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五市十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33817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上学期期终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杂剧产生以前,正统的诗文一直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而宋元时期戏曲小说的逐渐勃兴,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态。读元明杂剧,既要看到它与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联系,更要注重它的特殊性。说到联系,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古老的诗歌传统对元明杂剧的深刻影响,它首先是诗的戏剧,是“美文舞蹈的、诗韵兼全的”一种艺术形式。元明杂剧不仅汲取了诗词歌赋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还熔铸了诗的灵魂和精神。只要认真读一读西厢记汉宫秋等杰作中优美的曲词,就不难领略到这一点。如明人何良俊评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之圣药王曲曰:“清丽流便,语人本色;然殊不浓郁,宜不谐于俗耳也。”然而,元明杂剧毕竟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的曲词必须与情境、矛盾冲突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必须与表演艺术水乳交融。元曲选的编订者臧晋叔谈到:“词本诗而亦取材于诗,大都妙在夺胎而止矣。曲本词而不尽取材焉,如六经语、子史语、二藏语、稗官野乘语,无所不供其采掇,而要归断章取义,雅俗兼收,串合无痕,乃悦人耳。”杂剧展现的是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故须兼收并蓄,雅俗共赏,便是所谓“情词稳称之难”。王国维激赏窦娥冤第二折的斗虾蟆等曲,说:“此一曲直是宾白,令人忘其为曲,元初所谓当行家,大率如此。”王国维是真正读懂读透了元曲,他不仅将其当作戏剧的文学剧本来读,且当成美文来读:“由是观之,则元剧实于新文体中自由使用新言语,在我国文学中,于楚辞内典外,得此而三。”王氏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同一著作中,他又指出“元剧最佳之处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足见王氏的“自然”与“意境”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元杂剧的“自然”与“有意境”又与诗词文赋不同,这就是它总体风格上的恣纵、奔放、朴野、犷悍,即本质上的自然之美,本色之趣。这个特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其艺术语言方面。明初无名氏的贫富兴衰第一折点绛唇以下三曲,起手不凡:“四玲云迷,雪花飘坠;长空内,柳絮纷飞,裁剪的鹅毛碎。”将雪景描写与人物内心活动溶成一片,用语精炼,比喻恰切,真可与水浒传中“风雪山神庙”的描写相媲美。“自然”之誉当然包括剧作家深刻敏锐的思想感情,“意境”说也与戏剧情境、人物命运以及矛盾冲突相联系,语言文字自然是情感与思想自然的外化,而深层的东西当然是思想感情和内容。(摘编自王星琦元明杂剧的独特魅力)1.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宋元以后,戏曲小说取代诗文而占据文坛统治地位,使文坛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 元明杂剧表现出的“诗的戏剧”的特点,是指曲词与表演艺术的水乳交融。C. 诗、词、曲一脉相承却又各有特点,但曲作为新的艺术形式,又具有特殊性。D. 元杂剧的“自然”特指语言文字上的自然之美、审美之趣,即奔放、朴野的艺术风格。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讨论元明杂剧的独特魅力,论证思路清晰严谨。B. 文章分析了杂剧与诗词的联系与区别,并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杂剧特殊性的表现。C.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通过丰富的论据使观点显得更为真实可信。D. 对于杂剧的分析,文章兼及艺术和内容两个层面,对内容的分析是其更重要的目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按照何良俊的观点,倩女离魂的曲词充分体现了郑光祖对诗歌传统的借鉴和超越。B. 元明杂剧必须与表演艺术相互交融,这既是一种约束限制,也为其发展带来机遇。C. 只有真正读懂、读透元曲的人,才能体会到杂剧曲词的“稳称之难”,进而欣赏其美。D. 窦娥冤中窦娥临终发下三桩誓愿,由此可以看出王国维评价元曲时所谈的意境。【答案】1. C 2. D 3. A【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使文坛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错,文章第一段只是说戏曲小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诗文占统治地位的状态,选项偷换概念。B项,“元明杂剧表现出的诗的戏剧的特点,是指曲词与表演艺术的水乳交融”错误,“诗的戏剧”的特点对应文章第二段内容,即强调元明杂剧不仅汲取了诗词歌赋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还熔铸了诗的灵魂和精神。D项,“元杂剧的自然特指语言文字上的”错误,元杂剧的“自然”在原文中主要涉及最后两段,应不仅指语言文字上的自然之美、审美之趣,还包括剧作家深刻敏锐的思想感情。【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对内容的分析是其更重要的目的”有误,从文中来看,选文侧重介绍元杂剧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其中主要分析了“自然”与“意境”两方面。【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充分体现了郑光祖对诗歌传统的借鉴和超越”有误,该信息源自第二段,从文中来看,没有体现对诗歌传统的超越,且这一论据主要论证的观点是“元明杂剧是诗的戏剧”。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夜行列车胡炎漆黑黑的夜,列车像一条泅渡的鱼,游向看不见的远方。疲倦像一只无形的手,合上了一双双沉重的眼睛。几个精力过剩的民工,脱下臭烘烘的鞋子,两脚盘坐在座位上,饶有兴致地打着扑克。间或有列车员走过车厢,逡巡着那些睡意朦胧的旅客,提醒他们看好行李。她也困了,哈欠又深又肥,不时迷迷糊糊地打一个盹。身旁,老伴儿歪着头已经睡熟了,嘴角垂下一条黏亮亮的口水,偶尔砸巴砸巴嘴,似乎在梦里尝到了什么美味。她撩起襁褓的一角,婴儿,酣酣地睡在怀中。手机震动起来:“路上没堵车吧?”这已经是老黑第三次询问了。“堵车”,这是只有他们之间才能够听懂的暗语。“没堵,准点到。”她答得心不在焉。仿佛怕婴儿飞了,她下意识地把婴儿抱得更紧了些。此刻,她与婴儿的体温融在了一起,那娇嫩的肌肤和柔弱的心跳,也似乎与她密不可分了。“况且况且”车轮与铁轨,反反复复地重复着这个词,“况且”什么呢?似梦非梦,恍惚中她好像已经回到了家乡,那座皑皑雪山下古朴而贫穷的山村。山上的寺庙里,梵音袅袅,木鱼声声。缭绕的白云间,回荡着天籁般的歌声。可是,那歌中所唱,她此刻居然记不清了。漆黑漆黑的夜,列车像一条不安的鲸,狂燥地扑向无边的黑暗。“哇”的一声,婴儿突然哭闹起来。她一个激灵坐直了,掀开襁褓,婴儿的小脸通红通红。是饿了吗?可是,她的胸脯是干瘪的。她慌忙把备好的奶嘴塞进婴儿口中,但婴儿摆脱了,哭声越来越大,仿佛要把人心撕碎了。“怎么了?”老伴儿也给惊醒了,有些紧张地问。她茫然地摇摇头,突然若有所悟,拿手试下婴儿的额头,火辣辣烫。“天哪,孩子发烧了!”老伴儿给这突然的变故搞得手足无措。旅客们纷纷醒来,那几个打扑克的民工扔下手里的纸牌,拿着仅有的一袋饼干簇拥过来。其他人也纷纷围拢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着婴儿的情况。“没事,喂喂就好了。”老伴儿故作轻松地回答,一面向她使着眼色,示意她赶快离开。她抱起婴儿,向大家讪笑着,贼一样躲进了卫生间。老黑的电话又来了,显然,他听到了孩子的哭闹声:“怎么回事?“孩子病了,烧得很厉害。”她的嗓音有些发抖。“笨蛋,连个娃子都看不好!老黑骂起来,“快捂住他的嘴!”她哆哆嗦嗦地伸出手,捂在婴儿的口上。婴儿拼命地转动着脑袋,两脚狂乱地蹬着襁褓。她的心一阵战栗,手不自觉地松开了。“怎么还没捂住,没用的东西!“孩子孩子会憋死的。”不知为何,她的泪潸然而下,沿着风吹日晒的深深皱纹,冰凉地滑下面颊。“他不死,大伙儿都得死!”老黑气急败坏了,“动静这么大,早晚得出事。给老子听好了,这单生意废了,把这鬼娃子给我隔窗扔出去!”她楞着,像一截枯木。“听好了,敢连累老子,今晚就让你老娘上西天!”她的头一阵晕眩,趔趄了一下,差点跌倒。她想到了卧病在床急等救治的老娘,想到了一脸苦相还在打光棍的儿子,想到这是人贩子老黑交给她做的第一手活儿,想到婴儿那痛不欲生的年轻的妈妈在婴儿已经沙哑的哭声里,她咬咬牙,狠狠地关掉了手机。敲门声,一声紧似一声。她仰起头,长舒一口气,然后,打开了卫生间的门。她看到了一个个旅客关切的眼神,看了面色煞白的老伴儿,也看到了神情冷峻的列车员和乘警。她跪下了,嘴里只有四个字:“救救孩子!”列车,停靠在灯火通明的小站。一辆120急教车,一辆闪着警灯的警车,静静地停在站外。“老伴儿,回家了。”她说。漆黑漆黑的夜里,地觉得自己像一只鸟,穿过黑色的迷雾,飞向遥远的黎明。黎明中,她真真切切地听到了萦回在雪山上的歌声:圣洁的雪山啊离太阳近的地方我追逐着飘扬的经幡回到梦中的家乡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题目中,“夜”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列车”是故事展开的动态场所,特殊的环境有利于营造特殊的故事氛围。B.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对于生病的孩子,看似粗鄙的民工却充满仁爱;车上旅客充满关切,“老黑”却是冷酷无情。C. 小说“救救孩子”一语是小说的关键,它不仅表现出女主人公人性的复苏,也是孩子转危为安、自己重返故园的关键。D. 小说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在环境烘托、彼此衬托中,完成了一组人物群像的塑造。5. 小说着力刻画了一位农村妇女的形象,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征。6. 小说以一首歌词收束全篇,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谈谈理解。【答案】4. C 5. 不失良知。在老黑巨大的压力下,一直以照顾孩子为最大的准则。胆小懦弱。面对老黑的声声质问,六神无主,顺从老黑“用手捂住孩子的嘴”以制止孩子发声的命令。知错能改。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发出“教救孩子”的呼声。 6. 含蓄地表现主题。小说结尾的歌声,用“圣洁的雪山”“经幡”等含蓄地表达了心灵在四处飘荡之后最终“回家”,突显了“心灵皈依”的主题。完成了形象塑造。歌声艺术化地彰显了山河故乡农村妇女人性的复苏,言有尽意无穷,韵味深远。情节上前后对照(照应)。小说开篇写到女主人公记不清“歌中所唱”,结尾写到“听到了真真切切的歌声”,前后呼应,形成对照,体现了女主人公从“迷失”到“回归”的心路历程。【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也是孩子自己重返故园的关键”错误,这是考察到对小说细节情节的理解,从文中来看,后文说“老伴儿,回家了。她说。 漆黑漆黑的夜里,她觉得自己像一只鸟,穿过黑色的迷雾,飞向遥远的黎明。黎明中,她真真切切地听到了萦回在雪山上的歌声: 圣洁的雪山啊 离太阳近的地方 我追逐着飘扬的经幡 回到梦中的家乡”,可见,应该是女主人公回到故乡,而非说孩子。【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小说着力刻画了一位农村妇女的形象,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征”,这是考查人物形象。考生可以根据小说的情节以及塑造人物的各种描写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这位农村妇女第一次参与人贩子的活动,如当老黑让她“快捂住他的嘴!”时,她“哆哆嗦嗦地伸出手,捂在婴儿的口上”,这表现出人物的胆小懦弱;如当老黑命令她捂住孩子的嘴、扔掉孩子时,她“她的心一阵战栗,手不自觉地松开了不知为何,她的泪潸然而下,沿着风吹日晒的深深皱纹,冰凉地滑下面颊她楞着,像一截枯木”,这说明主人公虽然参与人贩子的活动,但良知未泯;如“在婴儿已经沙哑的哭声里,她咬咬牙,狠狠地关掉了手机”“她仰起头,长舒一口气,然后,打开了卫生间的门”“她跪下了,嘴里只有四个字:救救孩子!”,这些内容表现出主人公知错能改的特点。点睛: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主人公“农村妇女”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以一首歌词收束全篇,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谈谈理解”,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考查段落的作用。可以从主旨、人物和情节等方面去作答。首先明确结尾的内容,结尾是一首歌词,而上文第三段提到“上的寺庙里,梵音袅袅,木鱼声声。缭绕的白云间,回荡着天籁般的歌声。可是,那歌中所唱,她此刻居然记不清了”,而结尾说“黎明中,她真真切切地听到了萦回在雪山上的歌声”,可见情节上前后形成呼应,开头“记不清”体现出人物本性的迷失,而结尾说“真真切切听到”,则体现本性回归;从人物形象上来看,上文所写的农村妇女参与贩卖婴儿的活动,而结尾所听到的歌声体现其淳朴善良人性的回归;从主旨上来看,“圣洁的雪山啊 离太阳近的地方 我追逐着飘扬的经幡 回到梦中的家乡”,歌词中的“回家”应该是指心灵的“回家”,彰显了小说的主题。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本题是考查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情节上与上文的照应或呼应,二是人物形象上的烘托塑造作用,三是主题上的彰显作用。三、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岂轻于天下邪轻:轻视B. 王用之治国赋治:管理C. 乃卷甲而趋之趋:追逐D. 秦人不意赵师至此意:料想到8. 下列句子全都表明赵奢“胆识谋略不凡”的一组是()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A. B. C. D. 9. 下列相关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B. 战国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为东汉刘向所编定,又称国策、短长、修书等。C.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为春秋作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同属儒家“十三经”。D. 史记具有很高的史学成就和文学成就,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0.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2)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答案】7. C 8. C 9. B 10. (1)这段路险阻绵长,(要去救援)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谁更骁勇谁将取得胜利。(2)(他或赵奢)派一批善射的军士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C项,趋:奔赴,奔向。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学生在解题时,要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如本题“趋”的含义和用法有:(1)快走、小步快走;(2)趋向、奔向;(3)通“促”,催促;又可引申为:赶快、急促。学生要根据具体语境带入验证。【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解答本题要围绕“赵奢胆识谋略不凡”这一关键。句是说赵奢善于理财,已见成效;句是写赵奢严肃军纪、果断行事;句是写赵奢采纳建议后立即行动,均未能直接表现题干所说的“胆识谋略不凡”。【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B项,“东汉刘向”应为“西汉刘向”。【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词进行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险狭”、“犹”、“将勇者”;第二句得分点:“去”、“军”及主语的补充。【参考译文】赵奢是赵国田部的一个收税的小官,他到平原君家收取租税,但平原君家人不肯缴税,赵奢根据律法治了他们的罪,杀了平原君家九个主事的人。平原君非常恼怒,准备杀了赵奢。赵奢趁势说道:“你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的家臣却不遵守国法,国家法律的尊严就会削弱,国家法律的尊严削弱国家的力量就会受到削弱,国家的力量受到削弱敌国就会入侵,敌国入侵就没有赵国存在了,您哪里能够得到这样的富贵呢?凭着你的尊贵地位,(如果您)奉公守法,那么全国上下就会向您看齐,全国上下奉公守法国家就会强盛,国家强盛那么赵国就会巩固,但您身为赵国重臣贵戚,怎么能轻视天下(百姓)呢?”平原君认为赵奢很贤能,就把他举荐给了赵王,赵王任用他管理国家税收,国家税收非常顺利,百姓富裕,国家府库充实。秦国攻打韩国,驻军在阏与。赵王召集廉颇问计:“可以救援韩国吗?”廉颇回答说:“路险绵长,很难救援。”赵王又召来乐乘问对这件事怎么办。乐乘的回答像廉颇的话一样。又召来赵奢问计,赵奢回答说:“这段路险阻绵长,(要去救援)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谁更骁勇谁将取得胜利。”赵王于是任命赵奢为大将,救援韩国。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 ,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有谁拿军事上的事情来劝说的就处死。”秦军进军武安西面,秦军击鼓呐喊率军进攻,武安的屋瓦全给呐喊声震动了。军中有个军侯说赶快救援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了。赵军坚守,停留了二十八天还不走,又加固了防守工事。秦军的奸细偷偷进来,赵奢好好款待了他,并把他送走了,秦军奸细回去报告了秦军将领,秦军将领非常高兴说:“离开国都三十里却驻军不走,还加固工事,阏与不是赵国的了。”赵奢已经送走了秦军的奸细,就拔营跟着,两天一夜就到了,命令善于射箭的军士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刚扎好营,秦军听说了,倾巢而来。军士许历用军事的问题请示赵奢,赵奢说:“请进来吧。”许历说:“秦军想不到赵国军队来到这里,他们进攻的气势一定很盛,将军您必须严阵以待。不这样,一定失败。”赵奢说:“我愿接受你的建议。”许历说:“(如败)我情愿接受斧质的刑法。”赵奢说:“等我回到邯郸再下令吧。”许历又劝谏说:“先占领北山的军队胜利,后来到的一方将失败。”赵奢答应了,立即拨发万人占领北山,秦军果然后来,进攻始终不能取胜,赵奢领军攻击,大破秦军。秦军大败而逃,于是解除了阏与之围,胜利而归。赵惠文王赏赐赵奢,赐给他封号“马服君”,授予许历国尉官职。赵奢于是和廉颇、蔺相如职位等同。(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除夕对酒赠少章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注释:少章:名秦觏,字少章,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之弟,与诗人交往颇密。未空:事业没有落空。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除夕夜本是欢聚之时,但自己却无所依托,漂泊无依。B. 第二句诗,将客人与自己作对比,意在表达对客人的极度羡慕之情。C. 诗人现实中忧患半生,只得在梦中寻求理想和慰藉,一实一虚,耐人寻味。D. 诗人身形衰弱,他因愁苦而白了短发,酒后衰颜才显红晕。E. 诗人与朋友在酒席间唱和、歌舞,可以看出二人潦倒困窘的现状。1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歌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答案】11. BE 12. 内心愁苦。别人除夕夜欢聚,自己却似浮萍一般,不知托身何处;半生处于忧患之中,抱负雄心只能在梦中实现。虽然身处困厄之中,但仍能与友人唱和、起舞,自我宽慰,体现出对未来的信心。【解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对客人的极度羡慕之情”不恰当,意在表明自己事业未成;“灯前客未空”,明亮的油灯前,客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喝酒猜拳。这些客人们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职,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们是那样无忧无虑。而诗人这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像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无所依托,目的表明自己事业未成。E项,“潦倒困窘的现状”理解有误。诗中写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以互慰寂寞、穷愁,主要是表现了两人相濡以沫的深厚友谊。【1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歌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首联“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便流露出诗人的牢骚和不平:明亮的油灯前,客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喝酒猜拳。这些客人们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职,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们是那样无忧无虑。而诗人这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像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无所依托。除夕之夜,本应合家团聚,可妻子儿女却在远方,难以相见;一年终了,诗人托身何处仍无结果,心中感到抑郁不平。“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诗人的半辈子却在忧患中度过,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在梦中寻求理想,寻求安慰。可梦境和现实截然相反。“有”,是指梦境,“无”,是指现实。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还有欢笑、有团圆、有衣食、有房舍应有尽有;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严酷无情的现实粉碎了诗人美好的梦幻。诗人此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是表示愁之深、心之苦。“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愁不能胜,苦不堪言,满腹牢骚,无人诉说。座中只有当时也是“布衣”的秦少章与诗人遭遇处境略同,可以作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发泄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气后,诗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两个“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声来排遣满腹愁绪。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们只希望来年再努力了,体现出对未来的雄心。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诗头两句写自己除夜孤单,有客来陪,自感十分快慰。中间四句回忆自己半生穷愁,未老已衰。结尾两句与开首呼应,由于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怜,于是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诗中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三)名篇名句默写13. 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1)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3)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4)_,_,_。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答案】 (1). 又闻子规啼夜月 (2). 愁空山 (3). 艰难苦恨繁霜鬓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5). 乱石穿空 (6). 惊涛拍岸 (7). 卷起千堆雪 (8). 可堪回首 (9). 佛狸祠下 (10). 一片神鸦社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啼、艰、繁霜鬓、潦倒、停、浊、拍、堪、佛狸祠、鸦。【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第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1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为了应对电商的冲击,这家小店不仅改变了装饰风格,而且转变了经营理念,改头换面,终于赢得了市场。B. 三体第一部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作者笔走龙蛇,带领读者徜徉在地球文明和宇宙文明两个世界里。C. “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梅贻琦校长的一生没有快意江湖,没有风花雪月,有的是光风霁月的情怀。D. 尽管山西女篮未能在决赛中夺冠,但小将武桐桐汗流浃背,吴牛喘月,她在赛场的不俗表现,让球迷为之一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改头换面”只在表面上有所改动,其内容却依然如故,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从“终于赢得了市场”可知,应该内容和形式都有变化,故不合语境。B项,“笔 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句中形容写作,对象不当。C项,“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 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使用正确。D项,“吴牛喘月”,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此处望文生义,误用来形容“累得像牛一样喘气”,错误。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比如“吴牛喘月”,从句中来看,误把该成语用来形容劳累得喘粗气,故错误。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如“笔走龙蛇”属于对象误用。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发生在米脂县的“4?27”歹徒持刀伤人案,我们的孩子们应该认识到:一忌走路带耳机,二忌不要乱逃跑,三忌莫恋身上物。B. 黄老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他的最新力作红茅草,将在不久付梓印刷。C. 韩国方面称韩朝决定4月27日在板门店举行首脑会晤。根据韩朝领导人签署的和平宣言显示,韩朝有望在今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D. 细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强化未成年人处理突发事件的意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二忌不要乱逃跑,三忌莫恋身上物”否定失当,“忌”本身就包含了否定的意思,后面不能跟否定词,可以改为“一忌走路带耳机,二忌乱逃跑,三忌贪恋身上物”。B项,“将在不久付梓印刷”成分赘余,“付梓”就有“印刷”的意思,与“印刷”重复。C项,“根据韩朝领导人签署的和平宣言显示”句式杂糅,选项把“根据宣言”和“宣言显示”两句杂糅,去掉“显示”。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C项把“根据宣言”和“宣言显示”两句杂糅为一处。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6. 下列这份请柬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我校文学社定于6月15日晚8点在校礼堂举办“中学生诗词诵读大会”。A您是我省著名的朗诵专家,对诗词诵读研究造诣颇深。B现诚邀您拨冗莅临大会。C希望您能不吝赐教,为活动提出宝贵意见。D请准时光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这份请柬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D项,“准时光临”表达不得体,这是请柬,“准时”有命令的意味,不当。A项,“造诣”,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水平;B项,“拨冗”,客气话。请对方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C项,“不吝赐教”,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这三处使用正确。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17.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神盛宴,至今仍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台词流传各地。“生存还是毁灭,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句台词出自哪部作品?请谈谈你对该作品中男主人公的认识。【答案】作品:哈姆莱特认识:哈姆莱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名著导读情况。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哈姆莱特阅读及其内容了解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对于要求阅读的作品能够通读。阅读时还要了解识记相关的一些内容。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生存还是毁灭,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句台词出自哪部作品。“生存还是毁灭,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句话是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代表作哈姆雷特别出名的台词,是里面的男主人公哈姆莱特的著名台词。只要考生认真读过这本名著,解答本问还是很容易的。第二问:请谈谈你对该作品中男主人公的认识。哈姆莱特的男主人公是哈姆莱特,本题要求考生谈谈自己对作品中哈姆莱特的看法。可结合文中哈姆莱特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和自己的理解谈对男主人公哈姆莱特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五、作文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某校校长在校庆活动中错把“鸿鹄”的“h”念成“ho,引起與论一片哗然。有人认为教育者不应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有人则认为人无完人、有了错误改正就好,还有人认为读错字的背后是态度问题。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答案】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流水一曲哀愁,说不尽的圆滑与变通,何求高山般巍峨与坦诚;大地坚实而广阔,何求天际的无边浩渺与遐想;李白与山水结亲,书写天地山川,何求他日战场驰骋.顾秉林,清华之校长,纵使“侉”字卡壳,但本不专攻文学,何必刻意求之.钱钟书,谱围城,写管锥编,说尽人生,笑傲苍穹.但何时,文学之盛,理学孱弱.包容的清华容纳了他,让他的文学得以绽放异样光彩.倘若那时,清华的殿堂不容许一个理学孱弱的学士,那今日清华的风采恐怕要逊色不少.文理相合,相得益彰,必然可贵,但一己长处已有,刻意地追求另一处,不免落得杂学无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漫漫人生路,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疏忽、过失与错误。犯了错误怎么办?正确的做法无疑是勇于承认并加以改正。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认识和改正错误,就能从中获得教益,成为生活的勇者、强者。师说云:术业有专攻.悠悠繁华的唐代,文学之豪韩愈尚诫弟子,我们又何伤?文于博,理于专,二者不可混杂.不可否认,当世学贯中西的学者颇众,但我们亦不可抛却原有的累积,否则得不偿失.诸葛孔明,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饱读兵书,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学贯古今,达兵法之变,但,终究是一文士.不过他的才气超越当时众人,纵无将帅体魄,无万军阵中 取上将之首的骁勇,而只需瞬思便可相当,这便是一种术攻.他用他的谋略为他的人生弹奏出一曲哀而不伤、绕梁三日不绝的历史悲歌.当我们痛批顾秉林校长时,我们是否应该冷静一下自己的心.偏偏的物理学家硬要读出字正腔圆的古汉字时,这也是一种难为.也许我们会被清华这座丰碑刺伤眼睛,但事实就是如此,顾秉林校长专攻理学.米芾专攻书法之门,忽于为官,造就千古书法大家;袁隆平醉心杂交育种,疏于名利,终成现代农业之父;梁思成苦研古建筑,谱写中国建筑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说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不要在乎自己的不明他处,每一处美丽都是精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而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本题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事件,即某校校长在校庆活动中错把“鸿鹄”的“鹄”念成“ho;二是产生的影响,也可以说人们对此的态度,一种是“教育者不应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一种是“人无完人、有了错误改正就好”,一种是“读错字的背后是态度问题”,所以本次的作文就是针对校长念错字这一事件发表你的看法。然后分析任务,“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考生可以从上面材料中的三个观点中挑选一个进行立意,也可以综合几者进行立意。如从第一种观点的角度来看,作为教育者应该有良好的示范作用,要能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如从第二种观点的角度来看,人无完人,只要有错即改,要给人改过的机会;从第三种观点的角度来看,作为教育者要端正态度,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 参考如下: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要想避免失误,就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等等。【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