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祖国土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393886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祖国土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祖国土教案苏教版必修3知识研究一、讨论题目这两首外国诗歌都表达了深挚的爱国情怀,但表现手法不同,请结合已有的知识,联系原诗加以分析。二、讨论指导讨论方式:1.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前应对全诗有充分的了解。2.明确组长和记录员的职责,注意讨论效率。讨论思路:1.这是两首外国诗歌,但思想内容与上一课讲的三首中国诗相同,都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之情。我愿意平平常常地死去一诗语调冲淡平和地诉说自己为祖国的献身,如同一枚落叶一般平静,并表达了对出卖祖国的叛徒的无情鞭挞。祖国土一诗则把祖国土地写得看似平常却最重要,我们躺在她的怀里撒娇,和她朝夕相伴,同甘共苦,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土地”。2.风格各异,异曲同工。我愿意平平常常地死去一诗采用对比的手法,把爱国者和叛徒的命运作了公正的判决。叛徒将永远生活在后人唾骂和痛斥的阴暗角落里,不见阳光,爱国者将流芳百世,尽管平常死去,却永远光耀千秋。祖国土一诗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一开始极写这土地的不重要,为下文的张扬埋下伏笔。如同儿女在母亲怀里,我们从不客套,从不道谢,甚至也从不郑重地记在心里,但是历尽艰辛、得到爱抚时,我们才发现,这片自由、美丽的土地对自己而言是世上最珍贵的东西。3.拓展延伸,同类比较。欲扬先抑的手法可与杨朔的散文荔枝蜜进行比较,对比的手法可与艾青的大堰河进行比较。中外诗歌比较:中国的三首诗(发现北方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大多从正面直接进行叙述抒情,思路较为传统单一;外国的两首诗歌(我愿意平平常常地死去祖国土),大多比较灵活地从多个角度进行想象,化平淡为神奇。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知识运用一、学海拾贝1.诗歌分类(1)(2)按表达方式(3)按有无格律(4)按来源2.赏析新诗的要求(1)品读节奏:诗歌激越的感情往往借助和谐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体现出来。反复诵读,认真品味,往往能很快进入诗境。(2)领悟意境:通过诗中具体可感的意象,体会作者蕴于文中的情感,从而把握作家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融合的那种境界。(3)提炼主题:领悟意境之后,再联系作者的心情与背景的关系,了解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搜索与主题有关的诗句,提炼主题,才算真正读懂了诗歌。二、新题导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金黄的稻束 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解析:D项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解说为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是不恰当的。理由有二:一是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D项也不例外,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二是即使把它理解为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勉强可通过,它也只是一种不太可能的可能性而已,不能把它表述为“实际上就是”的肯定语气。答案:D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的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解析:D项的内容是完全错误的。“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束”。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的母亲,但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只能是母亲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答案:D 知识拓展一、方法点拨从品味语言入手理解情感,从诗境入手把握技巧,在不断拓展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比较鉴赏。二、赏析要点1.怎样理解马蒂诗中“我愿意平平常常地死去”?明确:作者在诗中没写生前的贡献,但从对叛徒的蔑视和痛恨中可以看出作者是爱国的;再从阳光照在作者身上可以暗示出受到后人的怀念和爱戴。所有这些连在一起,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为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英雄,生前轰轰烈烈,死时平静安详,正如“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2.研读祖国土一诗,解析“自己的土地”有何深刻含意?明确:全诗用了“不用”“不给”“不像”“从不记起”“用不着”等否定性词,把“祖国土”在心中的地位看得平淡无奇。因为随处可见,所以普通;因为朝夕相处,所以忽视;因为心心相印,所以化为一体。一个“躺进它的怀里”,表示宏大的恩情;一个“不拘礼节”,表示不分彼此的亲密。到了结尾,“自己的土地”就成了最自由、最广阔、最亲切、最难离的热土,它就是“我们”的生命!三、赏析实践1.读陆俏梅的诗南方唱给北方的歌,选出填在空缺处最准确的一项()喜欢你把我看成操着吴腔越语的女子,总是缠绵在三月的经纬上相思、流泪把三月的雨丝,把三月的花枝,然后一点船篙绾裤腿躲进杨柳岸这边我双眼皮的湖泊波动着一页一页如岁月摇动的桨声一阕一阕婉婉约约地折叠起来折叠起一部重感情的地方志第一页是,第二页是琵琶女浔阳江头的琵琶韵,第三页是。第一诗节:a.当作芬芳美酒b.插得满身都是c.梳成好看的发式挂在背后第二诗节:d.王昭君独留青冢的千载泪e.西施们楚楚动人的捣衣声f.白娘子多愁善感的儿化韵A.abdfB.abefC.cbefD.cbfd解析:“雨丝”当成“头发”恰切,比作“美酒”不妥,且与意境不合;“花枝”接动词“插”;由中间一句的“琵琶韵”得知,都填与声音有关的句子,则删除d,再根据时间顺序,处选e,处选f。答案:C2.阅读下面莱蒙托夫1932年写成的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帆在大海的深蓝色的浓雾里一片孤单的帆儿闪着白光。它在寻求甚么,在这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了甚么,在那自己的故乡?波涛在汹涌着,海风在呼啸着,桅杆弓起腰来发出轧轧的声动,唉,它不是在寻求幸福,它也不是在逃避幸福!它下面是澄清的碧色的水流,它上面是黄金色的阳光!而它,不安的,在祈求着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安详!诗中“浓雾”“波涛”“海风”“桅竿”“水流”“阳光”“风暴”等形象的作用,表达正确的一项是()A.反衬“帆”B.对比“帆”C.塑造“帆”D.暗衬“帆”解析:“帆”的形象是不甘安逸、平稳的生活,而追求富于挑战、敢于冒险的斗士形象,所以文中所有的词都是为了塑造好“帆”的形象。答案:C知识总结一、课文总结1.掌握字词。苦楚砂砾践踏蹂躏(ru ln)齑粉(j)满目疮痍联缀2.掌握欲扬先抑和对比的手法。3.背诵这两首诗,注意名句的积累。我的正直的一生得到了报酬:死去时面对着上升的太阳。何塞马蒂(古巴)但我们都躺进它的怀里,和它化为一体,因此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阿赫玛托娃(苏联)二、学习心得收获: 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