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2019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693026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2019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粤教版2019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粤教版2019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2019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第 58 页 共 58 页内容标准:1.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2.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2.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能力培养1.学会提出问题,作出猜测。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会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合作的重要性。2.乐于与人合作。设计意图“定位置”是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就定位置、辨方向、学会看地图几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在各种日常活动中常常需要判断自己与周围环境相对位置的关系,所以需要运用方位及相关名词。本课借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了解方位的概念,从学生熟悉的自己身边的位置入手,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继而体验自己与周围事物的相对关系,再借助情景,活学活用。通过“教学楼的位置”这个亲历活动,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科学的描述能力,慢慢过渡到能根据一个参照物的位置来描述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教学流程观察提问观察记录交流运用。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建立“位置”的概念,通过定位置的活动,让学生在“说说自己的位置”、在“位置接力”等活动中知道确定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难点是在参照系上建立坐标系,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班级学生座位表、学校平面图、标明方位的卡纸、游戏活动卡片、绸带、南海海洋地图、船模型、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景:同学们,我们科学课的好朋友妍妍和我们一样都升上三年级了,开学的第一天,她来到了新的课室,课室里的同学就给她出了一个难题。(出示课本图片。) 妍妍的位置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帮她找找吧。汇报: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汇报。讨论:为什么每个人的说法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坐的位置不同,标准不同,所以说法不同。)小结:我们应怎样确定位置呢?二、活动一:说说你的位置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自己在课室里的准确位置吗?学生自己在小组内说自己的位置。讨论:自己的位置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说清楚自己的位置吗?看谁说得最多,描述得最清楚。小组讨论,共同商讨好描述方式。汇报:各小组用比赛的形式描述自己的位置。指导:为什么描述位置时都要借助其他的物体来说,不借助其他物体可以吗? 小结:你认为要确定一个准确的位置需要怎样的条件?(参照物、方向等) 先看看教室里面有哪些东西,它们分别在你的前、后、左、右哪个位置,然后请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位置说一说自己坐在哪里。他们可能会说“我在靠近门窗的一边”、“我旁边有什么”、“我在某某的后面,我在某某的前面,我在某某的左面,我在某某的右面或我在谁和谁的中间”等等。当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描述自己的位置以后,教师可以显示座位表,请每一位同学依照表格写出与自己相隔两个位置的前后左右同学的名称(如果座位是靠边的可不分不写),然后上交,老师随机抽取表格,请大家找出是谁写的,比一比谁找得快(作者不得参与)。从游戏中学生可能发现同一个同学的位置有不同的表述,让学生知道确定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知道在参照物上建立坐标系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从而知道有很多种表达自己位置的说法。注意老师应准备一些空的表格给学生(每个格子代表一个座位),在第几排与第几座交叉的地方做上记号,代表自己位置的格子。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坐标图”的方法来描述自己的位置。但在教学中,注意不要出现“坐标”一词,只是让学生知道能用这样一种形式对位置进行描述就可以了。也可以让学生面对教室的四个面,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是谁或者有什么东西,想一想有什么发现,面对不同方向,前后左右的物体就不同。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上课伊始,先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在教室的位置”,提问“如果不借助其他物体,能不能说清楚自己的位置?”从而使学生真正地意识到位置的确定是相对的。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用“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排?从左往右数,你是第几座?”或“从左往右数,你是第几行?从前往后数,你在第几座?”的方式说出自己的位置。新- 课-标- 第-一 -网三、活动二:位置“拉力”准备:写有“前”、 “后”、 “左”、 “右”和“1”、 “ 2”、 “3”、 “4”的卡片。 活动:玩一个游戏让一位同学在这两叠卡片中各抽出一张卡片(方位词和数字词),出示卡片,这时与卡片对应位置的同学立刻站起来。看谁反应得快,站错或站起来较慢者为失败。注意: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座位排列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卡片,尽量不要出现选定位置不存在的现象。四、活动三:教学楼的位置导入:出示课本插图。 问题:试着描述书中学校的教学楼的位置。要求:让学生观看书中的插图进行描述,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描述,只要能准确表达清楚14号楼的位置就可以了。小结: 播放我们怎样确定位置的视频 。五、拓展:远洋船的位置导入:出示课本远洋船长故事图片。 交流:达利船长是怎样知道船的方向的? 小结:在自然环境中,人们又是怎样确定自己的方向的?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自己去寻找一下相关的资料。目的:达利船长是怎样知道船的位置的?通过理解、分析达利船长的故事,加深学生对“方位”的理解。六、课堂小结。第二课辨方向内容标准:1.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2.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来描述方向。2.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3.认识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科学的规律。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设计意图方向属于较抽象的概念,代表方向的名词来自于人们的共识所下的定义。当我们需要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时常常用到方向。根据太阳的升落,定出东南西北,认识方向,找出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的规律,进而在生活中活学活用。本课是本单元第三课的准备课。教学流程主要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提出问题动手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迁移应用的过程达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认识东南西北等方向,难点是学会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的规律等方法来判断时,辨认方向。教学准备自绘的动物公园地图、自绘的街道图、橡皮、手电筒。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出示动物公园地图。 问题:我想去猴山看猴子,该怎么走?讨论:看地图,确定图上猴山和自己在图中的位置。你该往哪边走?交流:学生利用地图进行汇报。小结:地图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二、活动一:太阳与方向问题:你知道我们是怎样定方向的?讨论: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讨论。 交流: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小结: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为东方,相反的一方为西方。然后,使自己的左手对着东方,右手对着西方,则面朝向的一方为南方,背对的一方为北方。反之,傍晚太阳落下去的一方为西方,相反的一方为东方,南方和北方的判别方法同上。找出四个方向之间的规律按照顺时针的顺序。当已知一个方向后,可以依次找出其余的方向。三、活动二:太阳位置的变化任务:每天太阳东升西落,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基本相同。观察:用模型进行实验观察。 找一件块状物体,可以是学生的橡皮擦等,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沿一条直线上方走弧线,观察手电筒放置在不同位置时所产生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拓展:课后布置学生进行观察,一天中正点时刻太阳所在方位。结合课堂上的实验,对照影子与太阳的关系。四、课堂小结。第三课看地图内容标准: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地球仪、地图的标识与功用。2.了解地图的发展过程。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合作的重要性。2.体验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设计意图“看地图”是“我们在哪里”单元的最后一课。在本单元中,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活动,开展确定方向的认识。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知识(前后、左右、远近的描述)入手,过渡到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并懂得利用地图来确定位置。在活动中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观察、小组讨论、趣味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及探索科学规律的兴趣,并且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技能。本课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已知的知识,从身边的知识出发,让学生通过设计动物园参观路线的活动,明白地图对帮助确定方向和物体所处位置的重要性;继而以“认识地图”、“画学校地图”等活动,让学生学习并在生活中利用地图的知识,培养学生辨识地图和应用地图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看地图”一课中,从身边的知识出发,让学生通过设计动物园参观路线的活动,明白地图对帮助确定方向和物体所处位置的重要性;继而以“认识地图”、“画学校地图”等活动,让学生学习并在生活中利用地图的知识,培养学生辨识地图和应用地图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地图的作用,学会认识地图,知道地图上的不同颜色、不同符号等表示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引出地图方向和图例、比例尺的概念。所以,教师在活动中,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观察地图,回答或提示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画地图的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动手画校园地图,来加深学生对地图的认识。活动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的校园,确定自己校园的方位,再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画一个简单的校园地图,最后让学生交流一下所画地图的情况,谈一谈自己在画地图过程中的感受和学到了什么。在拓展性的活动中,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地方要用到地图,给人们提供了哪些方便,从而体会地图的重要作用。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利用地图“寻宝”的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学会运用地图。教学流程提出问题动手实践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迁移应用。重点难点重点是学习地图的基本知识(方向、图例等),把所学到的地图知识应用于身边的实际生活之中。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师:情景引入的动画、各种地图(动物园游览图、公园游览图、广东省地图省等行政区地图)。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地图的知识,收集身边的地图,熟悉校园的位置。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景:波波和他的好朋友们购票进动物园游玩。 问题:孩子们去动物园玩,有同学想买游览图,引出“地图有什么用?”的问题(利用任务驱动页,提出问题)。目的:通过引导学生注意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引入课题。二、活动一:设计参观路线导入:出示课本动物园游览图(最好将地图投影出来,学生在汇报时能用电子教鞭软件把路线画出来)。波波和他的朋友进入动物园后,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想看的动物。 任务:设计参观动物园的路线。请学生为波波、彬彬、妍妍、琪琪设计几套游览方案。要求:设计的路线尽可能先到达他们各自最想看到的动物所在的区域,然后再游览园内其他动物,尽量不走重复路,减少参观的路程。在汇报时选出“最佳方案”。活动:各小组根据主题人物的要求对游览路线方案展开设计并讨论。交流:小组中各成员在设计后要进行交流;小组成员评选出最好的设计图,并展示。比一比谁设计的参观路线更合理。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游览路线图,大组间相互评价各自的路线图,投票选出最佳方案。活动:教师再指定观看某些动物,让各小组合作来设计参观路线,进行交流。归纳:地图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地图的作用。如果没有地图,我们就会盲目地去寻找动物园的各种动物,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多走了路程,而且很可能经常走重复的路线。三、活动二:认识地图情景:(接活动一的第一方案情景)外地游客要离开动物园到省内的其他城市继续游玩。问题:你能帮助外地游客看懂这幅行政区划图吗?在图中你能获知哪些信息? 出示带有图例的行政规划图。观察:观察行政区划图。汇报:以小小地图讲解员的身份,向外地游客(由学生或老师扮演)介绍行政区划图。要求:引导学生从地图名称、城市方位、图例和比例尺等方面来表述。 归纳:要读懂地图就是要明白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一张地图除了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外,还需要使用确切的文字来补充符号不够的地方。小结 :播放地图视频,总结地图的知识 。四、活动三:画学校地图情景:(接活动一的第一方案情景)外国友人非常感谢我们对他们的热情接待,他们也想了解一下中国的小学学校的布局是怎么样的。活动:为自己的学校画一幅简单的校园地图。要求:1.小组合作完成校园及教学楼各层的地图。2.自行设计具有特色的简单图例,标识校园的各种场室。分享:交流在画地图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五、拓展:地图的用途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什么地方要用到地图?地图给人们提供了哪些方便?给了你什么帮助?目的:让学生体会地图的重要作用。 六、资料:地图的发展任务: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了解地图发展的历史。交流:谈谈自己对地图的了解。七、课堂小结。第四课物体的特征内容标准:1.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2.会使用简单仪器(如尺、天平、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长度、重量、温度),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在此经验基础上,对其他物体进行估量。意识到多次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并能用适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2.能判断物体是由玻璃、纸、陶瓷、金属、塑料等不同材料构成的。 能力培养1.学习比较的方法,能用各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能对物体的轻重进行估量。 3.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2.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设计意图 “物体的特征”是“物体与材料”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先从物体入手,再研究材料,让学生从认识具体的事物逐步过渡到获得抽象的概念。本课安排了一些观察、描述、分类活动,可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物品的观察,提高观察、描述和分类的能力。教学流程观察提问观察记录交流运用。重点难点能判断物体是由玻璃、纸、陶瓷、金属、塑料等不同材料组成的;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对物体的质量和长度进行估量。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各种体育用品图片、各种学习生活用品图片、黑胶袋或纸片箱、各种材料杯子的图片及实物、各种杯子的图片、一组用不同材料制作的杯子、各种材料的样板、材料、形状、大小厚薄等不同的4组物体、各种测量物体质量工具(杆称、台称、电子称、磅称、地磅称等)的图片、天平使用示意图、天平(及砝码、镊子)每组一套、橡皮筋、各种材料的样板。学生准备好自已最喜爱的一件玩具,并自带一个杯子。每组的成员尽可能带不同材料制作的杯子。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媒体 出示课本图片。 导入 琪琪:过生日那天妈妈送给我一只可爱的金黄色的小猫。彬彬:这么好,它是不是白天只知道睡觉,晚上才出来找老鼠?琪琪:它不会捉老鼠。波波:噢,是玩具猫吧?我也有一只,一捏就会叫,还可以带到泳池里玩呢!琪琪:妈妈送给我的不能放到水里,抱起来又轻又软,我要天天晚上抱着它睡觉。问题 他们说的是同一样东西吗? 二、活动一:描述你喜爱的物品准备 学生自己最喜爱的一件玩具(实物或图片)。 导入 把你喜爱的玩具拿出来,介绍给大家吧!观察 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玩具介绍给其他组员。说说玩具的一些特征,比如颜色、大小、轻重、软硬、组成的材料、冷热、能否放进水里、在水里是沉是浮等特征。比一比谁介绍的最详细。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换玩具,做进一步的观察,互相补充。汇报 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的玩具。问题 你觉得这个玩具用这种材料制作有什么好处呢?其他同学对他的介绍怎样评价呢?通过这两个问题可以避免学生将注意力用在玩具的功能上,同时互相评价补充可以完善学生的描述。三、活动二:杯子是用什么做的?准备 各种材料杯子的图片及实物、各种杯子的图片、一组用不同材料制作的杯子、各种材料的样板。 学生自带一个杯子。每组的成员尽可能带不同材料制作的杯子。导入 出示一个纸杯,再出示一个玻璃杯。提问 这是什么?这又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呢?(因为是纸做的和玻璃做的)还有其他材料做的杯子吗?(学生展示自已带来的杯子)观察 这些不同材料制作的杯子,有什么特点呢?你觉得用这种材料做杯子好在哪里?记录 各小组边观察边记录。汇报 小组代表汇报的同时,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四、活动三:猜材料准备 各种材料杯子、布袋每组一份。导入 出示图片。一个布袋,里面装一只杯子。 提问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杯子,谁愿意来摸一摸,猜猜布袋里的是什么杯子?要求 学生猜测时,教师鼓励他把摸到的感觉描述出来。其他同学可以一起来猜。活动 边描述边共同猜出是什么杯子。与其他小组交换不同材料的杯子,再进行猜测。反复描述不同材料的特征。五、活动四: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准备 或材料、或形状、或大小、或厚薄等不同的四组物体;各种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杆秤、台秤、电子秤、磅秤、地磅等)的图片;天平使用示意图;天平(及砝码、镊子)每组一套;橡皮筋。 导入 分别出示材料、形状、大小、厚薄等不同的四组物体。问题 你能看出哪个物体的质量更大吗?思考 用哪些方法可以比较出哪个物体的质量更大?活动 小组活动并填写记录。该环节暂不使用天平。思考 有什么方法证明你的排序是正确的?活动 认识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学习使用天平的方法。认识常见的质量单位克、千克。任务 1.估计物体的质量并填入表格。2.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谁估测的最接近。思考 如何测量一粒米的质量?如何测出一块巨石的质量?六、活动五:长度的测量:准备 约2米左右的软尺、约30厘米的直尺。问题 你知道自已的身高吗? 知道自己的手臂有多长吗?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还想知道自己身体哪些部位的长度?活动 分小组进行测量,做好记录。 汇报 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引导 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身体上可用于估算长度的身体部位如拇指宽、食指长、一拳长、一脚长,一乍长(打开虎口,拇指尖与食指尖的距离)等。思考 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身体的这些部位的长度可以帮我们做什么?引导学生想到用身体的这些部分做尺子来估测其他物体的长度。活动 用身体做尺子,估测黑板、课桌、教室的长和宽等。 分析 为什么各小组测量同样的物体,测量的结果却不同呢? 思考 怎样减小误差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等。)学生共同分享估测的经验。问题 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如何测量教学楼的高度?七、课堂小结。第五课物体的分类内容标准:1.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2.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是否导电、是否溶解、是否传热、沉浮性等),根据这些性质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2.知道在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对物体进行分类。能力培养1.了解分类的基本方法。2.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2.意识到材料可回收利用。设计意图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都是由材料构成的。“物体与材料”这一单元,先从物体入手,再研究材料,让学生从认识具体的事物逐步过渡到获得抽象的概念。“物体的分类”从学生喜爱的物品引入,让他们运用各种感官以及测量的手段从各方面认识物体的特征,并能把观察到的特征用语言加以描述;通过对身边物品的观察比较活动,知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了解材料的类别。教师有序呈现各种各样的物体,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以及设计各种方法探究物体的性质,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独特发现、分类方法与大家交流、汇报。教学流程提出问题设计方法解决问题筛选整理得出结论。重点难点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金属、塑料、纸、棉布等学生熟悉的材料。学生:文具、书包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景 出示课文驱动页中的图片。 问题 你有办法让房间变得整洁干净吗?讨论 思考你的整理方法,并说出这样整理的理由。目的 激发学生对研究不同材料的兴趣,理解分类的意义。二、活动一:给书包里的物品分类导入 呈现幼儿园小朋友的书包,让学生按材料不同,把书包里的物体进行分类。 问题 小朋友的书包里有些什么呢?讨论 给书包里面的物品进行分类,说出分类的方法并记录。问题 书包里哪种材料制成的物品比较多?三、活动二:用自己的方法来分类任务 按照不同思路,再次把书包里的物品进行分类。 思考 根据材料的性质我们给书包里的物品分了类,还有别的分类方法吗?讨论 思考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并写在记录纸上。看看哪个小组的分类方法最多。汇报 汇报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四、拓展:废品的分类回收任务 学习如何开设废品回收站。 交流 课前把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调查生活废品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讨论 生活废品中哪些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问题 生活废品中哪些是最值得人们重视的?假如你要开设一间废品回收站,你打算怎样做五、课堂小结。第六课材料的性质内容标准:1.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是否导电、是否溶解、是否传热、沉浮性等),根据这些性质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2.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比较不同材料在吸水、耐热、承重力等方面的性能。2.初步感知材料的特性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3.知道材料过度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能力培养1.初步学会用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2.能把所学的知识与所用的材料的性能结合起来,设计和制作一些实用的物品。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乐于与人合作。2.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设计意图“材料的性质”是“物体与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本课通过学生经历“制作自动浇花器”、“选择购物袋”和“调查购物袋的使用量”三个活动后,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比较认识某些材料的吸水性、耐热性、承重性等性质,而且能将这些特性与用途相联系,知道材料过度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通过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探究材料的性质,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进行调查活动后认识到数据整理分析的重要性,初步学会用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最后能根据材料的性能等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些实用的物品。本课教学设计中,一共设计了“制作自动浇花器”、“选择购物袋”、“调查购物袋的使用量”和“为小酥饼设计邮寄包装盒”四个活动。活动“制作自动浇花器”是让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因为这是学生首次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在学生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活动“选择购物袋”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探究塑料袋、布袋、纸袋的性质,讨论如何选择购物袋。认识材料的性质:吸水性、耐热性、承重力等。在这里,学生真正感受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烈。活动“调查购物袋的使用量”和“为小酥饼设计邮寄包装盒”是在学生认识了材料的各方面性能后开展。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联系到生活中,做到学而致用。教学流程提出问题设计方法解决问题筛选整理得出结论。重点难点初步感知材料的特性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准备教师:自动浇花器图片1张、酒精灯2盏、植物1盆、水1瓶、实验设计表1张、大试管48支、试管架12个,纸袋、布袋和塑料袋各1个。学生:粗棉绳、粗麻绳、塑料绳、海绵条、化纤绳各1条;纸袋、布袋和塑料袋各1个。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妍妍全家要外出旅行,没有人浇花,怎么办呢? 讲述:出示自动浇花器图片。 任务:请大家想办法,帮帮妍妍做一个这种自动浇花器。二、活动一:制作自动浇水器任务:通过“用什么材料搭水桥好呢?”这个任务开展“研究材料的吸水性”的探究活动。材料:一盆植物、一瓶水。 问题:要将瓶子里的水吸引到花盆,可以那在瓶子和花盆之间搭个“水桥”。用什么材料搭“水桥”好呢?猜想:哪一种材料的吸水性最好?问题:如何用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指导:首先我们先要做个实验计划。出示一份实验设计表,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实验设计例我们的猜测:海绵的吸水性最好。 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粗棉绳、粗麻绳、塑料绳、海绵条、化纤绳各1条;大试管5只、试管架1个。我们的方法:对比5种材料的吸水量。温馨提示:5支试管中的水要一样多;各种材料的长度和粗细要一样;材料要同时放进水里和同时取出来。讨论:小组设计实验:鼓励学生设计与老师不同的实验计划。 交流:小组汇报实验计划。指导:完善实验方案。实验:按计划进行实验,并要求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交流:将本小组中的发现与其他小组交流。总结:老师评价实验中善于分工合作、大胆质疑、有创意的小组和学生。拓展: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做一把吸水性强的拖把。三、活动二:选择购物袋任务:在“选择购物袋”这一任务驱动下,继续探究材料的其他性质,进一步认识到不同性能的材料有着不同的用途。导入:出示纸袋、布袋和塑料袋。 问题:为什么要用不同材料做购物袋?交流:根据所装物体的特点使用不同的袋子。例如:装一些很重的东西时,最好使用坚固的袋子;所装的物体是很烫的食物时,最好用耐热的袋子;装一些有液体的容器时,最好用能防水的袋子等等。 问题:你想从哪方面比较不同的购物袋?讨论:选择研究主题、确定研究的方法。实验:分小组实验,老师注意指导。交流: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记录: 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讨论: 现要购买猪肉、蔬菜、蛋糕、衣服,你打算怎样选择购物袋?说出你选择的理由。交流 :为什么不同物品要用不同的袋子来装。实验: 设计实验证明不同物品适合用不同材料来装。根据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完成实验记录。交流: 汇报实验结果。归纳: 用不同材料做成的袋子,吸水性、吸油性不同。小结: 播放材料的性质视频,了解材料的一般性质。四、拓展:为小酥饼设计邮寄包装盒任务: 要把小酥饼邮寄到外地,要求学生为自己做的小酥饼设计邮寄包装盒。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些实用的物品,把他们所学的知识与所用的材料的性能结合起来解决生活问题。 问题: 妍妍亲手做了小酥饼,很想通过邮寄的办法给住在外地的奶奶尝一尝,用什么材料把小酥饼包装起来,让奶奶吃到完整的小酥饼呢? 讨论: 设计包装盒需要考虑的事项。计划: 讨论制作包装盒的材料、方法、步骤,并记录下来。交流: 包装盒的设计方案。五、课堂小结。第七课身边的材料内容标准:1.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的材料。2.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2.初步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材料。能力培养1.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2.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2.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材料。设计意图“身边的材料”是“物体与材料”单元的最后一课。“身边的材料”是在学习了物体的特征、分类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从“古人用什么材料”到“调查家庭材料”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在总体上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类,并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材料。“身边的材料”一课在学生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过程中,了解从古到今、由近及远的材料发展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流程 收集事实分析理解动手操作迁移应用。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在总体上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类,并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材料。教学准备 教师:对身边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收集,制作“塑料”的材料(酒精灯、烧杯、牛奶、醋、勺子等)。 学生:课前收集材料的知识,收集身边的材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波波等几位好友一起到妍妍家做客。真皮沙发的材料来自动物,仿皮沙发的材料来自人造皮革,通过主题人物对“真皮”与“假皮”的争论,引入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探讨。 讨论:沙发有“真皮”“假皮”之分?目的:通过有趣的生活片断,引领学生对身边材料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引入课题。二、活动一:古人用的材料情景:出示课本图片。 描述:坐时光机回到远古时代,我们将会看到古人生活和劳作的情景:炉子用石头砌成,器皿是用黏土制成的陶瓷罐,锤子用石块、绳子、木条组合起来,捕鱼船来自粗大植物的树干,手里拿的武器用木棍等加工而成,衣服和帐篷则是来自动物皮毛,制作用品的材料全部是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天然材料。 思考:古人用哪些材料制作生活用品?这些材料来自哪里呢?归纳:存在于自然环境种的材料是天然材料,如木材、岩石、粘土、动物皮毛、棉花、蚕丝、石油等。讨论: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还保留了哪些天然材料制作生活用品?目的: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天然材料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的发展情况。归纳:古人用黏土、树木、骨头、毛皮以及岩石来建筑、制衣、炊厨、制造狩猎武器等,但还不知道如何去改变他们所发现的天然材料,许多世纪以后,人们发现了通过塑造或切削它们而改变这些材料的方法。后来,人们进而发现了通过加热或化学反应去处理天然材料,所以有些用品虽然都来自天然材料,但其技术含量是完全不同的,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不断地创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对材料占有、认识、制造、使用与发展的历史。部分天然材料的用途:木材做木制家具;黏土制成陶罐;石油提炼出的物质能合成橡胶和塑料;蚕丝编织成丝巾;棉花编织成棉质衣服;岩石用来建造房屋。 三、活动二:自己动手做“塑料”任务:自己动手做塑料。材料:出示牛奶、食醋、勺子、烧杯(或小锅)、酒精灯、石棉网、塑料汤匙、旧长丝袜、碟子。分析:材料中的天然材料。指导:实验步骤:1、将盛着牛奶(约100毫升)的烧杯(或小锅)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2、不停搅拌,在沸腾之前取下来。在这同时可以加入一些色素。 3、将一汤匙食醋倒入牛奶中,均匀搅拌后,等待冷却。4、过一段时间,牛奶冷却到白胶状时,用旧长丝袜做筛子,盖住烧杯将牛奶混合物倾倒到碟子中,过滤冷却好的牛奶。5、把过滤出来的物质用塑料汤匙弄平。 6、用过滤出来的物质制作你喜欢的小动物。7、将制好小动物放置几天,就变成了硬硬的“塑料” (要放足够的时间)。说明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交流:实验中的现象。目的:让学生经历天然材料被加工成新材料的过程。虽然学生并不理解其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但通过制作过程,学生能认识到有些材料经过处理后会生成新材料,从而初步形成人造材料的概念。四、活动三:家庭材料调查调查:找找家里的物品都用了哪些材料? 交流:把自己的调查结果与同学交流分享。质疑:解决在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讨论:1.为什么人们要用人造材料代替天然材料?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各有什么优点?拓展:过度使用人造材料会怎样?目的:通过调查活动,学生会发现生活离不开材料,人造材料的使用量大大超过天然材料。使学生意识到人们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不断发明和制造新材料,人造材料具有许多天然材料不可替代的优良性能,并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五、网上学:了解新型材料搜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有关新材料的信息。 活动:新型材料汇报展示会。实践:想象一种新型材料为人类服务。六、课堂小结。蜻蜓和麻雀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认识昆虫和鸟类,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2、观察昆虫、鸟类的标本和模型,指认一些主要器官。(二)能力培养:1、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2、学习比较的方法。3、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2、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3、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通过比较观察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和外形的不同,认识昆虫和鸟类动物。教学准备:1、教具:鸟类和昆虫类的标本、模型,课件。2、学具:蜻蜓和麻雀标本、模型、观察活动记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谈话:同学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水里游,有的在陆地跑。谁能说说:哪些动物能在天上飞的?(如果学生回答“鸟”,师:你所说的鸟是指什么?)(如果学生一直提的都是鸟的种类,没提昆虫,师:还有没有哪些小动物在天上飞的?希望能转到昆虫的话题!)引入课题:天上飞的动物可真多!瞧!今天课堂里也飞来了两只小动物,(板蜻蜓图)蜻蜓和(板麻雀图)麻雀。板书课题:蜻蜓和麻雀(二)指导观察方法,引领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它们能在天上自由自在的飞,靠的是什么?(翅膀)板书:翅膀活动一:观察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1、谈话:那它们的翅膀一样吗?(学生答“不一样”。)看来大家都知道蜻蜓和麻雀的翅膀不一样,(课件:观察蜻蜓与麻雀的翅膀)那你们尝试过把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比较着来观察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合作,仔细观察蜻蜓和麻雀的标本,并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它们的翅膀到底有什么不同,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发现!)讲:现在,每个小组将会有蜻蜓和麻雀标本1套(出示标本和模型),不过蜻蜓标本易烂,而麻雀标本的表面有防腐剂,所以请小朋友们在观察标本时,尽量不用手去摸标本。如果你认为蜻蜓标本看得不够清楚的,你可以借用这个模型!提醒:好了,记住养成习惯,我们要边观察边记录!2、活动小组出来领蜻蜓和麻雀标本和模型、观察记录纸,小组观察活动开始。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刚才的收获!汇报形式:在原位上小组汇报,不出来讲坛,小组代表说完先问“同组同学有没有补充”,再问“那其他组的同学对刚才他们组所说的,有不明白或产生疑问的地方!”教师开始引导并板书。翅膀透明不透明没有羽毛羽毛两对1对薄厚没有骨骼、肉有骨骼、肉板书:4、小结评价(指板书)过渡:刚才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后,发现蜻蜓和麻雀仅仅在翅膀这方面就有这么多区别,那我们想想除了翅膀外,它们身体的其他部位是不是也有很大不同呢?请小朋友们继续用比较的方法仔细观察蜻蜓和麻雀,把你们的发现写在记录纸上。活动二: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1、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学生讨论时,师选一个组写实验报告(结论正确的组)。2、表达与交流,小组汇报。汇报形式:全组上台,引导台下学生质疑:你们对他们的说法有感到疑问的地方吗?(他们说的怎么样?)3、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遇到学生说了不正确的话题,如翅膀上有鳞,师应明确问:有鳞,是你看到的吗?并不是你亲眼观察到的,只是想象。)关于分几部分的处理:先让学生回忆人分几部分,推到鸟和人在分部上很想象,就是多了一个尾,边说边在实物投影仪下指出!而昆虫就分的更简单了,有就在实物投影仪下指出!外形青蜒麻雀触角1对没有足3对1对体表光滑羽毛身体分几部分头、胸、腹头、颈、躯干、四肢、尾(三)归纳本质特点活动三: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1、游戏:寻找同类过渡: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很多动物是跟麻雀很相象,而有的动物就跟蜻蜓很相象的,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游戏,为它们找找同类。这里有很多动物,(出示课件)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动物的身体特征,如果你觉得它是蜻蜓的伙伴就把它贴在蜻蜓这一边,如果你认为它是麻雀的伙伴就把它贴在麻雀这一边,(每组提供2块纸板,各贴上蜻蜓、麻雀的图片),更重要的是还要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让学生做玩分类游戏后,填写活动纸中的内容:这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图片:蜻蜓、螳螂、蝴蝶、瓢虫、蟑螂、蝗虫麻雀、燕子、鸡、猫头鹰、鸽子、啄木鸟2、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交流。学生汇报完后,师引导: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麻雀的朋友:因为都有羽毛、1对翅膀、1对足,坚硬的爪子和嘴)(蜻蜓的朋友:都有1对触角、2对翅膀、3对足)3、根据板书特点小结,并板书:像蜻蜓那样具有1对触角、2对翅膀、3对足的动物属于昆虫;像麻雀那样有羽毛、1对翅膀、1对足,坚硬的爪子和嘴的动物属于鸟类。指着板书诉:一般同时具有这些特征才叫昆虫,才叫鸟。鸵鸟、蜘蛛(引导学生相互质疑和评价)(注意:教师不要强调是否会飞的问题,更多的应该是关注外形特征方面)(四)拓展: (1)围绕蝙蝠的话题(2)提示学生昆虫和鸟类都是动物中的大家族,可通过“网上学”等方式去认识更多有趣的昆虫和鸟类。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观察这些动物,但要注意观察的方式,不要破坏小动物的生活环境,更不能伤害小动物,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上网查询。请把你的观察结果带回来,在下一节课告诉大家。第九课 鲫鱼与青蛙一、教学目标1、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共同特征。2、了解青蛙的变态发育与鲫鱼的发育的区别。3、以运动方式入手,运用对比的方法,了解鲫鱼与青蛙的区别。4、观察两栖类、鱼类的实物或标本,或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它们的一些主要器官。二、教学方法观察与讲述相结合。三、课前准备分别装着小蝌蚪和小鱼的盘子;蝌蚪与鲫鱼的幼体图片;教学挂图;有关鲫鱼、青蛙的影像材料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察蝌蚪和小鱼。(1)投影机出示蝌蚪和小鱼的幼体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来游泳的,它们的身体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身体流线外形,光滑的身体表面,能摆而推动身体前进的尾部。)(2)观察后,引导学生着重了解它们都是靠尾部的摆动来游泳的。(3)引申问题。所有的蝌蚪长得都一样吗?有的蝌蚪长出了小腿,小鱼长腿吗?2、观察蝌蚪与鲫鱼是怎样长大的。(1)发展学生思维,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猜想,把蝌蚪和鲫鱼的生长过程画出来。(只要能画出蝌蚪在生长过程中不同形态的变化、鲫鱼的身体大小的变化即可。)(2)教师出示直观教材,(标本、挂图、影像材料等,)为学生们的猜想提供帮助。(3)讨论:你还知道小蝌蚪和小鲫鱼生长变化的其他情况吗?它们生活的环境变化吗?3、观察青蛙和鲫鱼的外形。(1)观察青蛙和鲫鱼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A、它们的身体可以分成哪几部分?B、每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C、它们的身体表面都一样吗?(2)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像青蛙一样的动物属于两栖类;像鲫鱼一样的动物属于鱼类。(3)思考、讨论:两栖类和鱼类这两大类动物各有什么的明显的特征呢?两栖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变态发育,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里,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有一心房一心室。4、把它们分类。出示教材提供的八种动物图片:银鲳,黄鳝,鲈鱼,树蛙,乌鳢(生鱼),大鲵(娃娃鱼),美西螈(一种终生长着外鳃的蝾螈),黄条蟾蜍(癞蛤蟆)。(2)归类(先让学生辨别,分类,后给予纠正)。鱼 类: 两栖类: 壁 虎 与 小 猫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1、识爬行类和哺乳类,会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2、观察爬行类和哺乳类的实物或标本,了解壁虎和小猫运动方式的区别,会指认一些主要器官。3、学会区分爬行类和哺乳类的一般特征二、能力培养目标:1、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等等。2、通过游戏壁虎与小猫找亲戚,认识更多的爬行类、哺乳类,检验对两类动物特征的掌握情况。3、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认识更多的动物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小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操,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教学准备:1、爬行类、哺乳类的实物或标本,观察记录表、放大镜。2、多媒体软件(网络资源)。过程与方法分小组进行小组观察活动,小组互相讨论、交流、小结。过程活动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1、创设课堂气氛2、了解学生对小动物的认识情况,引入新课。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带了一份神秘的东西来上课(黑布掩盖的笼子),同学们猜猜是什么?2、老师想问一下:这些小动物是你们从哪里见过的?同学们大都见过壁虎和小猫,有的同学还养过,肯定会有一些感想或发生一些有趣的事,谁来说说?(引入新课、板书课题)1、 猜测、议论。2、语言描述、互相讨论二观察壁虎和小猫运动方式谈话:接下来我们就观察壁虎和小猫运动方式,观察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观察小猫与壁虎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注意安全、动作要轻、以免惊吓倒小动物;并要仔细观察、同伴合作好、作好记录等)1、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活动2、汇报:小组汇报、全体汇报观察结果;3、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三整理记录、比较壁虎和猫运动方式、学会分类。1、指导、提示:区分爬行类和哺乳类的一般特征。2、小结:今天同学们通过观察壁虎和猫,并学会区爬行类和哺乳类的一般特征,谁能说一说爬行类和哺乳类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新 课 标 第 一 网1、小组互相讨论、交流壁虎和猫运动方式、提出自己的想法,2、学会区分爬行类和哺乳类的一般特征。四基本探究技能1、创设情境:2、引导学生从两者的运动方式展开猜想,然后提供观察材料或资料,观察它们的运动器官上有什么区别,验证自己的想法。3、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成果作出正确的评价,并利用别人的资源,完善自己的记录,反思自己在观察记录中的不足。1、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开展交流活动:2、完善自己的记录,反思自己在观察记录中的不足。五游戏:壁虎与小猫找亲戚1、使用游戏的方式展开:2、对找不着亲戚的“动物”适当指导、提示。让两位学生戴上壁虎与小猫的头饰,其它同学分别拿着不同的动物卡片,去找自己的亲戚。六拓 展1、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认识更多的动物,区分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更多资料2、培育小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操。1、 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2、 认识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七课后延伸引导学生做分析、写研究性报告。课后把自己考察的情况,做认真的分析,查阅一些书籍等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写出自己的研究性报告。板书设计:壁 虎 与 小 猫壁 虎小 猫外 表有鳞片有毛身体部分头、颈、躯干、尾、四肢头、颈、躯干、尾、四肢头 部有眼、鼻、嘴、无明显耳廓有眼、鼻、嘴、无明显耳廓足足底有褶足底有肉垫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材料分析:本课选自粤教科技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的第四课。教材设计的意图是组织学生去参观植物园,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感受植物的多姿多彩,以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中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简单分类的要求。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对上册植物的学习,对植物体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只是对植物个体的认识,通过本课观察、比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将更进一步地认识植物特征、植物的多样性,学会观察、比较事物的方法,体会到研究植物的乐趣。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乔木区、灌木区、阳生植物区、阴生植物区的植物的特点;2、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能给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探究能力1、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能记录和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2、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处。(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培养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2、 在研究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教学策略在活动的选择上,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自行探究获取科学知识。组织学生参观珠海市农科所(珠海市大型的植物种植研究所),以小组研讨的方式展开活动,通过对各种植物的观察,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学习知识,提高探究能力,从而获得植物分类的简单方法。通过参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产生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板书设计: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区名植物的特点灌木区低矮的树木,没有笔直、高大的树干乔木区高大的树木,树干显著,形体高大阳生植物区叶片质地较厚较硬,叶表面有很厚的角质层或蜡质层,有的表面有绒毛阴生植物区叶片薄而无角质层或蜡质层(或角质层薄)一、 创设情景导入1、 猜谜语(1) 有叶不开花,开花不见叶,花开百花前,飘香傲风雪。(打一植物)(2) 白天一到芬芳断,夜晚香味飘散远,飞虫闻味来传粉,秘密皆在花瓣间。(打一植物) 2、谈话(1) 师:上学期我们探讨了植物体的结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植物。谈谈你对各种植物的认识,你想研究各种植物哪些问题?(2) 学生充分发言。(3) 引入课题:我们地球上目前发现的植物有40多万种,植物是地面上最多的生物。现在我们就来探讨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板书课题: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评析:在学习新课之前,给学生机会说出自己已经知道的事情,会让学生更热衷于这项能够表现自己的活动,这个环节既可了解到学生对植物认知的程度,又可引导学生共同分享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理清原有的知识脉络。二、 组织活动,参观农科所。1、师:农科所是珠海市最大的植物种植研究所,我们一起去参观农科所,注意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