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红色七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20412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红色七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红色七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红色七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红色七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卷 选择题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这表明了当时A 儒家思想影响史书记载 B 华夏统一的意识逐渐形成C 宗法制维系统治集团稳定 D 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2西周铜器铭文中常有卿大夫、王之近臣在前王死后,由新王重新任命其继续旧职的记载,如辅师嫠簋铭文说:隹王九月既生霸甲寅,王才周康宫,即位,荣伯入佑辅师,王乎乍册尹册命嫠,曰:更乃祖考司辅,哉赐汝缁韨,素衡、銮,今余增乃命,赐汝玄衣、黹纯、赤韨、朱衡、戈彤緌琱、旗五日,用事。”这说明西周时期A 奴隶主贵族的官爵世代相传 B 宗法制有利于王权的稳定性C 世袭制与分封制有一定矛盾 D 权位继承主要遵从先王祖训3. 每年高考后,一个省一个分数线和“本地化”特色高考录取制度总会成为吐槽主题。其实这种类似按“分地而取”的原则, 可以追溯到唐代之后,那时由于南北政治,经济差距拉大,导致科举结果南北中试者人数失衡。为此统治者在科举制中开始实行“南北卷”,南北分开录取。南北卷的做法:A. 体现了科举制的客观公正性 B. 典型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专制性C. 维护北方衰落士族的地位 D 其合理性在于能促进民族融合和维护国家统一4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C 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D 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抑制5赵世瑜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里写到: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阂、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双林镇:农业、手工业的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商帮、会馆对促进市镇发展作用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外来商人融入当地社会,基层社会关系变动A B C D 6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A 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B 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C 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D 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7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民之反,多农与士结合,易成;至宋、明民之反,农而已,士稍也,易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市民阶层的发展 B监察制度的完善C 封建统治基础的扩大 D阶级矛盾的消除8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术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现此可知A 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 B 唐朝四川地区印刷术最发达C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D 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9胡适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梁启超先生发表他的欧游心影录,科学方才在中国文字里正式受了破产的宣告。”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传播的科学与理性主义宣告破产B 梁启超受到西方一战后反现代化思潮的影响C 胡适赞同梁启超的观点 D 梁启超反对新文化运动10这一年(1992年),作家张贤亮高调发表文化型商人宣言:“中国的文化人只有参与了经济生活才能干预社会生活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是强有力的,我们的手腕将会强壮起来,我们要把中国的市场骑在胯下,在上面展并优美的托马斯全旋”。”由此可知张贤亮主张A 社会文化要凌驾于经济之上 B 商人应加强自身文化修养C 社会生活应经、义、体并重 D 文化人应积极下海经商11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A 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B. 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C. 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D 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12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阅读上表,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需要农业支持B 19501965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C “二五”时期农业发展使实征农业税有一定提高D 19631965年农业实产量下降反映国民经济混乱13皖系军阀徐树铮访问法国期间,在巴黎宴请宾客,席间徐树铮致辞:“今晚所备菜肴皆菲薄粗鄙,不堪招待。”酒店经理听后认为徐树铮是对酒店的侮辱,蓄意损害其名誉,于是提起诉讼。这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A 近代中国国际地位低下 B 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 C 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区别明显 D 守旧势力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141943年美、英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国民政府要求机关学校放假三天,“以资庆祝”;而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该变化体现出A 中国外交体制走向近代化 B 主权观念和国家地位变化C 国民党利用英美抵制日本 D 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151959年台湾外交部发文: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及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一变化反映出A 对“一国两制”原则的认同 B “一个中国”的政治理念C 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D 释放出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16梭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党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竟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A 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B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C 党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 D 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17学者时殷弘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学者王玮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材料中有关冷战原因分析最为准确的是A 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的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B 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C 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D 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18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二战”后存在了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 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 D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19据记载,19世纪中后期产生的垄断组织并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反而在工业发达的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反托拉斯(垄断组织的一种)法”。这是因为垄断组织A 干预了国家的经济生活 B 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C 阻碍了人们的科技创新 D 不符合自由主义的原则20阅读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趋于变弱 B发达国家开始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趋于接近 D国家发达趋于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211789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的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这说明此修正案A 明确了宗教对政治的作用 B 完善了对国会权力的制衡C 意在削弱国会立法权 D 强化了对人权的保障22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但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A 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 B 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C 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 D 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23古希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了许多理性的言论。下列各项与智者学派的观点相符的是A “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 B 荣誉远比财富、名声等东西更重要”C “一切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 D “生好还是死好只有神知道”24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A 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 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C 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 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第II卷 综合题本卷包括25、26、27、28四个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25(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朱元璋推行严刑峻法,对大臣擅权、武将骄横给予最严厉的打击,所谓“以重典驭臣下”。明律简于唐律,严于宋律。又在明律之外,把案例编为大诰,颁给各级学校作为必读教材,以后又编了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其序言说:“诸司敢不急公务而务私者,必穷搜其原,而置之重典。”所载都是惩治贪官污吏、地方豪强的重大刑事案件,其中凌迟、斩首、族诛的有几千条,弃市以下万余条,大都出于朱元璋亲自裁定。针对元季官吏贪冒、徇私灭公,他下决心严惩贪污,说:“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于洪武二十五年编醒贪简要录,颁行天下,官吏贪脏六十两以上即枭首示众,再处以剥皮之刑。据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工业革命把英国变成一个工业强国的同时,也让它遭受了严重泛滥的政治腐败。1872年,议会两次通过议案宣称贿买和威胁选民均属刑事犯罪,并于当年通过秘密投票法案。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政府官员财产申报的法律,亦即被称为“阳光法案”的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该法令规定了议会中议员选举费用的限额和对选举舞弊的刑罚,并规定如果官员个人财产与其正常收入之间存在差距,就必须作出解释和说明,如不能提供合法所得的证据,就会被认定为灰色收入,进而被治罪。该法案建立起的财产申报制度后来被许多国家所学习,“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并且还拓宽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方式和监督途径”。据唐朗诗等英国腐败治理经验: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时序(1) 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的异同。(6分)(2) 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反腐的重要领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反腐举措的重要影响。(8分)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适应征税、服役的需要。汉代允许诸侯将土地分给诸子,以削弱分化诸侯,推动了古代家产均分制度。后世律令规定土地继承基本沿用诸子均分的方式,但受传统习俗影响,长子往往被赋予双倍的继承份额。名公判清明集记载了一个宋代案例:王有成“因不能孝养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无归,依栖女婿,养生皆赖其力”,因此官府判决土地等家产“当归之婿”。家庭的土地代代均分,阻碍了大规模地产的传承,也使夫妻为主要核心的小家庭成为社会主体。人们依赖土地、满足于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难以开启新的生产与经营。摘编自浅谈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演进等材料二 进入16世纪以来,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此后,英国规定土地只能由长子继承,长子继承制使贵族大地产代代相传,基本固定。圈地运动就是以贵族普遍世代保持着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权力驱赶佃农,圈占土地。长子继承制避免了家庭财产的平均分配,单传给长子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大地产的稳定性固化了贵族群体,强大的贵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最终促使了英国议会的产生。摘编自英国长子继承制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土地继承制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土地继承制度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简析中英土地继承制度对两国社会发展的影响。(7分)27.(12分)阅读下表相关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时间事件描述结果1947-1991美苏冷战二战结束后,苏联国际威望空前提高,面对实力强大、意识形态相异的苏联,美国发动“冷战”,“倾其所有,拿出所有的黄金,全部物质力量”,对苏联进行全方位打压和遏制,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外因,1991底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1985-1995美日金融战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主国。巨资购买美国国债,成为美国的最大债主,日本人陶醉于敢于说“不”的时候,美国对日本打响金融阻击战:通过广场协议等逼迫日元升值,从1985年9月-1995年4月,美元兑日元汇率由1:240变成1:79日本妥协,美国成功的击退了日本的经济进攻!1995年之后,成功的把日本20多年的发展财富大转移到美国去了。日本经济开始长期停滞。2018.3 -至今中美贸易战2017年全球GDP总计80.68万亿美元,美国排名第一,GDP总量为19.39万亿美元,中国以12.24万亿美元GDP紧随其后。美国2017年商品贸易逆差总额总额为7960亿美元,其中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为3750亿美元,占总贸易逆47%。2018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明确定位为竞争对手。2018年3月23日0时50分许,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4月4日,中国发布对美国的关税反制措施。中国对原产于美国106项商品加征关税。正在进行据上表提供的两条或三条信息,围绕“大国政治(经济)博弈”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所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6分)江西省红色七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科参考答案1-5:BACAD 6-10:DCCBD 11-15:AABBB 16-20:DCCDD 21-24:CACD25(14分)(1)同:加强立法,通过法律规范和约束官员的行为。(2分)异:明代突出君主个人意志,强调严刑峻法;(若答出注重发挥案例的教化和警示作用亦可)英国突出议会民主决策,强调公共意志和民主法治。(4分)(2)领域:选举、官员的财产申报。(4分)影响: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民主体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为世界各国反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4分)26.(14分)(1)特点:以诸子均分为主要方式;法律规定与习俗相结合;维护传统伦理道德(权利与义务相结合)。(3分)成因:农耕经济下土地是最基本生产资料;战国时期各国致力于富国强兵,需要维护小农家庭的利益;汉朝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儒家文化和宗法观念倡导仁爱思想和家庭和睦等。(4分)(2)不同之处:英国以长子继承制为主;中国以均分土地为主。(2分)影响:中国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客观上助长了人们的惰性(安土重迁,依赖家庭,封闭保守)。英国“长子继承制”维护了贵族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有利于限制王权,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5分,任答五点给5分)27.(12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批改不能限定示例,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论题:美国的国家优势是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4分)论述:二战后,苏联成为美国之外的政治,军事超级大国,与美国争霸。为了维护战后霸主地位,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以拖垮苏联;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强大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主国,成为美国的最大债主,威胁美国霸主地位,美国对日本发起金融战,以打压日本。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2025战略让美国感觉到威胁,美国政府发起遏制中国的贸易战。(6分)结论:任何国家威胁到美国地位,美国就一定要遏制这个国家。(2分)示例二:论题:中美贸易战中国不能妥协,但须讲究策略。(4分)论述:上二战后,美苏争霸。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苏联在经济实力明显弱于美国的情况下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回击,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由于二战后日本政治、军事都长期受制于美国,面对上个世纪80,90年代美国发起的针对日本的金融战,日本不得不妥协,妥协的结果是日本陷入了经济发展的上期停滞。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和其遏制苏联、打压日本的本质目的相同。(6分)结论:前车之鉴,后辙之师,中国不能步苏联、日本后尘。(2分)28(12分)(1)举措:确立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构建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建立各族一家的民族认同。(3分)背景:巩固统治、加强集权的需要;政治统一、民族融合的发展;儒家正统思想文化的影响。(3分)(2)特点:与救亡图存紧密联系;反专制、求民主成为核心价值追求;通过政治革命打破王朝政治、建设现代民族国家。(3分)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进程;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