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396379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及特征(二)阴阳的基本内容(三)阴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1,(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原始意义:日光的向背,向着太阳者为阳,背着太阳者为阴。引申意:凡是光明、温暖的事物或现象便归属于阳,凡是黑暗、寒冷的事物或现象便归属于阴。内经说:“阴阳者,一分为二也”。概念:自然界中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2,温暖,太阳,明亮,上升,运动,兴奋,男,月亮,寒冷,晦暗,下降,静止,抑制,女,阴阳属性概括: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3,例如:,4,对阴阳概念需要着重理解的二点,1.对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有其特定标准,不可随意划定阴阳双方的属性。阴阳不可见,水火即其证而可见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5,2.相互关联的双方才可以用阴阳来表示。否则不可以用阴阳标示。也就是说,阴阳的适用有其特定范围。,阴阳,6,阴阳属性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普遍性:自然界中所有相关关联的事物与现象的属性均可以阴阳划分。如:季节、时间、动物、人的活动等等。,7,8,9,阴阳属性的特性,(2)相对性: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例如:动静(参照物或标准不同),10,(3)可分性: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可以划分阴阳,而其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阳。例如:阳阴昼夜上午下午上半夜下半夜阳中之阳阳中之阴阴中之阳阴中之阴,阴阳属性的特性,11,(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12,(一)对立制约,对立,指阴阳的属性特征而言。制约,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立斗争使事物发生发展;相互制约,使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又不至于太过。阴阳双方对立制约,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维持着一种平衡状态。,13,例1:春夏秋冬四季的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的缘故。,一方面互相对立互为参照一方面互相抑制,14,例2:人体阴阳双方相互制约而达到协调平衡,则人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若动态平衡失调,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称为“制约太过”。如“阳胜则热”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不及”。如“阴虚则热”,15,(二)互根互用,互根,指阴阳互为对方存在的前提,离开了一方,另一方不能单独存在。如:明与暗、上与下。互用,指阴阳双方不断地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如:兴奋与抑制、气与血。互根与互用不可分离,互用必须以互根为前提。,16,(三)消长平衡,消,减少;长,增加。消长,反映了阴阳双方量的不断变化。平衡,反映了阴阳双方的变化状态。即通过阴阳的消长变化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状态。,17,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变化,反映了事物之间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关系的协调平衡。若阴阳的消长变化超越了正常的限度,在自然界表征为异常的气候变化,在人体则表明疾病的发生。,平衡,健康,失衡,疾病,18,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转化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如“热极必反”;冬春季节变换;高热发生的虚脱表现,(四)相互转化,19,阴阳转化的形式1、渐变:如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暑交替,一天之中的昼夜转化等,即属于“渐变”的形式。2、突变:夏季酷热天气的骤冷和下冰雹;急性热病中由高热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即属于“突变”的形式。,20,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治疗归纳药物的性味和作用,21,(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2,心阳中之阳肺阳中之阴五脏肝阴中之阳脏(阴)肾阴中之阴腑脾阴中之至阴六腑(阳),23,(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是由阴阳双方来推动和调控的。对人体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属阳,对人体具有滋润、濡养作用的属阴。,24,(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正气,指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修复能力;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25,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病邪可以分为阴、阳两大类。阳邪致病,阳盛伤人体之阴,出现热证;阴邪致病,阴盛伤人体之阳,出现寒证。,26,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邪正之间的作用、斗争,均可用阴阳的消长失调来概括说明。阴阳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阴阳偏盛、阴阳偏衰和阴阳互损。,27,阴,阳,阴阳平衡,28,阴,阳,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实寒证,阴,阳,阳盛则热阳盛则阴病实热证,阴阳偏盛阴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29,阴,阳,阴,阳,阳虚则寒虚寒证,阴虚则热虚热证,阴阳偏衰阴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30,阴,阳,阴,阳,阴损及阳,阴阳互损,阳损及阴,31,阴,阳,低水平的阴阳平衡,32,(四)用于疾病的诊断,33,(五)用于疾病的治疗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衰:补其不足(虚则补之)阴阳偏盛:损其有余(实则泻之)阴虚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亦称“阳病治阴”。阳虚者,“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亦称“阴病治阳”。,34,(六)归纳药物的性味和作用,35,思考题1、“背”、“腹”具体指人体哪些部位?2、为什么五脏属阴、六腑属阳?3、脾为什么被称为“阴中之至阴”?,36,37,五行学说TheTheoryofFiveElements,第二节,38,(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二)五行的事物属性的分类(三)五行的关系(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39,(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40,木、火、土、金、水乃是构成物质世界的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五者之间存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从而构成了物质世界。逐渐成为探索万物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概念: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及相互影响关系,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41,据五行特性将具体事物或现象或其性质进行归类。,(二)事物的五行归类,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如“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42,木曰曲直,曲弯曲,直伸直;指属性归木的事物或现象具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如中医中五脏的肝脏,43,火曰炎上,属性归火的事物或现象具有炎热、光明、向上、升腾的特性。如中医五脏的心脏,44,属性归土的事物或现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如中医五脏的脾脏,稼(播种),穑(收获),土爰稼穑,45,属性归金的事物或现象具有肃杀、清洁、收敛、沉降的特性。如中医五脏的肺脏。,金曰从革,46,水曰润下,属性归水的事物或现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的特性。如中医五脏的肾脏。,47,五行归类示例,48,(三)五行之间的关系五行生克正常情况下有生克关系。,木,火,土,金,水,生,1、相生的关系: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又称母子关系)如:木可生火,火燃烧后的灰烬可滋养土地,土壤中可产生铁矿,用铁器可开渠引水修坝贮水等。,巧妙记忆:相生是个圈,49,2、相克的关系:相互克制、相互制约。如:树苗破土而出,堆积土可使水流改道或截流,水可灭火,火可使金属化为液体。金属工具可砍伐树木。,水,木,火,金,土,克,巧妙记忆:相克是个星,50,五行的生克关系正常情况下,51,(三)五行之间的关系五行乘侮,相乘次序为:(与相克顺序相同),如肝炎:就是木(肝)土(脾),脾虚表现腹胀,纳差,乏力。,乘,1.相乘:乘即乘虚侵袭,是指五行之间克制太过的异常变化。,木,土,水,火,金,木,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