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2课 辛亥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483564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2课 辛亥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2课 辛亥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2课 辛亥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民版 必修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三 第2课辛亥革命 专题三 一 武昌起义1 背景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2 清政府相继打出了 新政 和 的幌子 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预备立宪 2 条件 1 1894年 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纷纷建立 2 1905年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成立 3 同盟会发动的 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4 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四川 为起义提供了机会 5 湖北革命团体 和文学社在新军中的努力 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黄花岗 保路运动 共进会 3 过程 1 1911年10月10日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 次日 占领 2 成立 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4 影响各省纷纷响应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 湖北军政府 二 中华民国的建立1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 建立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在 宣誓就职 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采用五色旗为国旗 以中华民国纪年 2 性质 是一个以 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政府 3 措施 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 发展的法令和措施 南京 革命派 民族资本主义 1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及其判断依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1 从人员组成看 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政权 2 从其颁布的法令措施看 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愿和利益 尤其是颁布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具有鲜明的革命性与民主性 3 从代表利益看 其对内未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 对外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充分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颁布 1912年3月 参议院制定 孙中山颁布 2 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按照立法 行政 司法 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实行 3 性质 是中国第一部 宪法 4 意义 从法律上宣告了 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成为近代中国 进程的一座丰碑 国民全体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资产阶级 君主专制 民主化 三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 结果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 原因 武昌起义爆发后 袁世凯在 的支持下 逐渐攫取清政府大权 并向南方革命党人施加压力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妥协退让 帝国主义 2 过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 统治中国两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 清帝退位的第二天 袁世凯通电声明 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 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 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4月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 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 正式下诏退位 赞成共和 临时大总统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 功绩 君主专制政体 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共和 1 评价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关键看评价的角度 说它是成功的 主要是因为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是其最大的贡献 说它是失败的 主要是因为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2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但并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制度 史料 史料一 就辛亥革命的效果而言 与其说1911年发生了一场革命 不如说旧秩序那一年崩塌了 史料二 辛亥革命 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史料三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 神圣不可侵犯 侵犯了就要杀头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 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 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林伯渠史料四 问题 从材料一 二 三 四中总结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提示 1 从革命史观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是一次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从政治现代化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近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 3 从思想现代化的角度说明了辛亥革命解放人们思想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 从社会史观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变革 具体表现为剪辫易服 1 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认识 1 目的 直接目的 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 根本目的 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2 内容 主权在民 民族平等 自由权利 参选权利 责任内阁制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 性质 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4 特点 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规定实行内阁制 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 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 为防止袁世凯破坏 临时约法 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5 地位 政治上 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 思想上 使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经济上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规定的政治权利 自由平等原则 体现了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法制手段 防止独裁 维护共和的愿望 强调中国领土完整 主权独立 激发了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感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最民主 最有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宪法 2015 保定 1913年袁世凯在一次演说中提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即其内容规定 束缚政府 让他 身受苦痛 由此可见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扩大总统权力B 维护民主共和C 减少内阁权力D 赞成独裁专制 解析 从题干中分析得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的内容束缚了总统的权力 维护共和政体 A C D表述均不正确 故选B 答案 B 2 从不足之处看辛亥革命 1 失败的依据 封建制度本身并没有终结 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 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代表 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革命仍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主要表现在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 没有彻底的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 客观上 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相互勾结 破坏了中国革命 3 失败的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力量强大 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因此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2015 苏南 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 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 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 此评论 A 全面否定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 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C 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D 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该评论肯定了辛亥革命在民族 民权方面的贡献 排除A B 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故选C 答案 C 1 孙中山 1866 1925 在回忆录中写道 28岁那年 我就与20多个华侨 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 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 孙中山 28岁那年 的主要行动是 A 成立兴中会 提出 驱除鞑虏 的口号B 联合其他革命团体 成立中国同盟会C 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州起义D 领导华侨支持维新运动 答案 A 解析 根据孙中山的生卒年可知他 28岁那年 为1894年 1894年 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 决心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国 2 2015 山东 19 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下表所列为1949 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 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表中 丁 指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 答案 C 解析 据表中数据信息 学者们对丁的研究数量最少 结合时代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 革命史观 左右着中国史学界 故主张改良的戊戌变法不受重视 3 下图中 序号 指代的历史事件是 A 保路运动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C 清帝退位D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答案 B 解析 依据所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8日由临时参议院通过 3月11日公布实施 其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故应选B 4 2015 新课标 29 申报 时评 栏目曾评述说 今之时局 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 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 皖直交斗 滨蜀不靖 犹如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 义和团运动时期C 辛亥革命时期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 皖直交斗 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5 某历史学习小组就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 为此展开讨论 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 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是 甲同学 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乙同学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丙同学 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丁同学 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社会近代化A 甲同学B 乙同学C 丙同学D 丁同学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甲同学说法错误 乙 丙同学说法正确但不全面 从题干信息可知 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社会近代化的说法最为正确与全面 故丁同学说法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