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81579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I)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6分)1、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 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C.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 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2、西汉前期,丞相多是功臣或功臣子弟。西汉后期,丞相则以掾史文吏和经学之士为主,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任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人数约占538。这说明()A.汉代统治者重文轻武 B.儒学政治影响日益增强C.皇帝打击权贵以强化专制 D.齐鲁地区成为政治中心3、古代罗马人、希腊人也同中国一样注重孝道,但随文明程度的增加,他们的孝道观念便逐渐淡漠,而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却日益发展,成为民族性格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孝道文化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A.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 B.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C.民本思想的趋时更新 D.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4、“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賾,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A.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 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 D.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基本原则名称地点描述匡社苏州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复社吴江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岭南会馆苏州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讲学会无锡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A.江南成为文化中心 B.文化政策相对宽松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D.传统四民结构松动6、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7、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然其实质却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名士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A.力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C.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 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8、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B.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C.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9、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10、吴晓波在分析引发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B.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C.科技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D.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11、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中记载:中国商人也踊跃到海外经商。康熙晚期,苏州造船厂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大者可载万余石,小者亦数千石,商人有倾产造船者。上海著名大海商张元隆“广制洋船,海上行走”,拥有海船数十艘,立志要造一百艘海船。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A.中国民间商人海外贸易的积极性高涨 B.民间海外贸易额一度超过官府海外贸易额C.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D.闭关锁国政策没能阻碍海外贸易的长期发展12、南宋湖南、湖北“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同营,辗转贩粜,以规厚利。父子相袭,习以为俗”。这表明两湖地区()A.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商人垄断粮食贸易C.稻米的商品化明显 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13、鸦片战争后, 梁廷枏先后作海国四说瀛寰志略,于“英吉利国”的“巴里满”(议会),“米利坚合众国”的“议事阁”更多记述详备,注目大半俱在“视听自民”和“聚众公议”。材料反映了()A.作者对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不满 B.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次C.作者对西方民主制度有初步涉及 D.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14、马克思:“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其中也有俄、美的份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以下理解正确的( )A.客观描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后的情形B.说明中国在茶、丝为主的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C.马克思认为当时列强的对华贸易形势并不乐观D.马克思认为列强发动的对华战争纯属商业性质15、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他们又相继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等,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经济的近代化逐步发展 B.近代工业体系已逐步建立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共识16、新青年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曾规劝青年人要以孔子、墨子为榜样,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916年和1917年,陈独秀在答读者信中重申“记者之非孔,非谓其温良恭俭让信义廉耻诸德及忠恕之道不足取”,进而他还将勤、俭、廉洁、诚、信等儒家思想信条视为“救国之要道”。材料()A.肯定传统文化的价值 B.反映新青年宗旨发生转变C.认为传统文化是救国之道 D.表明陈独秀对传统文化的妥协17、十二铜表法规定:建筑物的周围应留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些条款体现的理念是()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强调维护公共利益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注重兼顾多方利益18、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民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据此可知,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A.有利于人们摆脱宗教束缚 B.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C.强调教权高于世俗国家权力 D.为德国统一提供理论武器19、卢梭赞同国家的建立与利益有关,但他在社会契约论中谈道:“我将努力把权力所许可的和利益所要求的结合在一起,以便使正义与功利二者不致有所分歧。”对材料中卢梭的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国家的利益至高无上 B.国家是为人的实际利益而产生C.人的利益要合乎正义 D.社会契约思想与以往截然不同20、杨继绳指出:1929年美国政府的总开支约为100亿美元,1933年,增加为130亿美元,1936年增加150亿美元。经过政府三年“注射”之后,国民总所得额与国民总消费额上升了50%,但政府的投资计划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程度,仍有900余万人失业,直到二战期间政府投资扩大到1030亿元,就业问题才得以缓解。作者的意图是()A.自由放任政策优于政府干预 B.以工代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C.二战是美国渡过危机的唯一因素 D.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相对有限的21、他们遵循的原则:从你周围的一切掉转目光,朝向你的内心王国吧,这是哲学向他的信徒们道出的第一个要求。你身外之物没什么重要的,你本身是唯一的问题,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对梦境的探索,梦境既有现实生活的折射内容,也有而且大量是非理性的精神表现。下列关于该文学流派的说法正确的是()A.19世纪工业革命直接催生的产物 B.注重细节描写,批判社会现实C.惯用幻想和想象,体现理想主义追求 D.反传统,表达个人的精神创伤22、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过牛顿:“其实在您的时代,阁下的思想和创造力已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即使在今天,您的诸多创见仍指引着物理学的发展。虽然在我们的追根究底之下,这些观念必须以其他违反日常经验的东西来取代。”对上述相关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牛顿的“思想和创造力”为启蒙运动产生提供了基础 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的力学体系 相对论是“违反日常经验的东西” 爱因斯坦对牛顿评价比较客观A. B. C. D.23、1918年夏季,孙中山通过美洲华侨向到列宁和苏俄政府发去电报,对列宁和苏俄政府表示祝贺。1923年8月,又派出“孙逸仙博士访苏代表团”赴苏考察。这表明()A.中苏两国已结成联盟 B.孙中山“以俄为师”,走苏俄道路C.孙中山的思想发生重大转变 D.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4、为了让党内早一些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认识到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同时,也认识国民党的“革命”性,解决中国革命的领导、动力、对象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毛泽东发表了()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联合政府C井冈山的斗争 D新民主主义论2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26、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 “规定之”中的“之”也都去掉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力求表述更加准确 B.更好地体现人民性C.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D.尽量体现社会转型27、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立法高峰,通过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多部法律。上述法律() 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A.B. C. D.28、据资料统计,我国1952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949年的19倍,从1949年到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平均每年增长1,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451,平均每年增长348;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35,平均每年增长153。这些变化()A.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完善基础 B.表明国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C.为向计划经济过渡奠定了物质基础 D.显示出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29、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举行多次谈判,达成了中英两国互派代办的建立半外交关系的协议。随后在英方邀请下,中国还组织代表团对英进行了贸易访问。这一活动反映出当时我国外交方针()A.由一边倒转向多边领域 B.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C.以平等互利为基本准则 D.跳出了意识形态的范畴30、1961年国家征购粮食的数量是4050万吨,与1959的6740万吨义务交纳粮食相比,这个数字大大下降了,农村保留的产量份额上升到825%。由此可见()A.“大跃进”客观上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B.“二五计划”实施加剧了农业的劣势C.农村的消费急剧下跌的态势得以缓解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倾向于以农业为重31、1988年,全国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确认“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形成了后来广为流传的“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分离”“厂长经理是企业的法人代表”等观念。这反映出当时我国()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启 B.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C.确立了企业的主体资格 D.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3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年代及版次收录的部分新词汇1978年第1版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1996年第3版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xx年第6版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A.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体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 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33、1972年日本外交蓝皮书中提到,“中美两国由一直以来的只有对抗的关系进入到包含对话的共存关系”,同时“国际政治显然由之前美苏两国对抗的时代,向中美苏三国以竞争与共存对立与对话关系为轴而转的时代移行”。由此可知,在日本看来()A.中美外交分歧渐趋消除 B.意识形态不再影响大国关系C.日中关系改善势在必行 D.多极化趋势下保持本国中立34、右表为xx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单位:万人)统计表。据此可知,我国()年份 xx xx xx xx 中等职业教育 675 620 601 593 普通高中 823 797 797 803 A.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B.推行“科教兴国”战略C.对高校建设力度加大 D.教育改革放缓和迟滞中等教育发展35、早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风尚,城乡皆然。清末民初,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传统的早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这反映了()A.妇女地位提高 B.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C.清政府推动社会习俗变革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36、美国百科全书认为:罗斯福是讲究随机应变和实用主义的,他是和大商业农场主和大企业合作的而不是与之对抗的。罗斯福这样做主要是解决大危机中的()A.金融行业风险 B.生产相对过剩 C.百姓流离失所 D.严重滞胀问题37、在苏联,虽然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发展而出现的“资源和技术压力”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了客观要求,但却长期得不到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因素的相呼应,反而陷入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桎梏”之中。这体现出苏联()A.劳动者素质普遍低下B.资源技术严重匮乏C.经济改革未见成效D.经济体制长期僵化38、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序幕。有观点认为:冷战是美国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另有观点主张:冷战起源于十月革命到二战间的美苏关系。对材料最为准确的解读是()A.冷战源于美苏间意识形态对立与国家利益冲突B.美国要求苏联开放势力范围导致了冷战的出现C.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促成美苏矛盾对立的关键D.冷战是二战前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孕育出来的39、20世纪40、50年代的英国国有化的范围,除银行外,几乎都是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原材料和能源的基础产业,如煤炭、钢铁、煤气和电力工业,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服务的铁路、航空、公路以及邮电等公共事业企业等。由此可见,当时英国的国有化()A.借鉴了苏联工业的发展模式B.改变了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C.一定程度制约了私人企业 D.从根本上有利于私人企业40、1961年,肯尼迪指示各联邦部门加大开支,下令按新的最低工资法提高被该法排除在外的政府雇员和政府洗衣工人的工资,发放免费食品券,降低联邦住房管理局贷款利息,增加三十亿美元的政府预算。这明此时美国()A.凯恩斯主义影响深刻 B.政府开始全面干预经济C.总统获得经济立法权 D.社会贫富差距逐步消除41、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的,当时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一金融一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三位一体的设想()A.表明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B.反映了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C.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 D.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形成42、英国于1961年、1967年两次提出申请加入欧洲煤钢共同体,均遭法国否决。1973年英国终于加入欧共体。xx年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公投决定是否退出欧盟的动议。xx英国经过全民公投,成为第一个退出欧盟的国家。材料表明()A.欧洲一体化曲折发展B.英国社会盛行孤立主义C.欧洲民族矛盾激化D.英国经济衰退局势加重43、xx北京APEC会议指出,过去25年,APEC成员经济体平均实施关税降低超过10个百分点,推动区域内贸易额和区域总贸易额提升7倍。这说明APEC的成立()A.使成员国间贸易壁垒消除 B.得益于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受到其他经济组织的欢迎 D.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发展44、在全球化加速的进程中,源于非洲的音乐舞蹈登上了欧美、亚洲的舞台,中国制造的商品及餐饮店遍及全世界的各个角落,美国的好莱坞制作的大片占据了世界各国的影视市场,英语成为世界各国精英通用的语言。上述现象说明全球化()A.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 B.扩大了亚非与欧美国家的差距C.加强了各国家间的相互联系 D.造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二、非选择题(45题22分,46题12分,共34分)45、(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少在汉代,中国就出现了有关医院的概念。公元510年,第一个由政府管辖的“医院”由南朝君主建立。省一级半官方半私人的“医院”在隋代已出现。明代以后,随着中医“世俗化趋势的全面渗透,中医全面流入民间,成为每个人都可研习的一门技术。在古代中国,医院一直是宫廷的产物,传统的医事制度基本上是围绕王权的需要而设置的,朝廷医官主要通过选拔医家子弟入宫。古代医疗机构为平民医治的程度和规模相当有限,民间的医生主要由儒医和方郎中充任,走乡串户,悬壶行医。“家庭”是原始的医疗单位和护理空间,医生对病人的诊治以及病人家属照方护理皆在家中完成。在医患关系上,医疗的主体是病人,病人自由地择医而求治,医生只是被动地提供医疗服务。中医的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这种方式无论规模抑或质量都相当有限。 据廖育群岐黄医道等 材料二 1820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开设一家眼科诊所,随后政府和民间人士相继开办了数目可观的新式医院,到1920年,在大城市新式医院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医家”,成为医疗机构的主体部分。在工作效率上,近代医院制度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使医生的专业化水平大为提高。在医疗行政方面,1905年清政府开始设巡警部(兼管卫生事务),1912年,南京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卫生司,医院不再是传统的专侍皇宫的太医院,它的服务对象是京城官吏和居民,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西方医疗制度还开启了中国近代医学教育之先河,各方的努力下尤其是各地开始设置医科或医学院,医学人才的培养迅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整体传播,改变了单一的中医学独立存在的局面,中国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中国人的医疗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马伯英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医疗制度的特点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医疗制度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12分)46、【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这种庞大的宗族共同体便构成了这一时期贵族社会最根本的社会组织。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庭形态,除了宗法贵族集体大家庭之外,另有庶民、奴隶等个体家庭,但无经济、政治上的独立性,尚被包客于宗法大家庭以及各类共同体(如村社)的外壳之中。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由此,秦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这种家庭具有结构简单、内部关系单纯而亲昵、人数少等特点。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前后秦的家庭制度的主要变化。(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分户政策的可行性和意义。(6 分)高二级历史第二次质检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6分)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CBDDCDABAAA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CCCAADBCDCA题号2324252627282930313233答案CACBBCBCCCC题号3435363738394041424344答案ABBDADACADA二、非选择题(45题22分,46题12分,共34分)45【参考答案】(1)特点:医院围绕王权而设置;为平民医治的医疗机构相当有限;“家庭”是原始的医疗单位和护理空间;病人是医疗的主体;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6分) 原因:君主专制制度;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儒家思想的影响。(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4分) (2)变化: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促进了医疗的专业化、高效化;政府设置专门的医疗行政结构,医疗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6分) 影响:冲击了传统的医疗制度与医疗观念;提升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现代医疗制度和教育的发展。(6分)46【参考答案】(1)变化:家庭形态由集体大家庭为主变为个体小家庭为主;家庭内部人数由多变少,人员关系由复杂变得简单;宗法制度对家庭的影响由强变弱。(6分) (2)可行性: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成为可能;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了宗法势力和贵族特权。(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意义:推动了秦国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秦国实行编户,增加政府赋税收入;易于秦国推行什伍连坐制度,保证兵源,加强对百姓的控制。(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