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51574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有了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了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旁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2.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4分)3.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他六岁就开始读经书、学八股;八岁起开始接触史学,启蒙者是他的母亲。后来在父亲指导下,他从头至尾点读完了纲鉴易知录,后来又花了半年时间,点读了年编体通史通鉴辑览,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概略的了解。与此同时,他还跟母亲学习了说文解字。他就是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先生十一岁,已开始读报,关心时事。1898年戊戌变法,风云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成了他心目中的楷模。他读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文章、著作,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他十五岁开始阅读正史,或抄录或点读,极其认真,且阅读速度惊人,能日读十四卷,每读书必从头至尾看完。十六七岁间,其父按苏常一带读书人家教子弟读书的常用方法,要他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通读一遍,以便在做学问之初,可知整个学问的概况及分类,知道天下学问有哪几种,每种源流派别如何,对学术史作一鸟瞰。他读得很认真,花了两年多时间,将经、史、子三部全部读完,只是集部读了一半。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又阅读了日知录廿二史札记等书,着重学习怎样阅读史书及写作札记的方法。后来在经学名家丁桂征先生的指引下,他又花了三四年功夫,将有关小学的书及十三经注疏精读一遍,使经学、文字学成为治史的得力工具。1904年,他在邑人创设的“读书阅报社”听了元史专家屠寄先生的一次讲座,深受影响,开始研读辽金元史,从此爱好民族问题的研究。那年他二十三岁,首次读遍了“二十四史”。先生每读书必用朱笔圈识,或眉批,或将材料抄录,加题识或按语,分类保存,在此基础上写成读书笔记。待有心得,意见成熟,即写成札记、论文或专著。如此五十年如一日,形成了先生扎实的治学功力及精切严谨的学风和文风。1925年“五卅”惨案之后,上海圣约翰大学爱国师生为悼念被杀害工人举行罢课,并在校内下半旗志哀,以示对帝国主义的抗议。美籍校长卜芳济竞蛮横地将当时的国旗拉下,踩在地上。于是全校师生愤而离校,并谋创光华大学。张寿镛先生任校长,知名学者如钱基博、胡适等激于爱国热忱,纷纷执教光华。当时已应沪江大学之聘的先生,看到光华初创,便决定赴光华任教,为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出一把力,争一口气。从此,几与光华终生相伴。他进光华后,每周上课十多节,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他常穿深色长衫或袍子,戴一副深色近视眼镜,谦逊、质朴、睿智而又自信,具有东方学者的风度和气质。他的课极富魅力,很多受业学生认为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他上课时带几本古籍上堂,先以刚劲挺拔的书法板书一二段提纲,然后边踱方步边缓缓讲授,言词清晰,语气平和,引经据典,脱口而出。先生虽自称是个专门读书的人,但他历来反对死读书。他认为读书不能脱离实际,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1月29日常州沦陷。当时他对女儿说:“我已年过半百,决不向日本人低头!”他虽然生活清苦,但是立身持正,志节凛然。那时候常州,城门口有日本兵的岗哨,行人经过时要脱帽,他“遂不帽,誓言吾必光复乃戴帽”。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光华大学复校,翌年他特地在上海买了一顶六合帽戴上,扬眉吐气,昂然归故乡。(摘编自陈吉龙史学家吕思勉先生传)相关链接:(1)吕思勉(1884-1957),与陈寅恪、陈垣、钱穆并称为近代史学四大家。他学识渊博,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同时又极富获取新知的热情。治学领域广泛,在中国通史与多项专史的研究上都有建树,并撰写了大量教学用书和通俗读物,同时关注国事,心系民生。李波吕思勉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新史学(2)先生不喜走访知名人士,自述见名人辄自远,不涉无谓的社会交际。没有学历学位,无党无派,遵从父训,一生唯好教书授业,小学、中学、大专、大学都教过。1926年进入光华大学,不久即受聘为史学系系主任,遂自托为终身归宿,前后凡30余年。王家范吕思勉与“新史学”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吕思勉父亲依照苏常一带读书人家教子弟读书的常用方法,指导吕思勉通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便他在做学问之初对整个学问概况及分类有了解。B吕思勉六岁开始读经书,八岁接触史学,十一岁开始读报,十五岁开始阅读正史,二十岁开始研读辽金元史,这些都是在父母的启蒙和指导下进行的。C吕思勉治学领域广泛,对中国通史和多项专史以及文字学都颇有研究,他在光华大学曾开通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D吕思勉关注国事,爱国忧民,光华大学初创之际,已应沪江大学之聘的他毅然决定赴光华任教,为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出一把力,争一口气。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吕思勉十几岁时就结识戊戌变法风云人物康有为、梁启超,阅读他们的文章、著作, 受他们的思想影响,把他们奉为心目中的楷模。B吕思勉读书认真且速度惊人,每读一书,必从头至尾看完,到二十三岁时已将“二十四史”读了几遍,奠定了他成为史学家的坚实基础。C吕思勉学识渊博,国学根底深厚,具有东方学者的风度和气质,在光华大学先后开设十余门课程,他讲课引经据典,深受学生喜爱。D.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身居沦陷区常州的吕思勉,不齿于行人向城门口的日本岗哨脱帽行礼的行为,发誓光复后才戴帽子。E吕思勉不喜结交知名人士,更不涉足无谓的社会交际,没有学历学位,遵从父训,一生唯好教书,从小学到大学各学段学生都教过。6作为一位优秀的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治学成功的要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辞曰:臣之壮也 辞:推辞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D以乱易整,不武 武:威武8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沛公安在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是寡人之过也9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侯”“秦伯”中的“侯”“伯”都是爵位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B“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C“行李”,文中的意思是“出使的人”;今天的意思通常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与“志”“记”意思同。(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秦王方还柱走 还:环绕B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比:并,列C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借助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C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12从这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B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C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疑心,所幸荆轲机智化解。D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5分)(2)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4(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 ”。(2)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荆轲刺秦王“_ 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荆轲赴汤蹈火的毅然决然。(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 ”,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三、语言文字运用(共4题;共12分)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 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A. B. C. D.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B.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程序能删繁就简的原因,仰赖的就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C.观众跟随着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回顾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感知科学家的创造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激发前进的动力,受到各界一致好评。D.该研究团队揭示了用化学方法制备干细胞的科学原理,开发了简单、高效制备干细胞的新技术,为优化制备途径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解决方案。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于是在郊游踏青时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 B C D 18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3分)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四、写作(50分)19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一条条道路上行走。这些道路,或许是车水马龙的街道,或许是诗意盎然的小径,或许是成长与追求的道路在这些道路上,你总会遇到一些故事,看到一些风景,听到一些声音请选择让你印象深刻或感动的内容,选择适当的内容,将“_的路上”补充完整并以之为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1.【参考答案】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B项,那句话主要说明“父亲”的恶习肆意形成背离了“爷爷”的愿望;C项,“情节跌宕起伏”错误,本文情节发展自然,水到渠成;D项,“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错误,主要是“爷爷”要偷学染布手艺。2.心态:反映出“爷爷”在产业被抵债之后内心的痛苦、失落和气愤。分析:“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是因为内心痛苦,没兴趣嚼黄豆了;“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寓意其守成的失败,也表达了对儿子败家的气愤。(答出心态给2分,每点分析2分。意思答对即可)3.生动揭示“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特征;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4. B(研读辽金元史是在屠寄先生的影响下进行的。)5.CE (A项吕思勉并没有结识康梁二人,也不是读了二人的著作,受其思想影响才奉其为楷模的。B应为“首次读遍了二十四史”, D原文并没有他“不齿于行人”行为的意思。)6.(1)父母启蒙指导,名家引领:吕先生读书受母亲启蒙,经父亲指导学会许多读书方法;治学中得到经学家丁桂征先生、史学家屠寄先生的指引影响。(2)治学态度勤奋执着:吕先生治学中阅读了大量书籍,积累大量史学知识;潜心科研,五十年如一日。(3)治学方法科学严谨:吕先生为了治史,还学习了经学、文字学,学习了阅读史书以及写札记的方法。 (4)治学领域广泛:他在光华大学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5)甘于平凡:不喜欢走访名士,不涉无谓的社会交际。(4分,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给满分;没有分析,酌情扣分。回答“做学问灵活,不死读书”亦可酌情给分。)【答案】7D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D项 “武”应为“使用武力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即“武德”。8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特殊句式。例句“有何厌”,宾语前置句。B项“在安”,宾语前置句。A项“也”,D项“也”表示判断句,C项“为”表示被动,被动句。9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D项左传中的“传”不同于“志”“记”,是解说经义的文字。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答案】10C11D12A13(1)荆轲拿来地图之后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2)荆轲在后面紧追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非常吃惊,事情突然发生,根本没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解析】10假借:宽容,原谅。11A项,连词,于是,就/副词,竟然;B项,介词,按照/连词,用来;C项,连词,于是/介词,凭借;D项,均为连词,表修饰。12“屈于权势”分析不当。1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1)句关键词:“既”“奉”“发”。第(2)句关键词:“逐”“卒”。(【答案】(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风萧萧兮易水寒(3)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解析】【精准分析】此题考查背诵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中最容易写错的字有: “兴隆”的“隆”,“倾颓” “萧”“ 蹴”等。此外,还要注意不要漏字。15.答案:A【解析:“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使用错误。“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使用错误。故选A。】16.【答案】D【考点】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解析】【分析】A出版社除了外,图书营销中途易辄B的原因,仰赖的就是重复赘余C“受到各界一致好评”的主语不是观众,偷换主语。D正确。17.答案:A(衔接题,衔接的就是因果逻辑。“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这是个提示语,读之自然会形成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插上柳条?”下文定要回答这一原因,而且还要接住“柳条”这一话题。显然,和是紧接前文提示语之后的。而又将话题转移到“生命力”上,那么紧承其意的应该是了,然后又抛出了一个疑问:“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自然是了。既然这样,自然就有接下去的行为)18.参考答案:略(3分。每写出一句给1分,要求内容合理、拟人贴切,句式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