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教学创新○教师发展.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613266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7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改革○教学创新○教师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课程改革○教学创新○教师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课程改革○教学创新○教师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改革教学创新教师发展,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命题杨章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两个特点,一个整合:将“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与“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成为“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一个转化:从“制度课程”转向“教学课程”。,“知识中心”课程和“儿童中心”课程,“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是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客体上的,即重在文化遗产和系统的客观知识授受。因此,容易使教育陷入“目中无人”的误区。“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是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主体上的,即注重学生的经验和自发需要、兴趣,把学主体活动的组织与创造视为教育活动的本质。但因片面强调主体发展的自发性及儿童的兴趣与动机,容易出现形式化倾向和纪律松弛的局面,并导致学生基本学力的下降。,“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在优、缺点上是相互对应的,将二者的优点实行有机的结合,使它们从对立走向统一,是课程改革的方向所在。由此而形成的课程可称为“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情景中心课程”的基本思想是:为适应和改造“未来情景”而学习;在生活情景、问题情景中学习。即突出地强调“科学预期”和“有效参与”,这正是创新性学习的本质所在。,“制度课程”与“教学课程”,以传统的“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点来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关系,即课程仅仅是官方的课程文本(主要是教材),而教学则被看作是落实课程文本的途径。这就是所谓的“制度课程”。以学生的动机和需要为中心展开教学,教学并非是忠实地执行官方课程文本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决定学习内容、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开发、创生课程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教学课程”。,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1.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态度、情感与价值观。2.教学过程创新:问题解决的教学: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更多的新问题出课堂。体验建构的教学:在问题情景与生活情景中体验,在活动体验中建构。合作互助的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社会化的学习过程。不断生成的教学:生成新情景,生成新方法,生成新过程,生成新内容。,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变,由课程“消费者”转变为课程“生产者”。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由“教师”转变为“导师”。,从“制度课程”转向“教学课程”的操作表述: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法则1:按照课程标准,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法则2: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领域,按照学生与教师自身的特点,以及由此而确定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归并处理。法则3:充分开掘文本含蕴,发现文本的新意义,并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文本的教学价值取向。,“用教材教”的关键:提高教师构建学习主题的能力,所谓“学习主题”,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并按照学生特点(也包括教师自身的优势、特长)所设计的引导学生能动学习、达到既定目标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主线索以及相应的内容载体、学习策略的总和。构建“学习主题”的过程,是把某种课程理念或教育理论转换为教师自身的“理想意图”,并通过实践检验和调整,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现实力量”的过程;也是向形成个性化教学模式逼近的过程。,“用教材教”的关键:提高教师构建学习主题的能力,构建“学习主题”需要充分考虑“学问逻辑”和“认识逻辑”的有机统一问题。否则,教学就容易摇摆于“形式化”与“刻板化”两种倾向之间,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构建“学习主题”的实质其实就是要使“知识链”的观点体现于教学过程之中。由此,开发何种信息资源、如何筛选加工信息、怎样对加工成果进行结构化提升,应该成为构建“学习主题”时的思考要点。,“用教材教”的关键:提高教师构建学习主题的能力,构建“学习主题”的起点:1.给定的教材内容可以用什么方式使用?2.怎样改进教材内容,以适应不同的学生和变化的教学情景?,构建“学习主题”的目标设计层面,构建“学习主题”的策略设计层面,相对稳定的一面教学过程展开的一般逻辑程序:感受信息耦合信息处理信息形成结论结构提升外化应用相对灵活机动的一面对随机事件的处理和教学过程的调节:随机事件的“难预料性”和应对策略的“可设计性”的统一,教学过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要点,1.如何选择能与学生已有经验相耦合的信息材料和创设信息呈现的情景?2.在耦合信息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如何展开学生自主处理信息、形成结论的过程?4.以什么为生长点,用什么方式对学生的认识进行结构化提升?5.如何设定将认识结果应用于实际的基础性、综合性、延展性层次?,从线性设计到框架设计,可简要概括为:“有设计,无规定”。所谓“有设计”,是指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非是无计划的、散乱无序的,而是有着明确的问题情景和学习路径的。所谓“无规定”,是指在学习活动展开过程中,教师将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并给他们以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而无限制性的“刚性”规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挥的是适时调节进程和恰当点拨指导的作用。这就是“框架设计”。,常见的随机事件与应对策略,1.学生的学习活动出现障碍“点上突破、面上互动”的策略选择。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伤及他人情感、影响心理健康的言行“顺水推舟、人文牵引”的策略选择。3.学生的思路偏离学习主题,甚至出现认知错误“正面激励、顺势启导”的策略选择。,教学策略设计的四个要点,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活动体验与意义建构的统一。合作学习与个人劳动量的落实。,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从允许学生出错,善待学生出错做起。实际上,“出错”并非是问题,而恰恰是一宗宝贵的教学资源。因为纠正错误的过程正是提高认识、增强自信、走向完善过程。珍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并对此积极引导而非简单处理。不以统一意志束缚学生,让他们用“心”说话。还学生以“话语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会倾听:即便是学生有缺陷的表述,也应耐心倾听,不要随意中断。学会商量:对学生存在的某些局限或偏差,应延缓评价,并以商量的行为方式,引导他们梳理思路、自我完善。学会宽容:对学生的多种思维路径与方法,应宽容地允许他们自主选择、自我体验、自由交流。学会理解: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不仅理解学生的表面行为、态度,而且理解其较深层的、本质的情感。学会幽默:充分发挥教学机智,使自身的形象少一点严肃性,多一点亲和力和幽默感。,活动体验与意义建构的统一,1.体验的起点:是对隐含着新知的信息与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的耦合,即从旧知向新知的“迁移”。2.体验的主体:在“迁移”基础上实现“转化”。在“迁移”中,将会产生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转化”的过程。3.体验的成果:完成“转化”,并开始实现新的“迁移”。这一过程,就是建构的过程。4.体验的生成性: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某种情感的亢奋点或思维的生长点时,教师应该敏锐地把握住,并以此为契机,及时调整原定计划,创设新的学习体验情景。,合作学习的含义和操作,含义:社会化的学习过程。它其实是一种先进的现代理念,而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组织形式。操作要义:1.必须是在学生的需要基础上进行的。2.必须是与学生的个人劳动量相统一的。3.必须是在情感层面上进行的。落实学生的个人劳动量是其中的核心因素。它既是引发合作需要的起点,也是检验合作学习效果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