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的妙词小议》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3400630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中的妙词小议》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马说中的妙词小议》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马说中的妙词小议》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序列马说中的妙词小议(一),马说中一词多义讲授教师:岳少玉指导教师:屈亚琴单位:灵宝市五亩乡第一初级中学,【策】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而】而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名词,鞭子),(鞭打,名词动用),(动词,吃),(通“饲”,喂养),(助动词,能够),(名词,能力,本领),(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但是”),(连词,可以不译),【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难道,表反问语气),(代词,它),(介词,恐怕,表推测语气),(代词,它的),(的,助词),(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它,代千里马,代词),(不译,调节音节),学习方法,结合本义联想引申义、比喻义属于不同词类。,学会积累学会总结,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序列马说中的妙词小议(二),马说中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讲授教师:岳少玉指导教师:屈亚琴单位:灵宝市五亩乡第一初级中学,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4)其真无马邪,(“食”通“饲”,喂养),(“见”通“现”,显现),(“材”通“才”,才能),(“邪”通“耶”,语气词,“吗”),1、策之不以其道,2、食之不能尽其材,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一食或尽粟一石,5、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名词活用作动词,驱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尽),(数量词活用作动词日行千里),(形容词作动词吃尽),(形容词作动词受屈辱),词类活用,古今异义:,1、是2、安3、等4、或,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词.,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安装.,古义:有时,有的人.今义:或者,古义:等同、一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序列马说中的妙词小议(三),马说重点字读音、翻译讲授教师:岳少玉指导教师:屈亚琴单位:灵宝市五亩乡第一初级中学,伯乐辱骈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外见邪策,重点词语,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是马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只是),(两马并驾),(这样的),(犹,尚且),(等同,一样),(怎么),(按照),(方法),(通晓),(到(它)跟前),(做奴仆的人,这里指马夫),(马厩),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的马来喂养。,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愿。,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重点句子,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序列马说课文结构主旨小议(四),马说分析课文、把握主旨讲授教师:岳少玉指导教师:屈亚琴单位:灵宝市五亩乡第一初级中学,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第一段,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论证故虽有马.不以千里称也。,第二段,得出结论:其真不知马也(主旨),第三段,千里马的遭遇进一步论证:,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的三个方面,千里马,人才,伯乐,发现赏识人才的人,食马者,浅薄愚妄的统治者,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1、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2、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如: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序列陋室铭中的妙词小议(一),陋室铭重点字音、实词解释、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讲授教师:岳少玉指导教师:屈亚琴单位:灵宝市五亩乡第一初级中学,1.辨音识字:德馨()苔()痕案牍()西蜀()何陋()鸿儒()调素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鸿儒:案牍:白丁:调:素琴:金经:丝竹:,知识渊博的人。,指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佛经。,不加装饰的琴。,弹奏,没有学问的人。,官府的公文,这,2、重点词解释,只是,品德高尚,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著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身体劳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到,有仙则名: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乱耳,二、倒装句,1、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何陋之:助词,宾语(何陋)前置的标志,一、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扰乱,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芳草的颜色映入帘里。(来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就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君子住在这里)有什么简陋的呢?,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序列陋室铭课文结构主旨小议(二),陋室铭分析课文、把握主旨讲授教师:岳少玉指导教师:屈亚琴单位:灵宝市五亩乡第一初级中学,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陋室铭,设喻引出陋室,山,仙,水,龙,喻,喻,陋室,德馨,陋室不陋,自然环境清幽(景),生活情趣高雅(趣),诸葛庐、子云亭(类比)古贤自喻,反诘点题,往来人物不俗(友),托物言志,不求闻达安贫乐道,斯是陋堂,惟吾德馨(主旨),孔子云:“何陋之有?”,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序列送东阳马升序中的妙词小议(一),送东阳马升序重点字音、字词解释讲授教师:岳少玉指导教师:屈亚琴单位:灵宝市五亩乡第一初级中学,嗜()硕()叱咄()俟()负箧()曳()屣()皲()裂媵()人衾()绮()容臭()烨()裘()葛()缊()冻馁()谒()撰()贽(),sh,chdu,shu,s,qi,y,x,jn,yng,q,qn,xi,y,qi,g,yn,ni,y,zh,zhun,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3、不敢稍逾约()4、益慕圣贤之道()5、尝趋百里外(),得到,买,借,超过约定的期限,仰慕,曾经,6、援疑质理()7、俟其欣悦()8、以衾以覆()9、寓逆旅()10.右备容臭()11、烨然若神人(),援:提出质:询问,俟:等待,衾:被子,住在旅店,这里指香气,光彩照人的样子,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序列送东阳马升序中的妙词小议(二),送东阳马升序一词多义讲授教师:岳少玉指导教师:屈亚琴单位:灵宝市五亩乡第一初级中学,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无冻馁之患,患,动词,担忧,名词,忧患,一词多义,故,道,故余虽愚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益慕圣贤之道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援疑质理非天质之卑,质,至,连词,所以,副词,特意,故意,名词,学说,动词,说,形容词,周到,动词,到,动词,询问,名词,资质,本质,以,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俯身倾耳以请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无从致书以观,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走送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弗之怠,介词,用,连词,因为,连词,而,介词,因为介词,拿、把,连词,来,助词,的,代词,指借的书,助词,不译,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指抄书,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序列送东阳马升序中的妙词小议(三),送东阳马升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讲授教师:岳少玉指导教师:屈亚琴单位:灵宝市五亩乡第一初级中学,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日再食。,“支”通“肢”,肢体。,“被”通“披”,穿着。,“食”通“饲”,给饭吃。,通假字,词类活用,腰腰白玉之环。手不必若余之手录。诸假诸人而后见也。,腰,腰挂,名词用为动词。,手,用手,名词作状语。,诸,兼词“之于”的合音。,古今词义,汤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今义:走走送之古义:今义:趋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义:今义:,热水,菜汤,跑,行走,快步走,趋势,或或遇其叱咄古义:今义:卒卒获有所闻古义:今义: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今义:,有时,或者,最终,士兵,借,虚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