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节启动仪式演讲稿---以诗为歌,畅想青春与教师榜样个人事迹材料—用智慧开启智慧

上传人:冇种爱&****;兂可... 文档编号:52688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节启动仪式演讲稿---以诗为歌,畅想青春与教师榜样个人事迹材料—用智慧开启智慧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读书节启动仪式演讲稿---以诗为歌,畅想青春与教师榜样个人事迹材料—用智慧开启智慧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读书节启动仪式演讲稿---以诗为歌,畅想青春与教师榜样个人事迹材料—用智慧开启智慧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 书 节 启 动 仪 式 演 讲 稿 -以 诗 为 歌 , 畅 想青 春 与 教 师 榜 样 个 人 事 迹 材 料 用 智 慧 开启 智 慧读书节启动仪式演讲稿-以诗为歌,畅想青春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我是图书馆义工协会会长,高二(14)班 xx。读书节开幕之际,正是岭南春天。南国春日,最是意浓,莺初解语,微雨如酥,小桥流水,院摆秋千,正是赋诗和曲的绝好时节,无数诗人在这早春时节或放歌纵酒,或抚琴长啸,趁着这撩人的春色,写下无数各领风骚的佳作,我们至今仍能吟诵。白居易怀念友人回忆道:“霞光曙后殷于火,水色晴来嫩似烟。”;王维在万物生长的春天送别友人说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惜春早去而空怅望的戴叔伦叹:“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经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后的崔护感慨:“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些诗句我们或许陌生,或许熟悉,但当我们读起,一字一句,一词一韵,心绪总被它牵动。诗歌的印象,或许来自儿时母亲的床边故事,柔柔地念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或许来自学校书声琅琅的早读,蓬勃地诵道:“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又或许来自长辈醉酒后一番肺腑之叹“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诗词渗透在我们生活中不经意的角落,与他们的每一次相逢都充满了惊喜。对于国人而言,诗词的美丽,更是一种由血脉而达、超越时空的召唤。诗词独特的韵律美与中国人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相结合,这是只有中国人才能读懂的血脉篇章。当我们吟诵起诗歌,在千百年前的某一天,一位古人的身影与自己重叠,两人看着相同的文字,今天的自己感受到了千百年前的心绪。现代世界的进程飞快,地理条件已经不能阻挡我们的去向。我们对于远方未知世界的渴望,比起以前,要容易实现得多得多。这样,我们便由渴望而得到力量,想要离开现状的种种既成规则,去追求更多的未知。然而,王国维先生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时代变化,随着白话文的兴起,诗词不再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但胡适之的两只黄蝴蝶却带领着现代诗悄然发展。徐志摩的衣袖拂过天边浪漫的云彩,戴望舒那丁香一般的姑娘在巷子里撑着伞游荡,林徽因似爱似暖似希望的人间四月天,郑愁予美丽的错误,达达的马蹄。在那个时代之前,我们从未感受到如此直白而强烈的情感冲击。八十年代是另外一个激荡灵魂时代。从我们都晓得的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到不顾虑寒风夜雨仍旧热爱生命的汪国真。从顾城那双黑夜里走出来的黑色眼眸,到王小波爱情里水边的阿芙罗蒂诗人开始思考自己和世界,开始质疑固有和现存,一切都和原来不一样了。社会飞速发展,文化冲击下迷茫的心和迷茫的世界,八十年代的诗,是诗人的呐喊,是无数人的呐喊。可见,从古典诗词,到现代诗歌,表达的形式一直在变化,可是美感与情感却一脉相承。现代诗歌,对于情绪的抒发,心灵的触碰,有着独一无二的力量。虽然古典诗词的黄金时代已经远去,但我们仍常常采用“诗歌”这种可为青春代言的文学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思与青春梦想。现代诗继承了古典诗歌的精神,并且将它延续,发扬至今。可见,诗歌的种子,早已深深地根植在我们的心中,烙印在中华民族这个诗歌的国度。今天,或许我们在心情澎湃,或是情愫暗生之时,也会想过,我也要写一首诗。是的,青春的美好与力量是无限的,青春的诗情与畅想也是无穷的。让我们就在青春正好的岁月年华里,就在这个春天,我们一起品读诗歌,创作诗歌;图书馆的“青春诗远方”诗歌主题吟诵会,原创诗歌大赛,都是一展才气的绝好机会。同学们,诗酒趁年华,校园里有诗歌陪伴,青春里有诗歌相随,一定是人生中惬意而值得怀念的一件乐事。没有诗心的人不懂诗,不会写诗;不懂浪漫,更不会表达浪漫。青春,诗意与远方是人世间最美妙的组合。我们有着最纯粹的心和最澎湃的感情。我们对于自我的探求和远方的渴望,强于人生中的其他任何时刻。我们是属于诗的少年人,是属于青春的诗人,青春与诗的歌,正高亢嘹亮。“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借毛主席一句沁园春,预祝大家在读书节拔得头筹,借着这轻快的春风,直挂云帆济沧海,拥抱诗意世界,享受诗意人生!谢谢大家。教 师 榜 样 个 人 事 迹 材 料 用 智 慧 开 启 智 慧教师榜样个人事迹材料用智慧开启智慧xx,女,47 岁,从教 26 年,中学化学高级教师,xx 市十佳班主任,高中化学优质课比赛省一等奖获得者,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课内比教学先进个人”,xx 市学科带头人,xx 市百优班主任, xx 市十佳班主任,xx 市先进女教职工,xx 三中首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2010 年所带高三(6)班、2013年所带高三(7)班先后被评为 xx 市优秀班集体。陈老师的教育教学实绩突出,曾荣获 2007、2010、2013 年汉阳区高考特殊贡献奖,2016 年所教学生梅知雨荣获湖北省理科状元。现任教高一年级,担任省级人文实验班教师。高中生需要怎样的班主任?青春期的迷茫、躁动、叛逆需要关怀、理解和牵引;学业上的渴望、压力、无助需要点燃、舒缓和指导;人生的航向与航道需要校正和拓宽,一个高中班主任的价值就在于他能满足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成长需要,具备对学生的理解力、关怀力、指导力和影响力,xx 三中的 xx 就是一位这样的班主任。从教 21 年来,她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领悟、对世界的理解、对自然的珍惜和对一切真善美的欣赏融进了教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育智慧,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人间大爱教师心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这种爱,是无私无求的教育之爱,它是产生教育智慧之源泉。没有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但是,爱不是毫无原则的迁就,也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于丹教授在心得 中说:“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陈老师对学生的爱,就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生动地演绎了爱的智慧。无论是对默默无闻的学业困难生,还是对遥遥领先的优秀生,她都如阳光一样,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疼爱,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有位置,有份量。学生郭某,勤奋刻苦,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父亲多病。但性格不开朗,情绪不稳定,学习成绩也起伏不定。郭某非常体谅父母,从不乱花一分钱,生活极其简朴 陈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帮助这个自尊心极强的孩子,陈老师曾一次次为他买来中饭和晚饭,悄悄送给他吃,可这个有骨气的孩子一次次将饭钱悄悄放在老师的桌子上,并附上 “谢谢老师!”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样的纸条,一直到陈老师告诉他“最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他才开始接受这种帮助。为了缓解他的家庭压力,陈老师以“年级组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由为他缴了高考报名费,并在每次考试后以“奖励”的名义给他发奖学金。在 2007 年的高考中,郭某以优异成绩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自信乐观地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学生李某,父母均体弱多病,家庭经济拮据。时值高三最紧张的时候母亲突然因病住院,当时父亲远赴广州打工未归,李某无人照料,陈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在征求李某同意后,将其接至自己家中亲自照顾饮食起居,直至月余后其母病愈。在陈老师三年的教育下,李某同学脚踏实地,发愤图强,最后光荣捧得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学生汪某,成长于一个贫寒的单亲家庭。1998 年母亲单位分的两间房,隔着近 2 米宽的走道,加起来不到 60 平米。性格开朗,活泼大方、充满灵气的汪某把陈老师当做她的精神导师,陈老师让她不要太在意家境问题。“人生是守恒的。”这是陈老师经常对汪某说的一句话,这简单而富于哲理的话语,成为萦绕在汪某心头浓浓的爱意和不竭的动力。2010 年高考,汪某以 673 分的成绩荣膺汉阳区高考理科状元,梦圆北大。人文催开智慧花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满足于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特别是要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一个现代人,应当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这是陈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教育生态下,陈老师注重人文积淀、以人文教育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教育思想显得尤为可贵。人文教育,意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陈老师把自己的教育理想定位为把学生作为“人”来教育,而不是为“考试”、为分数而教育。这一追求,回到了教育的原点,契合了教育的本质。引导学生形成精英意识和责任意识。优生的智商一般相对较高,但情商却不见得。要让这些学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成为将来利国利民的栋梁之材,班主任应该引导他们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真正做到志存高远,严要求,高标准。陈老师经常给学生“灌输”这样的观念:你的能力比别人强,将来就应该比别人承担更多的责任,现在就应该比别人多一份努力,是精英,就要有精英的思想和行动!并为此此精心设计了“精英意识、精英责任”的主题班会。在陈老师精心准备的引言中,富于感染力的语句俯拾即是:比尔 盖茨问我们:“我们最优秀的人才是否在致力于解决我们最大的问题?”他还对我们说:“我们被给予天赋、特权、机遇那么可以这样说,全世界的人们几乎都有无限的权利,期待我们做出贡献!”而若想使我们的抱负得以实现,我们必须得从现在开始,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成为一个“在经济上有实力,在政治上能够发出声音”的人!这样的引领,让同学们那年轻、纯洁的脸上闪动着庄严、神圣的光辉,在他们的心里,燃烧起青春和理想的火焰!陈老师不仅仅只考虑如何走进学生等待声援的心灵,她还琢磨怎样才能培养出健康、有能量的心灵,使其能够有力量应对今天的困难,迎接明天的挑战。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自我生长能力的人。这是陈老师坚定的信念。构筑心灵殿堂,开发心的能量。这心灵的殿堂需要四根立柱撑起:对自我的认同与改善意识,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意识,对生命的守护与提升意识,对真善美的欣赏与追求意识。这心灵的殿堂还得开两扇窗:一扇能让学生看到未来的生活需要他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身为学生要以学业为重,要抓紧时间、刻苦努力,使自己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一扇能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要求是那么的多样化,自己应敞开心胸吸取于己有益的各种养分,为未来多做储备。另外,还要锁上一扇门:诱惑无处不在、陷阱每每温柔、要防止学生将过剩的精力发泄到危险有害的行为上去,要果断地将通向危险的门锁上,防患于未然。培养一个个和谐的人,一个个能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人,是教育的责任,这是爱因斯坦对教育者的告诫,陈老师始终将其铭记于心。她说,我们都只能陪伴学生一程,但愿我们帮学生筑起的心灵殿堂、我们和学生共同开发的心的能量会伴随学生一生,并能使学生受用一生。不拘一格育英才生命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惟一性,尊重每一位学生,接纳每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认真倾听每一颗心的跳动,为学生的心灵输送能量。这就是陈老师日复一日的班主任工作内容。可就是从这平常而琐碎的工作中,陈老师因材施教,因时而异,折射出了她不同寻常的教育智慧。学生需要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陈老师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寻找学生的心智增长点。她常说,教师的特殊身份加重了我们的态度在学生心中的份量,深化了我们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所以在开口之前,先弯下腰,仔细认真地听一听学生真正的需要,再认真地想一想,诚恳地提出建议。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她总结出了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 8 字方针指点迷津,输送能量。三年里,她和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过少则 45 次,多则 78 次的面谈。经常会有学生提前来预约:“陈老师,您明天中午有没有时间?我想找您谈谈?”高中生的压力大、时间紧,没有多少交流时间,陈老师就通过“心灵交流本”与学生笔谈,及时解决学生在思想、心理以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无论是面谈还是笔谈,陈老师都会提前准备,洞察学生的需要,走进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找准学生心智的生长点,促成学生真正的进步。学生孙某,天资聪颖有悟性,但在学习上只肯出三四分力,属于“没玩醒”的一类学生。陈老师瞅准了该生在学习上有较大发展潜力,在他一次考试退步后,在与他的“心灵对话”中写了如下一段话:小孙,你知道吗世界很大,人很多,渺小者虽自有渺小者的乐趣,但身为一个年轻人,如果年轻时都没有冲天豪气和凌云壮志,没有面对挑战和机遇迅速把握的敏捷和舍我其谁与勇气,没有在重大的人生转折点上果断出击、重写历史的机智,那么当时光不再、岁月老去的时候,回首这一生,既无可圈可点的奋斗经历,又无可赞可叹的辉煌历史,平凡如斯、卑微如斯、渺小如斯,寂寞如斯、悲哀亦如斯。从此以后,孙某如茅塞顿开,学习勤奋刻苦,成绩节节攀升,最后以 591 分的高考成绩考取了 xx 大学。在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的时候,陈老师是一位有着丰富表情的班主任:严肃的、冷峻的、热情的、温柔的、幽默的、智慧的、关切的、不以为然的、故弄玄虚的 一切源自学生的需要,一切又源于心灵,发自肺腑。此外,陈老师还充分发挥读报的功能,让读报变成思想的摇篮。在现在的升学备考压力下,其实班主任没有多少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除了抓住契机,见缝插针地做点工作外,可利用的就是班会与读报时间了,她将这两个时段进行了充分安排,从高一到高三,她的班上读报与班会都是系列式的:如读报有 8 个系列:自由读评、英文秀、放眼世界、关注社会、分享学法、展示才华、感悟人生、时政热点。学生在听与读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认识,培养了能力,提升了素养。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智慧的源头活水即博学深思。善于学习,关注时代,与时俱进,是陈老师深厚教育功底养成的秘诀。学习是生命的有机组成,学习是汲取教育智慧的渠道。我们总是习惯于抱怨没有时间读书学习,而很少反省我们自身。把学习渗透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教育智慧流淌于我们教育生活的一点一滴、每时每刻,是陈老师给我们的深刻启迪。在引导与教育学生上,陈老师是一个常有智慧的人,这智慧一方面缘于她对学生的体察入微,一方面则来自于她广泛的阅读。几年间她读了数十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如周国平论教育、陶继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慢养、放下孩子、北大批判、大师的小样儿、教育是没有用的等等。另外,她还很善于向身边的同行学习,集思广益。她利用音乐、美文、名人名言、典型事例、新闻事件等多种媒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认识自我,培养责任意识,产生塑造自我、发展自我的动机,突破狭隘,走向开阔。喜看硕果满枝头在陈老师的精心培养下,她们班的学生有理想、有思想、胸怀广、境界高、爱学校、爱班级、爱老师、爱同学,在“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班训的熏陶下,学生从容、大气、踏实、勤奋。2010 届学生毕业前,被保送清华大学的张迥和被保送北京大学的颜悦两位同学自编自制了一盘记录了同学们的高中学习和生活的短片我的高三,看过的师生无不被其中洋溢的深情厚谊所打动。每届高考结束后,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会通过短信、电话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2010 届的学生卢某某将三年的感情汇聚成一句书法送给她的陈老师“陈年琐忆随卷展,涛声清越奋英才”;律某某的妈妈更是一针一线亲自为陈老师绣了一幅精美的绣品,装裱之后让女儿送来,律某某在其背后写了这样一段话:“陈老师,您陪伴我们走过三年的寒暑,您的教诲尤在耳畔。无论高考结果如何,您倾注的热情终会获得回报。我们即将高飞,让我们铭记共同走过的日子,记住爱,记住时光。这幅绣品是我妈妈亲手所绣,谨以此表达我们全家对您的感激。”而陈老师也因此收获了人们对她的充分肯定。几年来,陈老师曾获高中化学优质课比赛省一等奖,湖北省骨干教师、xx 市十佳班主任、xx 市优秀青年教师、 xx 市百优班主任、 xx 市优秀盟员、xx 市学科带头人等光荣称号,2010 年所带高三(6)班、2013 年所带高三(7)班被评为 xx 市优秀班集体。陈老师的教育教学实绩突出,曾荣获 2007、2010、2013 年汉阳区高考特殊贡献奖。又一批雏鹰展翅高飞了,刚刚收回送别的视线,陈老师又担任高一年级省级人文实验班班主任。陈老师的双手又捧满了种子,面对着一片新的土壤,新一轮的耕耘又开始了!耕耘虽然辛苦,但收获必然是紧随其后的快乐,象一位乐意伺花奉草的农夫一样,陈老师喜爱她这精耕细作的生活,这种生活里所流淌的朴素、温暖、真诚、天真的基调,与她的生命是如此和谐,相依相属。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更加需要智慧的教育,更加需要智慧型的教师。xx 老师用她教育的智慧,给予我们智慧的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