分别是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4块高原湿地(如下图)。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4等温线向北凸出,主要原因是()A受太阳辐射影响 B受河流影响C受地形地势影响 D受热带季风影响10与图中四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B地势相对低洼,容易积水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湿地的形成。第9题,图中4等温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此处地势较低,温度较高。第10题,此地处于云贵高原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相对低洼、易积水,植被较好,能涵养水源。答案:9.C10.D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A甲和丙 B乙和丁C甲和丁 D乙和丙12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人类对湿地破坏后,气候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就是建立在湿地被开垦的基础上。答案:11.B12.D13目前在长江口相继建起了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与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等,其主要目的是()A发展第三产业 B增加入海径流C丰富旅游资源 D保护河口生态解析:选D。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河口生态,故选项D正确。二、综合题14图甲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乙是洞庭湖1825xx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主要原因是_、_。(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等生态价值和_、_、_等经济价值。(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解析:本题整体难度不大,需要注意的是:读图可知洞庭湖面积在缩小,是自然淤积和人类围湖造田而造成的。湖泊在气候、生物方面作用巨大,也可以有生产、航运等经济价值,所以要维护其面积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答案:(1)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2)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15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每当你来到贺兰山下的银川,都会被那一片片迷人的湖泊湿地和悠闲的水乡风光所打动。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如今从黄河灌区逶迤而来的一条条水渠,将湖泊湿地重新连通,塞上湖城风采得以重现。材料2: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和年蒸发量、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1)简述银川的气候特征。(2)银川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分析银川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优势。(3)银川湿地对当地环境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分析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造成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的原因。答案:(1)主要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较多,昼夜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风大、沙多等。(2)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阴雨天气少,光照较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3)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大气环境。60年代主要是随人口增长要解决粮食问题,开垦湿地发展农业;90年代城市建设加快,填湖造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