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物理“链式高效课堂”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86173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物理“链式高效课堂”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9-2020年高中物理“链式高效课堂”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9-2020年高中物理“链式高效课堂”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物理“链式高效课堂”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目 录第一章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第一节 走近运动4第二节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6、第三节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续)8第四节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10第五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2第二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4第一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6第二节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8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0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22第五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续).24第六节 追及、相遇问题26第三章 力与相互作用28第一节牛顿第三定律.30第二节 弹力.32第三节摩擦力34第四节分析物体的受力.36第四章怎样求合力与分力第一节怎样求合力.39第二节 怎样求分力42第三节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44第五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46第二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49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51第四节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54第五节超重与失重56课题第一节 走近运动学习目标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学习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学习难点位移的矢量性【预习检查】在我们周围,到处可以看到物体的运动:河水流动,树木摇动,汽车行驶,那么我们的教室和你面前的课桌呢?2来看课本上的那首唐诗: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作者为什么会有“山迎”、“船行”这两种不同感觉?3物理中的“质点”跟几何学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 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就可以通过坐标的 x=x2x1来表示,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 ,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 。【自主学习】1在具体问题中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是什么?学生讨论后试着归纳2由北京去上海,可以采用哪些交通方式?这些路线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3BA位移AB与位移BA相同吗?4请说明位移与路程有哪些不同点?5. 在地面上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你认为应该怎样选取参考系?6.如果以后有机会乘坐“神舟”号飞船去访问火星,你认为应该怎样选取参考系?由此,对于参考系的选取,你觉得怎样才好?【合作探究】1.科学家怎样描述?谁能准确描述下列物体的运动?o 如:雄鹰在空中翱翔o 足球的飞滚o 树叶、纸张的飘落o 海浪的汹涌澎湃(精确描述之难)2.再来看这样的问题,我们研究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需用多长时间,你是否关心火车的形状、长度甚至有几个轮子?为什么?考虑车厢的颠簸吗?3.据了解,“神舟五号”升空后,科学家仍在关注它在空中的位置、离地高度、飞行速度、运动轨道等问题,指挥部荧光屏上没有显示“神舟五号”的形状,而只有一个小小的光点(投影),你认为这样可以吗?为什么?4.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约为12800km,与太阳相距1.5108km。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研究地面上各处季节变化时,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P23投影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图)5.物理中的“质点”跟几何学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反馈训练】1下列物体能看做质点的是 ( )A沿着斜面下滑的木块 B。研究斜面上的木块是下滑还是翻滚C。电扇的叶片 D。自转中的地球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很大,一定不能看做质点 B。原子核很小,一定能看做质点 C。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情况中,有时可看做质点,有时则不可看做质点 D。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无实际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定参考系。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是相同的。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为()。船和山。山和船。地面和山。河岸和流水【预习问题】1速度 表示质点运动 和 的物理量。(1)定义:质点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 。(2)定义式:v= 。 (3)单位: 、 、 等。(4)矢量性:速度的大小用公式计算,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的 。作业布置课本P26页第3、4、5,6题反思感悟名人名句:一些人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是由于他们对问题比起一般人更加专注和坚持,而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比别人高多少。咸阳市实验中学“链式高效课堂”课时学案课题第二节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概念,领会速度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 2、理解平均速度概念,会利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速度的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5、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学习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预习检查】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 2观察教材第14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 3. 时刻和时间有什么区别?4.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了一圈,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若质点运动了周,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 最大路程是 。w w w .x k b 1.c o m5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说说矢量和标量的算法上又有什么不同呢?【自主学习】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结合你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2、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3、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4.我们用公式计算出的速度,能否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快慢?5. 怎样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呢?6. 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7.汽车沿着指向从甲地开往乙地,(1)若在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为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若汽车在全程所用时间的前一半和平均?(3)两种情况下的平均速度哪个大?【合作探究】2速度 表示质点运动 和 的物理量。(1)定义:质点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 。(2)定义式:v= 。 (3)单位: 、 、 等。(4)矢量性:速度的大小用公式计算,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的 。3平均速度(1)定义:在变速运动中,运动质点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 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2)理解: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跟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 或不同 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哪段 或哪段 内的平均速度。【探究延伸】本章节主要学习了速度的概念极其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知道了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速度是矢量,方向就是物体运动方向。平均速度中,速度方向也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质点在那一时刻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反馈训练】1某段过程中甲的平均速度是10m/s,方向向北,用时10秒,求甲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2甲乙两人从市中心出发,甲2秒内到达正东方向100米处,乙3秒内到达正北方向150米处,试比较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预习问题】4.瞬时速度(1)定义:运动质点在某一 或某一 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2)理解: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质点经过某一位置时的 相同。瞬时速度与时刻或位置对应,平均速度跟 或 对应。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和瞬时速度相等。5速率 速度的 叫做速率,只表示物体运动的 ,不表示物体运动的 ,它是 量。作业布置P30 3,4、5反思感悟名人名句: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咸阳市实验中学“链式高效课堂”课时学案课题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续)学习目标1知道质点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可以用坐标的变化来表示。2掌握速度的概念。3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会求平均速度。学习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学习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预习检查】1、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_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_表示,x的大小表示_ ,x的正负表示_。 1.汽车在沿x轴上运动,如图13l表示汽车从坐标x110 m,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达坐标x230 m处,则x _,x是正值还是负值?汽车沿哪个方向运动?如果汽车沿x轴负方向运动,x是正值还是负值?2.如图13l,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怎么表示?3.绿妹在遥控一玩具小汽车,她让小汽车沿一条东西方向的笔直路线运动,开始时在某一标记点东2 m处,第1s末到达该标记点西3m处,第2s末又处在该标记点西1m处分别求出第1s内和第2s内小车位移的大小和方向【自主学习】8月28日凌晨2点40分,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21岁的上海小伙刘翔像闪电一样,挟着狂风与雷鸣般的怒吼冲过终点,以明显的不可撼动的优势获得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约翰逊1993年8月20日在德国斯图加特创造的世界纪录,改写了奥运会纪录那么请问我们怎样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呢?试举例说明【合作讨论】1.甲百米赛跑用时12.5秒,求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是多少?那么我们来想一想,这个速度是不是代表在整个12.5秒内速度一直都是这么大呢?2.前面的计算中我们只能知道百米赛跑中平均下来是每秒8米,只能粗略地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如果我想知道物体某个时刻的速度如10秒末这个时刻的速度,该如何计算呢?知识点四:速度和速率 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相应部分的内容并填空:速度既有 ,又有 ,是 量,速度的 叫速率,速率是 量。【探究延伸】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到“速度”这个词,那我们平时所讲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的哪个速度呢?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举例:2.甲、乙两位同学用不同的时间围绕操场跑了一圈,都回到了出发点,他们的平均速度相同吗?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反馈训练】多媒体展示,各小组抢答,给A组同学计分,与B组C组同学相同。1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可能小于物体的平均速率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平均速度2.某质点沿半径R5 的圆形轨道以恒定的速率运动,经过10运动了 圆周.该物体瞬时速度大小为_ ;10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 ;质点运动一周的平均速度为_ 。3.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第1 s内通过的位移为5 m,第2s和第3s内通过的位移均为20m,第4s内通过的位移为15m,求汽车在最初两秒内的平均速度和这4 s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4. 一位汽车旅游爱好者打算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平均速度要达到30 kmh,可是出一半路程之后发现前半段路程他的平均速度仅有15km/h,如果他仍然打算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水平,那么在后半段路程里他开车的平均速度应达到多少?5.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平均速度,哪些是瞬时速度?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经过提速后,列车的速度达到150km/h.由于堵车,在隧道中的车速仅为1.2m/s.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子弹以800m/s的速度撞击在墙上。【预习问题】1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 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 的比值,用a表示加速度。(2)公式:a= 。(3)物理意义:表示速度 的物理量。(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cm/s2。(5)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即在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 方向相同,在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 方向相反。2速度变化量 速度变化量v= 。作业布置反思感悟名人名句: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 眠 达芬奇(意大利) 咸阳市实验中学“链式高效课堂”课时学案课题第四节 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一加速度学习目标1加深理解加速度的含义及物理意义2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大小、变化关系3能从速度时间图象中了解物体运动及加速度情况,体会数学在物理中的重要性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速度变化率)学习重点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学习难点利用图象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预习检查】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总是相同吗?.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吗?. 错.速度变化大,但不知所用时间的多少. 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对吗?.【自主学习】1.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有(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2关于加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的速度特别大,其加速度也一定大B运动物体的速度非常小,其加速度也一定小C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零D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4.一辆在公路上以72km/h运行的汽车,在遇到红灯时,司机立刻采取制动措施,经5秒钟汽车停止前进问该汽车的加速度为多大?方向怎样?【合作探究】.A物体速度由36kmh增加到54kmh用了10s时间;B物体在5s内速度减小了3ms;C物体的加速度等于15cm/s2;D物体每秒钟速度的改变量为2ms这四个物体哪个加速最大?哪个加速最小?【探究延伸】质点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该质点运动的初速度为_m/s, 2 s末的速度为_ m/s,在前5s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_ m/s2,方向_。【反馈训练】1.一物体的加速度为7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速度比初速度小7m/s B物体每经1s速度减小7m/sC未速度与初速度反向 D 以上说法都不对2汽车沿平直公路做加速度为0.5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在任意1s内 ( )A汽车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5倍B汽车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内的末速度大0.5msC汽车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内的初速度大0.5msD汽车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0.5ms3由av/t可知( )Aa与v成正比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由v决定Ca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 Dv/t叫速度变化率,就是加速度4. 4.物体甲、乙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运动,已知 , 。有人说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又有人说甲、乙两物体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些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预习问题】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电磁打点计时是一种使用低压交流电源的计时器,工作电压为交流6 V,频率50 Hz时,每隔0.02 s打一次点.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器.工作电压为交流220V,频率50Hz时,每隔0.02 s打一次点.(2)测速度时,首先选取点迹清晰的纸带,每隔5个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时点,所以相邻的两个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再用直尺量出各相邻计时点之间的距离;最后用公式v=s/t可以算出各时间间隔的平均速度.(3)若把各时间间隔的平均速度看成各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用公式a=(vt-v0)/t,求出其加速度的大小,也可以画出物体的速度图象.注意:(1)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完成后立即关闭电源.(2)纸带应穿过限位孔中央,并放在复写纸上面.作业布置反思感悟名人名句: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咸阳市实验中学“链式高效课堂”课时学案课题第六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习目标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3明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学习重点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学习难点1.通过画速度时间图象培养学生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能力,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2.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既要动手,更要动脑.【预习检查】1. 电磁打点计时器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教材,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是_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伏,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每隔_秒打一次点,2. 电火花计时器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伏,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振针每隔 s打一次点。3关于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物体)的次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4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或直接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是(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平均速度 D瞬时速度【自主学习】一、电磁打点计时器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教材,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是_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伏,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每隔_秒打一次点,二、电火花计时器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说明书了解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1、电火花计时器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伏,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振针每隔 s打一次点。【合作探究】问题1: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问题2:如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 )【探究延伸】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反馈训练】1.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形状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2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及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_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m/s 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抽动纸带打点的一部分纸带,纸带上点迹清晰,所用的电源频率是 50 Hz试回答: (1) A、B、C、D是选用的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2) 测量数据标在图中,试估算出打点B时的抽动纸的速度大小作业布置反思感悟名人名句: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咸阳市实验中学“链式高效课堂”课时学案课题第一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学习目标1、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能够合理设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用图线法处理。学习重点通过重现重大发现的历史过程,让学生亲临其境探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实验,学习其科学思维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学习难点(1)当无法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如何引导学生巧妙设计斜面实验间接验证;(2)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怎样进行合理猜想、数学推理、合理外推等重要方法。【预习检查】(1)什么叫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实质是什么?(3) “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的观点正确吗?【自主学习】1.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用手拿一个小球和一张纸片,放开后,小球和纸片从静止开始下落.我们可以看到,小球先落地,纸片后落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estotle)根据与我们类似的观察,直接得出结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流传了近2 000年,直到16世纪,在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上,伽利略做了著名的两个球同时落地的实验.两个轻重不同的小球同时落地的声音,是那样的清脆美妙,又是那样的发聋振聩!它动摇了人们头脑中的旧观念,开创了实验和科学推理之先河,将近代物理学以至近代科学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经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领悟这位大师的科学精神、物理思想、研究方法,得其精髓,有所借鉴.2.合作探究、精讲点播1)、绵延两千年的错误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越重,下落越快.公元前,人们对物体下落的研究很少,凭着观察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当时,著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经过了观察和总结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重力成正比”.这一观点正好应和了人们潜意识里的想法;同时,它又是伟大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论断,人们深信不疑.从那以后,人们判断物体下落的快慢,甚至给孩子们上课时一直坚持这一观点,这一观点一直延续了2 000多年,从没有人对它提出异议.交流与讨论:为什么会有错误的认识呢?2)伽利略是怎样论证亚里士多德观点是错误的?猜想:既然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质量无关,那么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落体运动,下落快慢不同呢?我们能否猜想是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造成的呢?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将会怎样呢?X k b 1 . c o m【合作探究】阅读:(课件投影)伽利略斜面实验的情况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讨论与交流:感受伽利略的探究过程,体会其科学方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很快,在当时的实验条件下,是很难测量其位移和相应的时间,有什么方法可以使物体的速度可以慢一点又能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让小球在倾斜的轨道上滚下,倾角不要太大可以吗? 当时伽利略就是用这个方法.他设计一个斜面实验,使物体的运动速度变慢,解决了测量的难题.伽利略在一块木板上刻出一道直槽,槽内贴上羊皮纸使之平滑,用自制的水钟测量时间,探究一个光滑黄铜小球沿倾斜直槽滑下时的运动情况.我们也可以模拟这个四百多年前的实验,感受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探究延伸】对现象一般观察提出猜想运用逻辑推理实验对推理验证对猜想进行修证(补充)推广应用.伽利略的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反馈训练】1.伽利略是怎样论证亚里士多德观点是错误的?2.既然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质量无关,那么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落体运动,下落快慢不同呢?我们能否猜想是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造成的呢?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将会怎样呢?X【预习问题】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呢?速度随时间是如何变化的?位移随时间又是如何变化的,我们该如何来研究它的运动规律呢?作业布置课本P48页第3、4、5题。反思感悟名人名句: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陈景润(当代数学家) 咸阳市实验中学“链式高效课堂”课时学案课题第二节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学习目标(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3)掌握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学习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预习检查】1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 A亚里士多穗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2红孩同学摇动苹果树,从同一高度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直接落向地面,苹果:先着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苹果和树叶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B.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C.苹果的运动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会同时落地【自主学习】1.自由落体运动教师演示实验:用手握住的粉笔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空气阻力,松手后石头的运动状态如何?2.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提出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思路:猜想验证推导公式这是利用打点计时器得出的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纸带(1).依据纸带提出猜想:引导学生猜想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匀速直线运动不可能(两点间的距离不等)匀变速直线运动可能(直线运动,速度变化)(2).进一步假设,如果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特征还有哪些?初速度为V0=0 运动方向竖直向下引导学生如何证明此猜想:想要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只需证明其速度均匀变化,即只需证明加速度为固定值。 (3)验证猜想:3自由落体加速度引导学生思考: (1)自由落体加速度在不同地方是如何变化的?(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一般为多少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运动规律为: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推导出(和):速度规律: vgt 位移规律: sgt2/2 【反馈训练】从离地面8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求:(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2)自开始下落计时,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4)小球落地前的瞬时速度。【预习问题】一名攀岩运动员在登上陡峭的峰顶时不小心碰落了一块石头。请思考: (1) 经历1s,石头下落多少距离?第1s末的速度多大?(2) 在第2s内,石头下落多少距离?第2s末的速度多大?(3) 第3s呢?第n秒?作业布置课本P66页第1,3、4、题。反思感悟名人名句: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咸阳市实验中学“链式高效课堂”课时学案课题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习目标1.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简单的相关问题。2.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简单相关问题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学习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及其应用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学习难点1、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预习检查】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那么什么样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呢?如果一辆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我们能预知它下一个时刻的速度.小明在遥控一玩具小汽车,她让小汽车沿一条东西方向的笔直路线运动,开始时在某一标记点东2 m处,第1s末到达该标记点西3m处,第2s末又处在该标记点西1m处分别求出第1s内和第2s内小车位移的大小和方向【自主学习】1.汽车以v0=1m/s的速度匀速行驶,某时刻开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2m/s2 求:1s末、2s末、3s末、4s、ts末汽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在时间轴上标出各个时刻的速度v0=1m/s 0 1s 2s 3s 4s.t t/s并由此推出ts末汽车的速度。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学生完成后教师点评,得出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注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a是恒定的, 通常取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1)当a与v0同向时,a0表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2)当a与v0反向时,a0表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少.回到汽车加速的实例提问:若要求ts内的位移有什么方法?2.飞机着陆后做匀减速运动,已知初速度是60m/s,问飞机着陆12s内位移是多大?3.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内的位移是6m,第2s末的速度为7m/s,求:(1)该物体第7s内的位移。(2)该物体头4s内的位移。【合作探究】某一做直线运动物体的v-t图象如图2-3-7所示,根据图象求:(1)物体距出发点的最远位移。(2)前4s的位移。(3)前4s的路程。【反馈训练】1.一架飞机在起飞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4m/s2,经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为25m/s,此后经过22s 飞机刚好起飞,问飞机起飞时的速度是多大?2.一辆汽车原来以某一速度行驶,然后以2 m/s2的加速度开始刹车,经过2s行驶了24m,问汽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是多大?3.一火车以2 m/s的初速度,1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火车在第3 s末的速度是多少? (2)火车在前3 s 的位移是多少?(3)火车前3 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4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以1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问刹车后5s末车离开始刹车点多远? 10s末离开刹车点又是多远?【预习问题】一名攀岩运动员在登上陡峭的峰顶时不小心碰落了一块石头。请思考: (1) 经历1s,石头下落多少距离?第1s末的速度多大?(2) 在第2s内,石头下落多少距离?第2s末的速度多大?(3) 第3s呢?第n秒?有没有简单的计算方法?作业布置课本P56页第2,3、4、题。反思感悟名人名句:“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钱三强)咸阳市实验中学“链式高效课堂”课时学案课题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习目标正确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推论,会应用这规律推论分析和计算简单的相关问题。学习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推论学习难点会应用这规律推论分析和计算简单的相关问题【预习检查】1一艘快艇以2 ms2的加速度在海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快艇的初速度是6ms求这艘快艇在8s末的速度和8s内经过的位移2某飞机起飞的速度是50m/s,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是4 m/s2,求飞机从静止到起飞成功需要跑道最小长度为多少?3以20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制动后能在2m内停下来,如果该汽车以40m/s的速度行驶,则它的制动距离应该是多少?【自主学习】1.一物体以初速度v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速度变为v2求:(1)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2)物体在中间时刻和中间位置的速度.(3)比较vt/2和vx/2的大小.2. 特快列车甲以速率v1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在正前方距甲车s处有列车乙正以速率v2(v2v1)向同一方向运动.为使甲、乙两车不相撞,司机立即使甲车以加速度a做匀减速运动,而乙车仍做原来的匀速运动.求a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3.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个路标时速度又相同则: A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B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C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探究延伸】“追及”和“避碰”是研究同一直线上两个物体运动时常常会遇到的两类问题,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追及”问题的关键是两个物体在相遇时位置坐标相同,建立各自的位移方程和二者在时间上和位移上的关联方程然后联合求解。能够追上的条件时,当两者的位置坐标相同时,追者的速度大于被追者的速度。物体恰能“避碰”的临界条件为两物体的位置坐标选取大地为参照物,但有时选取被追者为参照物,则解题更方便。另外解这类题时,应养成画图分析的习惯,更能帮助理解题意和启迪思维。【反馈训练】1一艘快艇以2 ms2的加速度在海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快艇的初速度是6ms求这艘快艇在8s末的速度和8s内经过的位移2某飞机起飞的速度是50m/s,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是4 m/s2,求飞机从静止到起飞成功需要跑道最小长度为多少?3以20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制动后能在2m内停下来,如果该汽车以40m/s的速度行驶,则它的制动距离应该是多少?【预习问题】一热气球以5m/s的初速度,由地面开始匀速上升,运动30s末有一个小物体从气球上脱落,此小物体过多少时间能落回地面?触地时的速度是多少?(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2)作业布置课本P60页第3,4,5题反思感悟名人名句: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咸阳市实验中学“链式高效课堂”课时学案课题第五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续)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规律,速度规律:,位移规律:,会应用这规律分析和计算简单的相关问题。2.灵活运用由这两个规律推导出的四个有用推论,会应用这些推论分析和计算简单相关问题。学习重点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习难点会用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预习检查】1关于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B此公式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C此公式只适用于位移为正的情况 D此公式不可能出现a、x同时为负值的情况2以20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制动后能在2m内停下来,如果该汽车以40m/s的速度行驶,则它的制动距离应该是( )A2m B4m C8m D16m3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已知经过s位移时的速度是v, 那么经过位移为2s时的速度是( )A2v B4v C Dv4.汽车以加速度a=2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点时其速度vA=3m/s,经过B点时速度vB=15m/s,则A、B之间的位移为多少?【自主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探究延伸】1一小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上滑,最远可达b点.c为ab的中点,已知物体由a到c用的时间为t0,则它从c经b再返回c所需的时间为( )A、t0 B、 C、 D、2一列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个人站在第1节车厢前端旁的站台前观察,第1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s,全部车厢通过他历时8s,忽略车厢之间的距离,车厢长度相等,则这列火车共有_节车厢,第9节车厢通过他所用时间为_。【反馈训练】1. 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后,在第1 s、2 s、3 s、4 s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 m、2 m、3 m、4 m,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B )A4 s内的平均速度是2.5 m/sB在第3、4 s内平均速度是3.5 m/sC第3 s末的即时速度一定是3 m/sD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2.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到达地面, 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 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m, 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C )A. 1.2m B. 3.6m C. 6.0m D. 10.8m3. 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一秒内通过2米,第三秒内通过6米。求:(1)质点运动的加速度;(2)6秒内的位移;(3)第6秒内的平均速度。答案:(1)a = 2ms2 v0 = 1ms(2)42 m(3)12m/s 。4.一列火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观察火车的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s内,火车从他面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m(连接处长度不计)。求:火车的加速度a;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5.汽车以加速度a=2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点时其速度vA=3m/s,经过B点时速度vB=15m/s,则A、B之间的位移为多少?6一辆载满乘客的客机由于某种原因紧急着陆,着陆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着陆前的速度为60m/s,问飞机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为多大? 7.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2.0m/s,它在第3秒内通过的位移为4.5m,则它的加速度为多少?【预习问题】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试求:(1) 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 距离是多少?(2)什么时候汽车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作业布置课本P61页第7,8,9题。反思感悟名人名句: 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 -钱三强(当代物理学家) 咸阳市实验中学“链式高效课堂”课时学案课题第六节 追及、相遇问题学习目标能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追及、相遇问题。能根据物理情景构建简单的物理模型。3.能找到追及、相遇问题中位移、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习重点利用规律解决追及、相遇问题学习难点能找到追及、相遇问题中位移、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预习检查】1.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到达相同的_,即两物体相遇.2.追和被追两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追不上、二者之间的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1)在两个物体的追及过程中,当追者的速度小于被追者的速度时,两者的距离在_;(2)当追者的速度大于被追者的速度时,两者的距离在_;(3)当两者的_相等时,两者的间距有极值,是最大值还是最小值,视实际情况而定.3汽车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路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一辆汽车乙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已知条件( )A.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B.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走的路程C.可求出乙车从开始起到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D.不能求出上述三个中的任何一个X k b 1 . c o m4.同一直线上的A、B两质点,相距s,它们向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相遇时互不影响各自的运动),A做速度为v的匀速直线运动,B从某时刻起做加速度为a、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A在B前,两者可相遇_次,若B在A前,两者最多可相遇_次。5、一列货车以28.8 km/h的速度在平直铁路上运行,由于调度失误,在后面600 m处有一列快车以72 km/h的速度向它靠近.快车司机发觉后立即合上制动器,但快车要滑行2000 m才停止.试判断两车是否会相碰。【自主学习】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以4 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2 s后一辆摩托车从同一车站开出匀加速追赶,加速度为2 m/s2,试问: (1)摩托车出发后,经多少时间追上汽车?(2)摩托车追上汽车时,离出发处多远?(3)摩托车追上汽车前,两者最大距离是多少?【合作探究】汽车正在以 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在它的正前方x处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a = - 6m/s2的匀变速运动,若汽车恰好碰不上自行车,则x的大小为多少?【反馈训练】1.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4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2.汽车以25 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在它后面有一辆摩托车,当两车相距1000 m时,摩托车从静止起动做匀加速运动追赶汽车,摩托车的最大速度可达30 m/s,若使摩托车在4 min时刚好追上汽车。求:(1)摩托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2)摩托车追上汽车前两车相距最大距离s;3.一列火车以V1 的速度直线行驶,司机忽然发现在正前方同一轨道上距车为s处有另一辆火车正沿着同一方向以较小速度V2 做匀速运动,于是他立即刹车,为使两车不致相撞,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4.从相距30 km的甲、乙两站每隔15 min同时以30 km/h的速率向对方开出一辆汽车.若首班车为早晨5时发车,则6时从甲站开出的汽车在途中会遇到多少辆从乙站开出的汽车?5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v40m/s。假设前方汽车突然停止,后面司机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s。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求该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距离至少应为多少?6.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做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