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赴江浙地区考察心得体会

上传人:Q** 文档编号:452980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赴江浙地区考察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某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赴江浙地区考察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某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赴江浙地区考察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赴江浙地区考察心得体会4 月 19-22 日,县委统一组织赴江浙地区学 习考察。先后到了无锡市、湖州市、杭州市等地 20 个参观项目进行学习考察。此次考察,让我开阔了眼界,接触了不少新观点、新思路,特别是江浙一带突出绿色发展理念,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面貌,当地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 的工作热情让我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拉高标杆定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信心和决心。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定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江浙地区破除障碍、引领发展的一大法宝。我们所到之处的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正是因为他们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进取,在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前列。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他们意识超前,善于捕捉和把握机遇。德清县的五四村积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面向外国人的高端休闲基地,找到了一条经济跨越发展的途径。下一步,我们要加快培植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要用先进、适应的技术提升我县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带动产品、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云栖小镇、创意小镇以创新的思维将互联网先进理念融入发展,以艺术创新的方式改造破旧水泥厂,成为创新发展的典范。事实证明,观念变则行动变,行动变则习惯变,习惯变则命运变。德清的洋家乐、安吉的农家乐,都体现了“ 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价值观念。我 们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激活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开发区要从解放思想入手,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一是发展的思路清晰、视野开阔。这些地方始终坚持高标准定位,以国际化、现代化的超前意识谋划和推动发展;重视挖掘区位优势,主动对接上海,通过营造全国一流的投资软环境来加快发展要素的集聚;立足发展实际,体现特色,在发展的关键时刻,都适时进行战略的提升和创新。张家港市紧紧依托东邻上海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未来发展定位上,明确提出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地区的要求。 二是产业 的发展层次高、集聚度强。这些地方,他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大功夫,高度重视大园区、大基地、大项目、大企业带动和临港重化工业的发展。具体有几个特点:一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比重高。二是善借外力来实现产业的升级、结构的调整。招商引资都紧盯带动能力强的央企、国企、跨国大企业,世界 500 强企业。三是园区规模大,专业化水平高,配套服务完善。这些地方的开发区规模都在 6070 平方公里,大多数工 业园区集展示、研发、检测、行政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四是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较高。 三是城市的个性和特色鲜明。这几年,张家港、无锡、安吉的城市、农村变化日新月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广阔、功能健全完善、辐射集聚力强,城市风格既体现丰富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化气息。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注重用生态和文化涵养、提升城市,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水系发达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将历史与现代较好地融合起来;都非常重视文博事业的发展,建有城市博物馆、展馆,集中展示城市规划建设成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四是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的优势突出。这些地方始终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适度超前,坚持以港兴市、以港强市,通过加快建设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铁路复线,航运新干线,跨江大桥,致力形成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以此带动大产业、大城市的发展,构建了具有强大集聚力和辐射力的现代化城市群。这些地方的发展,生动地阐述了一个理念,即产业、港口、城市发展是紧密关联的,是互促互进的一个整体。 五是教育、文化、人才带动作用明显。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持续繁荣,离不开历史文化积淀,离不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集聚。我们了解到,永联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于 1984 年。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家集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产品深加工为一体,重工、物流、建设、金融、旅游等多元产业适度发展的钢铁联合企业,有总资产超 400 亿元,员工 1 万人。永联集团引进高素质人才 100 多人,有 2 个国家 级创新基地,6 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正是凭借这样的人才聚集、科技支撑优势,去年利税 76 亿元。 六是发展的和谐度高、协调性强。这些地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题,逐步实现了城乡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城镇化率都在 50%以上,社会保障体系都比较健全。他们始终注重保障民生、注重构建和谐社 会关系,尽管征迁的工作量相当大,但工作的开展都一直比较顺利。正是因为始终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这些城市都先后荣获一系列国家级荣誉称号。 二、深刻反思 我们前 20 多年就学江浙沪,领略过苏南模式、浙江经验、上海典型,直到今天仍在向他们学习。对照外地先进经验,我处仍有较多的不足和短板,突出表现在: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长远和系统规划,分类管理等滞后, “只见新房不见新村” 的现象比 较普遍;缺乏对历 史文化的有效挖掘和保护利用,村湾建设容易造成“千村一面 ”,农村乡愁特色不鲜明;产业有,但缺乏有效的支撑;投资农业的各类要素动力不足,分散、重复投资的问题突出;农民致富增收存在一定困难;农民就近就业比例较低,美丽乡村建设后继乏力。 这次学习考察后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学到他们的发展理念、规划意识、敬业精神和工作作风。(一)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思路不清。 因循守旧,不愿创新。小富即安,小绩即满,维持现状,不愿去了解分析新的事物。害怕失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担责任,不愿意学习更新。很多人这样说:看了别人的激动,讨论起来冲动,行动起来盲动,遇到困难松动,有的干脆不动。有的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能以开拓的精神面对、分析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甚至还有的在“ 创新“ 上作表面文章,忙于“ 唱新“、“编新“,把 创新当作动听的口号,而没有将创新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工作不够大胆,创新魄力欠缺。主要表现:个别领导干部患得患失有顾虑,工作中,惯用老办法、老眼光看待和解决问题,怕出问题,怕担责任,不敢创新;困难面前,显得束手无策,有畏难情绪;在解决复杂问题和局面时,守摊有余, 创新不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盲从权威,沉溺于听招呼、守规矩,唯书唯上,凡事找依据,等上面、看外边,文件没说的不敢说,外地没干的不敢干。 知识不够全面,创新招法不多。主要表现:工作缺乏主见,人云亦云,迷信、沉醉于他人经验;不能将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有效结合,照抄照搬;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满足于运用简单的直线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对待出现的问题只满足或只看到一种答案,不能积极思考多种答案并从中挑选出最佳答案;在面对和处理复杂问题和局面时,习惯于在“是“ 与“非“ 、“行“与“ 否 “之间进行简单的抉择,思维不开拓,视野不开阔,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规划意识淡薄,随心所欲从事。 首先,规划缺乏法制的保障,导致了规划缺位及干预乏力。城市规划行政的权利太大,由于城市规划行政的权利太大,导致了开发商对项目的不确定性和投资的风险,此时的“ 寻租” 空间和动力也增大,同时也是导致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领域产生贪污腐败现象的原因。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会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部门的审批权。对于规划局来说,由于他们在审批的过程中为满足地方政府的要求而不能考虑到整个城市的规划原则,从而使规划局在行使规划权时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备案制度在权利监督制度上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监督乏力不到位的问题。 其次,规划缺乏公众 监督。目前规划的现状是,决策权只限制在领导者的手中,使得可以采用的观点过于局限,不能集思广益,全面考虑,而规划师和公众只能一味的执行上级的命令。 再次,法人违 法现象严重。很大一部分违规行为都是政府所为,城镇规划虽经批准立法,但执法不严,依法管理做的不好,长官意志决定问题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决策层对规划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规划看成是经济建设的“龙头” ,在注重经济 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不考虑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建设落 后于经济建设,忽视环境保护设施的同步建设,造成各种污染物排放量也急剧增加,急功近利的侵占绿地,见缝插屋,规划不当,或不按规划实施,绿地的环境效能低下,使环境状况日益恶化。 最后,规划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实施评价体系。 (三)敬业精神不强,奉献意识不够。 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热爱基础上的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其本质就是奉献的精神。具体地说,敬业精神就是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力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摆脱单纯追求个人和小集团利益的狭隘眼界,具有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艰苦奋斗精神;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务实苦干精神,把对社会的奉献和付出看作无上光荣;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和调控职业行为。纵观我们在干事创业中的情况,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 (四)工作作风欠实,工作成效甚微。 一是冷。部分同志观念不正确,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老爷,对上门办事的一律当作人家来求你;部分同志心态不健康,年纪销大一点的看到升职无门,轮不到自己了,工作得过且过;有一些年纪不是很大,本来有希望的,有一个位置,结果被别人上去了,自己上不去,心里不舒服,工作不热情不起劲;有的年纪比较年轻的,出来工作刚几年,看看前途,看看位置,觉得希望不大,结果工作起来消沉;有的服务态度冷淡,对上来办事的人未能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使上门办事者觉得“冷 ”。 二是拖。有些部门行政职能交叉重叠,工作推 诿扯皮,影响了工作效率;有些本来一个职能部门能解决的,却总要推诿不办,非得领导出面协调,召开联席会议才能解决;有的不实行即办制,非要到限时办结规定的最后期限才姗姗办 理;有的服务指示不明确,不详尽,使得办事者多次来回往返,无谓耗费时间,致使办事效率低下,群众怨气很大。 三是难。一些单位仍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人难找、事难办这“ 五 难” 现 象。 四是迂。在办事过程中拘泥条条框框,原则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变通办的能力不强。导致这种情况,一是政策水平不高。二是怕出问题,怕负责任。 三、有益启示 从这次外出学习考察的情况和浙江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探索与实践来看,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为统领,从多个方面入手,系统设计和协同推进。 启示一:要有正确的理念引 领。正确理念的引领是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必须解放思想提高站位,加强系统谋划,以创新思路推进各项事业,以务实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实力陆城、活力陆城、魅力陆城。实现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也就是说,要切实从广大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要出发,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入手,来进行乡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统筹与协调,制定切合陆城街道乡村发展实际和城乡一体、城乡融合的发展规划与政策措施,引导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进程。 启示二:要有完善的治理体系。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不能局限于乡村治理本身,而是要将乡村治理置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城乡一体的治理体系中来把握,来进行系统的布局和针对性的安排。从我处乡村的组织架构和社区特性看,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尤其要突出法治、德治、自 治的协同及其在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中的嵌入和应用,不能用简单的维稳或阻止越级上访来衡量有效治理的标准。 启示三:要有贴切的人文定位。乡村,承载了历史文化传承的职能,倡导天人合一、和谐相处的乡村文化和田园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现代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石。因此,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留得住“青山绿水” ,容得下乡村民俗,记得住乡愁乡情,要使这些文化元素和现代文明相交融,成为展现与传播山水美、人文美的重要场景,成为讲好“乡村故事 ”的重要情节和乡村 让城市更向往的本源。其实,我们陆城有很多的人文故事,也有不少的历史典故,还有一些地域特色,问题是没有很好地去挖掘。例如:红春民俗博物馆、三杆笔、十里铺、宝塔湾、龙窝、驿马冲、龙山等等。 启示四:要有适合的制度安排。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中,除了要有正确的理念引领、完善的治理体系、贴切的人文定位外,还需要有适合乡村产业特点和有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制度安排。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二元性和交互性是乡村产业,尤其是农业产业的基本特点;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多元化农业服务体系的协同;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多功能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及其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有机衔接,均是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中需要正确面对的产业发展问题。因此,相关的制度安排和创新就显得极为重要,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建立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土地制度;二是在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 和土地产权“三 权 分置 ”的制度架构下,深化 农村集体 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处理好“三权分置 ”关系,以既有助于 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权益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又有助于村集体经济和乡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三是在工商企业和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处理好不同产业主体、产业组织的关系,建立共赢机制。 四 、发展建议 这次外出学习考察,我们看到的村过去都是非常贫困的地方,其基础比我们都差,由于他们穷则思变,敢为人先,用敬业精神和实干作风创造了奇迹。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统领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局的系统工程,其政策要求严、利益关系多、推进标准高。因此,建议我处在推进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各方面的问题。 (一)注重科学规划。要在全局性上做到全域规划理念,统筹精品点、精品线和精品区块布局;建设规划也要突出差异性,因地制宜,彰显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避免千村一面。规划者要深入调研,避免走过场,撑场面的形式主义,努力把握好各类规划的定位和深度;美丽乡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的维护,必须被视作与开发同样重要的地位。 要对全处现有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明确文化村、特色村,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 ”,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不搞大拆大建,不能千村一面,体现农村特色。 建议把规划作好后,一边建设,一边出去招商。其实,我处的基础条件比我们学习考察的地方要好得多,关键问题是没有去挖掘和开发。建议我处可以做一个全域的人文、地域、生态发展规划,坚持 35 年就可大见成效。 (二)注重示范带动。如果仅靠政府的投入、靠几个大小项目来出成果,那就明显忽视了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也会影响建设的效果。因此,把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权交到农民手中,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农民利用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等平台,达到投工投劳、出资出智共建美好家园的目的,并实现自我管理的意义很大。美丽乡村建设还应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参与建设,广泛动员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其中。实施乡村振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撒胡椒面 ”,一哄而上。要制订美丽乡村建设长 期 规划,每年选定 12 个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试验示范,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点,建设 2 个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一片一片的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片区。 (三)注重生态治理。要把农村垃圾、污水、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农村垃圾处理要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开展工作。农村污水能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要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不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要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村庄绿化不但要搞森林围村,还要注意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 (四)注重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在环境、外表提升的同时,要从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实事入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在建设过程中,要着力把各村所具备的生态环境、乡土文化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显势,树立经营村庄的理念,坚持开发与经营并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新型产业培育坚持结合起来。 要把产业培育当做美丽乡村发展的动力源。要利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创意、文明公益等新型业态,不断增加群众收入。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美丽经济,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逐渐引导美丽村庄变“ 输血” 为“造血”,促 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五)注重文化元素。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搞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注意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传承文化,宣传文化,传播正能量,提升乡风文明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