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99075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一、导入师: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之磅礴,水之灵动,使人迷醉。山水之美,自然的折光,更是心灵世界的折光。置身于优美的山水之中,看山山有情,赏水水有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觅得了一处这样的清幽之境。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进小石潭记,看文章描绘了哪些优美的景物,看作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及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步骤、方法。)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赏析优美的景物,培养热爱山水自然的情操。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借景抒情的写法。三会:会诵读、会译释、会品析。二、诵读课文师:跟着古人游名胜,有两道门槛我们必须迈过去,那就是读准字音和疏通文意。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或者说首要的方法是“读”。文言文的“读”是有一定讲究的。(课件展示。)诵读指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语速、停顿)读出情味(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范读,听读时注意留心字音、节奏,初步感受流淌在文字中的作者的情感。(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配古筝曲渔光曲,课件展示和课文意境相吻合的画面。)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我们 起来注意一下这些宇词的读音。(课件展示字词及读音。)师:全班同学一起大声朗读这些字词,每个读两遍。(生朗读。)师:同学们读得很正确,现在可以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要读得通顺,流畅。(生读。)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分段朗读课文,男同学读第l、2段,女同学读3、4、5段,请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相信你们一定比老师读得更好!(男女生分别朗读课文, 教师配乐。)师: 大家说说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生1:男生读得总的来说还行,很流畅,字音好像都对,节奏也没听出什么问题, 情味 有一点点。生2:女生读得好些,读出了起伏感,情味也读出来了。声音很悦耳,不过声音 还可以大些。师:真是精彩的朗读,精彩的点评。三、整体感知师: 同学们再各自读一读课文,注意思考这个问题。(课件展示。)文章哪些部分主要写景?哪些部分主要写感受?生l:第1、2、3段主要写景。生2:第4段主要写感受。师:那么第5段写的是什么呢?生3:第5段是附录部分。师:回答非常正确。(课件展示。)四、疏通文意师:这篇文章作者就是借小石潭的景物描写,来渲染周遭的气氛,抒发自己在特殊处境中的心绪。那么,是怎样的景致触动了作者的心绪呢?我们要好好领略。这是一篇文言文, 疏通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同学们可以借助课文注解联系上下文推断,可以和前后排同学交流,还可以举手问老师,先自行疏通、翻译课文。(生自行疏通文意。)生1:“水尤清洌”中的“尤”是什么意思?师:哪位同学可以帮助他?生2:是“特别”的意思,这句应该翻译为“水特别清澈、甘冽”。师:这位同学不但助人为乐,还一助到底,把整句话的意思也翻译了,非常好。生3:“斗折蛇行”,课文注释翻译为“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我不理解。生(七嘴八舌地):就是呀,没有哪个字翻译为“像”呀?师(面带微笑地):同学们很细心,这里的“斗”和“蛇”两个字用法很特殊,分别解释为“像北斗七星 样”,“像蛇一样”,它们本身是名词,现在作状语了。(师边说边板书。)师:老师要考考大家,文中和这个用法一样的字句还有吗?找一找,看看谁的眼力最好?生4(犹豫地):是不是“犬牙差互”里的“犬”? 解释为“像狗的牙师:找得很准,就是这句,翻译也很;隹确。(师生共同鼓掌。)师:另外,在这篇文章里还有一些方位名词的用法很特别,也作状语。比如“下见小潭”中的“下”,要解释为“向下,或者往下”。大家学着举一反三,看看还有哪些方位词语的用法和这个一样?可以相互交流。(生讨论交流。)生5:“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生6:“目光下彻”中的“下”。生7:“潭西南而望”中的“西南”。师: 同学们真是独具慧眼,又快又;隹地找出了这些词语,自行决了困难。下面由老师提问,来翻译,好吗?师(众):“潭中鱼可百许头。”生(众):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师:记住这一句中“可”的意思。注意与其他句中“可”的意思进行比较。如“不可知其源” 中的“可”。生1:这里的“可”是“大约”的意思,“不可知其源” 中的“可”是“能”的j还有“不可久居” 中的“可”,“明灭可见”中的“可”。师:好,学会比较记忆也是掌握文言词汇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下面把这几个“可”的用法记一下。(生自由记诵“可”的意思。)师: 我继续我们的翻译提问。下一句是:“坐潭上?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生(众):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人来往,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忧愁悲伤的情感也更深了。师:这一句中也有两个词的用法有点特殊,大家注意到了吗?看“凄”和“寒”,它们本来是什么意思? 在这儿该怎样解释它们呢?生(众):“凄”是“凄凉”,“寒”是“寒冷”的意思。师:确切地说,是该这样解释:使? ? 凄,使? ? 寒。这叫使动用法,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提问暂告一段落,还有疑难的地方我们在下面的研读品味中继续攻克。五、赏景探情师:下面我们先来学习文章第1段,请同学们思考:第1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出小石潭的美?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 用文中的语言回答。生1:写了“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师:这是写的哪个方面? 特点是 生2:水声,特点是悦耳动听, “如鸣佩环”。生3:还有“水尤清冽”,写的是水清,“清冽”。生4:小石潭的美,美在“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 为嵫,为岩”,体现小石潭的 “石”。生5:还美在“青树翠蔓,参差披拂”,岸上树木葱郁苍翠。师:很好!同学们能抓住文中句子来谈小石潭之美。整段文字围绕“石”的特点写出了小石潭的概貌。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再次感受小石潭的概貌。初步展现的小石潭之美,就已经让我们沉浸陶醉了。那再走近一步,我们来看看清冽的潭中,又有怎样的景致?(课件展示问题。)第2段写出了潭中鱼的哪些状态? 突出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生I:写鱼的句子有“空游无所依”、“傲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师:能说说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吗?生2: 意思是鱼在水中如同在空中游动,没有依傍,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像是和游者相互玩乐。师:理解得不错。这描写的是鱼的哪种情态?生3:游动时的状态。师:除此以外,还有对鱼的描写吗?生4:“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这是说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静静地一动不动。这是对鱼的静态描写。师:分析得很到位。作者分别描写了鱼的动态和静态,真的就是为了表现小石潭里鱼多吗?1=5:不是。是为了写水清。师:愿闻其详。生5:“空游无所依” 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鱼儿在水里游,竟像是在空中没有凭依似的。生6:写“日光下彻”,可以一直照到潭底,把鱼儿的影子都印在石头上,鱼、石、影全都清清楚楚,足见水是多么清澈透明,突出了水的 “清冽”。师: 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可是课文明摆着写的就是鱼呀,你们偏说是水?生7:这是侧面描写,借写鱼的情态来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师:(情不自禁鼓掌。)精彩!准确!为什么游鱼先是“怡然不动”,继而“傲尔远逝”,复而“往来翕忽”?生8:“怡然不动” 说明游鱼静处饱享阳光的恩赐,并没觉察人的到来。生9:“傲尔远逝”表明游鱼的灵敏迅捷,一旦发现岸上有人就迅速跑开。生i0:“往来翕忽”则又说明游鱼的善解人意,隔会儿后,鱼儿发现人并无害己之意,于是乎往来穿梭,结伴游行。生1l:游鱼忽静忽动的变化, “往来翕忽”,就是“似与游者相乐”。师:让我们一起朗读,边读边在脑海里涌现这幅生动画面,感受小石潭水的清澈透明。(生读。)师:小石潭景美、水清、鱼有灵性,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古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石潭的源头活水又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问题。)第3段描写了小石潭溪水、溪岸的什么特点?生1:用“斗折蛇行”写溪水的情状,用“犬牙差互”写溪岸的情状。师:找得很准。请给大家描述一下溪水、溪岸的样子吧。生2:溪水“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么曲折, 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写溪岸“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师:潭是“石”潭,岸是“石”岸,小石潭的特征突出啊。柳宗元带着我们从“隔篁竹,闻水声”的竹林中“伐竹取道”发现小石潭,然后将远镜头逐渐地拉近到潭底,让我们看到了潭底的全石,近岸旁如坻、如屿、如堪、如岩的卷石,又让我们欣赏了覆盖、缠绕、摇动、连接,随风飘荡的青树翠蔓。他又渐渐走近到潭中,对潭中的鱼儿进行了特写,然后又把我们带到潭水的西南方向去探寻源头。引领我们欣赏到不同的景点,他在无形中已经教给了我们游记散文的一种写法 “移步换景”。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前三段的景物描写,让我们置身于美景当中,去体会作者的心情感受。(课件展示问题。)从这些景物描写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感受?生l:是“乐”。可从“心乐之”和 “似与游者相乐”看出。师:是啊。这里的小石潭可观、可闻、可听、可触,这里的小石潭石异、水清、鱼乐、树青、蔓翠,真是一个旅游休闲的世外桃源,让人抑制不住地乐由心生。看来,作者的笔下是:一切景语 生(众): 皆情语。师:对,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一大特色,难怪有人称赞他是继水经注郦道元之后的又一山水能手,有人甚至称他为“游记之祖”。如此美景, 按理应该乐不思蜀,而柳宗元为何却说“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他怎么了?生1: 因为这里“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他受不了这种透彻心骨的凄凉,不忍独自品味那种孤独和无奈,所以离开了。生2:他的心情由“乐”转成了 “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说明作者心里不高兴,就像天气变阴了。师:真妙!用比喻揭示了作者感情的变化。确实如你所说,作者的感情有一个由“乐”到“凄”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这样呢?(课件展示柳宗元的身世介绍及情感分析的文字。)(师让学生交流、讨论、发言。)师:柳宗元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满腹才华,并想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朝廷出力,因此他积极参与政治改革。但不幸的是,改革失败,一纸调令将他发配到了偏远的永州地区,并让他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司马。没想到祸不单行,此时他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但他不想把自己蜷缩在悲痛和无助中,他“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把自己流放到了永州的山水中。所幸的是,永州的山水接纳了他,也读懂了他的快乐与悲哀,更可幸的是,他在永州的小石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个无人问津却秀丽奇特的地方,这难道不是他自己的写照吗?难怪有人说,读小石潭记,就如同品一杯淡淡的苦丁茶,清香在前,仔细品味却有一种悲苦在后。试朗读全文,品味小石潭的美景,感受作者凄怆、哀怨的心境。(师请学生选取自己最喜爱的一处景,朗读或者背诵。)六、拓展延伸师:以导游的身份,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方面,为游客介绍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生分小组, 纷纷做拓展训练。)组1:游客朋友们,大家来看看潭里的鱼,你们看,它们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快活地摇着尾巴,似乎与阳光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有的静静地倚在岩石上,透过清澈的水,阳光似乎找不到它们。畦,鱼儿们全游开了,透过斑斑驳驳的树影,看,它们张开嘴,调皮地对着阳光吐出了一串串的水气。这是和大家在摇尾问好呢!师:哈,展开了想象,拟人的手法让小石潭的鱼JL也仿佛游进我们的思维中了。组2:朋友们,往前走了,来看这溪水,它顺着崎岖的山路弯弯曲曲地流来,一会儿溪水被巨大的山石遮住,大家听,这潺潺的水声,怎么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呢? 别急,看,延伸而来,穿过了一段山石后,在阳光的照耀下, 溪水又熠熠闪光。七、结束语师:小石潭这个清幽之境,潭以石为底,潭因石而美,水由石而清,人由石而感,小石潭的一草一木,小石潭的一石一鱼,在柳宗元笔下,散落成字字传情的精粹。让我们学习古人寄情山水、陶冶性情的潇洒,在欣赏美文中感悟人生 注释 1、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柳河东集永州八记。2、 小丘:在小石潭东面。西,向西。3、 篁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4、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玉佩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动用法,使.鸣。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5、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尤其、格外。洌,形容水清。6、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用。为,作为。7、 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8、 坻:水中高地。9、 屿:小岛。10、 嵁:不平的岩石。11、 翠蔓:翠绿的藤蔓。12、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13、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14、 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15、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彻,深透。16、 佁然:愣住的样子。 17、 俶(ch)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俶尔 ,忽然。18、 翕(x)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9、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斗,名词作状语,象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象蛇一样。20、 势,形状。犬牙差(c)互: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名词作状语,象狗的牙齿一样。21、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寒,使动用法,使.寒。22、 悄(qio)怆(chung)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23、 以:以为。 24、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5、 龚古:作者的朋友。 26、 宗玄:作者的堂弟。 27、 隶而从者:作为随从跟着同去的。28、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29、清:凄清,冷清清。30、居,停留。31、去,离开。译文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看得清清楚楚。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下了所有的景色后离开了。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知识积累 一、名词作状语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2、下见小潭 下: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4、日光下彻 下:向下5、俶尔远之 远:向远处6、潭西南而望 西南:向西南7、斗折蛇行 斗: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像蛇(爬行)那样8、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二、使动用法1、凄神寒骨 凄:使凄凉 寒:使感到寒冷三、意动用法1、心乐之 乐:以为乐 四、形容词作动词1、近岸 近:靠近五、名词作动词1、隶而从者 隶:作为随从六、一词多义1、乐 (1)心乐之 以为乐(2)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2、可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2)不可久居 能3、清 (1)水尤清冽 清澈(2)以其境过清 凄清4、从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从,自(2)隶而从者 跟从5、以 (1)以其境过清 因为(2)卷石底以出 而6、而 (1)记之而去 表顺承关系(2)隶而从者 表并列关系(3)潭西南而望 连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