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治疗泄泻技术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00511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98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技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技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技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1,现推荐一种疗效明显而且绿色无副作用的方法,只需每天12分钟,就可改善宝宝胃肠道功能,缓解泄泻那就是小儿推拿。,小儿推拿,2,小儿推拿作用机理概言之,系运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二、小儿推拿作用机理,3,【小儿推拿适应症】,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夜啼、新生儿便秘等; 传染病: 百日咳、麻疹等; 时令疾病: 感冒、暑热症、咳嗽、哮喘等;,内科杂病: 呕吐、腹泻、疳积、遗尿等; 骨伤科病症: 桡骨小头半脱位、肌性斜颈、臀肌挛缩、小儿麻痹症等; 预防保健,4,泄泻的定义,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如水样的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关注点: 1,粪便便质2,粪便次数,5,小儿腹泻,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中医称腹泻为泄泻。本病在儿童群体最为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6,发生原因,感受外邪:一般冬春多为风寒(湿)泻,夏秋多暑湿(热)致泻。小儿暴泻以湿热泻最为多见。内伤饮食:宝妈乳哺不当,喂养饮食不科学、以及过食生冷瓜果损伤脾胃导致腹泻。脾胃虚弱:小儿先天不足,后天调养不当以致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偏弱,都容易导致腹泻。,7,临床表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超过3-5次,多者达10次以上,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重症腹泻: 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等脱水征, 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西医指标: 西医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白细胞、红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大肠杆菌或病毒检查阳性等。,8,调理原则与基本方,调理原则:运脾化湿基本方:,9,分型-伤食泻,伤食泻表现: 大便稀溏,夹有食物残渣,气味酸臭,腹胀,便前腹痛 泻后减轻。腹痛拒按,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治法:消食导滞处方:基本方 + 运内八卦、揉中脘100次、揉天枢100次,10,分型-风寒泻,表现:大便清稀,多泡沫,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淡,苔薄白。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处方:基本方 + 揉外劳宫、推三关、揉一窝风拿肚角、揉脐,11,分型-湿热泻,湿热泻表现:大便如蛋花汤样,量多次频,气味恶臭;或见少许粘液,伴腹痛,或伴呕吐,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处方:基本方 + 清天河水,12,分型-脾虚泻,表现: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处方:基本方 + 推三关、运内八卦、捏脊,13,分型-脾肾阳虚泻,表现:久泻不止,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光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补脾温肾,固涩止泻处方:基本方 + 揉上马、推三关、捏脊,14,预防调护,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应新鲜、清洁,不吃变质食品,不要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餐具要卫生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胃肠负担,吐泻严重及伤食泄泻患儿可暂时禁食6-8小时,以后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饮食量。忌食油腻、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宜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扑上爽身粉。防止发生红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发生泄泻变证。,15,六、具体实例捏脊疗法,1、简介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16,第二步:摩腹5分钟消食导滞、泄热通便,位置:以肚脐为圆心,以约2指宽为半径画圆。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手掌或中间三指,逆时针在宝宝肚子上缓慢画圆揉摸。共揉5分钟左右。,原理:这样揉摸宝宝的腹部,不仅能够揉到宝宝肚脐两侧的天枢穴,同时还能够揉到位于肚脐正中的神厥穴。神厥穴具有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与天枢穴相配按摩,能够起到良好的通便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宝宝便秘,要依顺时针方向揉,若逆时针按揉,则起到温补止泻的作用。,17,第三步:上推七节骨2分钟升降脾胃,调理二便,位置:位于宝宝背部正中线,由腰部的最低点的凹陷处,到尾脊骨。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拇指或中间三指,自下向上,从宝宝尾脊骨推至腰部最低点的凹陷处,约一秒钟推一下,共推2分钟,100-300次。,原理:推七节骨是小儿推拿中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见手法之一。推七节骨具有升降脾胃,调理二便的功效,适用于一切热证、实证如烦躁不眠、便秘等症状。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务必“下推”,若小儿腹泻,则用“上推”的手法用。,18,第四步:揉龟尾2分钟通气理大肠,位置:尾椎骨最末端,宝宝小屁股的凹槽内。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手顶住宝宝尾骨最下端,往上方向按揉,力度适中,一次约按揉1秒,共揉2分钟,100-300次。,原理:中医认为,按揉鱼尾穴能够“通调督脉之气”,调整大肠功能,有助于消滞通便。,19,小儿推拿对于宝宝来说,也是一种爱的抚摸,宝宝洗澡后,在温暖舒适的房间里,听着柔和的音乐,妈妈双手温柔地抚触宝宝,不仅治疗便秘的过程,更是妈妈和宝宝每天最享受的亲子时光。,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