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V).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77707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V)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信息技术时代有更替,近两年来,微信成为很多人的移动聊天室,用户已超过6亿。君不见,候机室内,人人运指玩手机;地铁车厢,茫茫一片低头族。对许多人来说,“微信阅读”业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订阅号渐渐增多,“选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将各种内容推送给我的公共号,的确是我订阅的;而我订阅的,又是我感兴趣的。看不懂、不感兴趣、不认同其观点甚至仅仅是“讨厌这个账号名”,都可以成为我不订阅、不看的理由,何况,订了我也可以不看,更不用说还随时能“取消关注”了。在这样的“自由选择”下,我的阅读趣味乃至知识水平,决定了我能看到什么。我读到的固然是我喜欢的,但我抛弃的却可能会更有价值。这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认知的丛林,我无法走出“自我”这个陷阱。固化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很可能让我无法去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寻求更为深刻的精神享受,甚至让我对世界的想象力开始萎缩。简单点说,太舒服的阅读,让我无法“突破”,甚至原地踏步。虽然没有大数据支撑,但微信的普遍状况,却也证明着这样的观点。朋友圈中分享的公共账号页面,很多都有“揭秘”“爆料”“有染”等种种令人惊悚的词汇,更不乏“不得不看的人生格言”“30岁之前要明白的50个道理”等或浓或淡的心灵鸡汤。多有无法深究的八卦,多有似是而非的劝诫,多有浅尝辄止的思考,多有不知所云的感悟有人调侃说,这样的分享,说者未必懂,而听者也未必信,不过是在寻求饭局上的谈资。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会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血的心灵图景。更重要的是,每天更新的订阅人数、页面访问量,让公共账号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读者的口味,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这样的“正反馈效应”,将使这个新的阅读市场越来越像一个提供廉价用品的超市。你的选择,也决定了你可能有的选择。人人爱八卦,则高谈阔论种种内幕、秘闻的内容就增多;个个爱鸡汤,则励志类、成功学、创业经难免泛滥。有人说,世界上种种变动中的关系,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是良性循环,要么是恶性循环。而让人欣慰的是,这两种循环是可以转化的。在微信阅读可能出现的循环状态中,只要有一方愿意迈出一步,就会改变其发展的走向。对于读者来说,走出心灵之宅,克服懒惰或是畏难心理,努力寻找“高一层次”的阅读,去理解那些你或许不同意的观点,去欣赏那些你或许不喜欢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能发现那一片“林中空地”。而对于微信公共账号这些文化产品的提供者们来说,则需要保持恒定的审美价值观,在分析与把握受众需求的同时,以更高远的眼界开拓更丰富的资源,不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希望那些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账号,以及那些不远的未来将会发生的更多阅读变革,在改变我们阅读的同时,也能给予我们以真正的幸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微信阅读人数众多,多到可用亿计,已经成为被很多人认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式。B. 读者订阅的都是其感兴趣的、特别喜欢的内容,这决定了其阅读必然是极其舒服的阅读。C. 读者的口味被微信阅读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他们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D. 微信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但问题多多,需要正视并将其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2. 下列对现阶段“微信阅读”的危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微信阅读很可能令读者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固化,使一些读者获得的精神享受是肤浅的。B. 对看不懂、不感兴趣的内容不订阅、不看,长此以往,读者自然难以拥抱更为广阔的阅读世界。C. 微信阅读给读者提供了“揭秘”“爆料”“有染”等饭局上的谈资,难免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D. 微信阅读多涉及没有多少营养的劝诫、感悟等,读的时间久了会让读者患上精神营养不良症。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现在的微信阅读提供的产品虽多,但是真正有价值的、为读者健康成长着想的产品不多。B. 作为读者,如果能够主动去欣赏那些自己或许并不喜欢的表达,那么可能会有新的发现。C. 微信阅读的提供者,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实际上就是一味迎合读者阅读趣味的表现。D. 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账号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必会引领读者通过阅读获得真正的幸福。【答案】1. D 2. C 3. D【解析】1. 试题分题:干“下列对中心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概括能力。文章主旨:微信阅读已成为人们重要的阅读方式,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正视并做出改进。前三项都是对文章部分内容的概括,不是对文章主旨的概括【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概括能力,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3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例如本题开篇提到“微信阅读”业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本题倒数第二节“需要保持恒定的审美价值观,在分析与把握受众需求的同时,以更高远的眼界开拓更丰富的资源,不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就是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2. 试题分题:题干“下列对微信阅读的危害的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关键词“微信阅读的危害”。本题答题区间在中间三节ABD三项答都在文中能找到,C项“这必然会误导读者正确认识社会”结论不正确,因为读者对这些内容“也未必信”。属于曲解文意。【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一般是“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概括文章的内容。C项错在曲解文意。3. 试题分题: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C项“必须双方同时做出改变”不合文意,原文倒数第二节“有人说,世界上种种变动中的关系,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是良性循环,要么是恶性循环。而让人欣慰的是。这两种循环是可以转化的。在微信阅读可能出现的循环状态中,只要有一方愿意迈出一步,就会改变其发展的走向。”【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曲解文意。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大学生怎样离校大学生离校时的一幕幕生死离别,内心难免有些凄凉于吾心有戚戚焉。于是决定去走近我们的这些师兄师姐们。迈进毕业生宿舍,看到毕业生宿舍的肮脏混乱,许多人可能会感到震惊,更甚者一些人可能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产生怀疑。不错,做事应该善始善终。大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里平均素质比较高、文化修养比较深厚的一个群体。从经验看,大学生在公众生活中经常扮演的也都是正面的、积极的角色。比如,每年暑假的时候,许多院校都组织社会实践团,从一些新闻媒体中,相信大家也都了解,大学生们走入中国社会的底层,既给普通百姓带去了鲜活的文化知识,大学生自己也从社会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这些大学生的到来,不光帮我们科学地种植,还送来了许多书帮我们增长知识,真希望他们能经常下乡。”这是来自调查百姓的最多的回答。再比如,每当城市里举行大型活动时,大学生总会踊跃充当志愿者。所以,仅仅是因为大学生在毕业时候扔了点儿破烂,或是因为极少数人破坏了公物,就判定当代大学生素质不过关,那是太过轻率了。而且,据调查,现在这种现象已有所改善。经了解,大学生毕业宿舍凌乱,并不是近来才出现的现象,知情人知道,那几乎是一年一度芳草绿的。在情况比较严重的年头里,毕业生宿舍的墙壁上写满了各种书法,地上扔满了垃圾,能拆的东西都拆掉,真堪称满目狼藉。后来,各院校纷纷出台管理政策措施,包括暂时性扣发毕业证等等。情况才有所好转,但并没有什么根本性变化,要说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因为大学生不懂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那倒不见得,更不能把这看作大学生的本质大暴露,正确的做法是抛开简单的谴责,从毕业生的毕业心态上寻找根源。据调查的大多数大学生毕业生反映,因为最后阶段比较忙,比如找工作,还有实习,再者因为一起生活过四年的舍友马上就要各奔东西时的凄凉心情才导致了我们所看到的那一幕。是的,四年大学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弥足珍贵的日子,一旦毕业,那种割舍不掉的乡愁会占据毕业生的脑海,种种复杂的情绪会油然而生,如果这个时候学校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就极容易让毕业生产生被遗弃的错觉。遗憾的是,一些大学在临近毕业的当口对待即将离校的学生往往是一副温情不再的样子,动辄以扣发相要挟,限期的布告张贴的到处都是。至于毕业典礼,早已是几十年一贯制,无非是领导讲话学生听,缺乏参与互动,很难让人产生庄重和自豪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形下,毕业生的情绪找不到适当的宣泄途径,再加上一些技术方面的原因,比如缺乏合适的垃圾清扫工具,离校日程安排紧张,就容易导致一屋不扫的结果,不过现在各院校已经试图一改旧颜。据98级我们的师哥师姐讲,我们院的毕业典礼互动性强,如果你去看一下,你甚至分不出哪个是老师,哪个又是同学。而且我们药学院通知离校日期提前,给了毕业生们足够的时间来安排事情。大学生学成离校应该是一个很温馨、很庄重的过程,应该组织一些仪式性的活动让毕业生参与,应该给它们提供正确的表达渠道。比如,毕业典礼应该富有时代气息,毕竟大学生是最富有时代性、最富有生气的,因而他们渴望与他们同步进行性的毕业典礼、毕业证的发放也应该更有表彰性,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应该更畅通等。这些都是他们的强烈呼声,当然还可以给毕业生提供公共留言本,让学生留下最想说的话,这在我们药学院早有例子。总之,就是要让毕业生产生精神上的归宿感,要让他们感到,即使毕业了,学校仍是自己的家,学校的一草一木仍然需要自己去爱护。这样,相信我们那些可敬的大学毕业生会让那些曾怀疑他们大学生的素质的人们感慨一番的:善始善终,确确实实!如果学校方面和毕业生方面做到以上这一切,一屋不扫的怪圈被打破的日子将为时不远了。作为我本人,真心希望所有大学生切切实实善始善终。因为我们是国家的栋梁,是整个民族素质的体现者。我希望当我们跨出校门的时候,不会有师弟师妹为我们的“终”而产生疑问,我们应该给他们的是做出好的榜样、典范。4.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则调查报告针对大学生毕业时总会出现的各种不文明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调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B. 作者承认大学生是社会上高素质的人员之一,毕业时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只是个别人的行为,不必太过担心。C. 毕业后的就业压力,朋友离别的心理折磨,学校制度上的限制,这些都是导致毕业生做出不文明举动的原因。D. 本文语言平实流畅,叙述与议论相结合,作者通过亲身的调查来揭示问题的本质,为解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5. 本文作者对大学生应该如何离校经过调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请分点列出。6. 本文就大学生离校时出现的一系列不文明的举动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调查,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有人认为,不管是谁,只要是做出不文明的事,就应该受到惩罚,大学毕业生破坏公物也不能不追究责任;也有人认为,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的不文明现象存在多年,这说明我国的高校在管理上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作简要分析。120字左右。【答案】4. B 5. 校方工作要到位,充分照顾学生心理,应给毕业生以温情之感,而不应以高压对待。离校日期应安排合理,让毕业生有充足时间准备。组织丰富的活动,开通沟通渠道,加强与毕业生的沟通,让毕业生有归宿感。 6. 答案不唯一,只要在话题的范围内,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评判时,重点看其思维深度,注重从社会价值角度出发,就此问题的社会意义、社会原因进行合理分析均可。【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从文章看,大学生毕业时的不文明现象不是个别人的行为,而且已经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是一个需要找原因及时解决的问题。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即可。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答题的区域,根据题干要求组织答案,如本题要求分条概括作者对大学生应该如何离校提出的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直接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概括即可。6.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探究型题目,答案不唯一,只要在话题的范围内,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评判时,重点看其思维深度,注重从社会价值角度出发,就此问题的社会意义、社会原因进行合理分析均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幸会,妈妈张春我妈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那个年代的屠夫看不起坐办公室的,男人看不起女人,双重歧视。我妈妈不服,就学会了杀猪。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穿着黑色的皮围裙,按倒一头猪,手起刀落,干脆利落。后来我妈走到哪儿,那帮屠夫叔叔们就跟到哪儿。她的本职业务也顶呱呱,现在已经60多岁,对数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我们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了。她就给我和哥哥在胸前吊了一粒甘草片。因为甘草片比手指头好吃,我们就不吃手指头了。我4岁的时候,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的屋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个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后说:“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还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剧哪吒闹海,看到哪吒自杀的时候,我一边伤心地大哭,一边去上学。走出好远,后边远远传来妈妈的声音,她边喊边跑:“哪吒没有死被他师父救活了不要哭了!”她起码追了200米。我不到8岁的时候,妈妈就和我说,不要让男人和你太亲密,更不要让男人碰你。洗澡上厕所,就算是爸爸、哥哥也不能看。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我和另外两个小女孩走在路上,一个20多岁的男人来和我们说话,然后挨个儿抱我们,说要掂掂有多重。我看到他抱起一个女孩,撩起了她的衣服,突然觉得不对,大喊一声:快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妈妈的早期教导,当时会发生什么事。我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收到情书,非常忧心,试探地拿给妈妈看。妈妈仔细地看完,然后笑眯眯地叠起来还给我,说:“青春真好,还有人给你写这样的信。”我后来听说很多女孩子不再对妈妈说心事,就是从第一封类似的书信开始的,而我却松了一口气,好像今后没有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的了。但我们之间也不都是美好时光。青春叛逆期,我也跟她吵过,说:“等我长大了,还了你们的钱,我就再也不欠你们的了!”妈妈沉默良久,叹了口气,说:“我们大人有时也心情不好,你看看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总是逗阿玛高兴,你就不能也哄哄我吗?”小时候上学,爸妈很少接送我,下雨也一样。家里的伞都是长柄的大黑伞,我个子矮,不喜欢带大黑伞,所以经常淋雨。过了十几年,我随便抱怨了一下这件事,妈妈后来几次跟我说:“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原谅我们啊。”又一次回家,她给我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那时我已经30岁了。后来爸爸病倒了,她去陪护,不眠不休的40天,她竟然还胖了些。她说虽然没有怎么睡觉,但爸爸吃剩的东西,她都搅一搅全部吃掉了。情绪上受不了的时候,自己跑到厕所里哭一场。爸爸终于走了。她规定自己每天只准痛哭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要振作起来。她说:“要疯掉还不容易?可我疯了,我那两个孩子怎么办?”命运是猜不透的。爸爸去世仅一年,我刚上大学,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等她走进我的宿舍,我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是她背着我,一家一家的医院去看。当时在北京看病太难了,每次排队要排四五个小时。我想,妈妈的心该被烧焦了吧?稍有闲暇,她就摸着我因为打了好多针而布满淤青的手,说:“不知道有没有哪个神仙,把你的病摘下来放在我的身上。”在北京治疗了三个月,医生都说住院没有意义了。但妈妈心不死,她照样背着我,到处寻访偏方和疗法。稍有希望,就专程撵了去。最后,她竟然自己研究医书,自己开药试针。她甚至琢磨出一套按摩手法,能准确地摸索出我任何地方的疼痛,最后对症下药。半年后,我站起来了,居然回到北京继续上学。又是几年过去了,我们家一切都好起来了。今年3月,妈妈到厦门来看我,我们去海边散步。妈妈笑着说,她以前不是很会走路,现在腿脚不如以前了,反而领悟到一些道理,变得很会走路了。她说:“要把手甩开,专心致志,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这样,一脚一脚地走,走多远,也不会累着。”我看到她平静地望着远方,脚步均匀地走着,全身显出协调而动人的姿态。我突然涌出一股热泪,一句一直想对她说却老是不知怎么说的话喷薄而出:“幸会,妈妈!”(原载青年文摘,有删节)7. 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 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发生在母女之间的大量往事,展示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在教育和影响女儿健康成长路上的感人故事。B. 这一对母女历尽生活的各种不幸,母女间也曾产生过不少矛盾,有时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可作者却写得曲折动人、生动有趣,富有文学性。C. 结尾处“我”用了“幸会”一词,其本义是表示跟对方见面很荣幸的意思,用在这里则表达了女儿在感激之后的愉悦和幽默。D. 本文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通过妈妈在生活上对女儿细心关怀、心理上无声教化和女儿生病后奋不顾身地照顾等往事,表现了妈妈对女儿的深情。E. 写真人实事的文章一是材料要丰厚,件件经过精心选择;二是组织要讲究,使全文中心明确,浑然一体。本文达到了这一要求。8. 文章最后引用了妈妈在海边对我说的有关“走路”的感悟。说说你是如何解读这几句话的。9. 这位妈妈教育子女的方式是高超的,那么究竟高超在什么地方呢?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7. BC 8. 人生恰如行路,目标确定后,贵在一往无前,专心致志;每个人都应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步步为营,不疾不徐地走完人生之路。这样的人生就是对人对己有益的人生。 9. 这位妈妈对子女的教育是细致入微、潜移默化的,是言教与身教并重的,是民主、平等的,是全方位、高层次的。她在不同时期能结合女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灵活的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教育女儿。她能用民主平等的方式,正确面对和处理女儿遇到的问题,用“大而化之”的态度让收到情书的女儿轻松自然,用主动认错的方式让叛逆期的女儿学会体谅他人;她注重身体力行,以身为范,面对各种不幸,她坚强、执着、永不气馁,在精神上给予女儿以强大的支撑和积极的引领。【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母女间也曾产生过不少矛盾,有时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曲解文意,同时“作者写得生动有趣”也不符合事实。C项“表达了女儿在感激之后的愉悦和幽默”过于拔高,用“幸会”表明对自己和妈妈今生得为母女感到无比庆幸和荣幸,解读与主旨脱离。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文章最后引用的妈妈在海边对我说的有关“走路”的感悟的话,重点在“人生知行路”,其实质是“一往无前、专心致志”“步步为营、不疾不徐”。但需要结合原文语句作出分析。9.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中的事件。找出相关的段落,结合内容分析作答。如民主、平等。体现在:妈妈能正确面对和处理女儿遇到的问题,如让收到情书的女儿轻松自然:用主动认错的方式让叛逆期的女儿学会体谅他人。.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少笃学,工文辞。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王云使北还,言金人必欲得三镇。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张邦昌僭位,复其职,遣同路允迪诣康王劝进。建炎元年,李纲拜右仆射,宗尹论其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报,出知舒州。言者论宗尹尝污伪命,责置鄂州。既,召为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拜参知政事。吕颐浩罢相,宗尹摄其位。时诸盗据有州县,朝廷力不能制。宗尹言:“太祖收藩镇之权,天下无事百五十年,可谓良法。然国家多难,四方帅守单寡,束手环视,此法之弊。今当稍复藩镇之法,裂河南、江北数十州之地,付以兵权,俾蕃王室。较之弃地夷狄,岂不相远?”上从其言。授宗尹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时年三十。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初,宗尹廷对,详定官李邦彦特取旨置宗尹乙科,宗尹德之,赠邦彦观文殿大学士。枢密院副都承旨阙,宗尹拟邢焕、蓝公佐、辛道宗三人。焕戚里,公佐管客省,道宗不知兵,人以此咎宗尹。密院计议官王佾结公佐,宗尹请除佾为宗正丞,侍御史张延寿劾之,上罢佾。绍兴元年二月辛巳,日有黑子,宗尹以辅政无状请免,上不许。魏滂为江东通判,谏官言其贪盗官钱,滂遂罢;李弼孺领营田,谏官言其媚事朱勔,弼孺亦罢:二人皆宗尹所荐。台州守臣晁公为储峙丰备,论者以为扰民,宗尹阴佑之。会公为妻受囚金事觉,上罢公为,宗尹不自安。时明堂覃恩,宗尹请举行讨论之事,上手札云:“朕不欲归过君父,敛怨士大夫。”始,宗尹建此议,秦桧力赞之,及见上意坚,反挤宗尹。上亦恶其与辛道宗兄弟往来,遂罢。沈与求奏其罪状,落职。未几,命知温州。退居天台,卒,年三十七。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及为政多私,屡为议者所诋云。(节选自宋史范宗尹传)【注】 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场所。覃恩:广施恩泽。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B. 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C. 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D. 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劝进”指旧时部属劝其主登基称帝,本文指劝说康王建立南宋政权。B. “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这里含有“边界”的意思。C. “廷对”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科举时代的殿试,本文指后者。D. 古人相信天意和人事彼此感应,故本文“日有黑子”被视为朝政有失的证据。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范宗尹年轻有为,勇于进谏。他不满而立之年就担任过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等重要官职,还曾因为自己的直言进谏被多次贬黜。B. 范宗尹才智过人,善于借鉴。为扶植地方武装力量抵抗金军,他上奏借鉴藩镇之法,得到皇帝批准,并由此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宰相。C. 范宗尹常徇私情,用人不善。他担任宰相,重人情,轻法度,任用李弼孺、魏滂等贪腐残暴之人,并包庇与自己私交甚好的官员。D. 范宗尹宦海沉浮,权变不足。他向皇帝提请举行讨论之事,本来已经获得秦桧的赞同,后来反遭秦桧背弃和排挤,最终罢官。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2)会公为妻受囚金事觉,上罢公为,宗尹不自安。【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范宗尹建议放弃三镇以避免战祸,谏官反对这样做,范宗尹被罢免官职,返回乡里。(2)适逢晁公为的妻子收受囚犯贿金的事情败露,皇上罢免了晁公为,宗尹自己也感到不安。【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做断句题要注意关键词,兼顾句式及句意。句中“建议”是动词,“建议分镇”的主语宗尹承前省略,动宾结构完整,故排除BD。“又无总率统属”句式完整,所以排除A答案为C。【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会试”错,应为“殿试”。【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廷对(廷对), (1)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2)指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3)即廷试。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等平时需要注意积累。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说李、魏二人“贪腐残暴”,原文只提到谏官弹劾之言,且“残暴”于文无据。【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C项说李、魏二人“贪腐残暴”,原文只提到谏官弹劾之言,且“残暴”于文无据。13.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固定人名字保留“范宗尹”,“纾”译为避免,“非”译为反对,“罢归”译为被罢职回家。(2)“会”译为正逢,“觉”译为败露,“罢”译为罢免。人名字“晁公为”“ 范宗尹”保留。【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纾”“非”“罢”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从小专心好学,擅长文辞。宣和三年,考中进士,经多次升迁任侍御史、行谏议大夫。王云出使金国返回,说金人一定要得到三镇。范宗尹建议放弃三镇以避免战祸,谏官反对这样做,范宗尹被罢免官职,返回乡里。张邦昌越礼建立伪国,恢复了宗尹的官职,派他同路允迪去见康王劝说他称帝。建炎元年,李纲被授任右仆射,范宗尹论奏他名声超过实际才能,有震主之威。不被答复,出京任舒州知州。谏官论奏范宗尹曾接受过伪朝的朝任命,宗尹又被责罚安置到邓州。不久,被召为中书舍人,升任御史中丞,任参知政事。吕颐浩被罢去相位,范宗尹代理宰相之位。当时盗贼们占据州县,朝廷无力制服他们。宗尹上言道:“太祖收回各藩镇的权力,天下太平有一百五十年,可谓是良策。然而国家多难,四方守帅势力单薄,垂手环视,是此法的弊端所在。现在应到了稍微恢复建立藩镇的方法,分割河南、江北几十个州的土地,委以兵权,使他们来拱卫皇室。与把土地舍弃给夷狄之人相比,难道不是相差很远吗?”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授任范宗尹为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当时年仅三十岁。近世的宰相,没有比宗尹年纪更小的。当初,范宗尹参加廷试,详定官李邦彦特别奏请皇上把宗尹放到乙科,宗尹很感激他,赠李邦彦观文殿大学士。枢密院副都承旨一职空缺,宗尹拟定邢焕、蓝公佐、辛道宗三人,邢焕是他的同乡亲戚,公佐主管客省,而道宗又不懂军事,人们因此指责宗尹。枢密院计议官王佾与公佐结交,宗尹请求授王佾为宗正丞,侍御史张延寿弹劾他,皇上罢免了王佾。绍兴元年二月辛巳,太阳上出现黑斑,宗尹以辅政没有成绩请求免职,皇上不答应。魏滂担任江东通判,谏官弹劾他贪污盗窃官钱,魏滂于是被罢职;李弼孺管领营田事务,谏官弹劾他谄媚事奉朱勔,弼孺也被罢免:这二人都是宗尹推荐的。台州守臣晁公为日常储备丰富,议论的人认为这是扰民之举,宗尹暗中保护他。正逢公为的妻子收受囚犯的银子被发觉,皇上罢免了公为,宗尹自己也感到不安。当时明堂典礼完成广施恩泽,宗尹请求举行评论功过之事,皇上亲笔书写札子说:“朕不想把过错归于君父,而遭士大夫怨恨。”开始时,宗尹提此建议,秦桧极力赞成他,等见到皇上态度坚决,就反过来排挤宗尹。皇上也厌恶他与辛道宗兄弟来往,就罢免了他的相位。沈与求上奏他的罪状,宗尹被罢官,不久,任命为温州知州。后退居天台,去世,终年三十七岁。范宗尹有才干智慧,当金军横行的关头,他毅然以抗敌作为自己的职责,建议分割藩镇,由此得到宰相之位。然而他署任镇帅多授予大盗,又各藩镇之间没有统领隶属的关系,并且不派援兵,不通粮饷,所以各镇守很少能够保存下来。等到执政时多怀私心,而多次受到谏官的弹劾。(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B. “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无奈。D. “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E.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15. 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魂?就其中两点作赏析。【答案】14. AC 15. 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解析】14. 试题分析:A 项“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不当,应是表现诗人的高洁。“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尾联是诗人对前人写梅花的误区发议论。认为认识梅花须从梅花独有的“梅格”,即喜寒凌霜的内在品格或内在精神,来品评。C项,表现诗人的高洁,没有无奈。 “尚余”句是在写红梅虽“孤瘦”仍傲“雪霜”的姿容,在诗人心中,梅就是梅,无论妆成何色,与“桃杏”截然不同。这两句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中对外表枝叶的描绘。点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了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又涉及了对诗歌所用手法的鉴赏,还涉及了对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和评价。解答时可先读题目,了解这是一首咏物诗;再看作者,联想苏轼的经历及追求;然后通读全诗,体会诗句的大意和表达的情感,分析诗句中使用的手法;最后与选项进行对比,用排除法得出答案。15. 试题分析:苏轼写梅花的诗并不多,但这首红梅却堪称一首借物寓人、托物言志的咏梅佳作。诗前半段,“怕”、“贪”、“恐”、“故作”,等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一枝红梅描摹的像人一样生动。红梅也怕愁、也贪睡、也懂入时、也知“故作”。姿态性情,无不毕现。这些都应是人的性情,却都被安在红梅的身上,可孰料这么一来,却将红梅不愿与俗芳同艳、却又故作俗色与群芳相处无间的性情表露出来。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他的朴实。“尚余孤瘦雪霜姿”,则是她的出世脱俗、她的洁身自好、她的高贵纯洁,但决不跋扈。第三句“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仍是运用拟人手法,写红梅的高贵不愿随俗流。“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属于用典,“诗老”:老诗人,指宋初诗人石曼卿。苏轼志林卷十说: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语,盖村学究体也。”苏轼的意思是批评石曼卿的红梅诗,只从“无绿叶”和“有青枝”这一点上来,分辨红梅与桃,杏的区别,确实太简单、太乏味了。这是专求形似,而没有抓住红梅的神韵所在,所以苏轼讥之为“至陋”的“村学究体”。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题干中的“哪些”提示诗中所用手法不只一种,但考生只需赏析其中的两种即可。一般认为,诗歌艺术手法可从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等角度考虑。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确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本诗所用手法有拟人、用典、托物言志,考生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并举例分析即可。(三)名句名篇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等,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2)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_,_。(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辛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答案】 (1). 鼎铛玉石 (2). 金块珠砾 (3).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4).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5). 哀民生之多艰【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作石头沙土”“从事物变化的角度”“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辛寄予深深同情”,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鼎铛”“砾”“瞬”的写法。第II卷 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xx德国乒乓球公开赛31日落幕,中国选手马龙再次初试锋芒,战胜自己的对手,夺得男单冠军。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认为,人应该“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做到外圆内方,才能既受尊重,又能有很多朋友。xx,在世界经济总体下滑、差强人意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某些现代作家的作品思想深刻,但用现代汉语语法标准衡量,其作品中某些语言的表述显然并不规范,不足为训。在大量的犯罪证据面前,犯罪分子抱残守缺、丑态百出,最终不得不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在智能手机时代,新的品牌不断涌现,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熊猫、波导、夏新等国产手机品牌,而今在市场上几乎不见了踪影。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初试锋芒: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与前面“再次”矛盾;外圆内方:指人外表随和,内心却很严正;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不合语境;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与句子语意符合;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与句意不符;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近日,亚马逊在美国西雅图大学村开设了第一间实体书店,这是该公司首次推出网购书籍服务20年来开设实体店卖书。B.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对青蒿素及其提取方法的发现表明,中医药是个巨大的宝库,需要我们去关注、发掘和研究。C. 自1971年联合国把每年12月5日定为“国际志愿者日”以来,为青年志愿者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提供了一个契机,推动了社会发展。D. 进入高三之后,部分学生借口以学业负担过重、复习压力过大为名,成天沉溺于题海之中,几乎完全放弃了必要的课外阅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语序不当,将“首次”放在“20年来”后;C成分欠缺,去掉“自以来”;D句式杂糅,“借口”或“以为名”。【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主要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B“借口”和“以为名”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青春本是生活的一部分,_把青春融入生活,你_领会青春的真谛。青春并不是华丽的外衣,人生并非花团锦簇,青春的笑容_常和眼泪融在一起。几次挫折便是生活的全部吗?走出失败的阴影,世界会变得更加美丽,_不是所有的失落_意味着不再拥有,_当你感叹夕阳西下的时候,朝阳正从你的背后升起。A只有才能也并都/B如果就/并都因为C如果就也其实都/D只有才能/其实都因为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考查虚词的使用,这个题目属于近几年来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过的考点。可能是绝大多数考生复习的盲点,大概会令人错愕。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两处是条件关系;根据前面的句子,此处为并列,应加“也”,处为转折关系:是举例论证前面那句话,不填。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_?有的专家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是_,流感病毒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变异,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遏制流感的流行传播;二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通风欠佳及拥挤场所;三是注意均衡饮食,多喝水,定时运动,有足够的休息,以_;四是清洁脸部和口鼻部,减少感染的机会。五是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必要时戴上口罩,并定时更换。六是洗手,这是预防病毒传染的非常重要的方法。【答案】 (1). 如何预防流感呢 (2). (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3). 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通读全语段可知,主要是讲预防流感的,结合后面的措施可知,此处主要是讲如何预防流感的;第二处结合后面内容“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遏制流感的流行传播”可知,此处是讲措施之一注射流感疫苗;第三处只要是与前面内容衔接即可,如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等。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1. 下面是大学团体组织无偿献血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00字左右。【注】 文本框中填入的内容是:献血前,不吃油腻食物、不饮酒;献血后,个人活动要适度;领取登记表;量血压;检验血型;采血,休息5分钟;交表并登记,领取献血证及纪念品。【答案】本次无偿献血活动要求参加人员事先了解献血注意事项及献血流程。献血前不吃油腻食物、不饮酒;献血后注意个人活动要适度。献血时注意先领取登记表,之后量血压并检验血型,采血后注意休息5分钟,并交表登记及领取献血证及纪念品。【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解答此题,要理顺献血前、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及流程。做到语言的连贯即可。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四、写作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一:有人说,平凡的人如果能坚持做一辈子好人,那就是伟人;平凡的人如果坚持完成一件很困难的事,就是伟人。其实由平凡到伟大只需要你有坚持的品格。材料二:人生来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品格不同,就有了区别。要求:不能脱离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答案】平凡中孕育伟大沙,是这世间最不值钱的东西,最平凡的东西,漫天都是黄沙,可世上最宝贵的东西金,就蕴藏在它的里面。沙里淘金,之所以能淘到,是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黄沙掩不住金子的光华,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在历届道德模范中,有不少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人物。最美妈妈“吴鞠萍”接住2岁女孩妞妞;孙东林,孙水林兄弟为给农民工发工资,雪地里进行一场悲情接力;杨善洲老人退休后将荒山变青山,将绿化的荒山无偿献给党.他们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人物,从不起眼,芸芸众生中他们只是普通一员,但他们却在平凡之中成就伟大,提升自己灵魂的高度。他们是黄沙中闪闪发光的金子,在不起眼的小事中,展现自身的光华。有人说;“乱世出英雄,逆境造人才。如今是太平盛世,哪有什么伟大人物,英雄可言呢?”所以,这些人便整天不学无术,碌碌无为,荒废了那十分宝贵的青春年华。其实,他们错了。平凡中孕育伟大。作为父母,教导子女,尽职尽责是平凡中的伟大;作为子女,孝敬父母,为父母排忧解难,对父母的爱是平凡中孕育的伟大;作为学生,刻苦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是平凡中的伟大;作为农民,惜花,惜木,爱惜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做个惜花之人亦是平凡中的伟大!不必认为只有伟人才能成就伟业,做伟大之事,生活中的平凡小人物只要尽心尽力地去做事,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也一样能成就伟业,成为伟大之人。 “山上的山花开我才到山上来.”当我唱着这首歌时,却没有注意到翱翔于天空的雄鹰。苍鹰飞翔,飞的最高的那只往往是最不起眼,最平凡,经历的痛苦与挫折最多的那一只。一次次磨掉血的翅膀,指甲,每一次长出新的翅膀指甲都将飞得更高,更远。经历过彻心的痛,战胜了困难,这是鹰王的伟大。鹰死之时,是飞到最高的山峰上冲向太阳,火烧自己,这亦是鹰的伟大。野百合,人们只看到它盛开时的百合谷,花开成海,可谁又知道她当初平凡的芽沁透了血与泪。从这种意义上讲,野百合是于平凡中成就了伟大。朋友,不要抱怨人才被埋没,不要认为自己只能是黄沙。黄沙终掩不住金子的光华,金子也必将是藏在黄沙中才愈为珍贵。努力使自己成为金子,在平凡之中成就自己的伟大事业,成为发光的金子,在平凡中孕育伟大。历经打磨,终成金;历尽雕琢终成玉。玉不琢,不成器;金不磨,不为金。平凡之中孕育伟大,成就自己的传奇。【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一是说一个平凡的人如果能坚持就会变成伟大的人。“坚持的品格”是本句话的关键。材料二很简短,“只是因为品格不同,就有了区别”的意思是:人是否伟大,在于他有没有高尚的品格。“品格”是第二则材料的关键词。综合来看,两则材料都在强调人的品格。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伟大的人不在于他的地位,不在于他的财富,不在于他的才华,而在于有没有坚持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以此立意,作文就不会脱离材料,也不会偏题。立意角度:1.坚持可以使一个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