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拟仿真训练十三.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75893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拟仿真训练十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拟仿真训练十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拟仿真训练十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拟仿真训练十三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垚认为,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之一邦。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据此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诸侯国与周王室的关系近乎平等B诸侯国是由周王室管辖的地方政权C周王室的权威尚未被诸侯国认可 D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并无盟约关系2汉文帝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山林川泽供百姓樵采,并一度废除过关用“传”(官方所发过关通行证)的制度。汉文帝的这一举措()A促进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B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发展C突出了统一市场的重要性 D体现了抑商政策的转变3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有如下论述,这一演变具体是指()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宋明理学形成C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D明清儒学活跃4下表摘编自杨志玖中国古代官制讲座,属于这一官制的行政官员是()行政职能行政含义1.传旨或述旨奉谕与某人者2.内阁奉上谕谕旨之特降而宣示中外者3.奉旨因奏请而降者4.明发交内阁传抄者A.秦朝御史大夫 B明朝内阁大学士C唐朝六部尚书 D清朝军机处大臣5清人戴鸿慈在日记中说:“观(伦敦)博物院。陈设者率以国分室。中国室内,则有内廷玉玺两方存焉。吾国宫内宝物流出外间者不少,此其一也。若扣其所从来,固亦凡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一纪念物也。”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刺激了国人的近代民族意识C打开了近代西学思潮的闸门 D标志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6毛泽东说:“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上述言论出自于()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7下图显示了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A为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 B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C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制海权 D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8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出访300多次。其中,科技教育出访最显著,先后出访联邦德国、英国、日本,以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这次出访潮()A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全面转移 B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来源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9有研究者称,“18世纪和19世纪的工业革命充满前所未有的新奇事物。技术发展历史给我们最初的印象也很新奇:大量具有革命性的发明完全改变了技术面貌。但是我们更细致地加以观察,便会觉得重要的不在新奇而在技术革新的连续性。应该记住,18世纪的许多技术并非新起点,而是中世纪技术发展的完善。”上述材料()A强调技术发展的不间断性 B说明技术创新推动了工业革命C体现了技术革命的重要性 D表明技术革新是工业革命的基础10“巴力门上下二院,君有举措,诏上院,上院下下院;民有从违,告下院,下院上上院。国中纳赋,必会议乃成。法律定自两院,君相不能行一法外事。”据此可知()A英国君主仍有一定的权力 B光荣革命的成果受到挑战C德国皇权受到了法律保障 D德国议会已拥有立法权限 11学者托尼朱特在沉疴遍地中称:“政府不再解决问题政府就是问题本身。如果政府就是问题本身,而社会就不存在,那么政府的角色又再次被缩小为主持人。政治家的任务就是搞清什么对个人最好。”这一论断()A是对经济大危机的反思 B是针对“滞胀”现象的反思C支持罗斯福新政的做法 D目的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12有学者称:研究人物言论时,即使是我们能够搜寻到他们的声音,也不可能是未受到任何中介影响的原声。因此,要想通过大力发掘被忽略的文献的方法来复原历史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再刻苦再勤勉的历史学家也不可能用这种方法来取回历史。这说明 ()A追求真实是历史研究的目的 B探讨共性是历史研究的必须C历史研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D历史研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二、非选择题(共5题含选考题,52分。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作答)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徐光启“平生所学,博究天人而皆主于实用”。正当徐光启、李之藻等晚明实学派高扬“古圣贤”实学旗帜之时,他们十分惊喜地发现,耶稣会士传入的西洋学术也是一种“实学”,是他们可资援用的学术生力军。于是,西方科技精神成为他们批判空疏理学的又一柄利器。徐光启曾在刻同文算指序中比较西洋科技与宋明理学,以为前者“时时及于理数,其言道言理,既皆返本跖实”,而后者不过是一些“虚玄幻妄之说”。在刻几何原本序泰西水法序中,徐光启又一再称赞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一一皆精实典要,洞无可疑”。“凡世间世外,万事万物之理,叩之无不河悬响答,丝分理解”。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后,徐继畬赴任福建汀漳龙道台。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他开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访问西人,耳闻笔录,搜集资料,“披阅旧籍,推敲考订”,创作瀛环志略。他广泛接触英、美等国的传教士、领事馆人员和商人,如饥似渴地探求域外知识,思考西方国家走向强盛的原因和性质。在描绘南洋群岛的现状时,他亲自拜访去过当地的福州老舵手。有一次,英国驻福州领事阿利国的夫人,应徐继畬请求帮他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以不同颜色标注各个地区。徐继畬收到此图,立即发现无阿富汗国,去信问询原因,大家知道原委后,无不敬佩至极。光绪二年(1876年),郭嵩焘出使西洋,目睹了西方世界的实际情况,印证了瀛环志略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描述。摘编自徐继畬:“东方伽利略”的遭遇(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和徐继畬向西方学习的社会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和徐继畬在对待西学态度上的异同之处。(13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徐光启和徐继畬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共同历史意义。(4分)14(12分)下面都是中国加入的国际性或地区性组织的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注:AIIB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即亚投行;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志;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试选取三个图案标志,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请考生在第15、16、1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康熙时,人民的丁银负担极为繁重,山西等地每丁纳银至四两,甘肃巩昌(今甘肃陇西)至八九两。农民被迫逃亡,拒绝交纳丁银,各地的官吏又害怕清朝政府催逼,往往少报多留。为了稳定收税的数额,确知人丁的实数,特别是因为山陕一带部分农民在赋役逼迫下的四处流亡,“任意行走,结成党类”,对清朝的统治不利,于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宣布,即以五十年(1711年)全国的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添丁,不再多征,叫做“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时,清朝政府又进一步采取了“地丁合一”“摊丁入亩”的办法,把康熙五十年固定的丁银平均摊入各地田赋银中,一体征收。从此以后,丁银就完全随粮起征,成为清朝划一的赋役制度。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下册)(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初年赋役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赋役制度改革的影响。(9分)1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时日本政府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1945年波茨坦公告发表后,天皇决定无条件投降。因波茨坦公告第8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日本人才得知开罗宣言开罗宣言作为美英两国首次公开承认中日战争是二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是以东亚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参与者的文件,奠定了二战后东亚国际政治的基调。材料二右面是漫画还要不要战后国际秩序。(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1943年和1945年对开罗宣言的态度明显不同的原因,并说明开罗宣言的意义。(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近年来屡屡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原因。(7分)1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荀子有著作传世。他批判地吸收当时一些学派的优点而发展了儒家思想体系,如礼治的内容中包含了法的因素。大约公元前285年,荀子到齐国稷下学宫游学,打算说服齐相行“胜人之道”。“如是,则国孰敢不为义矣?贤士愿相国之朝,能士愿相国之官,好利之民莫不愿以齐为归,是一天下也。”公元前266年至公元前255年间,荀子赴秦。曾向秦昭王建言:“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人迹所到),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公元前253年左右,荀子游赵。曾对赵国君臣说:“招延募选,隆势诈,尚功利,是渐(诈欺)之也;礼义教化,是齐之(民齐心)也。”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荀子提出的基本主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思想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成因。(9分)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三)1解析:选A。“周不过只是其中之一邦”“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说明诸侯国与周王室的关系近乎平等,故A项正确。B、D两项材料均不能体现。C项误读材料。2解析:选B。“弛山泽之禁”,是指放松对山林矿藏资源的专营,将资源性产业向民间开放;废除过关用“传”的制度,则减小了地区之间的物流成本,统一市场的优势得以展现,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区域性商帮”形成于明清时期,A项不符合史实。C项观点片面。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国力极度羸弱,在此背景下汉文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促使经济复苏,结合“一度废除”可知这种举措仅是暂时性的,D项错误。3解析:选D。A项出现于战争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与“经大乱后,社会比较安宁”不符。宋明理学家主要是复兴儒学,与“研究古今史迹成败,地理厄塞”无关,B项错误。C项出现于汉武帝时期,当时董仲舒改造儒学主要是为了迎合汉武帝借助思想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需要,与“自由之研究精神特盛”相悖。明清交替之际,汉族士人感于明亡之痛,抨击传统儒学倡导经世致用,由此出现儒学活跃的局面,故D项正确。4解析:选D。根据表格中的“传旨或述旨”“内阁奉上谕”可知,该行政官员负责皇帝谕旨的下达;“因奏请而降者”“交内阁传抄者”,说明该行政官员可以向皇帝奏报文书,其权限在内阁之上,据此可判断该行政官员为军机大臣,故D项正确。其他各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5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观(伦敦)博物院。陈设者率以国分室”“固亦凡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一纪念物也”中可以看出,这个历史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据材料和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了国人的近代民族意识;A、C两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D项包含在B项之中。所以答案选B。6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历史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于1925年发表的文章。国共两党合作推动的国民革命正在蓬勃发展并逐渐形成高潮,统一战线中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也日益激化。此文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材料中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体现了时代性,故选A。7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获取能力。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清朝的海军编制和日本相比,指挥体系比较繁杂,容易导致指挥不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指挥不畅导致甲午海战的失败,为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所以答案选A。8解析:选B。从题干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段内中国高层出访最多的两类国家,一个是综合国力较强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类是正在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我们国家的高层领导人希望通过找到改革之路实现综合国力的增强目的,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来源。所以答案选B。9解析:选A。从材料“应该记住,18世纪的许多技术并非新起点,而是中世纪技术发展的完善”可知,研究者强调的是技术发展的连续性,所以A项正确。10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出材料中说的应该是英国的政治制度,排除C、D两项。从材料“君有举措,诏上院君相不能行一法外事”可知,英国君主仍有一定的权力,所以A项正确。B项材料未体现。11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政府就是问题本身那么政府的角色又再次被缩小为主持人”可知,当时政府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这是对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滞胀”现象的反思,所以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材料未体现。12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也不可能是未受到任何中介影响的原声”“复原历史是不可能的”等可知,研究者强调历史研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C项符合题意。历史研究是一门科学研究,不应带有随意性,D项不选。A、B两项材料未体现。13解析:第(1)问,据“西方科技精神成为他们批判空疏理学的又一柄利器”“鸦片战争爆发后,徐继畬赴任福建汀漳龙道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作答。第(2)问,据“他们十分惊喜地发现,耶稣会士传入的西洋学术也是一种实学”“他广泛接触英、美等国的传教士、领事馆人员和商人,如饥似渴地探求域外知识”等信息概括相同之处;据“徐光启又一再称赞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访问西人,耳闻笔录,搜集资料”等信息回答不同之处。第(3)问,围绕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启蒙、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化等方面分析作答,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社会背景:前者,晚明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商品经济发展;理学走向肤庸空疏;西学输入。后者,鸦片战争后清廷统治危机出现,急需探索新知,寻求强图御侮之道;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长期闭关锁国,华夷观念浓厚。(2)同:对西学充满热情,认为西学能够经世致用;撰写传播西学的著作,利用西学挽救危机。异:徐光启了解西学途径单一;利用西方科技批判传统理学。徐继畬了解西学途径众多,渴求探索西方强盛之道;脚踏实地地探求西学,不耻下问、勇于质疑。(3)冲击了人们的陈腐观念,彰显思想启蒙意义;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化。14解析:本题以“当今世界的中国”为主题,选取了8个中国加入的国际性或地区性组织的标志,题目新颖,时政性强,能力要求高。考生在选择的时候一般是选自己熟悉的标志,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去组织答案。注意“主题”与“论述”要一一对应,即“论述”是为“主题”服务的,而且要突出中国的作用,这样才能与材料的主旨相一致。答案尽管不是唯一的,但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做到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示例一:。主题: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建树(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论述: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标志,说明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维和的标志,说明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说明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示例二:。主题:中国积极加入地区性国际组织。论述:是“亚投行”的标志,说明中国加强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促进亚洲区域建设的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是“中国东盟中心”的标志,新型的中国东盟关系是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东盟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说明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示例三:。主题:中国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论述:是WTO(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说明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或中国致力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是“亚投行”的标志,说明中国加强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促进亚洲区域集团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说明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示例四:。主题: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主导的国际活动。论述: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志,说明中国致力于改善各国人民的健康状况和人道主义援助;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说明中国致力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中国维和的标志,说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回答其中一种即可)15解析:本题考查清初赋役制度改革。第(1)问,应根据材料信息“以五十年(1711年)全国的丁银额为准”“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丁银”等归纳。第(2)问,应结合改革的背景和具体措施分析。答案:(1)税额固定;按田亩征税;用银两纳税。(2)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用银两纳税利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为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劳动力;利于促进人口增长。(答出三点即可)16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1943年和1945年的战争形势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可从美国对日政策变化、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等方面分析。答案:(1)原因:1943年,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还很强大;1945年,由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反攻,日本军事实力遭到沉重打击。意义:开罗宣言为二战后中国收复被日本掠夺和窃取的领土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依据;奠定了二战后东亚国际政治格局的基础。(2)美国在战后出于“冷战”的需要,对日本的审判不彻底,而且采取了积极扶持日本的做法;日本战后经济的崛起导致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日本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残余。(言之成理即可)17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材料“礼治的内容中包含了法的因素”“儒者法先王,隆礼义”“礼义教化,是齐之(民齐心)也”“贤士愿相国之朝,能士愿相国之官,好利之民莫不愿以齐为归”可以概括出荀子提出的基本主张。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批判地吸收当时一些学派的优点而发展了儒家思想体系”中可以得出荀子思想的突出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荀子思想的突出特点成因:战国末年的社会正在一步步地由分裂割据向大一统过渡;荀子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取各家思想之长,融会贯通。答案:(1)礼法并用统一天下;施政用“王道”“仁义”;礼仪教化人们。(2)特点:对百家思想的融合吸收。成因:战国末年的社会正在一步步地由分裂割据向大一统过渡;荀子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取各家思想之长,融会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