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405348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遗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遗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四章遗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1,目录第一节鱼鳞病第二节维生素缺乏病第三节肠病性肢端皮炎第四节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2,第一节鱼鳞病,概述鱼鳞病(ichthyosis)是一组常见的皮肤角化异常性遗传病。临床上以皮肤出现片状似鱼鳞样的黏着鳞屑为特征,病情冬重夏轻,中医称蛇皮癣。根据遗传特点和临床表现,分为寻常型鱼鳞病、性联鱼鳞病、.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和板层状鱼鳞病等类型,其中以寻常型鱼鳞病最为常见。目前治疗主要是滋润和保护皮肤,以缓解症状。,3,病因本病为先天性遗传性皮肤病。遗传基因已被比较清楚地定位或克隆.如寻常型鱼鳞病为1q21,性联鱼鳞病为Xp22.3,先天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是由于编码角蛋白k1和k10的基因突变,造成角蛋白1和10异常;板层状鱼鳞病基因定位于2q33-q35。,4,临床表现,寻常型鱼鳞病1.最常见,幼年即可发病,冬重夏轻。2.皮损特点皮疹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尤以胫部明显。轻者仅表现为冬季皮肤干燥粗糙,表面有细小的糠样鳞屑,称干皮症。典型改变为淡褐色或深褐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鳞屑中央粘着,而边缘游离,如鱼鳞状。3.一般无自觉症状,但冬季由于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加重,可有瘙痒和不适感。,5,性联鱼鳞病本病较少见,婴儿期发病,仅见于男性,女性为携带者。皮损好发生于全身,但以躯干下部、四肢伸侧明显,也可发生于面、颈部。皮肤干燥粗糙,鳞屑呈黄褐色或污黑色大片鱼鳞状,但掌跖无角化过度,病情不随年龄增长而减轻。患者可伴隐睾,角膜可有点状混浊等表现。,6,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本病少见,患儿出生时即可发病。皮损累及全身,以身体屈侧及皱折处尤为明显。表现为皮肤发红,湿润和表皮剥脱,受到轻微创伤或摩擦后则在红斑基础上发生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易破溃糜烂,其上再度形成鳞屑、红斑及水疱;约经1月左右,红斑和水疱逐渐减轻,代之以全身皮肤的过度角化。本病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的倾向,但由于发病年龄太小,新生儿常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和水电解质紊乱而导致死亡。,7,板层状鱼鳞病本病少见,出生时即可发病。皮损特征为大的灰棕色四方形鳞屑,中央粘着而边缘游离高起,严重者鳞屑可厚如铠甲。轻症者仅发生于肘窝、腘窝及颈部,重者泛发全身呈红皮病样表现;1/3患儿出现眼睑外翻或唇外翻,掌跖角化过度。,8,寻常型鱼鳞病板层状鱼鳞病火棉胶样婴儿,9,组织病理,1.寻常型鱼鳞病有明显的角化过度,棘层轻微增厚,毛囊有角质栓塞,皮脂腺数量减少。2.性联鱼鳞病表皮角化过度,角质层、颗粒层增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3.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有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颗粒层及棘层上部有网状空泡化,真皮浅层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表皮内可见水疱。4.板层鱼鳞病除有寻常型鱼鳞病的特点外,还有银屑病样表皮增生及表皮突延长。,10,治疗,目前治疗主要是滋润和保护皮肤,以缓解症状。(一)全身治疗严重类型可口服异维A酸12g/(kgd)或阿维A脂1g(kgd),。维生素A:成人2.5万U/次,3次/d,口服,小儿20004000U/d;若长期大量应用,有毒副作用。,11,(二)局部治疗以保湿、温和、滋润和轻度剥脱为原则。可外用10%20%尿素软膏;-羟酸或40%丙二醇溶液封包过夜,23次/周;外用0.05%0.1%维A酸霜、3%5%水杨酸软膏、30%鱼肝油软膏;钙泊三醇软膏外用,共12周,每周最大量为120g,疗效较好;亦可以在洗澡后外涂凡士林,用维A酸霜改善角化程度,与糖皮质激素霜剂交替联合应用可增加疗效。,12,(三)皮肤护理避免风寒刺激,注意保暖保湿;有条件者可进行温泉浴,避免碱性或脱脂肥皂,并涂护肤油脂,使皮肤柔润,减轻鳞屑和瘙痒。(四)饮食护理鱼鳞病患者日常饮食不宜吃鱼、海鲜、辣椒等辛辣、生冷、油腻的食物。应多吃含维生素C、A、E的水果及蔬菜,如苹果、香蕉、西红柿、萝卜等。多吃一些滋补肝肾的食物。避免饮用各种酒类(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等,总之,要以清淡为主,要多吃蔬菜水果。,13,第二节维生素缺乏病,维生素缺乏病是指机体内维生素不足而引起的皮肤黏膜损害。各种维生素在机体内与其他化合物一起构成辅酶等重要物质,参与体内各种新陈代谢和组织形成,在物质代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维生素缺乏时,可引起许多疾病,而皮肤黏膜损害恰是这些疾病重要的外在表现,可以借此窥之体内维生素一般情况。,14,一、维生素A缺乏病,(一)概述维生素A缺乏病(vitaminAdeficiency)又名蟾皮病。是由于机体缺乏维生素A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毛囊角化,夜盲,眼干和角膜软化。,15,病因,1.摄入不足偏食、不合理的减肥等造成维生素A摄入不足。2.丢失过多食物烹调方式不合理、慢性腹泻及某些药物(如异烟肼)的长期服用可导致维生素A丢失过多。3.需要增多妊娠、哺育期和生长发育过快等造成维生素A相对不足。,16,维生素A的作用:,正常成人维生素A最低需要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20国际单位。维生素A是视网膜感光物质视紫质的主要成分;是维持上皮组织正常功能和结构的必需物质,具有诱导、控制上皮组织分化和生长的作用。当维生素A缺乏时,视网膜紫质功能、细胞代谢生长调节,甚至容酶体的稳定性均受到影响,从而出现眼部及皮肤黏膜症状。,17,临床表现,1.眼部症状最早出现。有眼睛干涩、夜盲及暗适应能力减退。检查结膜失去正常光泽与弹性,在睑裂区的球结膜上可见典型的三角形的上皮角化斑,称毕脱斑(Bitotsspots)。严重时,角膜上皮干燥脱落,甚至混浊软化、溶解坏死,形成溃疡,极易失明。,18,2.皮肤症状皮肤干燥,粗糙、脱屑。有毛囊性角化丘疹,中央有尖细的角质刺(栓),剥去后遗留小窝,无炎症,散在或密集分布,密集处似蟾皮状,好发于四肢伸侧,臀部、背部。3.黏膜及毛发(1)毛发干燥无光泽,易脱落。(2)甲薄而脆,表面有纵横纹或点状凹陷。(3)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外分泌腺上皮角化和增殖,易继发感染。,19,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根据维生素A缺乏史、典型皮疹、眼部症状、暗适应检查等不难诊断,必要时辅以试验性治疗。2.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毛囊周围角化病、小棘苔藓、毛发红糠疹等相鉴别。,20,二、维生素B2缺乏病,(一)概述维生素B2缺乏病(vitaminBdeficiency)又名核黄素缺乏病,是机体由于维生素B2缺乏而引起的以阴囊炎、口腔炎为主要表现的皮肤黏膜病。,21,病因,核黄素摄入不足或需要量增加以及吸收不良等均导可致本病。某些药物如避孕药、吩嗪类、三环类和抗抑郁药等可影响维生素B2的代谢或与维生素B2互相作用导致维生素B2缺乏。核黄素在体内参与多种黄酶辅酶的构成,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起着递氢作用,是细胞氧化还原不可缺少的物质。,22,临床表现,1.阴囊炎最早最常见。(1)红斑型常见,为淡红色斑,表面被覆灰白色或棕褐色鳞屑,重者边缘有厚痂,除去痂皮基底皮肤柔嫩而无浸润。(2)丘疹型一侧或双侧阴囊发生群集的针头或黄豆大丘疹,上覆棕色或白色发亮的鳞屑,边缘清楚。也可融合成斑片。(3)湿疹型阴囊局限性或弥漫性干燥皲裂、脱屑,或浸润肥厚,有时糜烂渗出和结痂,慢性经过。病程长者皮损可蔓延至阴茎、会阴。皮疹有不同程度瘙痒,也可发生湿疹样变。,23,2.口腔炎(1)舌炎常见,有诊断价值。舌面呈鲜红色,舌乳头初期肥大,后缩小扁平,舌面平滑或有裂隙。自觉有痛感,影响进食。(2)口角炎口角发白浸渍、糜烂、皲裂和疼痛,易继发念珠菌或细菌感染。(3)唇炎下唇或双唇黏膜红肿干燥、脱屑,严重者纵裂、糜烂、血痂或有脓性分泌物,愈后留色素沉着,自觉疼痛,24,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阴囊炎、口腔炎等特征,结合生活史及饮食习惯等诊断不难。必要时可做血维生素B2测定。2.鉴别诊断应与湿疹、脂溢性皮炎等相鉴别。,25,治疗,预防和补充相关维生素是治疗的主要措施。1.去除病因,积极治疗慢性疾病,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改进烹调技术。摄入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的食物,如糙米、黄豆、动物肝、牛奶、蛋黄、各种蔬菜水果等。,26,2.补充维生素维生素A缺乏病,轻症者维生素A1万U/d,重症者58万U/d,口服或肌注;小儿15002500U/d。皮损处可外搽0.05%0.1%的维A霜或10%15%尿素霜。维生素B2缺乏病,口服维生素B2510mg/次,3/d,亦可服用酵母3g/次,3/d。3.局部治疗口角炎可涂1%硝酸银或1%甲紫。阴囊炎按皮炎湿疹外用疗法原则处理,亦可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外搽。,27,第三节肠病性肢端皮炎,概述肠病性肢端(acrodermatitisenteropathica)是一种少见的婴幼儿营养代谢性皮肤病,因锌缺乏而发病。临床上以腔口周围及四肢末端发生皮炎,伴脱发慢性腹泻及情感淡漠为特征。,28,病因,本病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儿肠道对锌吸收障碍,使血浆锌水平低下。严重患儿伴有智力迟钝、生长缓慢;用锌治疗有效,停药复发,再用仍有效。,29,肠病性肢端皮炎肠病性肢端皮炎,30,临床表现,本病起病隐匿,一般发病在断奶后46周。非母乳喂养者发病较早,平均发病年龄为9个月。典型表现有以下三方面。(一)皮炎口角炎常为早期症状,其他皮损好发于口鼻、肛门、女阴等腔口周围及四肢末端骨突部位,对称分布。皮损开始为干燥的鳞屑性红斑,在此基础上可发生群集性水疱或大疱,但尼氏征阴性。继之皮损融合成境界清楚的结痂性或鳞屑性暗红斑,周围有红晕,常伴有白色念珠菌或细菌感染。,31,(二)腹泻90%患者有腹泻,呈水样或泡沫状,量多,有酸臭味,每日数次。因慢性腹泻而致营养不良,患儿常有精神萎靡或烦躁、贫血和发育迟缓。(三)毛发、指(趾)甲损害毛发稀疏细黄、无光泽,片状或弥漫性脱落,严重者可全秃;眉毛亦可脱落。指(趾)甲肥厚、变形或萎缩、脱落。,32,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根据婴幼儿发病,临床表现有腔口周围和肢体末端皮炎、脱发和腹泻,结合血清锌水平低下即可诊断。2.鉴别诊断本病有不典型病例,应注意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掌跖脓疱病及泛发性念珠菌感染等疾病鉴别。,33,治疗,治疗以补充锌制剂为主,辅以支持疗法。1.全身治疗常用硫酸锌2mg/(kgd)口服。一般在用药后24小时显效,23天腹泻改善,23周皮疹愈合,34周能达到满意疗效。支持疗法同样重要,提倡母乳喂养,补充维生素,加强营养,必要时输液、输血,防治继发感染。2.局部治疗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继发感染。如有感染可根据情况外涂2%甲紫溶液或新霉素软膏。,34,第四节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概述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rimarycutaneousamyloidosis)是指淀粉样蛋白沉积于正常的皮肤组织中而不累及其他器官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皮肤病。,35,病因,淀粉样蛋白是一种球蛋白和粘多糖的复合物,因其化学反应类似淀粉而得名,实际上与淀粉毫无关系。发生淀粉样变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其化学起源是表皮中的角蛋白。部分病人有家族史。,36,皮肤淀粉样变皮肤淀粉样变,37,临床表现,(一)临床类型与皮疹特征1.苔藓样淀粉样变主要见于成年男性,皮损为绿豆大的褐色、淡红或正常肤色的丘疹,密集而不融合。念珠样排列于小腿前或两臂外侧,具有特征性。自觉剧烈瘙痒。2.斑状淀粉样变多见于中年女性,皮损为网状或波纹状的紫褐色、灰色或蓝色斑,分布在背部、肩胛间区等。(二)刚果红、结晶紫或硫磺素T染色呈阳性反应。(三)病程慢性经过,可迁延数年至数十年。,38,组织病理与免疫病理,各型的组织病理变化表现相似。苔藓样和斑状淀粉样变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表皮棘层肥厚和角化过度,后者无此变化,但色素变化较前者明显,淀粉样蛋白沉积量较前者少。淀粉样蛋白主要沉积于真皮乳头部。皮疹免疫病理检查可见乳头和真皮上部IgG、IgM和C3呈灶性沉积。,39,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根据发病部位、典型皮损特征、刚果红试验阳性和组织病理改变,不难诊断。2.鉴别诊断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应与肥厚性扁平苔藓、结节性痒疹和慢性单纯性苔藓等鉴别。斑状皮肤淀粉样变应与皮肤异色病、蕈样肉芽肿、皮肌炎等区别。,40,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1.对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织胺药,外用0.1%维A酸霜及糖皮质激素霜剂,如与焦油制剂混合封包可增强疗效。2.对皮损广泛和症状严重者可采用普鲁卡因封闭疗法,即皮试阴性者用0.25%普鲁卡因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加维生素C3g,缓慢静脉滴注,1/d,10d为一疗程。,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