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讲义(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66325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讲义(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讲义(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讲义(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体系定内容把脉高考定方向考查内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是近五年的高频考点,全国卷曾对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有过关注材料设置多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贴近生活的实例或自然科学成就、诗词古语等为背景考查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理解题型设计全国卷对本课的考查以选择题居多,以体现类设问为主复习集成块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概念(1)物质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2世界的物质性原因(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宇宙间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产生和发展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构成要素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4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51巧记:图示法把握物质的含义2注意: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非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深化:要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4深化: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5拓展:世界物质性的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基础过关一、判断题1物质世界并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2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提示:自然界是客观的,应尊重、顺应、保护自然。3哲学中的物质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是一回事。()提示: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4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5雾和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念。()提示:雾和霾都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哲学上物质观念的体现。二、选择题6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人脑党的基本路线生产关系思想观念国家辩证唯物主义ABCD解析:选A人脑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基本路线是由社会现象或现状为基础的人的想法,属于意识范畴;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决定,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思想观念属于意识范畴;国家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辩证唯物主义是哲学派别,故属于物质范畴,不属于物质范畴。72017年6月6日,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在北京开幕。会议指出,在人类进军宇宙的进程中,发现了暗物质等的存在,揭开了许多宇宙奥秘,使人类在科学揭示宇宙的道路上一步步向前迈进。材料说明()人的意识可以为宇宙立法宇宙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ABCD 解析:选C为唯心主义观点,不当选;人类发现了暗物质等的存在,揭开了许多宇宙奥秘,这表明世界的物质性与可知性,当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错误。8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职业,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其哲学依据是()A意识具有反作用B世界是可知的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解析:选C习近平的话强调的是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做事情,选C项;A项强调的是意识的作用,不选;B项强调的是世界的可知性,不选;D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强化哲学思维材料一毛泽东同志曾提出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他说,“一切个别的、特殊的东西都有它的发生、发展与灭亡。每一个人都要死,因为他是发生出来的。人类是发生出来的,因此人类也会灭亡。” 扣点训练体现了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的;因为自然界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了人类社会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的。材料二人的肉体与落叶没有什么不同,归宿也没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物质的。而所谓灵魂的有无,也只是生者挽留生命所赋予的某种心理意义。向死而生,是一种积极随性而又坦诚的生活态度。不为生活中的各种欲望和执念所绑架,自然而然地使生命由出生走向消亡。 扣点训练表明了物质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体现了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依赖于物质。启示我们要尊重世界的客观物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训练哲学思维1联合国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过去50年间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展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已给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带来了消极影响,动物和植物多样性迅速减少,疾病、洪水和火灾的发生也更为频繁。这说明()保护生态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ABCD解析:选D中“从根本上”表述错误;材料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导致灾害频繁,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当选;题干未涉及人类社会的产生,不当选。2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解析:选DA项属于唯物辩证法,不当选;材料未体现物质的内涵和世界的可知性,B、C两项不当选;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答案为D项。3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选D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说明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答案为D项;A、B两项不符合题干主旨;客观事物本身没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C项错误。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的意识不能反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ABCD解析:选C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故入选;错误,该观点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5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登上月球、绕地球飞行、建成载人空间站。宇航员在茫茫太空中发现的只有物质。这表明()神创论的观点是错误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ABCD解析:选C“宇航员在茫茫太空中发现的只有物质”体现了世界的物质性,故选。材料未体现。复习集成块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关系理解侧重点错误倾向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即载体和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静止区别含义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有两种情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特点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错误倾向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1巧记:图示运动与物质的关系2拓展:全面认识相对静止范围表现唯物论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发展观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矛盾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辩证否定观是事物的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3.规律(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理解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世界观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5图示法理解物质、运动、规律的关系3辨清:正确认识规律去伪存真规律联系规律是联系,但并非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只有同时满足“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四个条件的联系才是规律规律现象凡是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的均为现象而非规律,如“苹果落地”属于自然现象,但其中蕴含的“万有引力”则属于规律规律具体规律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4注意:规律是客观的,强调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并非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规律是普遍的,但其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5注意: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宿命论”,夸大规律的客观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二是“唯意识论”,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规律的客观性。基础过关一、判断题1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是运动的。()2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唯一特性是一回事。()提示:物质的固有属性是运动,它揭示了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揭示了物质的本质。3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法律都是规律。()提示:它们都是主观的,可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们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4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提示: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规律。5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提示:客观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二、选择题6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解析:选B材料中名言强调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故选B项;A、D两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说明()A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才是事物的静止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认识和改造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解析:选B“变”与“不变”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答案为B项;A项对静止含义的理解不全面;规律是客观的,C项中“改造”表述错误;材料未体现世界的物质性,D项不当选。8在惯性的作用下,从运动着的公交车上下车极易摔倒,所以人们必须等公交车靠站停稳后方可下车。材料告诉我们()A可以改变条件消灭客观规律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C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D规律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解析:选B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A项错误;“在惯性的作用下,从运动着的公交车上下车极易摔倒”说明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答案为B项;材料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不是强调规律的普遍性,C项不当选;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项错误。9(2016全国卷)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ABCD解析:选B本题的题眼是“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说明他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当选;军事行动的出发点是客观存在的实际,而非真理性认识,故错误;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不起决定性作用,故错误。强化哲学思维材料一纵观古今中外、自然万物,都是在变化中生存和发展,变化才是常态,不变就要挨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适应了变化的世界,才能生存下去。 扣点训练体现了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表明了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材料二 扣点训练表明了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讽刺了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因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材料三万有引力规律本质联系苹果落地现象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呢?引力是牛顿创造的。 扣点训练体现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启示我们认识规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因为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训练哲学思维1截至2017年12月22日,2017年中国共发生了19次5级以上地震。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这告诉我们()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运动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不存在ABCD解析:选D“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说明地球处于绝对的运动状态,表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物质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当选;不符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错误。210年前,我们习惯用现金买单;5年前,刷卡结账开始流行。随着支付方式不断变革,现在出门不带钱成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常态,现金的使用频次越来越低了。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 ()事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ABCD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支付方式的变化,折射出事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当选;材料未体现矛盾双方,与题意无关;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错误。32018年6月以来,我国南方遭遇高温、强降雨天气。各地气象局提早预报、及时预报,为各部门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B实践经验是人们准确预报天气的前提和基础C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D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利用解析:选D针对高温、强降雨天气,各地气象局能够提早预报、及时预报,为各部门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表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为D项;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A项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准确预报天气的前提和基础,B项错误;C项错在“完全掌握”。本考点的主观题常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话题、贴近生活的具体实例等为命题素材,以分析说明类、原因依据类、措施建议类试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等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典例(2014山东高考节选)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答题示范一、审清设问,明答题方向1审知识范围: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审设问主题:我国对外文化传播3审设问类型:分析说明类二、析清材料,定答题要点本题以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为背景,考查唯物论的相关知识。知识限定与材料信息相对明确,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在于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与材料的有效信息进行对接。此类试题宜采用演绎法解决。三、知材对接,保答题规范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一“材”多用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的科学性。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解答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信息的有效解读。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出具有中国特点的文化精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充分考虑对象国的特点,推出文化精品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答案: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出具有中国特点的文化精品,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对象国的特点基础上,推出文化精品,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