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公元前 817 年鲁武公带着长子姬括、次子姬戏拜见周天子,周天子格外喜欢姬戏,故硬性作主,立姬戏为鲁国太子。待鲁武公病逝,姬戏即位,是为懿公。这说明( )A. 宗法制已经崩溃 B. 姬括是鲁国的小宗C. 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 D. 天子好恶是立储君的唯一标准【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 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A. 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 B. 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 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 D.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政治的理解。根据题干中“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可知是分封制下世袭的贵族垄断政权,体现贵族政治的特点,而秦朝以后“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无世禄之臣”,可知是郡县制下皇帝任命的官员不世袭、无领地,完全听命于皇帝,体现了官僚政治的特点,综合材料可知体现了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D项正确。题干没与体现神权政治、血缘政治,排除AB;中国古代不是城邦国家,排除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3. 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佚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 )A. 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B. 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C. 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D. 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可知,汉武帝设立刺史重在加强对地方郡守的监察,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以便更好的发挥郡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汉刺史制度4. 唐会要载:“元和二年十二月敕: 自今已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虽薄有辞艺, 并不得申送。如后举事发,长吏奏停现任。并量事轻重贬降,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由此可见, 唐朝科举( )A. 地方可直接举荐进士 B. 重视对士人品德的考察C. 不看重士人诗文水平 D. 由御史台主理考试事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 “虽薄有辞艺,并不得申送”。AC错误。“如后举事发”,也会受到处罚。通过比较,唐朝更重视士人品德的考查,因此选择B,D没有体现,史实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科举制5.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 中书门下 B. 通判 C. 枢密院 D. 三司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两宋”“负责筹划王师北定”应该宋代负责军事的中央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机构是指枢密院,故C项正确;A项掌握行政权;B项是地方官员;D项掌握财政。点睛:材料“两宋”“负责筹划王师北定”是解题的关键。6.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A. 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 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 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 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元朝设立行省制度的用意“众建其官”,旨在分割官员权力;“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旨在牵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故B项正确。ACD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7. 明朝永乐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列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皇(王)权得到空前强化明太祖设置的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明朝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内阁长官称首相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结合所学,明朝内阁制是皇权强化的产物,阁臣职权的大小、地位完全取决于皇帝,但英国的内阁制是君主立宪制下的行政机关,故不正确。明太祖设置的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故不正确。英国内阁长官称首相,明朝内阁长官称内阁首辅,不等于宰相,故不正确。明朝的内阁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的中央机构,而英国内阁是近代代议制下的权力机构,故正确。故排除BCD,选A。8. 遂宁某中学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 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xx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 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 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 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答案】C【解析】本题较简单,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A项因该是秦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符合史实。B项是唐的三省六部制,符合史实。C项明代设内阁是在明成祖朱棣时设立的,故错误。D雍正时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到达顶峰,符合史实。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9.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B. 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 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答案】C【解析】既有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又有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美国的三权分立,所以体现了多样性的政治文明,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只适合左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只适合中图,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只适合右图,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0. 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18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据亚里士多德估计,每年6个雅典公民中就有1人可能担任某种公职。材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一特点( )A. 主权在民 B. 轮番而治 C. 分权制衡 D. 间接民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材料官员都抽签选举,体现的是雅典轮番而治的特点,故选B。11. 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 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 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 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陪审团就是民主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故A项错误。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说明司法审判有严格程序,故C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12. 十二铜表法有这样的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这体现了()A. 十二铜表法维护了贵族的利益 B. 十二铜表法蕴含法治的精神C. 十二铜表法使平民的权益得到保护 D. 十二铜表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答案】B【解析】“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强调法律维护公共利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强调重视法律程序。故选B。材料体现的是法律维护的公共利益,排除AC;D项是十二铜表法的积极意义,即成为罗马第一部成文法的进步性,排除。 点睛: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民法为主要的内容,主要是维护贵族的利益,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平民的要求,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与此相关的知识如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发展的完备阶段。此外,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也要准确的记忆。13.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律,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因“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而使原告输掉了官司,表明了此时期的罗马法律注重形式,缺乏灵活变通,这也是公民法的局限性,所以正确的B项,CDA项不符合题目要求。14.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该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 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B. 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C. 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D. 经济待遇与政治地位不相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英国首相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故C正确。首相政治上有实权,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故B排除。材料不能说明首相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故D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首相【名师点睛】首相的职权虽然绝大部分没有法律正式规定,但根据惯例首相拥有非常广泛的权力。英国政治制度上首相的地位由宪法惯例产生,其权力也由宪法惯例决定。内阁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因此首相有责任回答议会的质询,向议会报告政府的工作。但是,首相作为议会多数党领袖能操纵议会,并且有权建议英王解散议会,宣布重新大选。15.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货币。宪法条文体现A. 联邦制原则 B. 民主之原则 C. 三权分立原则 D. 共和制原则【答案】A【解析】材料中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这些权力由联邦政府集中使用,所以这些宪法条文体现了联邦制原则,故选A;民主之原则主要体现在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排除B;三权分立原则主要体现在立法、行政和司法相互制约,排除C;共和制原则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等级秩序,排除D。16.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A. 推翻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王国 B. 建立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C. 开创了国家元首选举制度 D. 建立了总统制共和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政治体制的内容和特点。美国独立以后,建立了总统制共和制,实行立法(国会)、行政(总统)、司法(联邦法院)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正确;美国没有建立君主制,A错误;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海地,B错误;元首选举制度在古代希腊已有,C错误。17. “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个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个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富兰克林这番话,说明他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A. 白人的利益 B. 穷人的利益 C. 黑人的利益 D. 议员的利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目材料是对美国独立后选举时忽视穷人的利益的辛辣嘲讽。从题干材料筛选出关键信息:“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个美元”,据此判断富兰克林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穷人的利益,故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美国宪法18. 下图是关于俾斯麦的讽刺漫画,以下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符合漫画含义的是()A. 德意志并未真正建立代议制 B. 德意志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C. 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 D. 德意志各邦保留一些自治权【答案】B【解析】漫画中俾斯麦穿着华丽的服饰翩翩起舞,但却绕开了宪法、选举、法治、立法、新闻自由。漫画可见俾斯麦的舞步,都是在为专制皇权服务,故B项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漫画含义是强调德国的民主的虚伪之处。19. 有学者认为,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在该学者看来,德国()A. 统一之后仍实行君主专制 B.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凸显C. 皇帝凌驾于帝国议会之上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前完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德意志统一后,虽然使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工业生产甚至超过了英、法,并且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实际上还是君主专制,形成了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所以这样的情况属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故选C项。A项概括不全面,属于以偏概全;BD项题意无法反映。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0. 伏尔泰在评论某国的政治时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A.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B. 大革命后的法国C.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D. 统一后的德意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由材料“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信息可知,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是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21. 近代美国和法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逐渐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但也各有特色。下列有关近代美国和法国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 总统都是国家元首 B. 总统都可以解散国会C. 总统都必须对国会负责 D. 总统都由选民直接选出【答案】A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一票共和22.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 市民的整体素质D. 革命的彻底性【答案】B【解析】材料中“两个魔鬼”是指国王和议会,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就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选A。 B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23. 1816年,英国阿美士德使团成员斯当东在日记中描述了他所见到的中国:“到处显得平静安宁,我们看到的是满意的神情和幽默的兴致人口如此庞大的国家乞丐如此之少真令人惊异。”这表明该使团此行的主要目的是()A. 加强英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 B. 证实启蒙思想家笔下的美好中国C. 帮助英国政府获取经济利益 D. 了解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及物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之间的往来问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使团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从而帮助英国政府打开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C项符合题意,正确;选项A错在“友好往来”,因为使团此行的目的是为侵略中国做准备,A项不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了解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及物产”不是主要目的,为侵略中国做准备才是主要目的,C项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使团此行的主要目的【名师点睛】当今历史试题的选材很多是学生平时所从未接触过的,但无论怎样选材其实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们的本来“身影”。因此,做此类试题时可以采取回归教材法,即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因素准确定位所考查的点是做对此类试题的关键所在。24.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A. 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 B. 清政府完全失去人民支持C. 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 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英国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由关键信息反映普通民众对外来侵略的事不关己的心态说明其冷漠、茫然,故D项正确;A项“一无所知”说法错误;B项“完全失去人民支持”说法错误;C项无法从题干材料中反映,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是明显例子。25.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堪称是历史发展的里程碑,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清政府向侵略者赔款 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清政府允许列强设立租界 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割让领土。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南京条约中并没有规定设立租界的内容,天津条约不含有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割让领土的内容,故错误。而符合上述三条条约的内容,故本题选A。通过此题,学生要注意加强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的认识。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二、非选择题(26题14分,27题20分,28题16分,共50分)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摘自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三 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材料四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答案】(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2)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而明太祖认为,应该废除宰相,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3) 职能: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传达皇命);时代特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如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2)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知,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而明太祖认为,应该废除宰相,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3)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可知,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传达皇命);时代特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与明朝对待丞相不同的态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的军机处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下列手续选举之”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 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材料四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请回答:(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出自什么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 (2)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3)对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规定有什么不同?(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征?【答案】(1)美国1787年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英国权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2)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3)不同:英国国王是虚君(或虚位元首),王权受到议会限制;德意志帝国皇帝权力巨大,议会受皇帝控制。(4)特点: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是一种间接民主,适应了大规模国家发展民主政治的需要。以分权与制衡为原则。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大多实行政党政治。【解析】试题分析:解析本题考查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相关知识。(1)考查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相关知识。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经过艰苦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依据课本知识可以判断分别出自哪部政治文献;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二:法国1875年宪法;材料三: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材料四: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2)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记忆的能力,难度为小。结合所学资产阶级代议制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3)材料三反映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材料四反映的是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二者政体相同,但君主权力不同。具体表现在:不同点是英国王是虚君,权受到议会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议会受到皇帝控制。相同点是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其原因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自上而下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4)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记忆的能力。分析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有选举制、议会立法、三权分立或权力的制约平衡、政党政治等特征。考点:近代西方资产阶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君主立宪制;近代西方资产阶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28.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材料二: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2)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英、法、美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为史实,各举一例加以说明。(3)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答案】(1)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方式是民主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民主运作的方式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妥协。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妥协的结果;罗马法的不断完善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2)英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贵族相妥协的结果。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中央和地方、大州和小州、南方和北方的妥协。法国:1875年宪法的通过,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结果。(3)妥协是政治斗争常用的手段;妥协是走向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在国际事务中,妥协也是实现利益的重要手段;要善于进行制度创新。(答出两点即得4分,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所给信息“相互妥协”回顾所学知识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方式主要是梭伦、克里斯提尼进行的民主改革,材料信息“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可回顾知识找到其各机制(公民大会、陪审法庭)轮流坐庄、抽签选举的民主运作的方式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妥协。古罗马:解释权在贵族手中的习惯法促发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在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缓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了相互之间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或万民法)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2)结合所学,英国在光荣革命不流血的政变之后通过权利法案来缓解和解决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是他们相互妥协的结果。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了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妥协。(3)通过分析古希腊、古罗马和近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知识,可见在国内国际事务处理中:妥协是政治斗争常用的手段;妥协是走向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在国际事务中,妥协也是实现利益的重要手段;要善于进行制度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