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603108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对待朋友。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1词语理解(1)通假字举直错诸枉通“_”,_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_”,_知者利仁通“_”,_答案措安排、安置向先前智精明 (2)一词多义归事举答案称许,赞许/出嫁/返回/归还/归聚事情/事故,变故/事业/从事,实行/侍奉,服侍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3)古今异义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古义:_今义:丈夫或妻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_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答案爱护别人。可以凭借。 (4)虚词归纳于答案介词,从/介词,给/介词,在/介词,被2词类活用(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_(2)不仁者远矣:_(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_(4)不可以长处乐:_(5)仁者安仁,知者利仁:_(6)尧舜其犹病诸:_答案(1)前“直”,形容词作名词,正直的人。后“直”,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正直。枉: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疏远(3)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达(4)形容词作名词,安乐的生活(5)安、利:形容词作动词,安于,利于(6)名词作动词,担忧、忧虑3特殊句式(1)克己复礼为仁。(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富哉言乎!(4)何谓也?(5)何如?可谓仁乎?(6)舜有天下,选于众(7)不仁者远矣。答:_答案(1)(2)判断句,(3)主谓倒装句,(4)(5)宾语前置句,(6)介宾短语后置句,(7)被动句。4语句翻译(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译文:_(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译文:_(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_(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_(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译文:_答案(1)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2)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3)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4)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以及仁义之人,不会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5)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地处在安乐中。文本名句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文外名句1苟志于仁矣,无恶也。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1.(论语颜渊)2.(论语颜渊)3.(论语颜渊)4.(论语卫灵公)5.(论语雍也)6.(论语述而)7.(论语泰伯)8.(论语卫灵公)9.(论语里仁)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理能力?答:_答案这是一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心理能力,也就是孔子的“仁”。它实际上是告勉学者:欲求达到“仁”的境界,固然“克己复礼为仁”,而居心敬恕与无怨,且展现于外,心行相发,内外如一,同样亦为“仁”。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答:_答案这是孔子“仁”的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一种由己度人的思想。孔子主张在不破坏等级名分的前提下,对包括一般劳动者在内的众人给予尊重、同情和爱护。3在选文13则中,针对不同弟子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孔子是如何回答的?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哪一方面?答:_答案针对颜渊的提问,孔子强调“仁”是“克己复礼”;对仲弓,他则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回答樊迟时,孔子说“爱人”。这三则选文集中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4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对颜渊、仲弓、樊迟、子贡等人的回答各有侧重,各不相同,试作具体分析,然后综合起来谈谈你对孔子所说的“仁”的理解和认识。答:_答案孔子回答颜渊问“仁”,说明“仁”的一个基本内容是对“礼”的自觉,即“礼”在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实现。孔子回答仲弓问“仁”,以及回答子贡问可以终身实践的“一言”,主要是从否定的方面说明“仁”意味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回答子贡问“仁”,则主要是从肯定的方面说明“仁”意味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回答樊迟说“仁”就是“爱人”,其内涵跟他所说的“恕”“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致的。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孔子的“仁”的学说蕴涵着哪些值得现代人弘扬的思想精华?答:_答案第一,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虽己所欲,勿施于人(1)蝴蝶的破茧重生只能由它们自己完成生命的突围,幼鹰的展翅蓝天只能由它们独自完成成长的使命,被喂食的动物却只能因为固守依赖而丧失生命的本能。(2)孔夫子曾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己所欲”就果真“施于人”?其实不然。自然的生长规律早已在宇宙洪荒时便已定下,随着亘古流传下的规则推着它前行。帮蝴蝶打开束缚它的蝶蛹又当如何?不!那是你在摧残生命。川端康成曾写道:“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大师并未撷下这朵芬芳,也并未用闪光灯打扰它彼时的宁静。然而,总有人穿上“善意”的外衣却大行伤害之事,将天然生长的野菊移于温室,将翱翔天际的飞鸟拘于小小笼中,还美其名曰“保护”,实则伤害了它们最引以为傲的天性和自由。如果将天性比作双足,那么善意便是助行之履,倘若削足适履,以善意伤害原本的天性,那便是适得其反,本末倒置了。善意的力量不在你手中,而在于你的内心,在于你的一念之间,成全抑或不成全它们的天性,满足抑或不满足你自己喜爱的“欲望”,决定权完全在于你。(3)不止对于生命中的动物朋友,对于社会以及个人的精神家园,也因“喜爱”而被伤害。(4)雷锋日,敬老院的奶奶因被洗脚二十余次而苦不堪言;网络上,因“喜爱”而被恶搞的事件不计其数;因“喜爱”而高调行善的背后是对他人的尊严的践踏当我们只能在雷锋日一表自己的爱心,而平日对弱势群体不管不问时;当所有历史社会事件都可以被戏谑玩笑,狂欢成风时,我们的喜爱与关注早已演变成了一阵阵狂风,将我们的责任感与善举之意吹得摇摇欲坠。当国民的喜爱没有一丝敬畏与尊重时,我们的家国大厦必将岌岌可危。怀揣一颗体贴与尊重之心吧,在平日里去照顾孤寡老人,让他们体味家的温暖;在网络上也别人云亦云哗众取宠,让正气返璞归真,我们不需要对恶劣之事口诛笔伐,只要每个人身正独善,便能将善举之履穿好,便能保护天性使之越行越远,便能以众人拾柴之力照彻漆黑长空。君不见那花间纷飞的蝴蝶,若没有当初蜕变的痛苦,又怎会成就日后美丽动人的翩翩舞姿;那九天盘旋的苍鹰,若是不经历那断崖折翅的刻骨铭心,又怎会成就笑傲长天的勃勃雄姿。(5)让生命成为他们自己吧!莫削天性之足适善意之履,莫用好心办了坏事。哪怕是“己所欲”,也要用理智的冷眼和平和的心境判断是否应该“施于人”。遵从生命本来的规律,“虽己所欲,勿施于人”。思悟亮点(1)本文的立意有何特点?提示本文立意新颖。作者大胆借用孔子名言,又反其意而用之,足见其思想的特立独行,让人耳目一新。(2)第段开篇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提示文章开始就运用比喻的手法,以蝴蝶破茧成蝶、雄鹰翱翔蓝天、动物坐等喂食等比喻,巧妙引入论题,水到渠成,引人入胜。(3)第段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提示本段具有过渡作用,“然而”一转,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往往会“好心办坏事”,凭着自己的愿望去改变事物的天性,那就适得其反了。(4)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提示这句话紧承上文,由“自然现象”引入“社会现象”,使论证走向深入。 (5)第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提示这段运用假设对举的手法,句式整齐,语气亲切,感情真挚。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克己复礼为仁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D举直错诸枉答案D解析“错”通“措”,译为“安排、安置”。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在家无怨B尧舜其犹病诸C非礼勿视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答案C解析A项“家”古义为“古代大夫的家族”。B项古义为“担忧、忧虑”。D项古义为“贫困”。均与今义不同。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不同D不同,相同答案C解析中“诸”用在句中,作兼词“之于”用;中“诸”用在句末,作兼词“之乎”用;中“何谓”是“谓何”的倒装,“谓”作“说的是”讲;中“谓”作“称为”“叫作”讲。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己欲立而立人B尧舜其犹病诸C不仁者远矣D死而后已答案D解析D项意为“停止”。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B项名词作动词,担忧、忧虑。C项形容词作动词,疏远。5下列句子为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克己复礼为仁B仲尼岂贤于子乎C仰观宇宙之大D“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答案D解析A项判断句,“为”表判断。B项状语后置句,“于子贤”。C项定语后置句,“大之宇宙”。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人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致:达到B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贱:地位低下C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绝:横渡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雠:同“仇”,仇恨答案B解析贱:认为是低贱的,轻视,意动用法。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B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C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D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答案C解析“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显然为“者也”式判断句,因此排除B、D两项。“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也是一个判断句,意思是“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为乱世所疏远的”,因此排除A项。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答案B解析弦章的观点是齐景公应该学习齐桓公,那么齐国的大臣就都是管仲一样的人才了。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译文:_(2)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译文:_答案(1)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的君王,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谦虚地对待士人。(2)知道厌恶历史上那些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却不去追求、学习历史上那些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参考译文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的君王,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过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呆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故吗?”弦章回答说:“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的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事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你的士中见到了有过失的人。”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为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而后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没有永远安定的国家,没有一直自觉的人民;得到贤能的人才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贤能的人才国家形势就会变得危急甚至国家灭亡,自古至今,没有不这样的。明镜是用来清晰地反映外物的,过去是用来认识现实的。知道厌恶历史上那些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却不去追求、学习历史上那些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三、语言表达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_。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家,应是独立的一家。还应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_。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和荀子都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答案 (示例)这些划分并不完全正确(科学、合理等)同一家分化出来的不同流派在继承中发展11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句话。要求观点鲜明,句式基本一致。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我认为,孔子_;_。答案(示例)是一个四处游说,却不被统治者赏识的人是一个普通平凡,却为世代人民无限景仰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