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02040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A. 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B. 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C.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D. 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释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使得罗马有律可依,改变了以前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的情况,体现了成文法所具有的进步意义,题中信息体现了这一意义,故选B。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十二铜表法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厉的法律;C项错误,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D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十二铜表法的影响。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2.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有如下规定:“九、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十四、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如为未适婚人,由长官酌处笞刑,并责令赔偿损失。”该材料A. 体现了罗马法重罪轻罚的特点 B. 说明了罗马法严肃残酷的本质C. 显示了对私有财产的高度关注 D. 表现了对未成年人的适当保护【答案】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材料的主旨重心所在,对学生的材料阅读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要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未适婚人”,分析出对于未适婚人的犯罪的处罚较轻的结论,据此即可对选项逐一分析,得出正确答案。3.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 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 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C. 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 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反抗贵族斗争的结果,与奴隶无关,“使用所有罗马人“的表述不合史实,故A项排除;十二铜表法与国内民族关系无关,故B项排除;依据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调整的阶级关系,也就是公民内部的关系,故C项准确;十二铜表法与调整外来关系无关,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4. 孔子说,“子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向神一样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A. 树立皇帝的权威 B. 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C. 制定完善的法律 D. 传播基督教教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和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罗马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来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奴隶主的统治,例如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故C选项正确;古代罗马皇帝的权威以法律的形式来体现,故A选项错误;人文主义思想属于思想领域,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故B选项错误;传播基督教教义,属于宗教方面,也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故D选项错误。故选C。5. 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A. 完善法律体系 B. 稳定社会秩序 C. 保障平民利益 D. 维护帝国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从而稳定了社会的秩序,B正确;法律体系完善是在帝国时期,A项错误;法律是为了维护贵族的利益的而不是保障平民利益,C项错误;公元前4、5世纪,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而不是帝国,D错误。所以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实质6. 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方,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A. 商业征服 B. 文化同化 C. 宗教皈依 D. 财富侵蚀【答案】B【解析】据材料“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文明与希腊文明之间有继承关系,故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文化同化,故B选项正确;商业征服仅仅属于经济方面,不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故A选项错误;宗教皈依也只属于宗教方面,过于片面,故C选项错误;“财富侵蚀”说法也过于片面,故D选项错误。故选B。7. 古罗马法学家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该材料表明A. 罗马法以自然理性为基础 B. 法律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C. 罗马法至今仍有其适用性 D. 罗马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答案】A【解析】据材料“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法的原则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如自由、平等、公正等,这些自然法原则是罗马法的基础,故A选项正确;“法律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的说法没有突出自然法的原则的基础性,故B选项错误;罗马法不适用于今天,故C选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罗马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普遍的适用性”,学生据此再结合罗马法相关知识即可推理出罗马法以自然理性为基础的正确答案。8. 全球文明史中提到:“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要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材料反映了A. 罗马法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 罗马法是维系帝国统一的工具C. 罗马法反对君主专制 D. 罗马法是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用法规和客观的判断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说明罗马法是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A与材料“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不符;B不对,材料没有显示这是在罗马帝国时期;C不对,罗马帝国时期实行专制统治。故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作用。9. 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查士丁尼新敕收编了查士丁尼颁布的100多条敕令。上述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 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 B. 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C. 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 D. 罗马法只是皇帝敕令的汇编【答案】B【解析】皇帝的敕令可以成为法律,但皇帝的命令不等于法律,故A项错误。皇帝的敕令被收入法典说明法律最终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故C项错误。皇帝敕令只是罗马法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故D项错误。10.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已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这使得A. 习惯法演变为成文法 B. 罗马统治着加强了对外邦人的镇压C. 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 D. 罗马法对帝国境内所有人都适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为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但罗马法只适用于帝国境内的所有自由人,而非所有人。11.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当时国A. 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 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 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 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国1875年宪法使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政体。法国共和制确立艰难曲折,民主派和君主派势均力敌,共和派确立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政治宽容的政策,故选C。巴黎公社失败后,工人运动卷入低潮,所以政府不可能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排除A;B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法国宪法制定时,共和派和君主派已经过了长期反复的斗争,在各方相互妥协的基础上,最终通过宪法,所以排除D。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12. 有学者提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 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法治国家 B. 17世纪的英国还处在封建势力统治之下C. 美国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D. 欧洲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影响【答案】C【解析】据材料“17世纪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英格兰属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美国独立后成为美国领土,材料说明美国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故C选项正确;17世纪的新英格兰不是一个国家,故A选项错误;17世纪的英国到1688年光荣革命后已经不是封建势力统治,故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文艺复兴影响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有二:一是知道新英格兰属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美国独立后成为美国一部分;二是明确自由与平等这些思想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内容,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3. 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 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 传统议会制度瓦解C. 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中“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说明当时贵族地位没落;“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说明当时的议会没有贵族的席位,故A错误,是已经没落,没有了社会地位;议会拥有绝对权力是权利法案颁布后,故C项错误;题干中始终没有体现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来,故D项错误。传统的英国议会是国王控制的议会,是有贵族参加的议会,而1649年的议会国王没有了权威,也没有贵族参加,说明当时的传统议会制度已经瓦解。故正确答案为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传统议会制度瓦解14.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道:“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A.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C. “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如下几个重要历史信息:1873年、法国、共和政体-君主派-极端共和派,这实际上反映了大革命后法国政治局势的特点,说明了当时的政治局面错综复杂,故A项正确;B项与题干材料无关;C项于材料信息相反,联合派会使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故BCD三项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一票共和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 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C.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D. 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美英俄德四国议会制度的建立途径有很大的不同,美英两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而俄国是通过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至于德意志则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后才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一种形式的建立除了有经济的根源,还要受原有的政体模式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巨大影响,故C符合题意。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历史根源16. 艾格蒙特勋爵在他的日记中评论首相沃波尔说:“1730年3月25日,星期三。今天我听说议院讨论托马斯爱斯顿爵士的当选问题直到夜晚11点钟罗伯特沃波尔爵士一直等到表决完毕才走现在沃波尔爵士由于他的首相地位,继之也必得到朝廷的赞许而实际上国王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这一材料最能说明A. 沃波尔是英国政治史上公认的第一个首相B. 英国内阁中首相的职位已经确立C. 组阁的政党在国会中占据多数席位D. 沃波尔操纵选举盘踞首相职务【答案】B【解析】据材料“现在沃波尔爵士由于他的首相地位,继之也必得到朝廷的赞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首相的职位已经确立,故B选项正确;沃波尔是英国第一个首相,这一说法是否为英国政治史所公认,材料并未涉及,故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组阁的政党在国会中占据多数席位,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沃波尔操纵选举盘踞首相职务,故D选项错误。故选B。17. 英国著名政治思想家密尔认为在一个民主政体中“平衡几乎总是有的,但天平的两端决不保持绝对平衡,哪一个占优势在制度表面并不明显”下列选项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A. 唐代三省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B. 美国总统与国会间的制约关系C. 英国国王与首相间的制约关系 D. 德国皇帝与首相间的制约关系【答案】B【解析】据材料“民主政体”、“平衡几乎总是有的,但天平的两端决不保持绝对平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三省制度属于加强皇权的封建制度,不属于民主政体,故A选项错误;美国是民主政体,总统与国会间的制约关系符合题意,故B选项正确;英国国王没有实权,统而不治,不符合民主政体的平衡关系的特点,故C选项错误;德国皇帝掌握国家大全,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无法体现“平衡”的特点,故D选项错误。故选B。18. 关于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特点与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众议员流动性大,可以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参议员相对稳定,利于保持政策稳定性参议员任期较长、人数较少、且(多数情况下)较众议员代表更多的选民国家的创建者希望拥有一个贴近且跟随民意公论的“人民议院”;以及与一个较为慎重且具贵族气派的参议院,以防护集体情绪的狂乱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成,流动性大,可以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故正确;参议院议员由各州州议会选举,每州选举参议员二人,任期六年,相对稳定,利于保持政策稳定性,故正确;由于参议院议员任期较长、人数较少,相比众议员代表了更多的选民,故正确;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设置说明国家的创建者希望拥有 “人民议院”;以及一个具贵族气派的参议院,达到相互制衡的效果,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都错误。故选A。19. 美国1791年第一宪法修正案生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这一修正案A. 说明了美国各地没有官方宗教 B. 体现了个人权利优先的精神C. 彻底纠正了1787年宪法的不足 D. 有效地限制了联邦政府的权威【答案】B20.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A. 英权利法案 B. 美1787年宪法 C. 法国1875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C【解析】据材料“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权利法案体现了君主立宪制,不是共和制,故A选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体现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故B选项错误;法国1875宪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激烈斗争后达成的妥协,故C选项正确;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君主立宪制,故D选项错误。故选C。21. 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利,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A. 体现出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 B. 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C. 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 D. 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由材料中“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利,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说明政府想通过限制教会的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符合题意。22. 拿破仑1807年在致其兄弟杰罗姆的信中写道:“我在信中附上了为你的公国制定的宪法。你必须忠诚地执行。宪法中的优点将成为你的政体中的主要特点。为了扩张以及稳固你的统治,我更依赖它们的成效,而不是依赖军事胜利。对你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政策。”与这种“政策”精神实质最接近的是A. 天赋人权 B. 社会契约 C. 法律至上 D. 自由平等【答案】C【解析】据材料“宪法。你必须忠诚地执行。宪法中的优点更依赖它们的成效,而不是依赖军事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对资产阶级法律的作用尤为重视,材料体现了法律至上的精神实质,故C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天赋人权的内容,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社会契约的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同样没有体现自由平等的思想内容,故D选项错误。故选C。23.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 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 保证司法的独立性 C. 实现三权分立 D. 实现分权制衡【答案】B【解析】据材料“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的制度,为了保证司法的独立性,法官得终身任职,故B选项正确;终身任职不一定能够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故A选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司法权的问题,没有反映三权分立,故C选项错误;实现分权制衡,不属于直接目的,故D选项错误。故选B。24.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B. 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C. 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而不适用的美丽艺术品D. 美国的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美国的联邦宪法只适用于美国而不能简单的加以移植或复制,否则必然会失败,说明了美国的民主制度立足于本国实际而不能简单抄袭和模仿,故选B。AC与题干主旨无关。D说法错误,美国联邦宪法有受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25. 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相比之下他们代表不足,而和国家的累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每一项利益,却被代表得足而又足。”由这种状况引发的运动的最终结果是A. 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 B.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C. 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 D. 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答案】C【解析】据材料“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工业资产阶级这经济实力强大后对参与政权的强烈要求,故C选项政权;材料未涉及无产阶级被选举权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已经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故B选项错误;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政权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器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学生应该可以从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史实入手,正确理解该信息,据此即可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26.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他们不能进行贸易,没有统一的货币,无法指定外交政策,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上述材料描述的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A. 1781年的美国 B. 1789年的美国 C. 1891年的美国 D. 1933年的美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看,符合美国刚刚独立后的状况。27.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A. 1787年美国宪法 B.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B【解析】1787年美国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共和政体,议会主权较好地制约政府的权力,故A、C、D选项错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议会对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故B选项正确。28.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A. 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 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C. 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 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政治体制。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和主宰议会等大权;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由此可知题干“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应该是指帝国首相对内阁的控制权。A、C、D各项的表述均与史实不符。故答案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宪法29. 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度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与。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A. 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构 B. 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C. 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 行政机构权力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答案】D【解析】据材料“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与”、“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英国和美国的行政机构对议会的极大的制约,说明行政机构权力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故D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的信息,故A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行政权对议会的制约,无法说明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故B选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明确英国内阁和美国总统属于行政权,议会属于立法权,再扣住材料关键信息“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与”、“总统否决议案”即可推理出行政机构权力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的结论,此时注意排除教材知识的干扰即可。30. 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A. 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 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C. 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 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法国的政体是共和制,宪法规定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在议会与内阁和总统关键职位中,可见,总统职权并不是完全受宪法制约;而法国也并不是两党制,而是多党制,立法与行政权不合一,是分权,即B、C、D三项说法是错误的,正确选项为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二、材料解析题31.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历史上各个王朝都有一整套典章制度但人们如果稍稍翻阅一下史书不能不对一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正史中可以用舆服志、礼仪志等大量篇幅来记载什么身分的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服用什么料子、什么颜色、多大尺寸、用什么装饰;仪仗队有多少人,排什么队伍,手里拿什么东西,每件东西什么尺寸这一类近乎无聊的内容,甚至连演滑稽戏一样的“禅让”也要照录那三劝三让的表文和诏书,可是真要查什么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却往往非常简略,或者前后矛盾,语焉不详,有的竞毫无踪影可见。其实这倒并不是史官们的疏忽,而是由于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存在着两个系统:由皇帝和官员们制定的正式制度,由官吏们执行着的实际制度。前者是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见于记载,却不一定起实际作用;后者是实际通用的、得到法律认可的、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但从来未被正式记载,却真正得到了执行。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材料二 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法规应该设立起来以作为分属于各个种族的个体之间的社会纽带,并使得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体制上各类灵活的机制使新的规章得以形成、受到检验并获得确认,它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漫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成文规章的特点。(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成文规章对罗马和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1)特点:注重礼仪,忽视实务;流于形式;难成体系。(2)罗马:稳定社会秩序;强化司法精神。中国:强化君主专制;阻碍经济发展;固化等级观念。【解析】(1)本题依据材料一“记载什么身分的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服用什么料子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见于记载,却不一定起实际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注重礼仪、忽视实务、流于形式、难成体系等方面概括古代中国成文规章的特点。(2)本题依据材料一“由皇帝和官员们制定的正式制度,由官吏们执行着的实际制度”,据材料二“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罗马稳定社会秩序、强化司法精神、中国强化君主专制、阻碍经济发展等方面简述成文规章对罗马和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32.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答案】一等(810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58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04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观点:民主政治是妥协的产物。论证:面对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日益激化,梭伦推行财产等级制等具有折中色彩的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平民获得了一定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美国建立后,面对独立战争初期尖锐的社会矛盾,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妥协(联邦政府权力加强,各州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大州和小州之间相互妥协(各州地位上保持平等,参议员每州2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南方和北方之间相互妥协(允许保留奴隶制度)。在此基础上,颁布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如列出其他事例,且符合题意,也可得分。) 【解析】本题据材料“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即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即可从美国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妥协、大州和小州之间相互妥协、南方和北方之间相互妥协的角度加以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3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巴尔扎克擅长于典型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的细致刻画,并表达人物性格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发展。他认为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不仅要摹写社会现象,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在塑造人物的问题上,他强调诗人的使命在于创造典型,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又说典型人物应该把那些多少盒他类似的人的性格特点集中于一身。他还强调艺术家不仅要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在19世纪30至40年代,他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高老头、葛朗台等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但他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摘编自特罗亚巴尔扎克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尔扎克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答案】(1)特点: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写实性);对社会现实进行强烈批判(批判性);注重塑造典型性格(个性化):注重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结合(教育性)。(2)背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社会道德与价值观发生变化;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社会长期动荡;作者个人的经历与艺术追求。【解析】试题分析:(1)本问考查的是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风格,旨在考查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紧扣材料信息“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艺术家不仅要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等,分析、认知,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注重写实、体现批判性、注重个性化、注重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结合等。(2)本问考查的是巴尔扎克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扣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工业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的社会状况、作者个人的经历与艺术追求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巴尔扎克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风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概况及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