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巷镇发展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启示毕业论文

上传人:QQ40****828 文档编号:443046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巷镇发展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启示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沈巷镇发展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启示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沈巷镇发展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启示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沈巷镇发展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启示系 部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科门类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年 5 月 16 日装订线沈巷镇发展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启示摘 要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国家级示范区。沈巷镇作为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示范区,拥有相应的区位优势,当地政府也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文章基于对比沈巷镇产业转移前后当地的经济状况,以及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对皖江工业园区的优劣进行分析,阐述了沈巷镇如何在竞争中凸显优势吸引企业转移,并借此形成良性循环,使产业布局渐趋合理,这样不仅可以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建设有当地特色符合市场需求的工业园区,促进当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词: 城市带 承接产业转移 产业布局 示范区建设 ABSTRACTWan jiang city continues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demonstration area as national demonstration area. Shen lane town as the focus of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in anhui province to undertake demonstration area, has the corresponding location advantage,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give corresponding preferential policies. Based on comparative shen lane town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local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 impact of the transfer of the industry factor analysis and wan jiang industrial park quality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compete in the deep lane highlights advantages attract enterprise transfer, and take this benign circulation, make the industry gradually reasonable layout, which not only can pull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actual construction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market demand of industrial park, boost the local economy, nice and fast development.Keywords: City Belt Accepting industry transfer Industry layout Demonstration area construction 目 录一、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简介1(一)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概述1(二)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意义 1二、沈巷镇在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中的演进2三、沈巷镇在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因素分析3(一)沈巷镇在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中的有利因素3(二)沈巷镇在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不利因素5四、沈巷镇在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中应对策略6(一)加强地方人才发展和人才储备7(二)加大示范区宣传和招商力度 7(三)不断加强工业园区的环境建设 7五、沈巷镇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的启示 8(一)产业转移规模扩大化 8(二)产业转移的梯度化 8(三)产业转移方式多样化 9(四)产业布局渐趋合理化 9参考文献110一、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简介(一)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概述城市带,又称城市群,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城市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城市之间的移动,即有些产业由某些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现象。这种产业转移往往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开始,进而到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的转移;往往是从相对发达的地区转移到欠发达地区,再由欠发达地区转移到不发达地区。它主要通过资本的城市间的流动和资本的区域投资实现的。城市产业转移既是发达地区提高竞争力,参与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欠发达地区改造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的双重作用,探索产业合理布局、要素优化配置、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能够在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节约集约发展、推动节能减排等方面探索新的路子。(二)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意义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转移地区的比较优势,挖掘发展潜力,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在皖江范围内推进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对当前趋势,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有利于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产业转移模式多种多样主要为梯度产业转移模式,即由高梯度地区转移到低梯度地区,由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到经济不发达地区,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试验示范,发挥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第二,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提升发展质量和竞争力,更好地辐射和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布局调整,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格局。第三,有利于推动承接城市带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地区在新一轮增长中抢占先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加速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第四,有利于保持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这样加工贸易步步深入,在不同的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形成一个循环上升的产业转移浪潮,即延长了企业寿命,又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 1。促进产业区际合理分工,1推动区域间良性互动,夯实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二、沈巷镇在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演进沈巷镇因沈家巷而得名。1700 多年前,三国时代始有人定居。1984 年沈巷建镇,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已经是闻名遐迩的“蔬菜之乡”和“大棚养鸡之乡” ,是苏、浙、沪等长三角地区和周边大中城市绿色农产品的供应基地。产业转移前沈巷镇劳动力需求量低下,许多当地剩余劳动力到东部地区打工导致土地撂荒,大量土地资源被浪费,农业生产率低下。农村大量的文化素质较高、体力较好的劳动力被输出到经济发达地区,导致该地区自身人口结构相对劣化,农村农业生产缺乏有效劳动力,使得农业的生产率有所下降 2。1992 年沈巷镇被原巢湖地区行署作为“呼应浦东、开发皖江”的“窗口” ,并被列为市级重点经济开发区,1999 年沈巷镇被安徽省确定为中心建制镇,2000 年被省批准为综合改革试点镇,2001 年被原巢湖市确定为经济开发试验区,2002 年被省确定为 27 个重点示范镇之一,2004 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示范镇之一。2011 年 8 月 22 日起,原属于和县的沈巷镇于 2011 年 8 月 22 日正式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成为芜湖市辖区的一部分。沈巷镇地处长江经济带和合巢芜工业走廊的结合点和聚焦点,雄踞八百里皖江南北交通枢纽的咽喉要道之处,沈巷镇初步建立起了水、陆集疏运输网络体系,可谓货畅其流,人畅其行。公路境内有连接合肥、杭州和南京、武汉的沿江高速和省际高速公路,合巢芜高速公路出入口位于沈巷镇区附近 300 米处。改革开放以来,沈巷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商贸兴镇、开放活镇”发展战略,着力改善投资环境,重点发展经济,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经过多年的不断配套,如今基础设施基本得到完善,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沈巷镇是一座宜工、宜商的工贸型城镇,也是一座宜居的滨江型生态型城镇。目前芜湖沈巷工业园现有来自日本、香港、浙江、上海、江苏、湖南及本省芜湖等地的企业 35 家,截止 2007 年底,园区企业累计投入建设资金 6.2 亿元。2007 年,园区实现产值 4.29 亿元,实现销售收入 4.07 亿元,实现利税 2643 万元。这些产业选择在沈巷发展既发挥了地方资源优势,又利用了长三角地区产业有很强的互补性和融入性,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承接产业转移。作为集中区的起步区,沈巷镇必将会赢得更多政策、资金、项目的厚爱和青睐,无可争议地会成为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外溢和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随着这些企业的进入沈巷镇解决了沈巷镇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有利于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也相应的解决了留守儿童问题,随着企业进入税收收入的增加,政府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伴随着工业园区的建设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完善,文化、卫生等日益丰富。近年沈巷镇企业债券募集资金获得批准,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对加快完善沈巷镇城市功能、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三、沈巷镇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因素分析(一) 沈巷镇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因素东部地区之所以大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归根到底是因为以低成本为核心的竞争愈演愈烈。由于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尖锐,东部产业为了生存被迫转移竞争方式,依靠降低成本实现收益提高并加强竞争力,具体看有五个方面因素 3。1、劳动因素随着东部地区劳动成本的提高,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根据统计,沈巷镇有劳动力 24063 人相对较充足。相同的劳动力在东部发达地区的工资水平为每人每月 4000 元左右而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降低,所需支付的工资水平相应降低,每人每月为 2000 至 3000 元左右。所以需要产业转移的企业往往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所需雇佣的劳动力数量巨大,东部地区往往出现用工荒的现象,这更加增加了劳动力的成本使得劳动力成本在企业成本中占的比例很大。以在沈巷镇设厂的巢湖巴丽花边有限公司为例,这是一家民营有限责任公司,原厂址在浙江杭州,现在在沈巷占地 28000 平方米。公司产品主要为电脑刺绣花边,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面对着东部地区的劳动力价格上升,为了降低成本,公司建在中部地区,产品主要出口,因为中部地区的劳动成本低,比在东部发达地区利润更高。公司一期工程销售额在 2000 万元,利税 200 万元,仅人力成本的降低为公司多盈利 20 多万元。为资本的看扩大再生产提供了资金积累。2、市场因素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而沈巷在皖江地区处于交通交汇点,安徽是人口大省,随着安徽经济的发展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大。在安徽生产建筑材料靠近消费市场,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的占有率,许多建材厂到安徽投产,靠近消费市场降低运输成本。新明珠瓷业有限公司由福州市闽清县刘守银先生等 5 人合伙投资在沈巷镇兴办的民营企业,刘守银为董事长。闽清县高岭土资源丰富(瓷土) ,矿点多处,陶瓷业历史悠久,为县内的主导产业,闽清陶瓷业的某些方面可与淄博、宜兴、唐山、景德镇相媲美。刘守银先生及其合作者为把事业做大做强、发挥资本的外溢效益,纷纷走出闽清,实行异地抢滩兴业。他们认为沈巷镇在皖江城市带的中心,交通便利,当地有适宜的粘土,离原料产地近,安徽是大省人口多,对装潢用的瓷砖需求量大,近几年房地产业发展,对于装潢材料需求大,新明珠瓷业,看准时机在安徽建立瓷器企业,实现了企业的跨区域发展,而且扩大了市场份额,使得生产地离消费地的距离更近。3靠近市场不仅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可以及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改变市场供给,及时进行市场产品更新换代。3、技术因素产品成长的初期其生产和消费应当立足于国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向其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 4。这种周期性的规律在 IT 产业中表现的最为典型,上世纪 90年代后期,IT 产业的竞争由成本竞争的阶段逐步转为技术升级产品更新换代的时代,随着研发和生产的分开,制造肯定要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在沈巷镇建厂的安徽省汉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该企业是本省生产立体车架和工业炉设备的专业公司,属于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是民营科技型企业。主要生产立体车架和为冶金、机械、建材、石油、化工、轻工行业提供各种类型工业炉窑及燃烧器、换热器、炉用辅机等机器设备,于 2005 年落户,该项目总投资有 9000 万元,占地 60 亩年产值有1.2 亿。该公司根据客户的需要,和订单的数量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及时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在东部发达地区已经成为夕阳产业的部门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可以延长产业的周期,沈巷镇没有突出的技术优势,但有明显的人力资源优势,东部的产业转移到沈巷镇可以延长经济周期,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技术周期的延长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收益,而且可以提高落后的区的经济生产力水平。使得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当地人的就业问题。4、外部因素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污染重的化工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由于当地政府相应的政策注重发展经济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相对较低。承接一些东部转移的企业。安徽华谊化工有限公司是由上海焦化有限公司、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和淮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15 亿元设立的,新建年产 60 万吨甲醇及其配套工程,中国银行安徽分行和上海分行作为主牵头行,交通银行安徽分行为副牵头行,通过银团贷款融资 22.6 亿元人民币,期限 8 年的优惠条件。该企业于 2005 年落户在与沈巷比邻的江北产业园。由于法律,法规、市场、成本等原因,有的国家和地区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比如化学工业,发达国家大量的化工行业也在向中国城市转移,当然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目前,从上海到南京以形成一条重要的化工生产带。沈巷镇由于经济落后目前对于化工企业的要求并不高,并且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所以从东部发达地区转移出来的企业到皖江地区建厂比较普遍。5、竞争因素资本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必然向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好的地方转移投资。改革开放4初,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之所以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就是因为他的某些产业,特别是一些中间体加工业水平相当高,配套能力相当强,劳动力成本低。随着我国加入 WTO 市场渐渐开发,区位保护渐渐消失,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提高,利润降低,政策的优惠措施也在渐渐取消,优势渐渐丧失,企业为了继续发展,提高竞争力,把基础加工业向中西部劳动力密集地区转移以降低成本成为必然趋势。随着近年经济的发展,皖江城市带基础和配套条件得到改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东部地区要明显降低。在当前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许多企业转移到成本相对较少的地方。皖江城市带不仅有便利的交通,政策的扶持,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适宜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使得其能够继续保持其低廉的价格。(二)沈巷镇承接产业转移的不利因素沈巷镇工业园区是近几年才建立起来的,新建立的工业园区相对于老的工业园区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进行改善:1、 沈巷镇缺乏知识型人才由于沈巷镇经济发展不充分,拥有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导致沈巷镇缺乏相应的职业技术学校,劳动力技能水平相对较低适应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低,导致产业以简单的加工型企业为主,对周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大,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相对有限。所以政府应当加强当地教育发展,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2、 沈巷镇的知名度不高面对着中国众多的工业园区,沈巷镇的知名度不高,中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区位优势是相对的,各有所长,政府优惠政策不明确,给予各个企业的优惠条件不能完全符合具体企业发展需要;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众多的工业园区中新成立的如果想要凸现出来就需要打造一个有自身特色的工业园区,充分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 5。 3、 沈巷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沈巷镇工业园区刚刚成立处于起步阶段,当地政府由于资金,地理等问题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于东部地区还不完善,导致一些行业的高技术人才缺乏。当面对着东部地区大量的企业和技术人才的进入时,可能会导致当地医疗,教育以及休闲娱乐资源紧张。从目前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体系没有形成政策的制定往往着眼于项目本身和局部环境,整体性的扶持表现不明显。第二、针对性不强,转移项目能够从中获得直接受益环节较少,有些环节缺乏操作性难以实施,第三、办事的力度不大,与其他地区相比政策扶植上的比较优势不明显。5四、沈巷镇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对策略面对产业转移的不利因素,企业和政府正努力改进,降低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一)加强地方人才发展和人才储备一个地方的产业后备军尤其是技术骨干人才的储备是决定能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条件,因此沈巷镇需要加大职业技术培训,面对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沈巷镇政府的职业培训应当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订单”的方式抓紧展开。教育的投入收益是长远的,面对投入不足,可以要求企业建立相应的技术学校,政府在其他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偿和优惠措施。组织职业技术培训不仅可以吸引企业投资也可以使当地人能够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难的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提高了对于知识型人才的关注度,提高相应的技术人才的待遇,给与其更多的发展机会,才能吸引人才,方便更多企业进入 6。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沈巷镇投资,伸向政府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建立了大量的职业技术学校,提高当地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环境支持。(二)加大示范区的宣传推介和招商力度推进示范区建设,要有承接平台,但更关键的是把资金引进来,留得住,这就需要加大示范区的宣传推介和招商力度。沈巷镇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沈巷镇要积极承接东部地区高端产业转移,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同步进行。沈巷镇政府要强势推动,明确政府的相应政策:表现在税收、收费、土地等诸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明确各个政策的细节,只有明确细节并不断完善才能凸显沈巷镇的优势,避免由于政策的模糊不清而导致的纠纷。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反应示范区的产业承载能力,对产业转移具有重大影响,所以要优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沈巷镇是一座宜工、宜商的工贸型城镇,也是一座宜居的滨江型生态城镇。经过多年的不断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得到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供电、供水、电讯、教育、卫生、医疗等都要起头并进,全面发展。要努力突出沈巷的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全面超过相应的竞争对手,要敢于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保持走在时代的前列,才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不断加强工业园区的环境建设虽然沈巷镇现在的基础设施相对于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基础设施环境还需要不断改善才能够满足和吸引更多企业人才向沈巷镇流动。面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建设6有自己特色的城区,环境建设主要分为硬环境和 软环境。硬环境建设最主要就是交通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打通与长三角地区的交通连接,全方位的实现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网络的对接,构建一个畅通,快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完善的交通通道。软环境建设主要就是加大政策的创新力度,要再用足用好现有政策的条件下,推动政策创新,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比如:减轻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对于员工的培训可以是“政府买单、社会承办、订单培训”的方法,解决企业用工问题等等。 7五、沈巷镇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的启示(一)产业转移规模扩大化中国进入了产业转型时期,面对着用工难的问题东部劳动密集型企业东部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农村,靠近劳动力市场的地方。伴随经济全球化和投资、生产国际化加快的潮流,跨国、跨区域直接投资的总量不断扩大,从而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推动力量。有统计表明:进入 21 世纪后,发达国家为赢得全球竞争优势,进一步加速了国际产业转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等新兴的“金砖四国”为实现赶超战略,也进一步扩大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接纳,以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加速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高度化。因此从长期来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 7。产业转移由劳动密集型开始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构建以合肥、芜湖为核心,以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等 6 个沿江城市为轴线,以滁州和宣城为“两翼”的产业空间格局,城镇化与工业化双轮驱动。合肥、芜湖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2011 年,通过撤并,合肥面积扩大了40%,人口与 GDP 也与南京、武汉比肩。合肥城市圈内的六安市,专门规划成立六安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一个重要功能定位是“合肥六安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江北的无为县等并入芜湖,推动芜湖跨江联动发展,推进芜湖马鞍山、芜湖宣城一体化,将芜湖全力打造成省域次中心城市,建设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经济文化旅游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创新型城市和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大城市。融入长三角,连接中西部。示范区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着力推进城镇化,驱动城镇化与工业化实现同频共振。位于铜陵和池州中间的江南产业集中区着力推进与两市的一体化建设。“不仅是产业的集聚地,更是滨江新城区。”担负完善皖江城镇布局使命的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全力推进产业招商,短短两年已有 63 户企业登记落户,注册资本 30 亿元,圣来光电、冶金导卫装备等 10 多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 70 多亿元。(二)产业转移呈梯度化主要表现的企业为纺织企业,纺织企业为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发达地区已经处于产业周期末尾,这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竞争力较弱的企业从8东部转移到毗邻的皖江城市带。杭州的巴丽花边有限公司主要为电脑刺绣,向沈巷镇进行产业转移不仅使转移企业的经济周期得到延长,为企业赚取利润,而且为当地引进先进的技术,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产业梯度转移即产业由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到经济技术不发达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是以技术和生产力水平为主导的经济活动,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对日本棉纺工业发展史研究提出雁行发展模式 8。形象地说明后发国家通过承接发达国家(高梯度)国家产业转移,实现工业化,再转移到欠发达(低梯度)国家的梯度转移全过程。梯度的产业转移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延长了技术的使用周期,也在无形中降低了成本。(三)产业转移方式多样化近年来,产业转移已突破了过去把整个产业移向外区域的方式,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多个区域共同生产也逐渐成为区域产业转移的重要模式。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和生产全球化的推广,研发中心、零部件生产、组装生产分散同步进行的模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另一种选择,跨国大型企业由于国际化生产而带有明显全球化的特点。同时,区域产业转移也突破了原来单一的直接投资和单一股权安排,逐步形成了独资、合资、收购、兼并和非股权安排等多样化投资和产业转移方式并举的格局,跨区域的企业收购和兼并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区域投资和产业转换的重要方式。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的服务市场、金融市场、人才市场和政策法规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9。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技术升级创新的过程。 “环保措施、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等,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生产工艺与刚投产的上海焦化 1 号工程和开工建设的 4 号工程基本相同,部分工艺甚至更加先进。高标准高起点高端承接,例如2011 年 6 月,福建某公司拟投资 15 亿元在合肥新站区建设一个无机纤维项目,合肥市环保局经过预审并深入到福建总公司考察,认为该项目不仅能耗、水耗较高,而且存在大量的废气和残渣排放,果断予以否决。2011 年,新站区共拒绝各类高能耗、重污染的项目 12 个,取缔关停违法排污企业 14 个。宣城市还特地提出要做到“四个不选” ,即: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不选,高耗能的项目不选,资源浪费大的项目不选,低效益的项目不选。(四)产业布局渐趋合理化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与产业转移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有序流动,会有力地推动产业转移的发展。为了适应产业转移的趋势,我们一方面应逐步放松对生产要素的各项行政管理制度,为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通过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和配置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跨区域生产要素市场建设。为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提供良好的服务,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有序9流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不断有新鲜的“血液”的流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必将能蓬勃发展。东部地区的产业向皖江地区转移,促进了皖江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皖江地区在承接城市产业转移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像沈巷镇这类的后期发展的工业园区,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对于将要进行产业转移的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 10。沈巷镇在实践中应用产业转移理论,对产业布局,产业规模,产业特色,工业园区品牌都有关注。利用其自然经济优势,不断完善,政府配合完善政策,为投资商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当地的竞争力,为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实现工业化做出贡献,为实现中部崛起战略打下好的经济基础。城镇化与工业化齐头并进,双轮驱动,皖江城市带展翼腾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构建以合肥、芜湖为核心,以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等 6 个沿江城市为轴线,以滁州和宣城为“两翼” 的产业空间格局,城镇化与工业化双轮驱动。 融入长三角,连接中西部。示范区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着力推进城镇化,驱动城镇化与工业化实现同频共振。位于铜陵和池州中间的江南产业集中区着力推进与两市的一体化建设。全力推进产业招商,短短两年已有 63 户企业登记落户,注册资本 30 亿元,圣来光电、冶金导卫装备等 10 多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 70 多亿元。面对着竞争的激烈,工业园区的准入门槛提高,倒逼着经济提升。经济的提升也相应的提高了工业园区产业布局的合理性。经济效益的提高,使得工业园区坚持“绿色承接”相对的注重绿色 GDP 的比重。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10参考文献1 马凌.中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探讨J.商业研究, 2009,(9):2-3. 2 谭木魁.中国耕地撂荒问题研究M.科技出版社, 2004,:35-48.3 毛蕴诗.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与特点及对我国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0, (9):4-6.4 韦伟.三角产业转移的几个问题J.江淮论坛,2008,(6):5-7.5 钱常胜.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浅见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9, (4):4-6.6 李松志.国外产业转移研究的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07,(2):3-5.7 钱常胜.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浅见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09,(4):5-7.8 A kamatus kanamc:A Historical Pattcm of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The Developing Economics, Prelininary Lssuc, No.1 , 1962,125-127.9 林斐.泛长三角承接长三角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思考J.区域发展,2010,(9):3-5.10 沈正岩.产业转型升级的“韩国经验”J.政策瞭望,2008,(3):10-1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