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28396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的基本史实。2.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3.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创办(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早期经济特区。(2)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2特点(1)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2)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3意义(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2)深圳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3)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4)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概念阐释经济特区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其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经济特区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提示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根本目的是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城市(1)名称: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2沿海经济开放区(1)设置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2)意义: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3经济技术开发区(1)设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2)目的: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3)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4)意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易混易错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的不同(1)地域分布上:前者更为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2)所占面积上:前者小,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3)经济发展特点上: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4)发展政策上: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浦东的开发(1)时间:1990年。(2)目的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思维点拨浦东开发开放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从区域性试验转向全面展开和深化的阶段。(3)条件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4)意义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表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归纳总结“一、二、三、四”归纳我国的对外开放一个特征:渐进性。两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三个特点:(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四个步骤:“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主题新时期的对外开放1背景史料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家封锁我们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史料解读从世界潮流的角度说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从经验教训的角度说明必须对外开放。问题思考据史料,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提示吸取历史上闭关锁国的教训,顺应世界潮流实行对外开放。2过程史料因为绝大部分海外华侨都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省的,所以两省被认为是吸引海外华侨投资者的最理想的地点。柯林麦克拉斯等著1978年以来的中国改革、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史料解读划线句子隐含的信息:一是海外华侨大多数来自闽粤地区;二是闽粤地区的地理和资源优势。问题思考中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选择此处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提示最早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原因: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打破封闭状态,以经济特区为窗口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条件优越:如位于东南沿海,隶属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便于吸引外资;资源比较丰富;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权力中心,环境相对宽松、干扰少,有利于改革试验。3特点史料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随着贯穿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史料解读史料中以划线时间为线索,叙述对外开放的地点和范围。问题思考依据史料归纳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提示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史论总结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1)全方位:全面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2)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会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3)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一、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1从历史角度而言,实行对外开放是党中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同时通过对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在经济各环节、各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以获得最大效益。3从发展市场经济角度而言,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通过对外开放,让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真正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二、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现代中国对外开放背景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内容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影响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性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有人把中国1979年所做的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决策称为打开了“第一扇窗”。“第一扇窗”比喻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C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答案B解析窗户意味着对外开放与交流。1979年春,邓小平在与广东省领导谈话时指出可以在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建立特区。几个月后的一份中央文件中指出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个重大决策对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2(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有()创办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A BC D答案A解析根据“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可以判断A项正确;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3(2017东城期末)1980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经济特区的设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浦东的开发A BC D答案C解析上海并非经济特区,故错误;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增强了上海金融业的活力,故正确;上海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故正确;浦东的开发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4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答案C解析材料内容表述的是中国在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政策的相关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内改革的内容,所以A项不正确。广东设立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早于材料内容的时间,所以排除B项。D项是对内改革的内容,不是对外开放的内容,所以排除D项。5过去上海有句谚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种情形在浦东开发后得到彻底改观,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浦东的崛起主要得益于()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C改革开放政策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答案C解析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作出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措施典型代表意义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开放14个沿海城市烟台、青岛等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黄金海岸”,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活力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等地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上海浦东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材料二区位优势是什么?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摘自罗木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1)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对外开放的局面?(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3)英国卫报曾发表了题为如果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则始于1978年的文章。作者马丁雅克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答案(1)形成开放格局的原因: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需要改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作重心转移,并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世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国际形势趋于缓和。(2)原因: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点线面结合。(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逐步融入世界,影响了世界格局,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解析第(1)问原因,需结合中国的国情、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趋势进行回答。第(2)问原因,由材料二中的“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即可得出。特点结合所学可以回答。第(3)问,“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实际是在表达中国1978年作出的决策对21世纪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结合所学具体分析。基础达标1(2017杭州质检)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四大经济特区,其中汕头经济特区位于下图的()A B C D答案C解析1980年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广东省有三个,为珠海经济特区,为深圳经济特区,是汕头经济特区,为福建省的厦门经济特区,故C项正确。2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这五个经济特区()A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B享有高度自治权C率先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D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答案D解析五个经济特区“特”在特殊的经济政策。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在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是指特别行政区。率先实行国有企业改革是指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排除A、B、C三项。3(2017绍兴学考)1984年,是中国对内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的一年。下列对外开放的措施,属于这一年实施的是()A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B开放包括宁波、温州在内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C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答案B解析开放包括宁波、温州在内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是在1984年,故B项正确。4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开放沿海城市的阶段;A、B、D三项均为无关项。5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初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厦漳泉三角地区属于这一格局中的()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 D经济技术开发区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厦漳泉三角地区属于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沿海经济开放区,故本题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干,均排除。6深圳是中国第一座标界“昨天与今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崭新城市。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深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B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深圳开始C国家鼓励深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D深圳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答案A解析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因此有“标界”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项。7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1992年“改革”层面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对应的“开放”层面是()A四个经济特区B14个沿海开放城市C形成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D形成沿海开放地带答案D解析1980年,开放四个经济特区,故A项错误;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故B项错误;形成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在1985年,故C项错误;形成沿海开放地带是在1992年,故D项正确。8(2016湖南学业水平测试)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A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B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C浦东的开发和开放D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的开辟答案C解析20世纪90年代浦东开放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故C项正确。92010年,浦东新区迎来了浦东开发与开放20周年纪念。从阡陌农田到林立楼宇,从冷僻土地到繁荣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浦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浦东开发标志着中国()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B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答案B解析浦东开发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故B项正确。10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喻指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喻指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喻指()A深圳 B宁波 C海南 D浦东答案D解析浦东在长江三角洲东缘,开发浦东在20世纪90年代,符合材料,故D项正确。能力提升11(2017无锡高二检测)“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 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 779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A广东省 B海南省C四川省 D安徽省答案A解析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是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故A项正确;海南省、四川省和安徽省在改革开放初期是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地,故B、C、D错误。12邓小平指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由此可见,把海南设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因为()A海南最适宜于做经济特区B海南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C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D海南经济在全国比较发达答案B解析“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可见海南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故B项正确。13宣传画、宣传标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舆论造势的手段。贯穿下图的主题是()走农业合 猪羊肥大 1981年蛇作化道路赛黄牛 口标语A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B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D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答案B解析“农业合作化”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猪羊肥大赛黄牛”、“大跃进”的目的也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1981年深圳蛇口标语反映改革开放的史实,故贯穿的主题是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故B项正确。14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经济特区”1980年建立。“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等14个城市,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对外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于1985年开辟,环渤海地区于1988年开辟。1992年国务院决定开放芜湖、九江、武汉、重庆等6个港口城市,选择B项符合题意。15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必须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B“人家封锁我们”,给中国带来困难C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答案A解析邓小平的谈话意在表明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严重阻碍了自身经济的发展。中国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增强综合国力,必须长期坚持改革开放。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那时候我去广西火车站坐车,车站上就挂着大幅标语,写着坚决抵制来自广东的资本主义倾向。”郭华雄回忆说,当时很多人认为搞改革开放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有很多名词,如“苏修”“资本主义”“搞复辟”等,“一开始,特区的建设只是作为一个试点,当时珠海景山路的左边是特区,右边就不是了,它的区域最开始只有8平方公里,后来扩大到10平方公里,最后才慢慢扩展到整个珠海。”“珠海经济特区好”材料二198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3月,国务院进一步扩大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经济开放区的范围,并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的一些市、县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所辖县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把这些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既可以加快其自身的发展,也可带动内地的发展,并使沿海与内地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局面。摘编自影响中国之60大事件: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材料三从浦东的地区增加值指数可知,若以1990年为100,2001年至2006年增加值指数由735.5提高到1 492.2,增加值指数翻了一番。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指数由589.1升至1 187.6,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由1 259.6上升到2 591。全区财政收入由144亿元增至587.49亿元,年均增长32.47%。内外贸易增长迅猛,外向型经济层次全面提升。外贸进出口商品总额由297.83亿美元提高到1 073.1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9.22%。周轶昆浦东新区开发开放17年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1)材料一反映了珠海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什么问题?你对此有何认识?(2)材料二表明了我国对外开放怎样的发展历程?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3)材料三反映了浦东地区的什么变化?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1)问题:珠海经济特区的设立在当时遇到了不少阻力,很多人并不认同设立经济特区的做法;最初的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很小。认识:经济特区作为新生事物被人们接受需要一个过程。(2)历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逐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局面。影响:为进一步拓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变化:浦东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第二、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财政收入和对外贸易得到快速增长。原因:1990年国家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上海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较好;上海独特的地理、交通、人才和产业优势。解析第(1)问,“问题”由“资本主义倾向”“苏修”“资本主义”“搞复辟”等即可加以归纳;“认识”要注意到这是一个新生事物。第(2)问,“历程”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可归纳;“影响”可从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展开分析。第(3)问,“变化”可以结合材料中的一系列数据得出结论;分析“原因”时需要从国家政策和浦东自身的条件等方面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