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世纪第三篇难点要点.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5450973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新世纪第三篇难点要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新世纪第三篇难点要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新世纪第三篇难点要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篇要点和难点 一 大气的热力作用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反射作用最强 吸收作用最弱 吸收 臭氧与高层大气层的氧原子吸收紫外线 水汽 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 反射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 卫星云图上白色越浓 云层越厚 反射太阳光最多 新雪最强 散射 空气分子和尘埃对蓝 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所以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 天空呈灰白色是因为太阳光被较多尘埃和雾粒散射的缘故 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太阳辐射波长小于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 大气以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 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作用 提高夜间最低气温 降低白天最高气温 提高地表平均气温 减少气温日较差 实例 1 多云的夜晚 气温变化小 大气逆辐射强 2 在晚秋或寒冬 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大气逆辐射弱 3 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增强大气逆辐射 4 月球的昼夜温差很大 没有大气逆辐射 没有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气压差异大气运动大范围 全球大气环流小范围 热力环流 一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高低纬度间的太阳辐射差异 二 大气运动 二 热力环流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 太阳辐射高低纬度的差异 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万能公式 近地面低气压 上升气流 阴雨天气近地面高气压 下沉气流 晴燥天气 三 现实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城市热岛因为城市人类活动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及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产生 温室效应 而形成 城市热岛 气流在城市上升 郊区下沉 再由郊区回流到城市的热力环流 为 城郊环流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工厂选址 卫星城选址等都要考虑其不利影响 尽可能位于城郊环流的外围 为保护城市大气环境 在城市规划时 要研究城市风的下沉距离 一方面将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城市风下沉的距离之外 以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染物流向城区 另一方面 应将工业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 以避免相互污染 城市雨岛 山谷风白天山顶比山谷升温快 山顶温度高而气压低 山谷气温低而气压高 使气流从山谷吹向山顶 称为谷风 夜晚山顶比山谷放热快 导致山顶气温低而气压高 山谷气温高而气压低 使气流从山顶吹向山谷 称为山风 山谷或盆地地区多夜雨 海陆风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白昼陆地比海洋升温快 导致陆地气温高而气压低 海洋气温低而气压高 使得气流从海洋吹向陆地 称为海风 夜晚陆地比海洋放热快 导致陆地气温低而气压高 海洋气温高而气压低 使得气流从陆地吹向海洋 称为陆风 冬夏季风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陆地比海洋升温快 导致陆地气温高而气压低 海洋气温低而气压高 使得气流从海洋吹向陆地 气流温暖湿润 冬季陆地比海洋放热快 导致陆地气温低而气压高 海洋气温高而气压低 使得气流从陆地吹向海洋 气流干燥 三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 南北半球气压带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北半球气压带被陆地上的气压中心切割 断裂成块状分布 夏季30 N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 夏季陆地热低压 带状 冬季60 N附近的副极地低压带 被陆地上气压中心 冬季陆地冷高压 切断成块状 夏季 副高的强弱和位置 对我国夏季降水及雨带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 五月 副高势力开始增强 其西部的偏南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形成的锋面和雨带常位于华南 夏初 6月 副高西伸北进 形成长江中下游直到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 盛夏 七 八月 副高进一步北进 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 九月 副高南撤 雨带也随之南移 副高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 就会引起旱涝灾害 一般来说副高势力强 位置偏北时 我国北涝南旱 反之则可能出现南涝北旱 另一方面 副高位置有规律的移动也决定了我国南方雨季长 降水多 北方雨季短 降水少这一基本气候特征 3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简称副高 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四 季风环流1 形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移动 导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使得风向也随之发生季节变化 阿留申低压 600N 赤道低压 夏威夷高压 印度低压 300N 甲 乙 五 气旋与反气旋 六锋面 一 全球变暖 1 人为 原因 一是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 二是毁林 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三是致冷剂使用排放氟氯烃 2 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温室气体是指能吸收红外辐射的大气成份 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有 CO2 O3 甲烷 CH4 氟利昂等 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一氧化二氮 甲烷 氟利昂等温室气体大量吸收地表释放的长波辐射 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反射回地表 使地表增温 3 危害生态环境 引起海平面上升 海水膨胀及极冰融化 对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社会经济 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温带农耕区退化为草地 半干旱变得干旱 干旱区变得更干旱 亚寒带地区气温升高 降水增加 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高山雪线上升 旱涝次数变化 4 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 采用新能源 加强国际合作 承担共同而有差别的责任 植树造林 七 全球环境问题 二 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南极附近出现臭氧层空洞 全球臭氧量最低值 出现在当地春季 北半球9 11月 臭氧量减少的原因 自然因子 如太阳活动等 人为原因 冰箱 空调等使用致冷剂释放出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发生光化学反应消耗 核爆炸和飞机尾气也破坏臭氧层 臭氧含量减少的危害 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农产品品质下降 影响渔业生产 破坏森林 保护措施 国际合作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三 酸雨危害与防治 酸雨 pH值小于5 6的降水 形成 燃烧矿物燃料 煤 石油 天然气 及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西欧 北美 日本 中国南方是世界酸雨最为严重的地方 我国情况 煤为主要能源 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西南地区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等成为重酸雨区 pH值 4 5的重酸雨区有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上海 江苏等地 季节性 东北主要在冬季 危害 河湖水酸化 影响鱼类生长繁殖 乃至大量死亡 而且使土壤酸化 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并危及人体健康 防治 A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提高能源利用率 减少污染气体排放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加快发展无污染能源B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燃技术控制酸雨C加强综合利用 变废为宝 化害为利D加强国际协作E 适应 政策 培育抗酸雨污染的新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