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与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27517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与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与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与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政治认同通过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增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通过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培养考生的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把握,促使考生自觉投身到振兴中华文化的实践中去复习集成块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基础自修快通关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1史书典籍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中华文化在近代衰微的原因2(1)内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2)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要求(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1辨清:文字汉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注意:决定文化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和政治。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和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是外在原因。1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2017年10月30日,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的成功入选()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ABCD解析:选D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不是文化创新的体现,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正确;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正确。2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羁,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这说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ABCD解析:选C材料表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应选;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排除;不符合当今世界的客观事实,排除;我国古代的书法、绘画艺术生动地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正是这种生生不息的创新能力,才造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正确。3“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立项的珍贵典籍普及推广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目前已完成书稿26部,首批10种史话已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有文苑英华永乐大典等。古籍的保护()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文脉彰显了中华文化鲜明的时代性ABCD解析:选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通过对古籍的保护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文脉,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符合题意。表述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表述错误,排除。4简牍,指古代汉族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这表明()文化传播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新的传媒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简牍是古代中华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简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ABCD解析:选C古代汉族以竹简和木片书写文字,表明文化传播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正确,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而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故简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正确。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错误。复习集成块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基础自修快通关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1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1)内涵: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用图示法表示为:(2)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1巧记:侧重点法区分三个表现独特性侧重于与其他国家文化相比,中华文化内容丰富,不同文化形式风格独特,特点突出区域性侧重于不同区域文化存在差异民族性侧重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应用:(1)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时,可以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求同存异”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在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文化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3)表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3)与包容性有关的三组关系阐释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同时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是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这就是求同存异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就是兼收并蓄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的体现,树立文化自信,要充分肯定中华文化的价值,坚定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就需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正确处理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3中华文化的力量3表现对外始终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对内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措施方向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承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3拓展: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的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多元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1云南省丽江的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词牌、曲牌音乐,道教科仪音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等五十多个小调。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由此可见,纳西古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丽江地理环境决定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纳西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ABCD解析:选D纳西古乐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纳西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决定”说法错误,排除;中“根本动力”说法错误,排除。22017年12月3日晚,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与观众见面。国家宝藏追求的是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展示一件件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传承,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国家宝藏能够体现()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科技是培育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BCD解析:选C让“国宝”文物“活起来”,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传承,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血脉相连,这说明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科技的相关问题,不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错误;国家宝藏通过展示一件件陈列品,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传承,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血脉相连,这说明国家宝藏能够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正确。3我国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其中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这种“本土化”现象()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表明文化渗透是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启示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ABCD解析:选B材料主要说明,我国西部民族文化在交流中能够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形成自己的特色,故符合题意;文化渗透是文化霸权的表现,故说法有误;我们应认同本民族文化,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故说法错误。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系列节目,聚焦我国正在遗失的方言、工匠、地名、民间艺术、职业等七个领域。以人文视角呈现文化流变,以“广播纪录片”的形式雕刻文化印记。这一节目的推出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奏响主旋律,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听众辨别能力,区分先进与落后文化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ABCD解析:选B以人文视角呈现文化流变,以“广播纪录片”的形式雕刻文化印记。这一节目的推出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符合题意;“聚焦我国正在遗失的方言、工匠、地名、民间艺术、职业等七个领域”,有利于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本课综合检测 课堂知能落实一、判断题辨清易错易混1有人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就要抛弃传统的中华文化,发展现代文化。也有人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包容其他民族文化,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点拨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需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在于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我们认同的只能是本民族文化,对于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外来的优秀文化,我们的态度是尊重、借鉴。二、填空题理清知识联系2中华文化的特征有三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其中源远流长以汉字和史书典籍为见证;博大精深表现为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独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区域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的民族性;而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又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所谓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三、热点题学会应用迁移热点材料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这档节目聚焦国内27件顶级文物,邀请九大博物馆馆长坐镇点评,采用实力演员演绎情景短剧,讲述国宝的前世传奇今生故事,严肃的科普与轻松的娱乐巧妙结合,从而实现“让国宝活起来”的传播效果。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记载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座守护中华文明的基因宝库。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3国家宝藏的追求就是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展示一件件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传承。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国家宝藏能够体现()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科技是培育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ABCD解析:选A通过国家珍藏的文物,展现中华文化,体现了文物是文化的载体,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正确,入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错误;不符合题意。4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行进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让凝结在文物中的历史记忆和“文明光芒”照进现实,我们未来的道路必能越走越宽。这是基于()文物可以影响和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文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文物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文物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ABCD解析:选B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我们未来的道路必能越走越宽,这是基于文物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可以影响和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故符合题意,入选;说法错误,庆祝中华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排除;说法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排除。5.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金色名片”。为切实加强文物工作,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文物工作的主要目标为:到2020年文物事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保护文物的指导原则:坚持服务大局,始终把保护文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文物工作服务大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改革创新,更新观念,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破除影响文物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合理适度利用,任何文物利用都要以有利于文物保护为前提,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彰显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以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底线;强化主管部门职责,文物保护,基础在县,县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文物工作实际,明确相关机构承担文物保护管理职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保护文物工作的指导原则所体现的辩证法道理。解析:本题以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树立创新意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特殊性等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整体,要求树立全局观念,文物保护坚持服务大局。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文物保护要更新观念,深化改革。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适度原则,合理开发利用文物,坚持法律底线。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保护文物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