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81344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1. 珍珠是河蚌产生的一种有机物,它既是一种有机宝石,又可作为护肤品的主要原料,因为它在抑制细胞脂褐素的增加上有重要作用,这表明珍珠在保健上可用于A. 抑制细胞癌变 B. 延缓细胞衰老C. 促进细胞分裂 D. 诱导细胞分化【答案】B【解析】细胞衰老时细胞内脂褐素沉积,根据题意,珍珠可作为护肤品的主要原料,因为它在抑制细胞脂褐素的增加上有重要作用,这表明珍珠在保健上可用于延缓细胞衰老,所以B正确,A、C、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衰老2. 小明在割草时不小心伤到食指,7d后伤口愈合再生,这个过程中合成的主要物质和发生的细胞分裂方式分别是( )A. 脂肪、有丝分裂 B. 核酸、无丝分裂C. 蛋白质、减数分裂 D. 蛋白质、有丝分裂【答案】D【解析】伤口愈合主要是蛋白质起作用结果,而细胞数目增多是有丝分裂结果。3. 下列关于碗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DNA聚合酶B. 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C. 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 在末期,高尔基体与子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答案】C【解析】碗豆细胞没有中心体,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故C错误。4.乳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是人体的体细胞。乳腺细胞能够合成乳蛋白,不能合成唾液淀粉酶,而唾液腺细胞正相反。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A. 唾液腺细胞没有合成乳蛋白的基因B. 乳腺细胞没有合成唾液淀粉酶的基因C. 两种细胞中都有合成乳蛋白、唾液淀粉酶的基因D. 两种细胞中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所有的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且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信息;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唾液腺细胞含有该个体全部的遗传物质,所以含有合成乳蛋白的基因,A错误;乳腺细胞含有该个体全部的遗传物质,所以含有唾液淀粉酶的基因,B错误;人体体细胞都含有该个体全部的遗传物质,因此两种细胞都有合成乳蛋白、唾液淀粉酶的基因,C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两种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知识点单一,考查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同一生物体的所有体细胞都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5. 如图所示,横轴表示细胞周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据图分析,表示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平分子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到体细胞的二倍,然后平分子细胞,分裂DNA数目最后是体细胞一半,有丝分裂DNA先复制后子细胞,所以B选项正确。6.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正确的做法是( )A. 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B. 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镜继续观察C. 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 如果视野过暗,可以换用平面反光镜增加视野的亮度【答案】C【解析】【分析】整个有丝分裂实验我们可以分为制作临时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和观察两个大步骤。由于解离时细胞已被杀死,所以不能看到一个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由于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少,在一个视野内有可能看不到各个时期的图象,所以需要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其他时期的图象。B、D考查显微镜的使用;若要用高倍镜观察某一细胞,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再换高倍镜观察;视野的明暗需要调节显微镜的反光镜或光圈,而不是调节细准焦螺旋。【详解】解离时细胞已被杀死,所以不能看到一个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A错误;若要用高倍镜观察某一细胞,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再换高倍镜观察,B错误;由于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少,在一个视野内有可能看不到各个时期的图象,所以需要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其他时期的图象,C正确;视野的明暗需要调节显微镜的反光镜或光圈,如果视野过暗,可以换用凹面反光镜增加视野的亮度,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属于高频考点,着重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解题关键是能够掌握显微镜使用注意点,难度不大。7.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B.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D.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答案】C【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DNA不加倍,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C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但染色体数目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了短暂的加倍,D错误。【考点定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名师点睛】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变化规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2n2nnnn2nnDNA数目4n4n4n2n2n2n2nn8.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个体的衰老B. 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C.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D. 人体所有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基因突变可导致癌变【答案】C【解析】【分析】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衰老,但单个细胞衰老不等同于个体衰老;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有限制,最多只能分裂4050次,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程度越大,全能性的实现越小;细胞不分化意味着细胞可能发生癌变,促进细胞凋亡可以治疗癌症。【详解】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单细胞生物个体细胞衰老与细胞衰老是同步,多细胞生物体是大多数细胞衰老导致个体衰老,A正确;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当分裂达到一定次数后,细胞会凋亡,细胞增殖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环境条件下细胞增殖的速率可能不同,B正确;全能性是离体的组织或器官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全能性实现是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完成,C错误;人体所有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基因突变可导致癌变,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的关系,影响细胞周期的因素,细胞分化的实质,细胞的全能性,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9.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离体的植物组织、细胞培育花卉,所利用的原理是细胞具有全能性B. 克隆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 从理论上讲,人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D. 植物细胞普遍具有全能性是因为细胞中的染色体与受精卵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详解】离体的植物组织、细胞培育花卉个体,所利用的原理是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克隆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错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具有遗传物质,故不具有全能性,C错误;植物细胞普遍具有全能性是因为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基因,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全能性,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掌握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明确细胞全能性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小麦根尖细胞的基因分布在( )A. 染色体、核糖体 B. 染色体、叶绿体C. 染色体、线粒体 D. 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1)基因在DNA上,(2)含有DNA的结构,(3)根尖细胞具有的细胞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少量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小麦根尖细胞无叶绿体,据此答题。【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但是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不含基因,A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少量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小麦根尖细胞无叶绿体,B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少量存在于线粒体中,C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少量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小麦根尖细胞无叶绿体,D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布,基础题目,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不大.11.科学研究表明生物的物种、年龄、性别、细胞核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细胞衰老,衰老的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增殖代数会减少。有关实验过程和检测指标不严谨的是( )A. 分别将老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培养,对比物种寿命和细胞分裂的次数B. 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分别培养胎儿、中年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统计细胞增殖代数C. 将老年男性体细胞和年轻女性体细胞混合培养,对比年龄、性别和细胞分裂的次数D. 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完整体细胞融合,另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完整体细胞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统计细胞增殖代数【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衰老是生物的普遍规律,细胞作为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也在不断地新生和衰老死亡。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有生物的物种、年龄、性别、细胞核的变化等。在实验设计时要注意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详解】分别将老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培养,对比物种寿命和细胞分裂的次数,符合实验的基本原则,A正确;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分别培养胎儿、中年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统计细胞增殖代数,符合实验的基本原则,B正确;将老年男性体细胞和年轻女性体细胞混合培养,对比年龄、性别和细胞分裂的次数,该实验设计不严谨,有两个自变量,违背了单一变量的原则,C错误;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完整体细胞融合,另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完整体细胞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统计细胞增殖代数,符合实验的基本原则,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12.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图,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卵细胞的种类分别是A. 4种和1种 B. 4种和2种C. 4种和4种 D. 8种和2种【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则该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21=4种;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因此只有1种,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利用每一对基因产生的配子的种类相乘求该细胞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明确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13.干细胞是生物体生命进程中出现的一类未分化细胞,一旦需要,它可以分裂、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干细胞,再进一步分化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心脏干细胞分化形成心脏的过程表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 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C. 运用胚胎干细胞可以培育动物器官或组织,开创人类疾病治疗的新方法D. 干细胞中含有本物种生物生长、发育、繁殖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详解】心脏干细胞分化形成心脏的过程未表现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全能性是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能力,A错误;细胞分化具有不可逆性,因而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B正确;运用胚胎干细胞可以培植动物器官或组织,开创人类疾病治疗的新方法,C正确;干细胞来自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含有本物种生物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干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14.如果有10个初级卵母细胞,5个初级精母细胞,它们都正常发育并受精,最多能形成多少个受精卵()A. 5个 B. 10个 C. 15个 D. 20个【答案】B【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1个精原细胞经过MI间期形成1个初级精母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再经过MI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MII形成4个精细胞,4个精细胞变形成4个精子。卵子的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经过MI间期形成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再经过MI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经过MII形成1个卵细胞。【详解】10个初级卵母细胞只能形成10个卵细胞,而5个初级精母细胞形成54=20个精子,因此它们都正常发育并受精,最多能形成的受精卵数目是10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重点考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根据题干中数据作出准确的判断。15.萨顿的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哪项不属于推理得出假说的依据( )A. 在杂交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B. 因为染色体成对存在,所以基因也成对存在C. 生物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D. 基因和染色体数目相等,且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详解】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都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这体现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A正确;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这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有平行关系,B正确;生物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这也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C正确;基因和染色体数目不相等,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萨顿将基因与染色体进行类比推理的过程,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进行判断,但要考生明确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还需要实验验证。16.下列关于色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双亲正常,女儿不可能是色盲 B. 双亲正常,儿子不可能是色盲C. 双亲色盲,儿、女全部色盲 D. 母亲色盲,儿子全部是色盲【答案】B【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红绿色盲与伴性遗传,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红绿色盲属于伴X的隐性遗传。【详解】双亲正常(XBX-,XBY),女儿不可能是色盲,A正确;双亲正常(XBXb,XBY),儿子(XbY)可能是色盲,B错误;双亲色盲(XbXb,XbY),儿、女全部色盲,C正确;母亲色盲(XbXb,XBY),儿子全部是色盲,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7.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减数分裂是动物个体形成时一种必要的细胞分裂B. 玉米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0条,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有10条染色体C. 任何生物体的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D. 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而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不发生联会现象是因为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缘故【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减数分裂是动物配子形成时一种必要的细胞分裂,A错误;玉米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0条,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有10条染色体,B正确;进行有性生殖个体才有同源染色体,原核细胞没有,C错误;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而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不发生联会现象,但是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8. 下面图1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2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 图1的中a、图2中BA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B. 图1的中b、图2中AB时的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C. 图1、图2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 图2中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BB【答案】C【解析】图1、图2如果都是减数分裂,可以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如果是有丝分裂,则不含,所以C错。19. 1条染色单体含有1 个双链DNA分子,那么,四分体时期的1 条染色体含有A. 4个双链的DNA分子 B. 2个双链的DNA分子C. 2个单链的DNA分子 D. 1个双链的DNA分子【答案】B【解析】20.下列关于DNA分子特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DNA复制时,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分别在两个子代DNA分子中B. DNA能被甲基绿染成绿色C. DNA的合成需要现成的模板、原料、ATP和多种酶的催化D. 不同的DNA具有不同的碱基配对方式导致DNA具有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1、在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半保留复制。2、DNA+甲基绿绿色。3、DNA分子内侧是碱基对,即A-T、C-G;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详解】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则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分别在两个子代DNA分子中,A正确;DNA被甲基绿染成绿色,B正确;DNA的合成需要现成的模板(DNA的两条链)、原料(脱氧核苷酸)、ATP和多种酶(解旋酶、DNA聚合酶),C正确;DNA的特异性的原因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而碱基配对方式相同,都是A-T,C-G,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和鉴定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21.已知某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该DNA分子连续复制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G的脱氧核苷酸2100个,则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 )A. 3次 B. 4次 C. 5次 D. 6次【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是以DNA分子解开的两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进行的,复制的结果是1个DNA分子形成了2个完全一样的DNA分子。【详解】根据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对,而一条单链上碱基A:G:T:C=1:2:3:4,则该链中A、G、T、C分别是50、100、150、200个,另一条单链上依次是150、200、50、100个。因此,该DNA分子中含有鸟嘌呤的脱氧核苷酸为100+200=300个复制数次后,所有DNA中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2100+300=2400个,设该DNA分子复制了n次,则有关系式:2n300=2400,解得n=3;故选A。【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利用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和结果进行相关计算,通过题干找出DNA分子复制后,所有DNA分子中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解题的关键。22.某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是31P)。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只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2次,则子代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来( )A. 减少1000 B. 增加1000 C. 减少1500 D. 增加1500【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详解】一个DNA分子经过两次复制后形成4个DNA分子,其中两个DNA分子是含有31P和32P各一半的,另外两个DNA分子是全部含32P的,因为每个碱基都连接一个磷酸基团,所以每个DNA分子含有xx个P。复制后的四个DNA分子,有两个是含1000个31P和1000个32P的,所以分子量增加1000,两个就是xx。而另外两个全部是32P的DNA分子比最初的DNA增加xx,两个就是4000,所以总的大6000,除以4求平均为150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23.若在一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胞嘧啶之和占碱基总和的44%,在其中的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数的22%和30%,那么在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和胞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数的比例为( )A. 34%、14% B. 22%、30% C. 22%、28% D. 20%、28%【答案】A【解析】【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解】已知DNA分子中,G和C占全部碱基的44%,即C+G=44%,则C=G=22%、A=T=50%-22%=28%。又已知一条链的碱基中,A占22%,C占30%,即A1=22%、C1=3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A1+A2)2,则A2=34%,同理C2=1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首先能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出双链DNA中的A和C分别所占的比例;其次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计算出另一条单链中A和C分别所占的比例。24.图表示DNA分子结构的片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使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B. 正常情况下,该DNA分子中的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C. 该片段中共包含了8个脱氧核苷酸,4种碱基D. 若该DNA分子中G、C碱基对的比例较高,则热稳定性较高【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详解】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但是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使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A错误;正常情况下,该DNA分子中的嘌呤与嘧啶通过氢键互补配对,所以数目相等,B正确;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一条链上含4个碱基,另一条链上的碱基与之互补配对,所以该片段中共包含了8个脱氧核苷酸,4种碱基,C正确; DNA分子中G、C碱基对之间含有3个氢键,氢键越多,则热稳定性较高,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5.下列关于DNA或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S型菌的DNA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 构成DNA的碱基数等于构成基因的碱基数D. 利用DNA的特异性可以确认罪犯【答案】C【解析】【分析】1、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其中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序列蕴含着遗传信息。3、染色体是DNA分子的主要载体。【详解】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S型菌的DNA,A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构成DNA的碱基数远远多于构成基因的碱基数,因为DNA上具有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才是基因,C错误;利用DNA的特异性可以确认罪犯,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DNA的分布,明确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识记DNA分子的特性,明确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和多样性;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序列蕴含着遗传信息。26.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A. 遗传信息蕴藏在基因中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B. 遗传信息可通过基因传递C. 遗传信息即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D. 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DNA分子上【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信息是指生物为复制与自己相同的东西、由亲代传递给子代、或各细胞每次分裂时由细胞传递给细胞的信息,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或指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其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A正确;遗传信息可通过基因传递,B正确;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是由遗传信息控制形成的,C错误;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DNA分子上,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概念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27.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噬菌体是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培养,A错误;分别用35S 和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但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B错误;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C正确;因为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所以32P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28.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 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RNAC. 染色体和DNA都是生物的遗传物质D. 虽然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他们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都是用微生物为实验材料【答案】A【解析】【分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遗传物质都是DNA。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是RNA或者DNA,B错误; DNA都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DNA的载体,C错误;虽然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他们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都是用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考查各自的功能,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理解和掌握几句结论性语句,并能据此准确判断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9.“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无荚膜(R型)细菌不能使小鼠发病;有荚膜(S型)细菌使小鼠得肺炎而死亡。下列哪一项叙述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A. 用S型给小鼠注射,小鼠死亡;用R型给小鼠注射,小鼠不死亡B. 用S型DNA与活R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C. 加热杀死S型并与活R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D. 用DNA酶处理S型DNA后与R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答案】A【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利体内转化实验是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结论为在S型细菌中可能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体外转化实验是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详解】用S型给小鼠注射,小鼠死亡;用R型给小鼠注射,小鼠不死亡,只能证明S型细菌具有毒性,并不能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A正确;用S型DNA与活R型细菌混合注射,小鼠死亡,说明了S型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加热杀死S型的蛋白质失去活性,而DNA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因此该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用DNA酶处理S型DNA后与R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说明DNA水解后不能发生转化作用,因此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明确其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0. 对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非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体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假定DNA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异,则结果应当是 ( )A. 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B. 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C. 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D. 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答案】C【解析】31.以含(NH4)235SO4、KH231PO4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向大肠杆菌培养液中接种32P标记的T2噬菌体(S元素为32S),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中对结果的预测,最可能发生的是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2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遗传的物质基础,考查对噬菌体侵染实验的理解。明确大肠杆菌和噬菌体中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物质及噬菌体繁殖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大肠杆菌中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和含31P的脱氧核苷酸,噬菌体的DNA被32P标记,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只有DNA进入,并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大肠杆菌提供的脱氧核苷酸,进行半保留复制,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子代噬菌体少数含32P,多数含31P;同时利用大肠杆菌提供的氨基酸,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35S,选D。【点睛】“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32. 人类对遗传奥秘的探索之路,充满艰难曲折,又精彩绝伦,许多科学家在探索之路上作出了极大贡献。下列对遗传学家及其所取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 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眼色的遗传提出并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设C. 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才是转化因子D.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略3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B. 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称性状分离C.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D. 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1、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2、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3、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详解】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A正确;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称性状分离,B正确;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错误;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相对性状、性状分离、表现型及等位基因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相对性状、性状分离、表现型及等位基因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4.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种豌豆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F2代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以及显性纯合子的几率依次是( )A. 18,6,1/32 B. 27,8,1/32 C. 27,8,1/64 D. 18,6,1/64【答案】C【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种豌豆杂交,F1基因型为AaBbCc,F1自交,则F2中基因型种类有333=27种,表现型种类有222=8种,显性纯合子概率为1/41/41/4=1/6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35.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A. 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 豌豆先开花后授粉C.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 D. 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答案】C【解析】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便于观察,但这不是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人原因,A错误;豌豆先授粉后开花,B错误;豌豆是严格人闭花自花授粉植物,因此其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C正确;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人原因是豌豆是严格人自花闭花授粉植物,D错误。36.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答案】D【解析】37. 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能产生四种类型配子的基因型是A. YyRR B. MmNnPP C. BbDdEe D. Aabb【答案】B【解析】存在两对等位基因的可以产生四种配子,所以B选项正确。38.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与 aaBb 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l的表现型比例是:A. 9 :3 : 3 : 1 ; B. 1 :1:1:1C. 3 :l : 3 ; l ; D. 3 :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aBb 的个体与 aaBb杂交,先每对等位基因各自分开写出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再进行自由组合;AaaaAa :aa=1:1 显性:隐性=1:1BbBbBB:Bb:bb=1:2:1 显性:隐性=3:1故Fl的表现型比例是=(1:1)(3:1)=3:1:3:1 选C考点: 杂交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的计算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学生应运用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来计算杂交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39.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子常活到约50岁时就患心肌梗塞,纯合子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不能生育。一对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女孩,如果再生一个男孩,那么这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 )A. 13 B. 23 C. 12 D. 34【答案】D【解析】【分析】通过题意可知,高胆固醇血症属于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患病双亲有一个正常的小孩,说明双亲为杂合子,显性纯合子不能活到50岁,所以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3/4。【详解】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是“有中生无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以不能活到50岁的是显性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显性纯合:显性杂合:隐性纯合=1:2:1,所以能活到50岁的概率为3/4;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及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0.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Pd-深紫色、Pm-中紫色、Pl-浅紫色 、Pvl-很浅紫色(近于白色)。其显隐性关系是:PdPmPlPvl(前者对后者为完全显性)。若有浅紫色企鹅(PlPvl)与深紫色企鹅交配,则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可能是( )A. 1中紫色1浅紫色 B. 2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C. 1深紫色1中紫色 D. 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深紫色企鹅的基因型为:PdP_(PdPd、PdPm、PdPl、PdPvl),所以浅紫色企鹅(PlPvl)与深紫色企鹅(PdP_)交配,有以下四种情况:浅紫色企鹅(PlPvl)与深紫色企鹅(PdPd)交配,后代小企鹅均为深紫色;浅紫色企鹅(PlPvl)与深紫色企鹅(PdPm)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1深紫色1中紫色;浅紫色企鹅(PlPvl)与深紫色企鹅(PdPl)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1深紫色1浅紫色;浅紫色企鹅(PlPvl)与深紫色企鹅(PdPvl)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2深紫色1中紫色1很浅紫色。41. 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为纯合子B. 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4为纯合子C.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为杂合子D.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为纯合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在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母亲正常儿子未必正常,母亲有病儿子一定有病;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由图分析可知,该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为显性个体(如XAXa),不是纯合子,A错误;B、在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父亲有病女儿一定有病,母亲正常儿子一定正常,由图分析可知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C、由图分析可知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为3有病,则2为杂合子,C正确;D、由图分析可知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为3有一个正常的女儿2,所以3为杂合子,D错误故选:C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42. 对双链DNA分子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若一条链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A和T的数目也相等B. 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0.5倍C. 若一条链的A:T:G:C=l: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2:1:4:3D. 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2: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NA的化学结构: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磷、糖在外为骨架,碱基在内。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双链螺旋结构,极性相反平行)。结构特点:稳定性: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碱基A-T、C-G配对。多样性: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数目成百上千。特异性:每种生物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所以A、B、C、都正确。D选项中,若一条链中G:T=1:2,则另一条链中C:A也为1:2。故D不正确。考点:DNA分子结构点评:本题较容易,要求学生识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3.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也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果蝇(雌)与黑身白眼果蝇(雄)杂交,得到下表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P灰身()黑身()红眼()白眼()F1灰身红眼F2灰身黑身31红眼白眼31A. F2中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性别分别是雌、雄和雄B. 让F1个体间杂交得F2,预期F2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9种C. F2雄性中黑身白眼果蝇出现的概率是1/8D. 让F1自由交配获得F2,若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9:3:3:1,则表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灰身()黑身(),F1是灰身,F2灰身:黑身=3:1,说明灰身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红眼()白眼(),F1是红眼,F2红眼:白眼=3:1,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白眼是隐性性状。【详解】假设两对基因分别是Aa、Bb,则亲本是 AAXBXBaaXbY,若只考虑眼色,则F1红眼基因型是XBXb和XBY,F2为XBXB、XBXb、XBY、XbY,说明后代红眼有雌有雄,白眼只有雌性,A正确;已知F1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则F2基因型可能有34=12种,B错误;已知亲本是 AAXBXBaaXbY,则F1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所以F2雄性中黑身白眼果蝇(aaXbY)出现的概率是1/41/2=1/8,C正确;已知F1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分析,后代灰身:黑色=3:1,红眼:白眼=3:1,再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将两对性状组合,则后代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9:3:3:1,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44.科学家研究CO2 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 和 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 浓度不同B. 光照强度为 b 时,造成曲线和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C. 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D. 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答案】D【解析】A据图分析,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和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A正确;B据图分析,光照强度为 b 时,造成曲线 I和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B正确;C据图分析,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 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C正确;D光照强度为bc时,光合作用强度已达最大值,不再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D错误;答案选D。45.下列是人类有关遗传病的四个系谱图,与甲、乙、丙、丁四个系谱图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系谱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 丁系谱中的夫妻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1/8C. 甲、乙、丙、丁都可能是白化病遗传病的系谱图D. 甲、乙、丙、丁都不可能是红绿色盲症的系谱图【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甲图中,患病女儿的父母均正常,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图中,患病儿子的父母均正常,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图中,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但患病母亲有正常的儿子,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不可能是伴Y遗传;丁图中,父母均患病,但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据此答题。【详解】乙系谱肯定只能是隐性遗传病,但不能确定是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若在X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