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讲 免疫调节课时跟踪练.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602705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讲 免疫调节课时跟踪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讲 免疫调节课时跟踪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讲 免疫调节课时跟踪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讲 免疫调节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防御特性的比较,错误的是()A两种淋巴细胞表面都有能识别抗原的专一性受体B两种淋巴细胞的抗原专一性受体都能直接与任一病原体上的抗原结合CB细胞活化后会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可使病原体失去致病力D病毒感染时,T细胞会分化为效应T细胞而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解析:两种免疫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这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有关,A正确。一种抗原只能由一种相应的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识别,B错误。B细胞活化后会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使其失去致病力,C正确。病毒感染机体细胞后,机体主要通过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D正确。答案:B2塞卡病毒病是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疾病。如图表示塞卡病毒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过程(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疾病传播途径为媒介物传播B该病毒能与发生特异性结合C为记忆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D的化学本质是多糖解析:塞卡病毒病是通过伊蚊传播(病媒传播)的一种疾病,A错误;为浆细胞,该病毒不能与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为记忆B细胞,再次遇到塞卡病毒时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正确;为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错误。答案:C3(2017天津卷)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A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解析: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答案:C4(2017贵州模拟)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浆细胞能直接识别抗原,进而合成并分泌相应的抗体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C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均为自身免疫病D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解析:浆细胞不具有识别的功能,A错误;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B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人体免疫机能过强造成的自身免疫病,C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D正确。答案:A5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某种白茶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增强胸腺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吞噬抗原并释放淋巴因子B机体内的T细胞,B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C该种白茶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的免疫力D该种白茶多糖能诱导小鼠突变产生抑癌基因解析:T细胞分泌释放淋巴因子,A错误;机体内的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错误;“白茶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增强胸腺的功能”说明了该种白茶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的免疫力,C正确;题干中没有信息说明“该种白茶多糖能诱导小鼠突变产生抑癌基因”,D错误。答案:C6如图为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分别为淋巴因子和抗体B当物质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时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个体仍具有一定的体液免疫能力D注射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二和细胞三解析:由分析可知,是淋巴因子,是抗体,A正确;当物质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时引起机体异常,属于自身免疫疾病,B错误;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T细胞不能形成,B淋巴细胞可以形成,部分体液免疫可以没有T细胞参与,因此仍然具有一定的体液免疫功能,C正确;注射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在再次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记忆细胞(细胞二、细胞三),D正确。答案:B7结核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人体接种卡介苗将获得相应免疫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核杆菌入侵后,浆细胞会增殖分化并产生特异性抗体B结核杆菌再次入侵时,巨噬细胞会吞噬处理结核杆菌C注射卡介苗的作用是刺激人体内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D卡介苗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会被效应T细胞裂解解析: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A错误;当结核杆菌再次入侵人体时,吞噬细胞吞噬结核杆菌,暴露出结核杆菌特定的抗原,记忆细胞会识别抗原并迅速增殖分化,B正确;卡介苗相当于抗原,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体内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C错误;卡介苗相当于抗原,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被结核杆菌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错误。答案:B8人体感染肺炎双球菌后可引起的肺炎,出现39 的持续高热。下列发生的生理反应错误的是()A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调节产热和散热B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结合并抑制病原体繁殖C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暴露病原体抗原D形成记忆细胞,机体长时间保持对该抗原的记忆解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通过调节进而使得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正确;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繁殖,B错误;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后,可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C正确;形成记忆细胞,机体长时间保持对该抗原的记忆,当相同抗原刺激机体时,使得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D正确。答案:B9(2017青岛二模)研究发现,人体内一类调节性T细胞能表达出转录调节因子。其中FOXP3可以调控其他多种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OXP3可能在免疫细胞的细胞核内发挥作用BFOXP3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失调C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导致癌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免疫DFOXP3基因只存在于调节性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中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FOXP3为一种转录调节因子,因此FOXP3可能在免疫细胞的细胞核内发挥作用;又因为FOXP3可以调控其他多种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其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效应T细胞导致癌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免疫;FOXP3基因存在于机体的所有细胞中。答案:D10(2017长沙模拟)近期研究发现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简称TFH细胞)存在于人体免疫系统内,它参与了机体免疫,对维持机体免疫平衡起重要作用。B淋巴细胞必须接受TFH细胞的辅助,才能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没有TFH细胞的辅助,B淋巴细胞就会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FH细胞、B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BTFH细胞与B淋巴细胞间存在信息传递,这与B淋巴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C参与B淋巴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有膜细胞器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DTFH细胞和B淋巴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不同解析: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由题干“B淋巴细胞必须接受TFH细胞的辅助”,说明两细胞间存在信息传递,这与B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即糖蛋白有关,B正确;核糖体无膜结构,细胞膜不属于细胞器,C错误;TFH和B淋巴细胞中的遗传信息相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错误。答案:B11(2017桂林模拟)医学研究人员研制出抗蛇毒的血清,有关该过程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适量蛇毒注入羊体内,B细胞不能识别蛇毒B用羊制作的抗蛇毒血清中有效成分是能杀灭蛇毒的抗体C能抵抗蛇毒的效应T细胞能让被蛇毒侵染的靶细胞裂解D羊产生抗蛇毒抗体的细胞可能是由两种细胞增殖分化来的解析:蛇毒被羊体内的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暴露出特有的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引起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A错误;抗蛇毒血清中有效成分是抗体,抗体的作用是能与蛇毒形成沉淀,但抗体没有杀灭蛇毒的作用,B错误;蛇毒是一种大分子的抗原,没有进入宿主细胞,无细胞免疫的调节,C错误;用于实验的羊可能是反复多次注入蛇毒,因此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能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D正确。答案:D1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解析:HIV感染人群的免疫系统受到攻击,免疫能力下降,因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A正确;HIV具两条单链RNA,其分子结构不稳定,具高度变异性,这也致使疫苗因无法用于变异后的HIV预防而失效,B正确;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免疫系统因此无法进行识别和攻击,C正确;HIV破坏免疫系统,攻击T淋巴细胞,使细胞免疫瘫痪,但机体还具有一定的体液免疫应答,体内含有相应的抗体,所以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4分)(2017哈尔滨三模)如图表示人体免疫系统的体液免疫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除具有图示成分外,还具有_。图中刺激甲细胞的病原体通常是经过_细胞处理过的。(2)图中信息显示乙细胞的增殖分化通常需要_。图中乙细胞受刺激后,除了分化成丙细胞外,还分化成_细胞。(3)图中丙细胞分泌的物质2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_。(4)已知HIV的宿主细胞是T细胞,结合题中信息,解释艾滋病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缺失的原因:_。解析:(1)读图知甲为T细胞,乙为B细胞,丙为浆细胞,2为抗体,甲、乙、丙为免疫细胞,2为免疫活性物质,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免疫器官,如扁桃体、胸腺等。刺激B细胞的病原体通常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2)图中信息显示乙细胞的增殖分化通常需要特定抗原刺激以及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B细胞受到刺激后,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3)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4)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受到刺激产生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HIV攻击T细胞,使T细胞无法分泌淋巴因子,从而影响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答案:(1)免疫器官吞噬(2)特定抗原刺激以及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记忆(3)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4)HIV侵染T细胞,使T细胞无法分泌淋巴因子,从而影响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合理即可)14(12分)下图表示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时机体产生抗体的特征(IgG:免疫球蛋白G,一种抗体;IgM:免疫球蛋白M,一种抗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初次应答主要产生_(IgM或者IgG)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_,该抗体主要分布在_。(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两种抗体亲和力的大小不同,可能与_有关。(3)再次应答时,免疫反应快而强,原因是_。解析:(1)析题图可知,初次应答时,产生IgM抗体的浓度和IgM抗体的亲和力均高于IgG抗体,因此初次免疫时,主要产生IgM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该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两种抗体亲和力的大小不同,可能与抗体的空间结构有关。(3)再次应答时,免疫反应快而强,原因是当记忆细胞遇到同种抗原再次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答案:(1)IgM浆细胞血清(2)蛋白质抗体的空间结构(3)当记忆细胞遇到同种抗原再次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15(14分)用A、B、C三个纯种品系的小鼠进行皮肤移植实验。移植时,在某小鼠背部切除部分皮肤,将其他个体的皮肤移植上去,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表所示(表中未做移植实验)。供体受体A1A2B1B2C1A1存活A214天后脱落14天后脱落14天后脱落请回答:(1)在免疫学上,供体的皮肤片相当于_。若在移植过B2皮肤片的A2上同时移植B1和C1的皮肤片,先脱落的是_;在中能够存活的有_。(2)若B2和C1的皮肤片同时移植到曾移植过B1皮肤片的A2上。移植后,B2皮肤片5天脱落,而C1皮肤片14天才脱落,分析出现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前者:_;后者:_。解析:(1)器官移植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取决于供体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一致。由于A1和A2为同一品系,则能存活。在免疫学上,供体的皮肤片相当于抗原。在移植过B2皮肤片的A2上同时移植B1和C1的皮肤片,那么先脱落的是B1皮肤片,原因是A2体内已有对于B品系的记忆细胞,因此当B1皮肤片移植上去时,很快引起免疫应答。(2)由于A2已经受过B1皮肤片移植,体内已经产生对B品系的记忆T淋巴细胞,再次移植同样皮肤,则很快引起免疫应答或二次免疫反应,反应速度快,而C1皮肤片是第一次移植到A2,A2体内没有能够识别C品系的T淋巴细胞,所以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引起免疫应答,所以如果B2和C1的皮肤片同时移植到曾移植过B1皮肤片的A2上。移植后,B2皮肤片5天脱落,而C1皮肤片14天才脱落。答案:(1)抗原B1(2)前者:因为A2已经受过B1皮肤片移植,体内已经产生对B品系的记忆T淋巴细胞,再次移植同样皮肤,则很快引起免疫应答或二次免疫反应,反应速度快后者:C1皮肤片是第一次移植到A2,A2体内没有能够识别C品系的T淋巴细胞,所以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引起免疫应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