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08讲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48062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08讲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08讲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08讲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2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1酶的作用与本质(1)酶催化作用的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酶的概念(3)酶本质的探索连一连2酶的特性(1)高效性:催化效率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1(必修1 P80图52改编)如图中曲线、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b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B若将酶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a的高度将升高C若曲线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a的高度将降低D图中b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解析:选C。若曲线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则改变酶促条件,将会使酶变得“不适”,其催化能力将减弱,此时a的高度将升高。2(深入追问)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思考:(1)甲、乙两种酶的化学本质是否相同?提示:不相同。观察曲线图可知,甲酶的活性始终保持不变,表明甲酶能抵抗该种蛋白酶的降解,则甲酶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RNA,乙酶能被蛋白酶破坏,活性降低,则乙酶为蛋白质。(2)乙酶活性改变的机制是什么?提示:乙酶被降解的过程中其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其活性丧失。 突破1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突破2酶的专一性(1)物理模型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A催化的底物,E、F表示B被分解后产生的物质,C、D表示不能被A催化的物质。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结构。(2)曲线模型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而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A可催化该反应,即酶具有专一性。 突破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1酶的产生部位、本质、功能内容解释产生部位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除外)一定能产生,可在细胞内、细胞外(或体外)发挥作用酶的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原料: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的功能催化反应前后酶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种类按存在部位分胞内酶:合成后在细胞内起作用,如有氧呼吸酶胞外酶: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如消化酶按功能分水解酶:在物质水解时起催化作用合成酶:在物质合成时起催化作用2与酶活性相关的问题分析(1)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面积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感知考题】(2016高考全国卷甲,29)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 )、B组(40 )和C组(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组。(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原因是_。(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其特性有_(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图示信息显示:40 条件下产物浓度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比20 条件下短,且40 条件下产物浓度最大值大于60 条件下,故在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2)由题图信息可知,在2040 范围内的酶活性均大于20 时的酶活性,故在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3)图示信息显示:在t2时,60 条件下的酶已失活,故此时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不会增加。(4)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酶的特性包括: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答案(1)B(2)加快(3)不变60 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4)蛋白质或RNA高效性和专一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高分点拨类题通法多种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1)分析图甲可知:反应溶液中温度变化不影响酶的最适pH。(2)分析图乙可知:反应溶液中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的最适温度。【跟进题组】 命题1酶的本质及作用1(高考真题重组)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下降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该酶的保存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不会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ABC D答案:B2(2017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三联考)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肽酰转移酶催化核糖体上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间形成肽键。该酶对核糖核酸酶敏感,但对蛋白酶不敏感。下列关于肽酰转移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肽酰转移酶在核糖体上合成B肽酰转移酶在核糖体中起作用C肽酰转移酶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D肽酰转移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解析:选A。由题意可知肽酰转移酶对核糖核酸酶敏感,但对蛋白酶不敏感,所以其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蛋白质,其本质应是RNA,A错误。因为是催化氨基酸之间形成肽键的,所以是在核糖体中发挥作用,B正确。氨基酸之间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C正确。酶能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D正确。 命题2酶的特性3(2017莱州检测)通过实验研究温度对a、b、c三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酶的最适温度为36 左右B当温度为任一固定值时,酶的用量都会影响实验结果C该实验中有两个自变量,因变量只有一个D若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b的顶点上移解析:选C。图中c酶随着温度的升高活性增加,c酶活性未出现最高点,A错误;当温度过高时,酶变性失活后酶的用量不再继续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因变量是酶的活性,C正确;此题中,溶液的pH升高,酶的活性变化未知,D错误。4(2017河北唐山模拟)酶抑制剂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两者作用特点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相应的反应速率。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曲线a表示没有酶抑制剂存在时的作用效果B曲线a、b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是受酶浓度的限制C曲线c表示在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下酶的活性降低D非竞争性抑制剂与该酶结合后能改变其空间结构解析:选C。从图乙可知,曲线a表示没有酶抑制剂存在时的作用效果,A正确;曲线a、b反应速率不再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是受酶浓度的限制,B正确;曲线c表示在非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下酶的活性降低,C错误;由图甲可知,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以与游离酶结合,进而改变酶的空间结构,D正确。酶与相似特性物质的比较考查5(2017云南玉溪一中月考)在生命活动中,酶、激素、神经递质、抗体、tRNA等都有一定的专一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NA聚合酶能催化转录过程,也能使DNA中的氢键断裂B性激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C淋巴因子、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均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D神经递质通过载体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时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解析:选A。RNA聚合酶能催化转录过程,也能使DNA中的氢键断裂,A正确;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在内质网中合成,B错误;淋巴因子、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在第一、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淋巴因子在第三道防线中发挥作用,C错误;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三法”实验探究酶的本质及特性1用“试剂检测法”鉴定酶的本质的原理和方法2用“对比实验法”验证酶的高效性、专一性(1)验证酶的高效性设计思路验证酶高效性的方法是“对比法”,实验变量为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因变量为底物的反应速率。设计方案项目实验组对照组材料等量的同一种底物试剂与底物相对应的“酶溶液”(如生物材料研磨液)等量的“无机催化剂”现象反应速率很快,或反应用时短反应速率缓慢,或反应用时长结论酶具有高效性(2)酶的专一性的实验验证方法对比法设计思路:常见的方案有两种,即底物相同但酶不同或底物不同但酶相同,最后通过观察酶促反应能否进行得出结论。设计方案项目方案一方案二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材料同种底物(等量)与酶相对应的底物另外一种底物试剂与底物相对应的酶另外一种酶同一种酶(等量)现象发生反应不发生反应发生反应不发生反应结论酶具有专一性3用“梯度法”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或pH)(1)设计思路:设计实验时需设置一系列不同温度(或pH)的实验组进行相互对照,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酶促反应所需时间最短的一组对应的温度(或pH)最接近最适温度(或pH)。相邻组间的差值(即梯度值)越小,测定的最适温度(或pH)就越精确。(2)设计方案组别编号12n实验材料等量的同种底物和酶温度(或pH)t1(或a1)t2(或a2)tn(或an)衡量指标相同时间内,各组酶促反应中生成物量的多少,或底物剩余量的多少实验结论生成物量最多的一组,或底物剩余量最少的一组对应的温度(或pH)最接近最适温度(或pH)1(必修1 P78、P83实验改编)下列有关酶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不用淀粉作为底物B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C用H2O2作底物验证酶的高效性时,通过测定气泡或者氧气释放的多少可达到目的D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时,应先用设定的温度分别处理底物和酶液后,再混合解析:选C。用H2O2作底物验证酶的高效性时,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气泡或者氧气释放的多少可达到目的,即测定反应速率。2(深入追问)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提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淀粉水解程度。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突破1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及结论实验操作试管编号变量分析123加入 淀粉酶溶液1 mL1 mL1 mL无关变量控制温度60 水浴沸水浴冰水浴自变量加入淀粉溶液2 mL2 mL2 mL无关变量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1滴1滴1滴实验现象不变蓝变蓝变蓝因变量实验结论高温、低温都影响酶的活性 突破2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及结论实验操作试管编号变量分析123加入过氧化氢酶溶液2滴2滴2滴无关变量控制pH1 mL蒸馏水1 mL5%HCl1 mL5%NaOH自变量加入3%的H2O2溶液2 mL2 mL2 mL无关变量实验现象气泡量多少少因变量卫生香燃烧猛烈不燃烧不燃烧实验结论过酸、过碱都影响酶的活性酶活性实验探究中的“三宜”“四不宜”(1)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2)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底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3)在探究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因为过氧化氢(H2O2)在常温常压时就能分解,加热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4)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需要保证酶的最适温度(排除温度干扰),且将酶溶液的pH调至实验要求的pH后再让反应物与底物接触,不宜在未达到预设pH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感知考题】为了探究温度、pH 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1)(高考江苏卷改编)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_。实验编号探究课题选用材料与试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2)(2016高考全国卷乙,3改编)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加入缓冲液_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3)(高考全国卷改编)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 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答案(1)实验(2)加入底物加入酶(两空可颠倒)(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包括5565 )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 高分点拨类题通法(1)在探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时,需要先把酶和反应物分别放在各自所需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2)在探究酶活性的最适pH时,需先将酶置于不同pH条件下,然后再加入反应物,如可溶性淀粉液,切记不能在加入酶后,先加入反应物,再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跟进题组】 命题1酶特性的实验验证1(2017北京海淀区第二次练习)为了证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5组实验,分别选择一定的试剂进行检测,合理的实验方案是()组别酶蛋白酶蛋白酶淀粉酶淀粉酶淀粉酶反应物蛋白质淀粉蛋白质淀粉麦芽糖A和对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B和对比,用碘液检测C和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D和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解析:选B。由于蛋白酶本身是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不能断定蛋白质是否被分解,A错误;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蛋白酶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用碘液检测,颜色反应不同,B正确;淀粉是非还原糖,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还原糖,麦芽糖是还原糖,用斐林试剂不能判断麦芽糖是否分解,C错误;斐林试剂不能判断蛋白质是否分解,D错误。2(2017福建仙游一中高三月考)如图表示在25 、pH7条件下,向2 mL的H2O2溶液中加入两滴肝脏研磨液,H2O2分解产生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条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以Fe3替代肝脏研磨液,a值减小,b值增大B滴加4滴肝脏研磨液,a值不变,b值增大C温度为37 时,a值不变,b值减小DH2O2量增加为4 mL时,a值增大,b值减小解析:选C。在生物化学反应中,酶的催化作用比无机催化剂的作用要高,酶具有高效性,但是两者的催化作用都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a值不会减小,b值会增大,A错误;用4滴肝脏研磨液,a值不变,b值减小,B错误;37 接近人体正常体温,是酶的最适温度,催化效率是最高的,所用时间会减少,故b值减小,C正确;底物的量增加时,产物的量和时间都会有所增加,故a和b都增大,D错误。 命题2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探究3(2017泰安高三模拟)将牛奶和姜汁混合,能使牛奶凝固。某同学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结果如表:温度()20406080100结果15 min后仍未凝固14 min内完全凝固1 min内完全凝固1 min内完全凝固15 min后仍未凝固根据以上结果,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新鲜姜汁中含有能使可溶状态的牛奶凝固的酶B进一步测定最适温度,可设置60 、65 、75 、80 四个温度梯度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D该实验说明酶需要适宜的温度,100 时未凝固,是因为酶的活性已经丧失解析:选B。据题意知,100 时牛奶不能凝固,说明酶变性,失去催化能力,新鲜姜汁含有酶,能催化牛奶凝固,A正确;根据表格分析知,最适温度位于40100 之间,测定最适温度时应在40100 之间缩小温度梯度,进行多组实验,B错误;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排除姜汁与牛奶混合时,温度变化,提高实验准确度,C正确;该实验说明酶需要适宜的温度,100 时不能使牛奶凝固,说明酶变性失活,D正确。4将新鲜马铃薯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在温度30 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4支pH分别为3、5、7、9的各含有100 mL体积分数为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结果发现每一支试管都产生气体,然后将加入4个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在相同时间内,分别测得两次实验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变化并绘制成如图1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2)曲线B是第_次实验的结果,原因最可能是_。(3)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4)图2表示马铃薯中过氧化氢酶在体外的最适条件下,底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请在图上画出:如果在A点时,将温度提高5 时的曲线变化;如果在B点时,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种酶的曲线变化;如果在C点时,加入大量pH为18的盐酸的曲线变化。解析:(1)图1中,横坐标为自变量之一pH;坐标系中有两条曲线,分别代表不同量的提取液。因此,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pH的大小和提取液的量。一般情况下,坐标系中的纵坐标代表的是因变量。(2)因为两次实验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相同,但是所用提取液的量不同,提取液的体积多的溶液中酶的含量就多,相同时间分解的过氧化氢的量就多。(3)pH影响酶的活性,两次实验仅仅是所用提取液(酶)的量不同,而酶的最适pH不因酶量的多少而改变。(4)本实验是在最适宜条件下进行的,一旦提高温度,酶活性会有所下降;在反应物充足的情况下,酶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大;通过图1可以看出,马铃薯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7,加入大量pH为18的盐酸会导致溶液pH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急剧下降,则化学反应速率下降。答案:(1)pH的大小和提取液的量反应相同时间后过氧化氢的剩余量(2)一第一次实验中提取液的量较多,酶量较多,相同时间分解的过氧化氢量较多(3)同一种酶的最适pH不变(答案合理即可)(4)如图所示其他因素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探究5(2017河北衡水中学四调)在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某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表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金属离子(mmol/L)相对活性(%)对照组100Mn2123Co279Mg274AMn2降低了反应过程的活化能BCo2或Mg2可能导致酶结构的改变使其活性降低C不同离子对酶的活性有提高或降低作用D该水解酶的用量是实验的无关变量解析:选A。Mn2提高了酶的活性,从而使酶更有效地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而Mn2本身不能降低反应过程的活化能,A错误。ATP的结构和功能1ATP的结构简式和简式中A、P所代表的含义(1)结构简式:APPP。(2)A:腺苷; P:磷酸基团。2图中是高能磷酸键,其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形成和断裂。3图中为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其作用是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1(必修1 P89图55改编)在活细胞中,下列循环过程永不停止地进行着,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过程中,是由于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而释放出能量B在绿色植物体内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细胞呼吸CA1和A2应为不同种物质,其作用底物不同D呼吸作用中,主要进行过程,能量来自有机化合物的分解解析:选D。呼吸作用中,主要进行过程,其能量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所释放的化学能。2(深入追问)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具体场所分别有哪些?提示:产生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消耗场所有:细胞膜、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细胞核等生物体的需能部位。1ATP与光合作用及细胞呼吸的关系(1)与光合作用的关系(2)与细胞呼吸的关系2ATP产生量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1)在无氧条件下,生物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少量ATP。(2)随O2供应量增多,有氧呼吸明显加强,ATP产生量随之增加;但当O2供应量达到一定值后,ATP产生量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酶、有机物、ADP、磷酸等。(3)当横坐标表示呼吸强度时,ATP产生量曲线应从原点开始。【感知考题】下列关于ATP的叙述,完全正确的选项是()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需要酶的催化(2016北京,2D改编)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2015全国,1A)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2014江苏,1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2016全国乙,4B)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2016全国乙,4D)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照样达到动态平衡(高考天津卷改编)ABC D答案C 高分点拨类题通法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生理过程转化场所生理过程消耗ATP产生ATP细胞膜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细胞质基质细胞内生命活动,如物质运输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叶绿体暗反应、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光反应线粒体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细胞核DNA复制、转录【跟进题组】 命题1ATP的来源、结构及生理作用1(2016高考海南卷,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答案:D2(2017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三联考)下列关于ATP、mRNA 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的元素组成不同,但都含有C、H、O、N、PB三者既能同时参与转录过程,又能同时参与翻译过程CATP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mRNA无高能磷酸键D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mRNA的单体之一,ATP去掉远离腺苷的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就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解析:选D。ATP、mRNA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都是含有C、H、O、N、P,A错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不参与翻译过程,B错误;ATP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mRNA无高能磷酸键,C错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mRNA的单体之一,ATP去掉远离腺苷的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就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正确。ATP、DNA、RNA、核苷酸结构中“A”的含义辨析(1)ATP结构中的A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2)DNA结构中的A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3)RNA结构中的A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4)核苷酸结构中的A为腺嘌呤。可见,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含有腺嘌呤。 命题2ATP与ADP的转化过程分析3(2017天星教育大联考)如图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ATP的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M指的是腺苷,N指的是核糖B食物为ATP“充电”指的是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C图中不同来源的ATP均可用于胞吞和胞吐DATP的“充电”需要酶的催化,而“放能”不需要解析:选B。题图中M指的是腺嘌呤,A项错误;食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需通过呼吸作用来完成,B项正确;如果ATP来自光反应,则这部分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胞吞和胞吐,C项错误;ATP的合成和分解均需要酶的催化,D项错误。4(2017山东莱州一中第一次检测)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B图中两次ATP的水解,后者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图中两次合成ATP,前者能量来源于光能且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D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解析:选D。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A正确;图中两次ATP的水解,前者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后者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B正确;图中两次合成ATP,前者ATP的合成是通过光合作用,所需能量来源于光能,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C正确;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构成,D错误。误区1认为ATP能量点拨ATP是与能量有关的一种物质,不可将ATP与能量等同起来。误区2认为ATP转化为ADP不需要消耗水点拨ATP转化为ADP又称“ATP的水解反应”,这一过程需酶的催化,同时也需要消耗水。误区3认为细胞中含有大量ATP点拨生命活动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但细胞中ATP含量很少。由于ADP、Pi等可重复利用,只要提供能量,生物体就可不断合成ATP,满足生物体的需要。ATP与其他高能化合物的考查5(2017皖江名校联考)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有多种,它们的用途有一定差异,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最为准确的是()高能磷酸化合物ATPGTPUTPCTP主要用途能量“通货”蛋白质合成糖原合成脂肪和磷脂的合成A无光情况下,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叶绿体B在糖原、脂肪和磷脂的合成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均不能来自ATPCUTP分子中所有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可得到尿嘧啶脱氧核苷酸D葡萄糖和果糖反应生成蔗糖的过程中,可由ATP直接供能解析:选D。叶绿体内能产生ATP,但必须要有光照,无光情况下,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A错误;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蛋白质、糖原、脂肪和磷脂合成过程中可由ATP直接供能,B错误;UTP分子中所有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得到的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C错误;蔗糖的合成过程中可由ATP直接供能,D正确。核心体系构建填空APPPATPADPPi能量光合作用蛋白质RNA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降低活化能规范答题必备1一个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两个必清(1)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2)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3三个特性(1)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2)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3)作用条件较温和:酶能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4四个条件(1)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2)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破坏而永久失去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