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了解:了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基本经济制度内含。重点: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客观依据、如何坚持公有制主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及意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及其特点等。,第六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目录,第一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节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第一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主要贡献:第一,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尖锐和无情地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对启发工人阶级思想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第二,论证了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什么永恒的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第三,对未来的社会制度作了天才的具体描述,其中包含着许多积极的思想和结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因而创造了唯物史观。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考察资本主义社会,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发现了剩余价值。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特征的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四层含义:其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对自身否定的结果其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它不同于原始社会中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其三,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一种由全体社会劳动者组成的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度。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不仅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内涵,也是区别于私有制的一个主要标志。最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一种实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用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进行共同劳动,并共同占有劳动成果,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般特征。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对立物产生的,其基本特征:以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为基础,是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社会公有制。,二、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这个结论是以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为依据的。当时的背景特点是:第一,世界领土已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完毕,帝国主义为了占据新的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了扩张势力范围,必须采用武力从别的国家夺取这些土地。,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水平日趋均衡,使一些原来落后的国家容易超过一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盛的国家。第三,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原有的势力范围的划分,引起了后起的资本主义的不满,为了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必然引起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的基本途径是:第一,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第二,改造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第三,改造个体经济,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是单一的。除了公有制形式外,还存在非公有制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二,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具有多种形式。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股份合作制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分等,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或者说,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载体。因为,任何一种社会的生产关系总是通过所有制体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现的。,所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是同一内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说明的是这一生产关系所体现人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经济利益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要说明的是在这一所有制下,人们将会形成怎样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同所有制的区别,也就表现为剩余或收益归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体现在:剩余不是归私人所有,而是公有。剩余归全民所有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本质体现;归集体所有就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本质体现。把握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本质特征的意义,在于能够把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私有制及其他所有制区别开来。,股份制企业虽然发端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但社会主义也可以采用。因为股份制不是一种所有制形式,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通过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的。反过来说,没有建立公有制,或生产关系不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谈不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对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有重要和关键的意义。,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它与过渡时期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是不同的,区别在于公有制在多种经济成份中是否居于主体。,这一基本制度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基本保证;二是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坚持了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方向。,(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它是同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和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只能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第一,每一位劳动者只有作为社会劳动者这一整体时,才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第二,社会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使整个社会经济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社会中心统一协调指挥,保障全民所有制经济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顺利进行。,第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为全社会人民谋利益的,国家成了人民利益的代表。国家代表人民掌握生产资料,实现了全民所有制与全民根本利益的统一。全民所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是指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行使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并不是由国家机构直接占有、支配和经营属于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或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所有制形式。它是与生产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集体所有制的特点:是生产资料只属于集体范围内劳动者共同占有,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是平等的,但在不同的集体所有制之间是不平等的。,集体所有制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而农村集体经济主要采取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管理方式。它的特点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如土地和基础设施归集体所有,农户拥有部分生产资料,如农具和运输工具等,与集体订立承包合同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集体所有制在城镇集中在手工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它的基本特点是:生产资料属于集体内的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并以集体经济为统一经营单位,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生产成果除了税金上交国家外,全部归集体所有,根据劳动者贡献大小,实行按劳分配。,另外,还有一种股份合作制的集体所有制形式,它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特点,并以劳动者劳动联合为基础,劳动者除了按劳获取报酬外,还按照劳动者占有的股份获取相应的收入。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者,共同劳动、利益共享和共同承担经营风险,从而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二)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和外资经济。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以个人或家庭成员劳动为基础的一种私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的显著特征,经营者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不具有剥削属性。,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私营经济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凭借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另一方面,它的经营活动与公有制经济有密切的联系,是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外资经济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所谓外资是指中国大陆以外的台港澳地区以及外国人的在华投资。使用这个概念,主要是为了与中国各种所有制的投资主体相区别,而不是为了区别投资。,合资企业是指我国经济组织同外商或港澳台投资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按各自投资比例进行分配的企业。合作企业是指外商或港澳台投资者出资金、设备,我方出土地、劳动力,双方签定合同,合作经营的企业,在合同期内,外商或港澳台投资者可以用折旧的办法收回投资,按合同规定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分享利润,期满后,企业归我方。,独资企业是指外商或港澳台投资者经批准,在我国境内租赁土地、独自投资、独自管理、自负盈亏的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外资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企业必须接受我国政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国家资本主义。,它的积极意义在于:(1)补充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2)扩大出口,增加了创汇能力。(3)丰富了商品品种,活跃了市场。(4)创造了就业机会。当然,引进外资和技术会有风险,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总的来说利大于弊。,确定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第二,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第三,建立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以“三个有利于”为客观标准。,第四,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它们互相联系、公平竞争,因此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十六大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一个是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我们坚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是实行“私有化”,动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而是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受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影响,对非公有制经济存在错误的认识。首先,是忽视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所有制结构的制约性,对生产关系的制约性。所以,理论脱离实际,在实践上不断限制或取消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其次,是在认识上简单地把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对立起来,,“一个统一”:是指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统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是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要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一是指公有资产的数量在社会总资产中要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但在不同的地区和产业部门可以有所差异。二是指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所谓公有资产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运行整体势态的控制力上,抓住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而不在于国有资产在布局上面面俱到。在这个前提下,放活小型国有企业,减少一些国有经济,无关大局,不会影响社会主义性质。,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是两个概念:所有制是指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支配关系,核心是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所有制实现形式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前提下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核心是对生产资料的运营效率以及对剩余产品的分配关系。,公有制实现的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有利于强化产权约束机制,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例如,股份制企业虽然发端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但社会主义也可以采用。因为股份制不是一种所有制形式,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另外,股份合作制也是公有制实现形式,它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特点,并以劳动者劳动联合为基础,劳动者除了按劳获取报酬外,还按照劳动者占有的股份获取相应的收入。,第三节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凡是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为社会劳动,而社会则按照每个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给其相应的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一)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条件(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和前提。(2)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3)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灭,劳动还存在着重大的差别,是个人收入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4)把劳动质量与报酬直接联系起来,能够使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重视自己劳动技能的提高,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树立劳动光荣与懒惰可耻的社会风尚。,(二)现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1)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而是以企业为单位的个别劳动。(2)按劳分配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只能在本企业内进行。(3)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是以社会承认的劳动量作为计量标准,而不是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的。(4)按劳分配必须借助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社会主义现阶段按劳分配原则的作用范围、实现形式和实现范围,不仅受公有制成熟程度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也受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制约。(三)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参与分配两者结合起来,是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是由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决定的。其中,按劳分配与公有制联系在一起,按要素分配是由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在经济上的实现。,确定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一种必然要求。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按劳分配外,还存在以下分配方式:(1)劳动收入。个体经济中的个人经营和劳动所得。需要指出的是:个体劳动收入是个体私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否则,就谈不上是个体所有制,失去了法律上的主体地位。,(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在外资和私有制企业中的职工同企业的关系是雇佣劳动关系,依靠出卖劳动力获取个人收入。(3)经营收入。这是指企业由于生产、销售等经营优良而取得的收入。(4)资产(资本)收入。(5)财产收入。出租房屋、汽车,以及存款利息的收入等。,分配方式总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结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必须得到相应收入。允许一部分非劳动收入存在是必要的。因为它有利于搞活整个社会经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四)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所谓效率,是指人们工作中的劳动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所谓公平,主要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在目前,公平是指人们劳动投入、非劳动投入与收入的紧密联系,使收入与投入变化一致起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力;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无法为公平提供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或普遍贫穷。因此,效率和公平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人为地把两者对立起来。,体现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1)提倡奉献精神与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2)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两极分化。原则是: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需要。(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