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感受基层安全文化.doc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5128519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零距离”感受基层安全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零距离”感受基层安全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零距离”感受基层安全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零距离”感受基层安全文化何为安全文化,请你来回答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人,对这个名词肯定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黑龙江省绥化市地处黑龙江中部,下辖的10个县市区以农业为主,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今年初,经黑龙江省安监局推荐,该市安监局被国家安监局授予“2002年度全国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称号。记者第一次踏上了绥化市的土地,想亲身感受这里的安全文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市安监局局长刘庆国是“绥化地委宣传部”出身,做过肇东师范学校校长、绥化市劳动局副局长。说起安全文化,他侃侃而谈了近一个小时,原计划20分钟的采访时间被大大超出。刘庆国说,从组织安全生产月、安排主题咨询日活动,到平时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安全培训,每一项都与安全文化密切相关。对于一个地方而言,负有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在地方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起着创意、策划、引导作用。大庆市安监局局长伊文琦在出任安监局长前曾长期工作在市委办公室。担任三任市委书记秘书的特殊经历,使他对全市的情况了如指掌。来到安全战线后,动脑筋、理思路,颇为顺手。在黑龙江省政府年初召开的全省安全工作会议期间,记者把本刊发行代理机构北京天地大方公司的两位同志介绍给他时,他放弃了会议短暂的休息时间,与我们探讨起如何使安全宣传达到最佳效果。伊文琦从安全报道的时效性与动态性,本刊的深度性和指导性,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普及性和占用版面、占用时间与资金矛盾等问题,同我们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从伊文琦的话里话外,记者感受到他始终在思考怎样把“要你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通过怎样的媒体宣传来促成这一历史性重任。伊文琦那颗三十几岁的心与建设安全文化的厚重历史感紧密连在一起。企业安全管理者对安全文化又有怎样的理解呢?座落于松花江畔的吉化集团在企业管理方面有突出表现,吉化经验被全国各地学习借鉴。记者采访时,在安全岗位有着很深阅历的集团安全环保部部长郝军对记者的不屑一顾与部里其他同志的热情形成强烈反差,他甚至没有给记者直接面对面对话的机会。然而在他少得可怜的几句话里,人性、关爱等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安全管理理念让你不能不佩服他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见解。记者在吉化集团看到,每个生产岗位前都悬挂着“操作前要认真思考三十秒”的安全警语,这是郝军的“创意”。黑龙江龙新化工有限公司隶属黑龙江中盟集团公司,1987年兴建,1991年4月投产,是一家只有13年历史的中型企业。让记者惊讶的是,主管安全工作的是公司党委专职副书记、纪检委书记陈国良。这位当过安全处长的书记解释说,公司让他统管安全工作是为了避免“生产忙起来不要安全”!企业分管生产的副总与其他副总一样,分管自己业务部分内的安全工作。企业中层设安全保卫处,履行安全生产、消防、环保、内部保卫等职能,安保处下有一支企业消防队。因连续多年无火灾、爆炸、死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事故,职业病发病率为零,这家企业先后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八五期间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陈国良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开展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对于安全文化,陈国良更多地是通过具体工作来谈。在厂区,他指着一些悬挂在纵横交错的管道上方但已严重褪色的标语牌匾说,前几天刚安排消防队架梯子丈量完尺寸,近期要把这些全部换成彩色喷涂的,总共有7100平方米。由于没有带记者到办公区,除了陈国良拿着的一份安全工作汇报材料,记者没有机会看到有关企业安全管理的其他文字材料。于细微之处见精髓绥化市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建筑施工、设备安装、道桥建设、装饰装修、建筑防水施工于一体的拥有一级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这家公司有个让外人看来颇觉新鲜的规矩:在他们承建的工程项目施工工地,每天早晚开工收工都要举行升降安全旗的仪式,场面庄重。曾担任公司安全科长、竞聘上岗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王春满说,记不清这一规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印象中自打他来就有这一仪式,那时每天只是升旗。2001年以后,不但早上开工要升旗,晚上收工还要降旗。王春满说,每次升旗都很隆重,同时也让出工人员自我检查佩戴安全帽等防护用品情况,这成了每天的例行程序。每天早上5时30分,项目经理和安全员组织大家在工地大门口的空地上列队,安全员担任升旗手,每天选出两名工人担任护旗手。没有音乐,但现场的工人都会自觉地行注目礼,注视着黄色安全旗缓缓升起在旗杆顶端,随风飘扬。安全旗是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号令,以旗为令,升旗进场,降旗退场。听着王春满的介绍,我故意问:“这种仪式天天搞是不是没啥意思了?”外表憨厚的公司安全部长王松岭笑着回应记者说:“安全工作总抓也没有抓烦了呀!”记者与王春满约好,第二天早起看升旗仪式。可惜天公不作美,干旱多日的绥化地区当天傍晚下起了大雨。虽然王春满清晨5点就来到记者入住的宾馆,因为雨没停,记者还是没能在现场与工人们一起参加升旗仪式。社区安全文化大有可为黑龙江省安监局安监三处副处长王忠华早在一年前就向记者介绍过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开展安全社区工作比上海还要早,只是没有宣传出去,他建议记者去看看。这次到齐齐哈尔市采访,记者提出去看看安全社区。建华区安全办主任王影向记者介绍说,他们已经建成5个规范的安全社区。我们驱车来到今年申报全国交通安全社区的东市场小区。王影说,在这5个社区里都有物业管理公司专门提供的警务室,交警、消防、安全、物业四家都有人员进驻服务。东市场小区社区位于齐齐哈尔市城区中心地带,是一个通过旧城区改造后建成的实行封闭式管理的现代化社区。社区占地面积12.8万平方米,有居民楼26栋,居民2350户,共6431人。2002年该社区被第一批授予省级“交通安全社区”。在小区正门两侧楼墙面上,两幅4.2米高、5.6米宽的交警提示彩喷画格外抢眼,在居民楼群间的绿化带上一块块图文并茂的画板与红花绿草相互映衬,机动车落户手续办理、驾驶证申领、文明驾驶等图板设在小区休闲广场,如何走路才安全、儿童上街注意安全等图板设在老年健身区和儿童乐园,用电安全、煤气使用安全、消防安全等图板穿插其间。在警务室值班的几位同志向记者介绍说,这几天他们在社区大门口安置了二十块交通事故案例展板,吸引不少社区居民。他们还开展了“安全进我家绘画书法竞赛”,把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经制作后挂在楼道内,既美化了楼道,也时刻提醒人们注意安全。社区还开办了安全广播,每逢节假日和安全生产月、交通宣传周、消防安全日,早、中、晚三次进行专题广播。安全员把有关安全的内容以通俗易懂的图文形式编印出来,送给社区里的4所幼儿园,作为对120名幼儿的安全教材。居民邓厚明对记者说:“我家孩子在幼儿园听交警叔叔讲安全图画和交通标志后,回家就对我说,开车要看灯,红灯停,绿灯行,过路口要慢行,不能闯红灯!”采访中看到的不全是亮点黑龙江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1952年建厂的一家乳品厂,是我国自行建设的第一家机械化乳制品企业。1995年改制后,再现生机,2002年实现利税2000多万元。20万平方米的厂区,整洁、优美,陪同记者采访的安达市安全办主任张庆华说,像这样的绿色花园式企业,在安达只此一家。记者在公司副总经理的引导下,在厂区走了一段,偌大的厂区,除了配电室门口有制作精美的“闲人免进”和变压器房墙面上悬挂的“高压危险”的警示牌外,再没有见到任何与安全有关的牌匾、标识。在车间、办公楼,与经营有关的各种标语、招贴琳琅满目,办公楼前广场两侧几条大彩幅上写的是欢迎各地返厂的销售英雄的标语。迎宾小姐把记者一行让进会客室,简洁的会客室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两张小牛形象卡通招贴,上面有职业道德、厂规、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唯独没有安全方面的内容。那位副总经理说起安全工作来有些蹩脚,曾当过车间主任的他对安全生产法一无所知。稍后赶来的公司安全员今年已48岁,做安全员刚刚一年。听记者问起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两位安全管理人员眼睛盯着记者送给他们的本刊第6期,竟回答不上来。张庆华主任提醒他们说,主题就在杂志封面上,可他们还是不知道是封面上的哪句话。副总经理介绍说,公司总部有职工510人,在全国各地还有招聘的1000多人的销售队伍。目前企业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由企业内的经警队管安全(他说的安全更多的是内部保卫、消防)。他承认,分管安全工作以来,还没有看过安全生产法。可以看出,安全管理在这个企业已经被淡化到了可有可无的位置。企业经营者在刻意培植企业文化,但其中却没有安全这一分支。一路下来,所见所闻让记者感受颇深。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人的态度、行为如何,决定着安全文化的成色。不得不说的忧虑最直接体会安全文化氛围的时刻,莫过于每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感受最热烈的日子莫过于主题咨询日。然而,今年的主题咨询日因“非典”清淡了许多。其实并不是“非典”影响了活动的声势,而是老面孔、老套路对群众没有多大吸引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名目繁多的这个日、那个日着实把人们弄得眼花缭乱。人们对各种宣传性的“日”活动已司空见惯。一些地市安监局领导私下对记者坦言,搞安全生产月主题咨询日,走走过场、流于形式已是必然。通过这种专门日子、专门形式来弘扬安全文化的初衷已是昨日黄花,安全文化已被低水平地格式化、甚至庸俗化了。在人们文化品位不断提高的今天,诸如散发单页的宣传单,宣传车在大街小巷进行广播,彩车展板流动宣传等形式只是表面文章,效果不佳。一个不得不说的矛盾是,我们各级安全监管人员自身亟待接受安全文化的洗礼,占相当比例的政府安全监管人员、企业安全管理者恰恰是安全文化的贫困人群。这种洗礼不是学学安全生产法规就能脱贫的。平时不看专业期刊,不读专业报纸,显然与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趋势不太和谐。细细数来,我们国家仅有几家担负着传播安全文化重任的专业媒体。然而,记者到部分省、地市、县区安全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企业采访时发现,一些安全监管人员根本看不到给他们办的专业刊物。一些单位根本不订阅,或是十几个人的局、几十个人的局只订一本,与丰富安全文化知识的需要根本不能适应。安全监管机构、安全管理部门连专业期刊都不订,自然就没得看,那通过什么途径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什么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安全管理者本身还没有摘掉安全文化贫困的帽子,如何能营造起先进的、科学的、贴近群众需求的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能否在安全管理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关键在人们是不是真正重视安全工作,是不是真正干实事!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