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7:记叙文阅读.doc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5367783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7:记叙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7:记叙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7:记叙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7:记叙文阅读姓名:_ 班级:_ 成绩: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现代文阅读 (共16题;共282分)1. (15分)阅读文章,完成试题。_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家酒店,由于卖出的酒物美价廉,生意十分兴隆。有一天,丈夫外出,妻子偷偷地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5元钱。晚上丈夫回来,妻子得意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夸奖。谁知,丈夫一听,急得双脚直跳,抱头痛哭,说:“唉!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信誉,只5元钱就卖掉了!”果然 , 从此他们的生意不如以前红火 , 最后终于彻底破产。 当妻子贫病交加 , 奄奄一息的时候 , 她悔恨地流着泪说 :“我明白了。”(1)从文中选一个词作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2)填空。“物美价廉”的意思是:_。从原文中找出“兴隆”的近义词:_(3)妻子在临死前明白了什么,把妻子的话补充完整。2. (10分)现代文阅读 读书胜过吃饭的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每天不忘记读书。他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爱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在流亡国外的旅途中,他的行囊总是鼓鼓的,人们还以为他是个富豪。谁知,行囊里装得最多的是出版的书。在伦敦时,他经常到英国博物馆的图书室里去读书。疲倦了,就伏在桌子上歇一会儿,醒来后又捧起了书本。有一次,孙中山发现自己吃饭的钱快用完了,一些在伦敦的中国留学生知道后就凑了些钱给他。隔了几天,留学生们去看他,一推门就看见满桌都是书。有人问他:“上次给你吃饭的钱大概都花在买书上了吧?”孙中山笑着点点头说:“是的,不过还留着一点儿,已经够吃饭了。”于是,大家都称孙中山是“读书胜过吃饭的人”。(1)给下列字注上拼音。 嗜_囊_歇_(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流亡:_嗜好:_疲倦:_(3)给下列字注上拼音。 嗜_囊_歇_(4)短文写了_先生的一些琐事。他一生的嗜好,一是_,二是_。 (5)给下列字注上拼音。 嗜_囊_歇_(6)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流亡:_嗜好:_疲倦:_(7)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流亡:_嗜好:_疲倦:_(8)人们为什么称孙中山先生为“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_(9)短文写了_先生的一些琐事。他一生的嗜好,一是_,二是_。 (10)短文写了_先生的一些琐事。他一生的嗜好,一是_,二是_。 (11)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 _(12)人们为什么称孙中山先生为“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_(13)人们为什么称孙中山先生为“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_(1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 _(1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 _(16)给下列字注上拼音。 嗜1囊2歇3(17)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流亡:1嗜好:2疲倦:3(18)短文写了1先生的一些琐事。他一生的嗜好,一是2 , 二是3。 (19)人们为什么称孙中山先生为“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20)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 3. (27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能没有规则约翰晚上出去,爸爸妈妈规定,必须在10点前回家。但是有一天,约翰没有按规定的时间回家,是后半夜才回来的。回家时怕父母发现,他就从后窗跳进屋子。第二天早上,爸爸见窗下有一个凳子,就把约翰叫起,说:“你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不是怕你会摔伤,而是说别人发现有人在跳窗子,就有可能开枪。”在美国,这是最危险的。然后,爸爸又重申了按时回家的规定,并告诉他这样做的道理。年老的祖父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但不管牧场大小,我们还是要用栅栏将牧场围起。”生活不能没有规则。规则就是人生的红绿灯。这看起来是在限制,实质是在保护。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如果没有控制,整座城市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中国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一次和几个朋友在瑞士公园里散步,上厕所时,他听到隔间“砰砰”地响,很是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出来后,一位女士着急地说,儿子进厕所十几分钟都没出来,她请他帮忙看一下。龙永图折回到洗手间,打开那“砰砰”作响的隔间,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正在弄抽水马桶,却怎么也冲不出水,累得满头是汗。你看,小孩也懂得上厕所不冲洗违反规定。尊重和遵守规则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一种文明、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品格。没有这些,人便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没有规则,社会也无法得到和谐与安宁。(1)联系上下文给词语选择恰当的意思,填序号。 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这句话中,“红绿灯”具体是指_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这句话中,“红绿灯”具体是指:_A.交通信号灯。 B. 红灯和绿灯。 C.生活中的规则。(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引用小约翰_的事例,目的是想说明_。引用瑞士小孩_的事例,目的是想说明_。文章中正反两个事例都说明了:“_”。(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含义。 “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但不管牧场大小,我们还是要用栅栏将牧场围起。”4. (2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动物的睡眠动物的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夏天的夜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高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变捉虫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冬天来临之前,蝙蝠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觉。他们睡觉的方法很特别,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蝙蝠睡大觉是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眠”。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市,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一般地说,要睡四五个月。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粮食”来了,海参也醒过来了。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它要“冬眠”;夏天不下雨,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念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它二十个月。等到天气暖了又要下雨了,蜗牛才推开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蜗牛真可称得上“瞌睡大王”了。(1)照样子写词语。 忽高忽低 _ _ _热烘烘 _ _ _(2)根据文章第二自然段内容,用“之所以是因为”写句子。 (3)短文讲了_、_、_的睡眠特点,分别是_。 5. (19分)课外阅读 仙境伙伴们,你欣赏过秋天早晨的田野吗?这真是奇妙的,令人神往的仙境。雾气弥漫在大地上,像层薄纱,把金色的田野、沉甸甸的谷穗、远近的小村,都笼罩起来了。就在你面前的白云,像绸带飘舞着,缠绕在树丛间。这世界仿佛是在幻觉中。你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吧,有点儿清凉,有点儿湿润。比起城市那时时带着怪味的空气怎样?你吸个饱吧,会感到轻松、兴奋,还有点醉意,好像你的胸膛也饱满起来了。太阳还没有出来,东边的天际是灰暗的,渐渐变成暗红了。天边的云连接着,重叠着。一会儿,阳光从云彩的缝隙中,一束束,一缕缕,射向天际。又映红了大地。这时,远处传来大公鸡的报晓。太阳出来了,先是一丝丝光芒,像红色的线;不一会儿,像烧红的镰刀,像半个橙红的橘子。一转眼,变成了红色的大气球,静静地依傍着大地。一瞬间,阳光穿过树丛,透过晨雾,斜斜地、密密地洒满了大地。拖拉机“突突”地下地了,农民们三五成群地下地了,放牛娃的歌声传过来了伙伴们,你们不是要找仙境吗?仙境就在我们这里,这固然是大自然带来的,但更多的是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的。(1)给下面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薄纱1(bo b) 一束 2(s sh) 一缕 3(li l)笼罩4(ln lng) 缠绕 5(ro ro) 树丛 6(cng cn)(2)写出与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奇妙1 创造2反义词:湿润3 轻松4(3)选择。 A比喻句 B排比句 C拟人句 D设问句 E反问句 F疑问句你们不是要寻找仙境吗?1你欣赏过秋天早晨的田野吗?2太阳出来了,先是一丝丝光芒,像红色的线。3(4)仙境就在我们这里,这固然是大自然带来的,但更多的是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用“固然”造句:16. (15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常常是歪着脖子,疼得哭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毕竟不是个长久之计。母亲看着我痛苦的样子,决定给我特制一个枕头。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挑(tio tio)选着棉花,感觉适中(zhng zhng)才放进枕袋。两天后,我感激地接过母亲的这只花枕头,它那么轻,却又那么重。把头放上去,花枕的中间正好凹下去,将我的头包在里面,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就像是静静的深夜,躺在海边沙地上,看满天繁星,吸清新空气,舒畅极了,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心香。可是夏天来了,棉花被汗水一浸,就会发出霉味。于是,我索性撇开枕头,仰着头睡觉。结果自然是我又睡歪了脖子,母亲又有了心事。没办法,母亲只好托人从外地带回一大包绿豆壳用它又缝制了一只新枕头。这只枕头可比棉花的好多了,睡在上面,只要我轻轻一动,就会有一种“沙沙”的声音,像是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弥散,连夜的精灵都会因此止住脚步,我当然睡得格外香。后来我才知道,那些绿豆壳花了父亲近半个月的薪水,或许是因为太喜欢这只绿豆枕了,我做作业时都会捧着它。终于有一天枕布破了,看到满枕的绿豆壳散落满地,我的眼泪也一下子落了下来:这可是父母第二次为我做的枕头啊!后来,母亲塞(si si)给我一只新枕头,新枕头溢着一股股药香,沁人心脾。母亲说,这是父亲特地上南通买的。在学校住宿的每一天,枕着药枕,我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里我一手拉着父亲,一手拉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满是温馨。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注:落枕(lo zhn):睡觉时脖子受寒,或因枕枕头的姿势不合适,以致脖子疼痛。(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短文中给下列词语找反义词。 苦涩_ 糟糕_ 污浊_(3)“我”枕过三种枕头,分别是_、_、_。 (4)“我”枕着这三种枕头,产生了许多联想,请在短文中用横线分别画出来。 (5)读读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沁人心脾”造句。 (6)对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不变的世界”指枕袋,“有一种情感”是对枕头的喜爱。B . “不变的世界”指枕袋里的东西,“有一种情感”是睡觉时对枕头的依恋。C . “不变的世界”指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一种情感”是指亲情。7. (19分)阅读。人桥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经过50多公里的急行军,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只有10米多宽,水流很急。河里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三班战士接到命令,立即行动。他们找不到架桥的器材,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下寒冷的急流,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一班班长看到“桥”还不稳,就说:“还缺桥腿,咱们一班来当!”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两个班的战士合在一起,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架桥的战士们向岸上的战士喊:“放心过吧!同志们,过吧!”机枪连迅速踏上这座“人桥”。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同志们浸在11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桥面渐渐低下去了。一班班长大声喊:“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任务!”有的战士唱起来:“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奉命:_。迅速:_。(2)从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摘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_(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奉命:_。迅速:_。(4)写出文中的排比句。(5)从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摘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_(6)战士们为什么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7)写出文中的排比句。(8)战士们为什么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8. (20分)阅读一段话,回答问题。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di di)住。头四十天里,有个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过了四十天还没捉到一条鱼,孩子的父母对他说,老人如今准是十足地“倒了血霉”,这就是说,倒霉到了极点,于是孩子听从了他们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条船,头一个礼拜就捕到了三条好鱼。孩子看见老人每天回来时船总是空的,感到很难受,他总是走下岸去,帮老人拿卷起的钓索,或者鱼钩和鱼叉(ch ch),还有绕在桅杆上的帆。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来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qn qn)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逮_(di di)住鱼叉_(ch ch)侵_(qn qn)蚀(2)给下列词语找反义词。消瘦_古老_(3)你从这两段话中,能体会到这位老人是怎样的老人吗?(4)你知道这位老人是哪部名著中的人物吗?9. (8分)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_李四光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可喜欢石头啦,为了给国家找矿藏,他整天忙着研究石头,常常忘了干别的事情。一个星期天,李四光爷爷带着女儿玲玲来到郊外游玩。春天的郊外美极了,柳条儿在微风中飘舞,麦苗在阳光下微笑,小鸟在唧唧喳喳唱歌,还有那满山坡的鲜花,像给山冈铺上一块彩色的地毯。他们采了一会儿花,就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来。他们一个藏,一个找,玩得真高兴。又轮到玲玲藏了,她藏在一棵大树后面,等爸爸来找,可是,她等了好长时间,仍然不见爸爸来,她只好从大树后面出来找爸爸。玲玲找呀找,忽然,看到小溪边有个人,她走近一看,原来是爸爸。爸爸正蹲在那里,拿着放大镜,在全神贯注地观察石头呢!溪水溅湿了裤管,他都没有发觉。玲玲望着爸爸专心致志的样子,真不忍心去打扰他。(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著名:1全神贯注:2(3)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并仿写一个句子。 1拟人句:2(4)你能找出文中的一对近义词吗?你再写一对这样的词语吧。 1234(5)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1这句话中是把2比作3。(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_10. (17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散步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向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根据意思写词语。 相信并佩服。 1意见不一致。 2形容水的明净。 3(2)读句子,回答问题。“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这里的“熬”为什么不能换成“度”?“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信服”能换成“同意”吗?为什么?(3)运用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为什么“母亲本不愿意出来?”后来为什么同意去散步?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决定委屈儿子”?(4)选择。本文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 )A . 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B . 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好风气。C . 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朴素而真挚的爱。11. (11分)课外阅读与练习 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三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漂。有时像要碰着山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他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多美的神女峰,多善良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1)“山巅”的“巅”是1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2部,除部首外还有3画。 (2)这篇文章第2、3、4段的结构相同,都采用了1的结构方式,写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2 , 二是3 , 三是4 , (用两个字概括)。全文通过对5的描绘,反映了作者6的思想感情。 (3)文中的过渡句是第1自然段,它所起的作用是2。 (4)作者把山比作1、2、3 , 把水比作4 , 还用5、6来比喻船。 12. (2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郑和远航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1)请找出这第二段中心句。 (2)第二段话的开头“然而”在意思上表示_,可以换成_,在结构上有_作用。 (3)画线的句子主要用_的修辞手法。这样描写让你真切的感受到_。 (4)第二段话从哪两方面写出航海的凶险,请你用上关联词“不但而且”把这两方面的内容连起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3. (23分)课外阅读“飞翔”的蜘蛛有一天黄昏,我发现一只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带着这个疑问,我把院子里所有的蜘蛛网都搅毁了。后来,经过我细细地观察,才发现它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行,小心翼翼地翘起尾部,不让丝落在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或者说它满意了,再把丝收紧。收第一根丝要半个多小时,直到成一条直线。以后的进程一般比第一根丝的安置要快多了,尽管它很复杂,但蜘蛛对此十分熟练,操作起来,仿佛是一种愉快的表演似的。于是,我记住了:蜘蛛是不会飞翔的,但它照样能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著创造的。(1)题目中的“飞翔”为什么带引号?(2)蜘蛛的第一根线是怎样拉过去的?(3)结尾作者为什么说“奇迹是执著创造的”?你能再举个例子说明这句话吗?14. (13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蹲下的不只是身子多可爱的一个孩子,虎头虎脑的,牵着父母的手高兴地嚷着,跳着。很多人都为孩子的情绪所感染,长途的劳累在孩子的笑声中慢慢消失。大家就站在目的地野生动物园的门前,排队购票入内。看到售票窗口的玻璃上写着“成人180元,小孩子半票,1.1米以下免票。”我问站在前面的孩子的父亲:“他有多高?”孩子的父亲说:“1.3米。”“那得买半票了。”我说。孩子的父亲并不做声,队伍慢慢移近窗口,只听到孩子的父亲在对孩子说:“进门的时候把身子蹲下来。”孩子说:“爸爸,你放心,像公交车一样是不是?”孩子的父亲在他的头上摸了摸。进门检票了,孩子在进门的一刹那,突然把身子努力地“沉”下来,做出一副十分滑稽的样子,像只小小的唐老鸭移进了大门。或许人太多了,售票员没有发现这位学鸭子走路的孩子。孩子一进动物园,马上恢复了原样,又蹦蹦跳跳起来。刹那间,我觉得十分难过,为那个孩子,也为孩子的父亲。为什么呢?在那么多人面前,毫无顾忌又顺理成章的。孩子蹲下来的不只是身子,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诚实。(1)写出“顺理成章”的原意和在本文语境的意思。 (2)为文中划线字的“像”选择恰当的用法。 前一个“像”1 后一个“像”2A表比喻 B表比较 C表举例 D表猜测(3)文章开篇概写小孩的外貌、动作有什么用意? (4)“孩子的父亲在他的头上摸了摸”传达出的信息是什么? (5)以“诚实”为话题写一段话,注意表达的意思要完整。 15. (18分)课外阅读。 钓鱼的启示(节选)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1)写出短文的中心句。 (2)短文中“依依不舍”的意思是_,它的近义词是_,反义词是_。 (3)概括倒数第二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4)读了这篇短文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6.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做了二十年地方官,名声越来越大。后来,他被调到京城做官。王安石一到京城,宋神宗就叫他单独进宫谈话。神宗一见面就问他说:“你看要治理国家,该从哪儿着手?”王安石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先从改革旧的法度,建立新的法制开始。”宋神宗要他回去写个详细的改革意见。王安石回家以后,当天晚上就写了一份意见书,第二天送给宋神宗。宋神宗认为王安石提出的意见都合他的心意,越加信任王安石了。后来,宋神宗把王安石提升为副宰相。那时候,朝廷里名义上有四名宰相,病的病了,老的老了,有的虽然不病不老,但是一听见改革就叫苦连天。王安石知道,跟这些人一起办不了大事,经过宋神宗批准,任用了一批年轻的官员,并且设立了一个专门制定新法的机构。这样一来,他就放开手脚进行改革了。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一,青苗法。这个办法是他在鄞(yn)县试用过的,现在拿来推广到全国实行。二,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地方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三,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民户按贫富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样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四,方田均税法。为了防止大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人口,由政府丈量土地,核实土地数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五,保甲法。政府把农民按住户组织起来,每十家是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家里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抽一个当保丁,农闲练兵,战时编入军队打仗。王安石的变法对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增加国家收入,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最后变法以失败告终。(1)给划线字注音。 _着手从容宰相(2)解释词语的意思。 从容不迫:_。叫苦连天:_。(3)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_法,_法,_法,_法,_法。 (4)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5)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你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 27 页 共 27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 (共16题;共282分)1-1、1-2、1-3、2-1、2-2、2-3、2-4、2-5、2-6、2-7、2-8、2-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3-1、3-2、3-3、4-1、4-2、4-3、5-1、5-2、5-3、5-4、6-1、6-2、6-3、6-4、6-5、6-6、7-1、7-2、7-3、7-4、7-5、7-6、7-7、7-8、8-1、8-2、8-3、8-4、9-1、9-2、9-3、9-4、9-5、9-6、10-1、10-2、10-3、10-4、11-1、11-2、11-3、11-4、12-1、12-2、12-3、12-4、13-1、13-2、13-3、14-1、14-2、14-3、14-4、14-5、15-1、15-2、15-3、15-4、16-1、16-2、16-3、16-4、1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