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重点增分练一、选择题1(2019届高三苏锡常镇四市调研)生物学实验中,对实验材料或试剂进行适当处理,可更有利于实验的开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取煮熟的鸡蛋白作检测蛋白质的材料,有利于实验后试管的清洗B取研磨的花生种子匀浆做检测脂肪的材料,有利于直接观察细胞中的脂肪粒C用添加了适量石蜡油液封的酵母菌培养液,有利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D添加适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有利于观察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解析:选B取煮熟的鸡蛋白作检测蛋白质的材料,有利于实验后试管的清洗;取研磨的花生种子匀浆做检测脂肪的材料,有利于直接观察花生种子中是否存在脂肪;用添加了适量石蜡油液封的酵母菌培养液,隔绝了空气,有利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用添加适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有利于观察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2下列是高中生物实验的相关图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色素带是胡萝卜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B图乙利用样方法调查得该植物种群密度为10株m2C图丙细胞置于清水中,不一定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图丁中处细胞都不分裂,处细胞都处于分裂期解析:选C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越快,图甲中色素带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图乙样方中植物个体为10株,样方面积为4 m2,种群密度为2.5株m2;图丁中处分别为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其中处细胞都不分裂,处只有部分细胞处于分裂期。3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施莱登与施旺采用观察等方法发现了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B卡尔文等人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揭示了CO2中碳的转移途径为CO2C5C3糖类C艾弗里等人利用物质提纯和鉴定等技术手段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解析:选C施莱登与施旺只是研究了动物和植物,发现它们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原核生物、病毒等没有研究;CO2中碳的转移途径为CO2C3糖类和C5;艾弗里等人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但基因的概念是后来由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提出的。4某学习小组利用甲图所示血细胞计数板进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实验,第4 d取样并稀释100倍后所观察到的结果如图乙,连续观察7 d结果如图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应有16个中方格B由图乙可知,本实验中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约为3.5107 个mL1C该探究活动中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实验和进行重复实验D实验时每天应从同一支试管定时定量取样观察检测,其中第57 d种内斗争最激烈解析:选B 图甲中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应有25个中方格;由图乙可知,稀释100倍后,25格16格的血细胞计数板(体积为104 cm3,即104 mL)计数的5个中方格共有7个酵母菌,故本实验中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约为3.5107 个mL1;该探究活动中自身前后对照,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实验,但需要进行重复实验,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实验时每天应从同一支试管定时定量取样观察检测,其中第35 d种群数量最多,种内斗争最激烈。5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以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下列实验无法达到目的的是()A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C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解析:选D月季叶绿体中含有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为脂溶性,能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中含有的花青苷能溶于水,可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月季成熟叶片有大液泡,可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月季叶片表皮细胞是成熟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不能用于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观察。6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宜选用过氧化氢为底物B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利用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差异C欲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可将胚芽鞘置于单侧光和无光环境中进行实验D对酵母菌计数时,先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计数室,再轻轻盖上盖玻片解析:选B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不能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反应底物;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利用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差异,溶解度越大则色素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将胚芽鞘的不同部位分别进行感光实验;对酵母菌计数时,先摇匀培养液,轻轻盖上盖玻片,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菌液自行渗入计数室。7下列化学试剂在两个实验中所起作用相同的是()选项化学试剂实验1实验2A氢氧化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B蔗糖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的组织培养C聚乙二醇制备杂交瘤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D盐酸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解析:选C还原糖检测实验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和硫酸铜形成氢氧化铜,蛋白质检测实验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创造碱性环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蔗糖的作用是创建具有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而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的组织培养实验中,蔗糖的作用是为外植体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制备杂交瘤细胞和植物体细胞杂交中使用的聚乙二醇都是促融剂;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调节pH,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解离,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来。8黄瓜是雌雄同株单性花植物。某兴趣小组将生物园里的黄瓜的雌花分为四组,处理方法如表所示。其中最可能获得无子黄瓜的处理组是()组别甲乙丙丁开花前是否套上纸袋不套袋不套袋套上纸袋套上纸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溶液处理柱头不处理用生长素处理用生长素处理不作任何处理A乙组B丙组C乙组和丙组 D丙组和丁组解析:选B甲组:由于开花前没有套袋,并且开花后未用生长素进行处理,因此黄瓜正常完成受粉,产生的果实有种子;乙组:由于开花前没有套袋,并且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进行处理,因此黄瓜正常完成受粉,产生的果实有种子;丙组:开花前套袋,开花期再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黄瓜不能形成种子,并且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能够获得无子黄瓜;丁组:开花前套袋,开花期没有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植物不能形成种子,子房也不能发育成果实。9(多选)下列实验的具体操作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有()选项实验具体操作预期目的A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解离时加入适量纤维素酶进一步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B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滤纸条充分烘干防止色素带重叠C还原糖的检测提高水浴加热的温度加快检测反应的速率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取样前充分摇匀排除死亡酵母菌的干扰解析:选AD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时加入的是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的混合液;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充分烘干有利于各种色素分离,可防止色素带重叠;还原糖的检测实验中,水浴加热温度是5065 ,提高水浴加热温度能提高反应速率;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取样前充分摇匀是为了计数更准确,通过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才可排除死亡酵母菌的干扰。10(多选)如图为三个不同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1中细胞分裂时期的先后顺序是甲丁乙丙B图2中M处的溶液浓度大于N处的溶液浓度C图3所示的实验可用藓类的小叶直接观察D图3的材料可用健那绿染色后观察线粒体解析:选AC依据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可知,图1中的甲、乙、丙、丁四个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间期、后期、末期、中期,因此细胞分裂时期的先后顺序是甲丁乙丙;图2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的过程中,也可能已经达到渗透平衡,或是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因此M处的溶液(细胞液)浓度小于或等于或大于N处的溶液(外界溶液)浓度;藓类小叶为单层细胞,可直接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呈现蓝绿色,图3材料因含有叶绿体而呈现绿色,会干扰对线粒体的观察,故图3的材料不适于观察线粒体。11(多选)下图是有关实验的操作简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甲是梨,乙为水,则得到的滤液丙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实验B若甲是梨,乙为水,得到的滤液丙密封保存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有酒精产生C若甲是菠菜叶,乙为无水乙醇,常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得到色素滤液D若甲是菠菜叶,乙为无水乙醇,则滤液丙经纸层析后可能不会出现4条明显的色素带解析:选ABD梨中含有大量还原糖,可用于还原糖的检测;梨的外表附着酵母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应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得到色素滤液;在提取过程中只加了无水乙醇和石英砂,没有加碳酸钙,色素会被破坏,所以滤液丙经纸层析后可能不会出现4条明显的色素带。12(多选)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检测蛋白质时,若双缩脲试剂B液滴加过多,可能会使待测溶液变蓝,影响结果B探索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时,预实验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C调查种群密度时,若被捕捉过的田鼠更难捕捉,则实际值比估算的种群密度低D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应打开排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零,再对称拧松螺旋后开盖解析:选BD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与双缩脲试剂A液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使待测溶液变蓝,影响结果;预实验的目的是探索实验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和资源的浪费;若被捕捉过的田鼠更难捉,第二次捕获并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少,估算的种群密度偏大;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当压力表指针回零时,打开排气阀,如果提前打开排气阀,锅内压力突然下降,灭菌容器内液体会冲出容器,造成污染。二、非选择题13(2018扬州期末)为了提高大棚草莓的经济效益,科研人员对温室栽种的草莓植株进行了相关研究,选取草莓植株放在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并置于户外充足光照下,下图是相关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该装置里草莓植株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将玻璃罩置于水浴中的目的是_。(2)若用该装置检测草莓植株的呼吸方式,需撤消图中的_条件,设置两组实验,并分别在烧杯内放入_。(3)若用该装置检测草莓植株在一定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烧杯内应放入_,打开活塞开关,使U形管两侧液面相平,再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将观察到U形管A侧液面_(填“升高”“下降”或“不变”)。(4)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条件对草莓植株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用8株大小和长势相似的草莓植株,分别放在玻璃罩中,连接传感器定时测定容器中CO2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编号12345678温度()1010202030304040光照强度(Lx)1 00001 00001 00001 0000开始时CO2量(g)5555555512 h后CO2量(g)4.55.13.55.41.85.725.8由表格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在光照强度为1 000 Lx,温度为30 时,日光照12 h,一昼夜每株天竺葵可积累葡萄糖_ 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析:(1)该装置中草莓植株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所以该植株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将玻璃罩置于水浴中的目的是避免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2)若用该装置检测草莓植株的呼吸方式,为避免光合作用的影响,需撤消图中的光照条件,设置两组实验,并分别在烧杯内放入NaOH(用于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和清水。(3)若用该装置检测草莓植株在一定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烧杯内应放入NaHCO3溶液(CO2缓冲液),打开活塞开关,使U形管两侧液面相平,再关闭活塞。烧杯中的CO2缓冲液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稳定的CO2来源,使装置中的气压变化只来自氧气。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释放的氧气增多,装置内气压增大,所以一段时间后将观察到U形管A侧液面升高。(4)由表格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有无光照。日光照12 h,每株天竺葵净消耗的CO2量是51.83.2(g),在光照强度为0 Lx,温度为30 时,每株天竺葵呼吸作用12 h产生的CO2量是5.750.7(g),则一昼夜每株天竺葵净消耗的CO2量是3.20.72.5(g)。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知一昼夜每株天竺葵可积累葡萄糖的量是2.5/441/61801.7(g)。答案:(1)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避免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2)光照NaOH和清水 (3)NaHCO3溶液(CO2缓冲液)升高 (4)温度、有无光照1.714(2018江苏四校联考)请回答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1所示:表1实验组5 min后的现象再过5 min滴加清水5 min后0.3 g/mL的蔗糖溶液x无变化质壁分离复原0.5 g/mL的蔗糖溶液质壁分离y无变化1 mol/L的KNO3溶液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z表中适宜该实验的蔗糖溶液的浓度是_,x、y、z中代表质壁分离状态的是_。(2)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影响根尖细胞的分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实验探究,结果如下表2。表2可可碱浓度(mmol/L)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所占比例(%)前期和中期后期和末期03.733.040.690.12.902.160.740.52.101.720.381.01.961.720.24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100%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_;龙胆紫溶液能够使细胞中的_着色,便于观察其行为和数量变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 mmol/L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_。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可可碱能够抑制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解析:(1)根据表格1分析可知,适宜该实验的蔗糖溶液的浓度是0.3 g/mL,表格中x和y都代表质壁分离状态。(2)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为解离液,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龙胆紫溶液等碱性染料可以将细胞中的染色体(质)染成深色,便于观察其行为和数量变化。根据表格2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 mmol/L时,处于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浓度,说明处于这两个时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答案:(1)0.3 g/mLx、y(2)相互分离染色体(质)减少纺锤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