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程建设与教学的几个问题.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223734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60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课程建设与教学的几个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关于课程建设与教学的几个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关于课程建设与教学的几个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课程建设与教学的几个问题 以 计量经济学 为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子奈 李子奈 1964年进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习1970年毕业留校核能技术研究院工作1986年调至经济管理学院 计量经济学 专业基础课程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课程1980年代在我国高校开始逐步开设1998年被确定为经济类各专业核心课程 讲座内容 如何才能讲好一门课程 为什么需要开展教学研究 以及如何进行教学研究 如何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一 如何才能讲好一门课程 2001年9月清华大学教学岗位培训讲座 清华名师谈治学育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7月 讲好一门课程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讲究师德提高水平改进方法 1 讲究师德 热爱教师职业热衷教学工作这不是 套话 而是前提 很难设想 一个不热爱教师职业的人能够当好教师 一个不喜欢教学工作的教师能够教好课 陈岱孙 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 教书 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一代宗师 农民最崇拜两种人 崇拜干部 因为他们有权 崇拜教师 因为他们教孩子学好 一个是过眼烟云 一个是流芳千古 教孩子学好 是老百姓对教师的最高奖赏 热爱教师职业热衷教学工作一个教师是一个学校的形象 一门课程是一个学校的品牌 一个教师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 一门课程可以决定学生的职业选择 什么是大学 就是 教师 学生 学校留在学生记忆中的 不是校园 不是大楼 也不是校长 而是教师 教师为学生做贡献 就是对学校的做贡献 一所大学 不管是什么 型 的 教学应该是每个教师最重要的本职工作 为人师表看似与教课无关 实际上关系极大 看演出的体会 用人格的力量吸引学生 凡是在学生中享有威望的并受到学生敬重的教师 必定具有高尚的品格 现在的学生看重 行 而不听信 言 这是他们的经历和社会教给他们的 关于教师的各种 信息 在学生中会很快得到传播 学生 告 教师的 更多的是教师的 为人 而不是 为学 为人师表 从不变更与学生的约定 约法三章 从不在家接待学生家长 不能在一个学生身上失去原则 绝对不能 剥削 学生 坚决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学风问题首先是 教风 问题 现在学风较差 教风 是原因之一 搞好教学工作首先要长期坚持良好的 教风 坚决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严格执行课表 课表一经排定 不能随意变更 随便调课的老师是没有资格要求学生按时来上课的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发挥教与学的主动性 与执行教学计划并不矛盾 第一节课应该将教学计划告诉每个学生 学生有了解教学计划并监督执行的权利 严格考核 题目宁难勿易 绝不要给任何一个学生送分 绝不要让没有认真学习的学生心安理得 三严格 是良好教学秩序的体现 表明教学活动的严肃性 既不能迁就学生也不能拒绝学生老师迁就学生 学生当面为你鼓掌 背后并不说你好 对学生要 严 但要合理 注意方式 任何时候都不能拒绝学生的问题 严 和 慈 师生 和 朋友 是统一的 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的 每个学期的课程考试都有不及格 但学生又是很愿意和我讨论问题 我的办公室永远向学生敞开 学生找我是不需要预约的 坚守与舍弃作为教师需要明确 坚守什么 舍弃什么 我始终坚持 一切都要给教学让路 每个学期都上课 而且每学年都为本科生上课 进入经管学院26年 讲了近百个课堂 从来没有因为任何原因停课或者调课 教了近万名学生 期末考试的所有试卷都是亲自批改 除了假期 我从不安排长时间的出国和出差 尽管担任许多社会上的学术兼职 也曾经负责过一些行政工作 各种会议和活动很多 但是只要与上课冲突 首先保证上课 曾经有许多企业请我做独立董事 我一概拒绝 坚守与舍弃学生评价 在我们遇到子奈老师的20多年里 许多风光的场面看不到他的身影 几多留名的记载没有看到他的名字 只在蓦然回首间 他却拥有满世界的桃李芬芳 我们明白了 这是子奈老师的选择 多少届学生听着李老师的课长大 当年的学生已然成为教授 李老师的课仍然日复一日地讲下去 永远质量第一 怎样的敬业和专注才能保持几十年如一日的水平 静静思量即可得知 李老师是天生的教师 时间越久 学生的感激越强 坚守与舍弃学生评价 在他人眼中如若至宝的奖项 舞台 曝光率 在李老师充满笑意的眼中 只是风吹而散的云雾 在人人大声展现自己的喧嚣世界中 这样的坚守异常可贵 在心灵的烦躁和焦灼中 老师的坚守是对学生最好的教导 2 提高水平 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水平 将教好一门课程作为一项研究课题 专门讨论 只懂一门课是讲不好这门课的 只熟悉一本书是讲不好这本书的 课程体系中不同的课程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主讲某门课程的教师 最好能够讲授1 2遍与主讲课程最相关的课程 最好能够听遍所有相关的课程 计量经济学 被称为是经济学理论 经济统计学和数学的结合 为了讲好 计量经济学 我曾经讲过 经济学基础 微观经济学 等理论经济学课程 也讲过 经济统计学 投入产出分析 等统计类课程 这样在我的课程教学中涉及相关课程的知识时 就能够做到 融会贯通 只懂一门课是讲不好这门课的 只熟悉一本书是讲不好这本书的 对于你所讲授课程的不同层次的内容 也必须做到 融会贯通 计量经济学具有丰富的内容 从初级 中级到高级 从基础理论到各类专门的应用模型 如果教师只懂得本科初级 中级水平的教学内容 不熟悉高级课程 不了解课程前沿 是无法教好本科课程的 在讲授本科 计量经济学 的同时 也讲授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计量经济学高级课程 为什么倡导教授讲授本科课程 只懂一门课是讲不好这门课的 只熟悉一本书是讲不好这本书的 教学好比从一桶水中倒出一杯水 这样站在讲台上才能有底气 自如 只熟悉一本教材是讲不好课的 要了解课程的所有教材和参考书 熟悉其中最主要的 再好的教材也有它的缺陷 面对众多的学生 他们会从所见到的各种书上提出问题 科研对于搞好教学是不可缺少的 专门讨论 3 改进方法 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教学方法 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模式 不同类型的课程 不同的教学对象 不同的教师 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体现 帮助者 的角色 理念 教学活动中 谁是主体 教师教 学生学 学生学 教师帮 改进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使得 帮助 更有效率 讲好绪论绪论是课程的纲 讲好绪论 可以说讲好了课程的一半 参观一个城市 先站在最高处俯瞰 然后再走街串巷 了解一座建筑 先看模型 后走进每一个房间 各起一半作用 讲好绪论绪论课的目的包括 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了解课程完整的内容体系和将要讲授的内容 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了解课程的学习方法 介绍课程中不讲的但是必须了解的课程内容 讲好绪论对于学生 绪论课不必全懂 也不可能全懂 只需似懂非懂 尽管是似懂非懂 对于整个课程学习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同时 通过绪论课 也使学生确立对教师的信心 注重知识发展的方法论写在教科书中的知识 有的已经过时 有的即将过时 但是产生和发展知识的方法论是永存的 课程教学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 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课程教学 不能不教知识 但是希望学生掌握的 应该是产生和发展知识的方法论 一盘袖珍西红柿 和 一串葡萄 注重知识发展的方法论怎样才算注重知识发展的方法论 要从内容设计和讲课技巧两方面着手 例如 课程章节内容之间的衔接处 往往不被重视 而正是这种地方 最能体现知识发展的方法论 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 再例如 在每一节新内容前应该讲清楚 问题的提出 练习和考试题不能是 中学生式 的 而应该是综合的 可以培养和考察方法论的 注重知识发展的方法论教学 是关于已有知识的研究和梳理 在研究和梳理中 方法论就出来了 例如 在计量经济学中有一节生产函数 已经发展的生产函数模型有几十种 研究综述之后发现 可以用两条线把这些模型串起来 而所有这些生产函数模型 也正是顺着这两条线逐步发展的 讲清楚这两条线 学生很容易理解各种具体生产函数模型 而且更重要的是 向学生指明了继续发展生产函数模型的方向和技术路线 这是他们更应该掌握的 注意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不同类型的课程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各种媒体使用要得当 以知识信息最有效的表达为目的 使用多媒体并不一定都是先进的 写黑板并不一定都是落后的 手段服从于目的 而不是相反 千万不能在课堂上 念教材 不看讲稿是一项基本功 你在课堂上 念教材 和学生在图书馆自己看教材有什么区别 注意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每堂课都要有教材上没有的内容 或者文献 或者案例 或者从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的讨论 每堂课都有最得意的小高潮 从头到尾一个声调 内容再好也调动不了学生的情绪 注意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除了要求学生回答问题 更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你一时回答不了 更要给这样的学生以表扬 凡是有条件互动的课堂 都应该设计互动环节 二 加强教学研究 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北京市高校教师培训资源建设 项目讲稿 2009年9月16日 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与教学研究水平 将课程建设作为一项研究课题 加强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关于课程的地位和教学目的的研究关于课程内容体系的研究关于课程创新的研究 1 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教师为什么要加强教学研究 在课程建设中要明确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问题 一门课程是一个局部 但又是全局中的一部分 课程建设是 埋头拉车 但是你不能不 抬头看路 在课程建设中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 课程建设具有共性 但是每门课程又具有特殊性 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 但不能照搬 课程教学中存在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而且课程建设的检验标准不是 教 而是 学 课程建设必须兼顾短期效果与长远效果的关系 课程建设的效果并不是短期可以完全表现的 与课程建设相联系的教学研究 应该包括四个层次的研究内容 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 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 那么教师就需要不断研究人才培养的规律性和新问题 转变教学理念 并用以指导教学 关于学科发展规律的研究 一门课程属于一个学科 教师需要研究整个学科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并将课程教学自觉地融入到这个大趋势之中 关于课程内容的研究 课程本身也在不断发展 教师需要不断地研究与创新 不断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和编写新的教科书 关于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 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人的教学研究我从1986年开始讲授 计量经济学 课程开始 一直坚持围绕课程建设开展教学研究 从1986年至1997年 为第一阶段 研究的重点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在经济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问题 主要解决 为什么教 的问题 其标志性成果是推动了计量经济学课程成为教育部经济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经济类本科生核心课程 本人的教学研究从1998年至2005年 为第二阶段 研究的重点是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 解决 教什么 和 如何教 的问题 其标志性成果是将 计量经济学 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本人的教学研究从2006年以来 为第三阶段 研究的重点如何建设中国的计量经济学课程问题 解决 如何创新 的问题 其标志性成果是 计量经济学 第3版 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造与创新 2 关于课程的地位和教学目的的研究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一门课程在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 在人才培养中起什么作用 这自然应该成为教师必须首先研究的问题 研究目的是解决 为什么教 的问题 它是课程建设的前提 只有研究清楚了 才能明确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明确责任和具体任务 并且为课程建设提供指导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计量经济学 作为一门从西方引进的课程 存在许多不同意见的争论 包括计量经济学是否是经济学课程 计量经济学是否是科学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作为经济类学生的必修课程 等等 面对这样的局面 作为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师 首先面临的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在经济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问题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求学生学习这门课程 对经济学及其方法论本质认识的研究巩固了计量经济学的地位 经济学是什么 研究发现 从20世纪中期开始 人们将经济学的本质的认识扩展了 经济学是一种思考社会问题的方法 是一套用以观察无限丰富和多变的世界的工具 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它的分析框架 正是在这种认识指导下 经济学方法论的科学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实证经济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计量经济学更加巩固了它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对经济学及其方法论本质认识的研究巩固了计量经济学的地位 经济学方法论是什么 研究发现 在早期经济学研究方法史上 演绎法一直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论 归纳法在经济学中几乎没有位置 20世纪20年代以后 随着现代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诞生 归纳法在主流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上升 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和迅速发展 集中体现了归纳法或者说经验检验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兴起 对经济学 世界先进水平 的研究提高了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 经济学有没有 世界先进水平 有 又没有 讲没有 主要指经济学理论与政策 不存在也不应该存在所谓具有 世界先进水平 的经济学理论与政策 讲有 是指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分析方法和经济决策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 就是实证研究方法 而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就是最主要的经验实证研究方法 对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的研究强化了课程的方法论特征 1994年至1995年间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及其高等院校专门委员会在原国家教委高教司的支持下 组织20余所高校编写了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包括 计量经济学 财经类 教学大纲和 计量经济学 综合 理工类 教学大纲 对各个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与制订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 说明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方法论课程 计量经济学具有坚实的经济学 统计学和数学基础 具有科学性 计量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是经济学人才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系统研究提出了核心课程建议 承担原国家教委于1996年启动了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中 经济管理类专业数量分析系列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研究 项目 于1997年9月提出了我国高校经济类专业数量分析系列课程设置建议 建议 计量经济学 应该列入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 1998年7月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上 将 计量经济学 确定为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共同核心课程 这是我国经济学教学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必将对我国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也标志着计量经济学在我国得到推广普及 3 关于课程内容体系的研究 在课程建设中 应该始终将研究和设计合理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作为重点 为什么 课程教学是学生培养中的一个环节 每门课程内容体系必须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 每门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 内容体系必须与整个课程体系相协调 每门课程都是某个课程组中的一部分 内容体系必须与其它同组课程相协调 每门本科生课程都是某个分支学科内容体系的一部分 如何选择至关重要 在课程建设中 应该始终将研究和设计合理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作为重点 在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 如何使课程内容体系适应创造性人才培养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需要 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前沿性的关系 如何处理理论方法与应用的关系 关于本科生培养目标的研究发表论文 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培养目标的思考 和 毛坯教育 之我见 提出了本科具有是 毛坯教育 的理念 用这一理念指导 教什么和如何教 着重解决课程教学中的理论与应用 基础与前沿 知识与方法等重要的关系问题 例如 在理论与应用的关系问题上 提出了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原则 关于创新性经济学人才培养的研究发表了论文 知识经济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提出了创新型人才的五个基础 世界观基础 知识基础 方法论基础 能力基础和文化基础 解决并明确了课程内容中的知识和发展知识的方法的关系问题 具体到计量经济学课程 体现为理论方法的数学描述与思路的关系问题 关于创新性经济学人才培养的研究理论方法描述离不开数学过程 但是 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着重掌握的应该是思路 而不是详尽的数学过程 数学过程可以通过自学搞清楚 而思路则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掌握 一旦掌握了思路 再去理解数学过程 事半功倍 更重要的是 思路反映了理论方法产生和发展的方法论 掌握了方法论 才可能有发展 有创新 而这正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关于计量经济学发展的研究要明确本科计量经济学 教什么 就必须研究整个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和内容体系 发表论文 计量经济学内容体系中的几个概念问题 从与AER发文比较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 计量经济学高级课程的设计与内容体系研究 提出了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 以经典模型为主 适当引入非经典 的指导原则 计量经济学 第二版 中对第一版的内容体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4 关于课程创新的研究 课程建设为什么要创新 旧的问题解决了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课程建设永无止境 创新是课程建设的生命力所在 教学理念的进步和学生需求的提高也需要课程不断创新 教学实践的检验更迫使课程创新 所以 创新是课程建设永恒的主题 课程创新具有广泛的内涵 主要包括 课程教学理念的创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创新 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不是推倒重来 对于课程建设尤其是这样 必须正确处理稳定与创新的关系 课程建设具有长效性 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是立即可见的 所以课程建设与教学需要一定的稳定性 必须进行充分的研究 在研究的基础上创新 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创新研究成果 论文 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中国大学教学 2010年第1期 教科书 计量经济学 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3月 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创新问题的提出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际经济分析的主流方法 以 经济研究 发表的论文为例 占80 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向社会学 管理学等领域迅速扩张 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以 管理世界 的发文为例 占50 以上 错误大量存在 主要的错误不是模型估计 检验 而是模型的设定 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创新问题的提出所有从事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人员都经历了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 必须承认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创新对国内外教科书的批判性研究计量经济学教科书内容体系不完整 只讲模型估计和检验 不讲模型设定和数据处理 计量经济学课程已经不是 理论经济学 统计学和数学的结合 的经济学课程 而成为一门应用数学课程 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创新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基础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基础研究 对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哲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 统计学基础和数学基础进行了系统研究 在 中国社会科学 经济研究 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创新 计量经济学 第3版 内容创新将模型设定引入教学 将样本数据采集和诊断引入教学 形成了与国内外教科书不同的内容体系 实现了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在理论上 经济理论 统计学 数学的结合在应用上 能够作出科学发现的研究全过程 三 如何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从事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必须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何选择研究课题 如何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 如何通过教学促进科研 1 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科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教科书上写的 理论上的东西往往与实践有距离 只有通过科研实践才能体会并把它讲出来 例如 为什么实际上经常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联立方程模型 任何教科书都没有讲 但是学生肯定会问 我在研究中有认识 将它们总结了 就能够给学生讲清楚 科研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 自己做过的 讲起来会很生动和深刻 例如 我讲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基本上都是我在研究中实践过的 创新的教学内容来自于科研实践 例如 在我编写的计量经济学教科书中 以及课程教学内容中 都有一些其它教科书中没有的 创新的内容 诸如经济计量模型的设定理论 联立方程模型识别的经验方法等 都来自于本人科研实践的总结 通过科研建立课程教学梯队 带动教学组年轻教师的成长 2 如何选择科研方向和课题 主要从事教学或者同时从事教学与研究的教师 其科研方向应尽可能与教学课程方向一致 包括 已有研究成果的综述性研究理论方法的应用研究理论方法的创新研究 计量经济学领域科研选题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1986 1992 综述性研究1986年正式讲授计量经济学课程采用已有教科书为了真正掌握已有的理论方法体系为了编写自己的教科书成果 计量经济学 方法与应用 1992 计量经济学领域科研选题的四个阶段第二阶段 1992 1998 应用性研究计量经济学已经在许多高校开设 但没有成为核心课程 1987 18 1993 50 1997 92 国内经济研究中开始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 但还不是主流方法 1984 0 1992 5 1998 11 2005 56 为了推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水平 199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宏观经济模型成果 计量经济学被确定为核心课程和核心课程教材 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领域科研选题的四个阶段第三阶段 1999 2005 理论方法研究1998年开始讲授研究生计量经济学高级课程2001年数量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2000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00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研究 成果 从事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研究的博士论文 计量经济学领域科研选题的四个阶段第四阶段 2006 2010 方法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广泛但错误普遍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创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基础研究 211 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数量经济学理论创新成果 专著 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 3 及时将科研成果引入课程教学 本科课程教学是否需要引入科研成果 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例如 引入非经典 增加模型设定理论同样的内容需要更新教学重点例如 生产函数模型 介绍各种模型 模型发展的思路应用实例和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新问题例如 体制变化带来新的模型设定 信息增加带来的模型估计问题 计量经济学 方法与应用 1992 引入的研究成果关于生产函数模型 需求函数模型 消费函数模型等发展的综述 关于联立方程模型估计方法的综述 充分吸收了那个时期综述性研究的成果 被后来的教科书广泛吸收 核心课程教材 计量经济学 第1版 2000 引入的研究成果中国宏观经济模型 以及宏观经济模型理论 教材第6章 充分吸收了那个时期应用研究的成果 被后来的教科书广泛吸收 核心课程教材 计量经济学 第2版 2005 引入的研究成果扩展的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教材第8章 充分吸收了那个时期关于非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方法研究的成果 被后来的教科书广泛吸收 核心课程教材 计量经济学 第3版 2010 引入的研究成果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理论 教材第9章 充分吸收了那个时期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基础研究的成果 国内外教科书所没有的 形成了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实质性创新 总体效果科研成果及时引入教学 有效地提高了课程建设水平 6本教科书都有创新的内容 被广泛采用 计量经济学 方法与应用 1992 计量经济学 第1版 2000 计量经济学 第2版 2005 计量经济学 第3版 2010 高等计量经济学 2000 高级应用计量经济学 2011 总体效果学生反映 老师讲授的是自己的计量经济学 本人感受 同一门课程 常讲常新 同行反映 对课程建设起到领引作用 结语 教书 其乐无穷 教好书 功夫在课外 一家之言 不对之处 请批评指正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