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17《端午的鸭蛋》教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43665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17《端午的鸭蛋》教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17《端午的鸭蛋》教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 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17端午的鸭蛋教学案 2(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品读课文,揣摩语言,感受语言魅力,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6)预习导学 文中的语言,虽然自然而平淡,但读起来却有滋有味,可称得上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 雕饰” 。请根据要求也找几句进行品味: 1、善用幽默,富有情致:汪曾祺的语言风格一贯闲适自由,善于在平淡而有味的叙述 中透出淡淡的幽默,富有情趣之美。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 们那里出咸鸭蛋!”_ 2、借用口语,凸显特色:文中不少地方,都借用了口语、方言,凸显出了作品浓郁的地方 色彩。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 地方糊一层薄罗。_ 3、精选虚词,增强表现力: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作者也很注意虚词的选用。 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 _ 4、点缀文言,平添雅趣:文章还将极典雅的文言词语点缀在质朴的口语之中,平添了雅 趣,让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技巧。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 多尤为别处所不及。_ 二、合作探究 1、赏析“预习导学”中的相关语句。 2、感受作者散文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朗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思考问题: 文章开头大谈特谈家乡端午节的种种习俗,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为什么不直 接切入“端午的鸭蛋”? 文章结尾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内容无关,是赘笔; 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 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你看呢? 1.巩固提升 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 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 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 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 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 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 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 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 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 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 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 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 先夹取 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 C.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 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 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 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四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五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的感情是怎样的?其实质是什么? 六文中画线句子分别体现了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A 处:_ B 处:_ C 处:_ 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 了。 八袁枚是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 九从语段的语言运用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2.拓展延伸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我们的这个传统节日,韩国已将其列入国 家遗产名录。2005 年 11 月 24 日,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 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中国该如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五、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