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V).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90246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V)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 70分钟) xx.12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40题共80分)1史记叙述西周历史时写道:“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下列有关周公受封的叙述,正确的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 对燕国进行世袭统治 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 官僚政治进一步完善A B C D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凡居此官者,大率皆以督察藩国为事”;“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为百代不易之良法”。顾炎武所说的 这一“良法”指的是()A先秦的分封制 B汉代的刺史制 C隋唐的科举制 D元朝的行省制3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君臣相见的礼节在不断地完善 B封建等级制度越来越趋向森严C皇权独尊,专制政治走向极端 D相权逐渐削弱,君权不断强化4有学者在评论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时说,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片面条约,“条款之酷,赔偿之巨,为亘古所未有”,中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思想等方面,被列强紧紧缚住了手脚。这位学者评论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二十一条 D辛丑条约5.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基于上述认识,孙中山()A.成立兴中会 B.筹建同盟会 C.策划武昌起义 D.组建临时政府61937 年 8 月始,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下达保卫山西北部要地的命令,沿长城一线部署了国共双方的兵力进行抵抗;八路军 115 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第五师团辎重部队,消灭日军 1000 余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担任前敌总指挥组织忻口防御战。这说明()A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B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C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D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7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某一时期表示:“武汉已为我抗战之政治经济及资源之中枢,故其得失关系至巨。应战于武汉之远方,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是为上策。”这一认识提出的主要背景是()A 南京政府的沦陷 B武汉会战的展开 C枣宜会战的进行 D百团大战的胜利8.历史学科学习必须具有“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下列4幅图反映了中国近代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 B. C. D. 9.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纲领是()A.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10.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了第一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列关于这部宪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确定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正式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明确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D.规定人民政协的统战组织性质11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1984年,_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使“一国两制”获得了法律效应。“_”处应该填入的是()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12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下列属于两次会议都强调的内容有 () 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 反对殖民主义 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捍卫国家主权A B C D13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关键是中美关系的缓和。下列中美关系缓和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 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A B C D14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逝世后,有网友题挽联曰:“汪辜两老先后去,九二共识留后世。两岸同胞皆一祖,期盼同唱振兴曲”。网友之所以如此评价,是因为“九二共识”()A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新的突破 B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C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D受到了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15.梭伦改革在经济上推行“解负令”,该举措有利于()A.贵族 B.奴隶 C.平民 D.外邦人16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说:“(这是)不论种族如何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法律。该法律承认奴隶制和财产私有是合法的,明确了买卖、合作和契约的原则。”材料所说的“法律”是指()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17.程汉大在其英国政治制度史中称:“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下列各项,属于17世纪末这一“全新的政体”的基本特点的是()A.国王“统而不治” B.内阁掌控行政权C.议会主权地位强化 D.内阁和议会相互制衡18.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比例制和平等制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试图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集中体现这一设计思想及其实践的美国国家机构是()A.总统 B.最高法院 C. 邦联议会 D.国会191825 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资本主义福利制度逐步完善 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C国际工人运动得到蓬勃发展 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20.今年是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马克思一生给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马克思主义是在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成果中不包括( ) A.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达尔文的进化论 21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 利于西欧社会稳定 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ABCD22从西欧六国到十二国,再扩展到包括东欧的二十七国,欧洲联合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下列国家中是欧洲煤钢共同体创始国的是()AB CD23. 20世纪下半期,有国际会议在某一重要文献中向世界宣告:“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和政治集团和平共处的原則,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的方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该文献是()A.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B. 1954年(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C. 1955年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D. 1961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24右图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国际局势。根据漫画解读不正确的是()A冷战结束后美国试图领导世界 B美国的国家实力已严重削弱C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 D国家利益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25.右图是关于汉代牛耕技术演进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 B.一牛挽犁取代耦犁C.有利于农耕生产效率提高 D.耦犁不适合小农经济26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信息,最准确的是()A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B工具改良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特点C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D铁农具的使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27釉下彩绘是在生坯上进行彩绘,然后喷涂上一层透明釉料,再经釉烧而成。这一瓷器装饰技术首创于()A唐代早期B唐代晚期C北宋时期D南宋时期28.有史书记载,唐代后期,长安东市西边的宣阳坊有彩缬铺,出售印染彩色绢帛。紧靠西市的延寿坊成了售金银珠宝的大本营。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业发展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 B.私营手工作坊迅速发展C.邻近市的坊里出现工商业活动 D.唐代政府放宽抑商政策29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发达,举世闻名。下列关于中国丝织业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石器时代,中国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B商代时期,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相当重要C汉代华美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D唐代私营丝织作坊兴起,手工工场开始出现30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这种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A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B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C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 D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31据明史食货志描述,明朝初年,以江南苏、松、嘉、湖为中心的丝棉纺织业;以南京和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为领先的造船业;分布于两淮、两浙、长芦、山东、广东、四川、云南等地的制盐业;福建、浙江、陕西、云南诸省的银矿业;江西、湖广、广东、陕西、山西以及河南、四川的铁冶业等都已具有规模,盛极一时。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当时()A工业生产结构呈现出区域性B出现了新的手工业经营形式C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32史学家赵俪生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度概括为三个拐弯,其中的“第三个拐弯,发生在公元8世纪之末,绵延至第9、第10世纪。它冲破自然经济的锢闭,使货币交流逐渐增多,商业、手工业逐渐发达的一个转折点”。这一观点强调()A经济发展的活跃性B经济发展具有区域性 C经济政策的延续性 D经济形态的突破性33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据此可以看出()A洋务企业已经完全脱离政府控制 B民间筹资成为洋务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C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D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4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它的产生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一)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二)中小地主、华侨等投资兴办的近代工矿企业;(三)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而来的近代工矿企业。以下企业中属于第三种途径的是()A发昌机器厂 B继昌隆缫丝厂 C轮船招商局D江南制造局35近代湖州南浔的缉里丝由于质量上乘,享有很高声誉,成为出口大宗。在具体交易时,洋行根据伦敦行情在上海“开盘”定价,收购价格和南浔蚕农的成本是没有联系的。这从实质上反映了A近代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B近代中国农产品的定价权掌握在外商手上C中国农产品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D中国的农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沉重打击361882 年以公和永丝厂为先行,一批华商相继在上海投资办厂,如裕成、延昌恒、纶华、锦华、新祥、信昌、乾康等七家民族资本机器缫丝厂先后创办。这些工厂的创办反映出()A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 B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的阶段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 D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一种途径37.“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在晚清得以推行,它的推行()A.促使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B.推动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的诞生C.使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家38据统计,七七事变后半年,纺织业损失70,面粉业损失60,国防制碱业损失82,盐酸制造业损失80;全国6344家工厂损失60。看到内地工业落后,而军需民用的需求却大幅度上升,民国政府和爱国工商人士乃发起了工业大迁徙。据此结论错误的是()A全面抗战时期西部工业逐渐强于东部 B内迁一定程度改变中国工业布局C日本的侵略给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D内迁一定程度满足军需民用需求3919121919年,中国新建工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下列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原因表述正确的是()A 群众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D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0表为1913-1948年中国产业资本属性结构状况表(部分)(单位:万元) 1911/1914 1920 增长 1936 增长 1947/1948 增长 外国资本 102125 133000 450 571758 954 73414 -35 国家资本 47807 66952 381 222454 779 4xx9 672 私人资本 28741 57977 1054 204844 821 161499 -205 合 计 178673 257929 516 999056 883 654992 -361 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资料来()B外国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中始终占主导地位C国家资本的发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不同资本的发展变化反映了社会性质的变迁二、非选择题(两个大题,每题10分,共20分)41、分权与制衡是一种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尚书左右仆射若得兼衔,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参知机务”等名,即得出席政事堂会议,获得真宰相之身份。但到开元以后,即尚书仆射不再附有出席政事堂之职衔了。如是则他们只有执行命令之权,而无发布命令及参与决定命令之权。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代尚书省的职权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代的三省制。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总统行政权是如何被限制的。(4分)42、中国的重大外交举措与世界局势的变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注:指新中国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概述该原则提出与完善的过程? (5分)材料二 中俄关系成熟而稳定,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20年前,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5年前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是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要内涵。中俄关系打破了西方对大国关系的传统认识,是让西方人开眼的21世纪大国关系。摘自2016年6月28日人民网文章普京“旋风式”访华观察:中俄联合声明18次提“支持”(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俄关系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5分)高一历史第三次月考答案1-10: BBCDB CAACC 11-20: CBBAC CCDDD 21-30: CADBC BBCDD 31-40: AADAC DCAAA41:(1)变化:从可以参与决策到只行使执行之权。(2分)评价:相权一分为三,对于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统治和提高行政效率有利;对皇权有一定限制。(4分)(2)国会对总统有制约;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法令违宪;总统任命的大法官须经参议院批准。(写出2点给4分,其它言之成理也可给分)42.(10分)(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周边国家对中国 “一边倒”战略存有疑虑;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2分,答对2点给满分)。过程:1953年12月中印会谈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分别发表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亚非会议进一步完善(3分)。(2)特点:战略协作伙伴;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2分)(或答“中俄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也可得2分)。评价:打破了西方对大国关系的传统认识;推动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