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培训班开学典礼讲话.doc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791207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培训班开学典礼讲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培训班开学典礼讲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培训班开学典礼讲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培训班开学典礼讲话参加这次培训的每个同志,肩负着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望。面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先行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珍惜机会,认真学习,圆满完成培训任务。下面,我讲四个问题。一、认识“重中之重”的深刻内涵,明确肩负的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和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对农民是一个福音,对农村是一大变革,对农业是一次发展机遇。具体讲可以概括为三个标志:(一)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定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化进程中,有两个尖锐的问题无法回避。一是没有农业现代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市化,就不可能有全面的现代化、全面的小康与和谐社会。二是农村的现代化如果不能同步有效地推进,整个国民经济受到严重阻碍。正是从这一全局出发,有的学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领导的第三次大的农民运动。第一次是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第二次是家庭联产承包,农村改革推进城市;第三次是新农村建设,农村建设拉动城市。新农村建设是研究后农税时期“三农”工作的一次革命,一次重大变革。我们应当清醒的看到,近些年来尽管农村经济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农业面临的资源短缺、生态脆弱、体制性障碍的问题;农村面临的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产品缺乏、社会服务滞后的问题;农民面临的致富能力弱、收入水平低、生活质量差的问题。郭海亮书记在全国政协赴我市调研扶贫工作的汇报概括了三个掩盖。即:急速膨胀的工业化发展掩盖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掩盖了农民增收乏力,城市的巨大变化掩盖了广大乡村的贫穷落后。从全国的总情况看,XX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按年度平均汇率计算,人均达到1700美元,城镇化率已达到43%,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较好基础条件,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同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需要,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远需要。(二)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位置,标志着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解决“三农”问题实践理论上重大创新,实践上重大突破。“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重视研究“三农”问题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战略思想。我认为,“三农”问题可概括为三句话:赋予农民平等的公民待遇,拓宽农民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解决农民低素质的障碍。过去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历史意义是重大的,但基本上是“多予、少取、放活”,属于松绑和减轻农民负担的范畴。各级在指导“三农”工作上基本上没有跳出就生产抓生产、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管理制定农村政策的模式。没有在工农关系、城乡差别上进行根本性调整,没有触动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次矛盾。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趋向”的论断提出后,确立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战略方针,是我们党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理念上的重大突破。新农村建设决策的提出和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定位,是对农业基础地位理论上的重大创新,找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在农村工作上的结合点,使广大农村不再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包袱,而成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从思路上看,统筹城乡方针更明确;从背景上看,农村生产力发展起点更高;从目标上看,20字方针要求更全;从方式上看,加大财政投入,动员社会参与、支持力度更大;从要求上看,党在农村的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一句话,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定位是不可替代的。(三)市委提出的“三三战略”与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一致的,是把新农村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实践的具体化,是保证其重要位置的必要举措。一是推进“三化建设”:工业新型化是针对我市产业结构状况,提出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发展创新型工业的目标,具有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循环利用、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的辐射功能,为“以工补农”实施增强实力,是“政府主导”作用的坚强后盾。农业产业化是“三农”工作的关键,是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是农民增收的必要途径,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城镇特色化不仅包含了新农村建设内容要有新特色,而且突出了城镇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区域优势经济、县域特色经济、小城镇辐射经济融为一体,使城乡协调发展更具有操作性。二是实施“三个转变”:转变发展观念。思路决定出路,观念体现理念。新农村建设需要我们对“三农”工作有一个新的认识,确定一个全新的思路,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农民主体、产业支撑,协调推进、狠抓落实”。郭海亮书记在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上提出的“六破六立”,就是转变发展观念的具体内容、操作要求和实现路径。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地转变发展观念,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与时代合拍、与发展同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转变执政方式。关键是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核心是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求各级领导要重点提高四个方面的能力:提高把握机遇的能力,抢抓发展先机;提高发挥比较优势的能力,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协调统筹谋划的能力,保证发展效果;提高抓落实的能力,改善发展质量、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按照新农村建设中干部服务的根本要求,市县乡村四级干部要带着感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理清思路;加强学习,增强本领;设身处地,搞好服务。三是建设“三个*”:实力*。如果产业形不成规模,农民增收乏力,建设新农村就会成为主体缺失的空中楼阁,全市经济发展就缺少整体实力。魅力*。如果走出市区后的村庄面貌依旧,那么魅力城市就缺失内涵和外延,只是60万人魅力,而不是320万人魅力。和谐*。如果城乡差别不能加快缩小,那么“三个掩盖”的问题就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构建和谐*就是一句口号。总之,实施“三三战略”是保证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位置的具体措施,是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与*实际相结合的操作要领,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必然条件。因此,我们决不能在认识上有任何偏颇,在行动上有两张皮和单打一现象,必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具体落实中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真正从理论到实际,从思路到落实,不断提升执行力。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先行当前新农村建设在全市蓬勃开展,开局良好,势头不错。但在认识到位,精力集中,抓准切入点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县召开全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就是要抓住并解决好这些问题,尤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为先行,尽快在规划上取得实效。(一)规划是一笔财富,是一条发展思路,规划就是生产力。科学编制新农村发展规划,首要的是要把产业发展规划好,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依据每个村庄的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状况,确立主导产业发展目标。切实解决近些年在农业产业化上主导产业缺龙头、缺规模的问题,解决旧的发展模式和一家一户五花八门形不成产业优势的问题。用规划的手段整合资源,显化优势,让农民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项目,形成乡有龙头带动,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和家家有思路,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天天有钱挣的发展格局,进而整体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二)规划是一张蓝图,是一个美好前景,规划产生凝聚力。多少年来,我们在农村规划上教训深刻。老百姓在审批占地指标后,基本就没人管了,至于盖成什么样子,没人问过,结果就造成“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没规划乱拆乱建”的自由放任的现状。据不完全测算,近几年全市农民每年用于建房的投入不下10个亿。由于没有规划,多少年一贯制,形成圈大院,旧样式,坑厕所,泥水路,旱井水,人畜院。有的地方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人家发达地区是一代人盖房,几代人享受,而我们是一代人凑合,几代人折腾。应该清楚,新农村建设不单是盖新房,但没有新房子绝不叫新农村。要确立“农村人自豪,城里人羡慕”的规划理念,给村庄编制一张建设蓝图,给老百姓一个美好向往,做到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功能配套,设施完备,起到凝聚民心,集中民智,体现民愿,组织民力的作用。让农民要盖房就盖几十年不落后,几代人不后悔。通过规划,进一步启发农民发展思路,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刺激农民的消费观念和发财欲望,让新农村建设充满希望。(三)规划是一个平台,是一个追求目标,规划助推辐射力。纵观现在农村的情况是“农业大而不强,农民多而不富,农村乱而不美”。除有新房没有新村外,还有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就是基础设施落后,公益事业简单。科学编制新农村规划,就是要创造一个承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平台,让人一看规划就知道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朝哪个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政府的主导作用有的放矢,才能助推和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力。*县在具体工作中提出了十大网络建设,很有借鉴意义。即:城乡规划网、交通客运网、广播电视网、物流连锁网、卫生健康网、社会保障网、文化教育网、信息传媒网、财经支农网和稳定平安网。这和我们过去总结的“走硬化路,喝安全水,上水冲厕,点沼气灶,分人畜区,住整洁房,治脏乱差,建园林化”基本是一致的。规划时要注意,城市生活中有的农村要有,城市生活中没有的农村也要有,比如农村的生态环境就比城市好。要通过规划,建设好平台,承接好反哺,让农民享受改革成果,让农村生活向城市过渡,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按照农业部要求,在整个编制规划过程中,始终要把握六个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原则。贯穿以人为本发展理念,落实五个统筹发展思路,把城乡协调发展体现在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的原则。始终把农业产业化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坚持把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作为着力点的原则。做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强化乡村文明、社会保障和法制建设,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新风尚。坚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的原则。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提高农民素质,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坚持把面向实际、突出特色作为基本要求的原则。立足乡村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各自优势,尊重当地习惯,形成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坚持把尊重民意作为行为准则的原则。调查研究,集中民意,征求意见,发扬民主,最后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把征求意见过程变成宣传发动群众过程。达到各级干部出思路,技术人员出图纸,农民群众出干劲的效果。三、正确把握操作层面的要求,处理好规划中的关系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建设新农村的具体内容还包括:以建设现代化农业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育新农民;以市场化为导向,组建新的经济组织;以创建文明村庄为先导,塑造新风貌。这几个方面都要求有一个坚强有力、求真务实的好班子。因此,如何把县、乡、村三级换届后焕发出来的积极性及时引导到新农村建设上来至关重要。(一)新农村规划的八项基本要求(1)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各级政府要强力推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创造条件。当前,主要是抓好规划,规划投入的费用要由各级财政承担。必须在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然后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调动农民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2)干部服务,社会参与。主要是要求各级干部转变作风,首先做好规划引导工作。今后乡村干部和市县包村干部要侧重调查研究,按照农业部编制的规划范本,搞出村庄的详细文字规划,制定出一个思路明确的、群众代表大会认可的书面规划。专业技术人员要按照发展思路设计出技术规划图。各县市区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的“五图一书”和“三图一书”要各占到一半。社会参与主要是确立起以企带村的模式,要求每个企业都要确定下所帮扶的村,从各方面予以支持。另外,动员在外工作的干部以及全社会力量,尽其所能,支持新农村建设。(3)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不搞急功近利,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心尽力,有所作为。(4)放眼长远,适度超前。不能因没钱就降低规划标准,也不能因小农经济的历史背景就支差应付。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先到位,实施分步骤。每个村都应有新区规划,并按照不同层次投入搞好单体设计,让群众选择,逐步改造,拉开档次,建设农村新区。(5)因地制宜,分类治村。要根据各村情况,实施分类指导,创造性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不搞一刀切。(6)重点示范,整治突破。确立的示范村必须有坚强班子,有经济基础,有示范带动能力。比如区位优势在公路沿线和乡镇所在地。整治村不能修修补补,要按规划要求达到除旧补新,整旧如新的效果。(7)建章立制,规范操作。要建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制度,建立投入资金管理制度,建立“一事一议”投工投劳管理制度,并不断总结经验,掌握规律,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发展,良性发展的轨道。(8)整体推进,务求实效。要全面协调统筹好新农村建设的环境配套工作,防止简单化,片面化,点面分割,缺乏整体环境效应的状况。这里重点强调通道环境治理问题。通道不仅仅是经济带,而且还应该是风景线。因此,必须按公路等级搞规划,按辖区范围搞治理,路边门店要红线控制,拆除违章和不规范建筑实施产业分类、规范经营,停车的地方搞硬化,不停车的地方搞绿化,经营设施各具特色体现风格,招幌标牌制作醒目。要求路边村率先整治,公路直观面面貌一新,形成与新农村建设交相辉映的一体化效应,创造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注意抓好的三个整合(1)整合资源。主要是土地资源,通过改造空心村,撤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搬迁边远村,可以节约大量土地。在新农村建设用地上要坚持“总量控制,占补平衡,集约用地,动态管理”的原则,尤其是新村规划占地,在落实“一户一宅”的基础上,开展土地整理项目,确保规划不仅不受土地制约,而且通过规划节约大量耕地。有矿产资源的村,要在保证生态环境良好、减少地质灾害和避免环境污染的情况下,采取妥善措施,以资源置换的方式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2)整合资金。市县两级要加大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做到三个高于:即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认真落实各级财政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和土地出让金平均纯收益15%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投入。(3)整合政策。各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制定扶持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对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收费能免则免,能减则减,把扶贫资金、移民搬迁、水利、教育、卫生、公路、产业化扶持方面的投资,按照“渠道不变,捆绑使用,落实到点,系统监督,跟踪服务,年终考核”的要求,确保400个重点村建设。以县为单位制定补助标准,标准要公开、公平,面向社会公示,向农民作出承诺,对上级资金的配套要及时到位,各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此外依据各自情况,要尽快制定出以工补农,以煤补农、以企带村方面的具体政策。(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正确处理四个方面的关系(1)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各级党委、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设计者、指挥者和推动者,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导向作用。当前应首先抓好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注意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坚持走群众路线,把工作重点放在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上,相信、依靠、发动、组织农民,真正做到唤起农民千百万,使农民自觉自愿、积极主动投身于新农村建设。(2)正确处理试点与扩面的关系。全市广大农村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产业状况、交通条件、人力资源、干部状况、风俗习惯等都有很大差别。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重点,抓示范村一定严格标准,有的乡镇没有重点村也要积极开展整治工作,为以后分批建设新农村奠定基础。起码也要抓紧环境治理,解决脏乱差问题。(3)正确处理有形与无形的关系。新农村建设包括农村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所以既要抓硬件设施的改善,又要注重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精神文明、法制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只有三个文明同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有活力和生命力。(4)正确处理阶段性与长期性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是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必须确立阶段性奋斗目标,不能因为长期性就失去信心,放弃眼前努力,更不能以阶段性突击搞急功近利,只有长远目标明确,阶段任务具体,才能在打基础、谋长远中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四)编制规划的标准要求规划分文字和图表两大块,文字是发展思路,图表是形象展示。要求先行一步的村,在规划上要出精品,出样板、出亮点、出效果。按照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具体实践的要求,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把尺。具体把握四个方面:(1)整体编制的科学性。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查研究,既考虑村情民意,又要有超前思维,既体现特色优势,又反映目标追求,是一个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规划。(2)规划确定的民主性。制定之前走访群众,征求意见;制定过程中让群众参与,发表意见;制定之后让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体现民意。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当群众尾巴。编制过程本身就是宣传、发动、组织群众过程。好多村在实施前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开阔眼界,统一思想,就是一个好的办法。(3)规划实施的可行性。有了规划就有了准确定位,要把规划内容详细分解到具体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按项目分类、性质、作用、投资、效果详细测算,分期分批实施,把规划逐步变成现实,最终形成整体效应。(4)执行规划的严肃性。规划确定后要维护其严肃性,要产生法律效应,任何干部不能凭拍脑袋改变规划。调整干部必须按规定办事,修定规划要召开村民代表会通过,使规划成为村级法律法规。确保一任接着一任干,以维护严肃性,保证连续性。四、全面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切实落实好规划编制的各项保障措施当前新农村建设势头迅猛,任务在即,各级干部任重道远,责无旁贷,关键是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资金投入到位,以强有力的领导来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尤其是切实打好规划编制的第一仗。一要强化抓落实的执行力。在全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郭海亮书记明确强调要抓好六个方面的落实。一是规划落实,培训组织队伍;二是产业项目落实,抓项目促进产业化;三是基础设施工程落实;四是脏乱差治理落实;五是领导包点责任制落实;六是奖惩落实,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六个方面抓落实,环环相扣,相互促进,责任非常明确,任务相当具体,要求十分严格,关键是如何提高抓落实的执行力。首先要真正认识到位,把抓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从感情到思路,从规划到实践,从资金到措施来一个系统深入的理解,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来,切实解决一知半解,不求甚解和照猫画虎,麻痹侥幸,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不得要领的问题,真正在确保“重中之重”位置上下工夫。其次要抓住切入点,明确侧重点,挖掘闪光点,落实支撑点,规划先行,整体推进,心中有数,指导有方,措施有力,落实项目,起到示范推进作用,迎接10月份大观摩,主要围绕“三化”看亮点。第三要建立责任传导机制,层层分解任务,一级向一级负责,确保六个方面的落实。二要通过培训提高规划能力。当前在落实规划问题上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人才短缺,二是财力不足。如何落实好“重中之重”的规划先行工作,首要的是抓好队伍培训。在组织领导上,市里专门成立了这次培训的领导组,农业局、建设局、党校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翻印了学习资料。在培训内容上,精心安排了培训课程,专门邀请了省建设厅的资深专家授课,他们长期研究,在多个市讲过课。专业课由城建、农业上长期从事具体工作的本地领导讲。在参训人员确定上,有选择地组织骨干人员。各县分管县长总负责,新农村建设办、城建负责设计人员,分管乡镇长和具体从事乡村建设干部,这就是规划的主抓者和骨干力量,所以说参训的同志肩负重任,责无旁贷。在培训要求上,按照党校的规定,进行了精心组织,严密编组。以县为主管理,两个县一个支部,服从党校统一纪律,实行集中封闭式培训。要求大家要珍惜机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强化认识;潜心研究,掌握技能;把握重点,学会操作;遵守纪律,保证效果;严格考试,回去实际操作,抓好规划落实。三要建立考评体系激励推进动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制定一套科学的目标考核评价体系。根据郭海亮书记的要求,市建设新农村领导组办公室正在紧抓制定考核评价体系方案。现在已经明确的有几个方面:各级领导联系点新闻媒体公示制度;各阶段任务检查评比排队通报制度;利用正反两方面现场会推进工作制度;集中检查观摩评价公布制度;奖惩激励兑现制度。市里每年召开一个总结表彰会,兑现各项规定。总之,考核评价体系既要全面,又要科学,既推进激励,又便于操作,以此达到全市新农村建设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作用,以新农村建设成果为建设“三个*”作出各自的贡献。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