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4《梵天寺木塔》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447425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4《梵天寺木塔》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4《梵天寺木塔》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4《梵天寺木塔》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梵天寺木塔 教材分析梵天寺木塔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本文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沈括以及他的梦溪笔谈;2、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能准确翻译全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成就,热爱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能准确翻译全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成就,热爱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文章的资料。1、 新课导入中国古人建造了许多庄严宏伟、设计精巧建筑,其中的一些建筑虽然经历了漫长岁月,却仍屹立巍然,完好无损,成为我们民族古代科学文化伟大成就的象征。在杭州,曾经有一座香火鼎盛的梵天寺。如今,梵天寺在历史变迁中,终于损毁殆尽,而名噪一时的梵天寺木塔彻底消失在的尘世间。如果不是沈括,如果不是梦溪笔谈,也许这座宏伟的建筑早就为世人所遗忘。我们就会忽略这项伟大的成就。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梦溪笔谈二则中的梵天寺木塔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二、温故互查1、沈括,字,(朝代)家、家。著有。2、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体著作,该书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方面的卓越贡献和沈括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英国学者李约瑟评价梦溪笔谈为“”。3、 同桌二人互相翻译课文。三、设问导读【整体感知】(齐读课文,独立思考回答)1、工匠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解决措施?2、匠师采用的方法有没有奏效?从文章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3、喻浩采用什么方法解决的难题?(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找出文章中解释塔遂定原因的句子.【问题研究】(齐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或利用问题墙进行交流,最后派代表口头展示)1、“无可奈何”在文章中有何作用?“密使其妻”和“贻以金钗”写出匠师怎样的心态?2、找出文章中直接描写喻浩的句子,说说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课文结尾交代“人皆伏其精炼”,有什么作用?三、拓展延伸在建筑方面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能工巧匠或杰出人物,他们有何成就?(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也可以介绍一些建筑物,要求上网搜集一些相关图片,配合图片进行展示讲解)4、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理解意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